第三单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学案(学生版 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学案(学生版 教师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1 17: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唯物史观:理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时空观念:理清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史料实证:了解本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发展的表现。 历史解释:理解宋朝社会发生的变化。 家国情怀:理解民族交融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稻麦复种制 榷场 交子 经济重心南移 租佃关系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角度 表现
农业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有些地方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经济结构
棉花种植 宋朝开始在内地种植,元朝大力推广
边疆开发 在辽夏金元统治下,边疆地区进一步开发
手 工 业 棉纺织业 棉花种植带动棉纺织业发展;元朝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制瓷业 宋代五大名窑,瓷都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矿冶业 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 发展迅速,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造纸业的发展
概念阐释 自然经济
即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的经济形式。这里主要是指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的经济结构。在农业结构中,又以粮食种植业为主,桑麻棉茶等经济作物为辅。
阅读教材“历史纵横”,思考:北宋人口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北宋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2·全国甲卷)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2.(2022·铜川高一阶段练习)如表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宋代(  )
材料 出处
湖州农户“以蚕桑为岁计” [宋]《嘉泰吴兴志》
严州“谷食不足,仰给他州,唯蚕桑是务” [宋]《严州图经》
“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 《宋史·食货志》
A.经济型作物地位提升
B.种植特色作物成为农业主导
C.农业生产普遍商品化
D.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
知识点二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角度 表现
商业 市场发展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货币需求量剧增 北宋铸币量大增,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海外贸易繁荣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政府的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城市 宋代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元代 元代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概念阐释 榷场
榷场是宋辽金元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需纳税。榷场互市在辽、夏、金的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发挥了安边绥远的作用。
观察教材“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思考:《清明上河图》作为风俗画,展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一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宋代的商业与城市
深化拓展 唐宋的城市变革
项目 周至唐代城市中的市 宋代城市中的市
时间 有时间的限制 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晓市)
地点 县治以上城市,设市位于城中特定位置,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市场与居民区隔开 先前禁止设市的乡村与城郭,允许设市,出现草市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分散于街巷形成街市
管理 设市长或市令,由官府统一管理 官府不再严密监控
职能 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 城市经济功能加强出现了市民娱乐活动场所(瓦子)等具备多种商业功能的专业场所
史料探究 宋代商业的发展
材料 宋代农业和民营手工业经济的增加,推动了商业资本的较快发展,不少富商大贾拥有巨额货币资本。宋人把当时的商业资本所有者的经营活动称之为“营运”,又叫“居物逐利”。其经营主体已扩展到官吏、士人、僧尼、个体手工业者和城镇市民等。通过长短途贩运、行商坐贾联营、批发零售结合以及包买包卖等类型进行营运。商业资本对宋代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摘编自张熙惟《宋代商品经营资本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资本的基本特点及积极影响。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宋元商业繁荣的原因
政治 宋元时期政局相对稳定,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经济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商品
民族关系 民族间的交流联系,扩大了国内市场
外贸 中外交往频繁,海外贸易发达,海外市场广阔
1.(2021·1月浙江选考)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  )
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
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
2.(2022·南阳高一期中)宋代财政收入中非农业收入占据的比重远较唐代大,熙宁时期的税收中,非农业收入已占一半以上,且所收货币越来越多,实物渐趋减少。这反映出,宋代(  )
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经济作物种植减少
C.国家铸钱日益增加 D.社会经商风气浓厚
知识点三 经济重心南移
背景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表现 宋朝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两宋之际,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苏湖熟,天下足”
元朝 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重新开通大运河,路线取直;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影响 文化重心南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解历史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主题二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经济重心南移
图说历史 两宋时期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势
华北和东南沿海区域发展的周期比较
——据[美]施坚雅《中国历史的结构》整理
解读 两宋时期华北地区经济活动水平急剧下降,东南沿海区域逐渐上升并超过华北区域。
史料探究 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 靖康之变后,江南地区的无政府状态直至宋高宗定都临安后才得到整顿。随着宋金和议划定国境、榷场,各种制度也相应确立,财政收支和补给的大框架规划得以构建完成。两浙地区也升格为京畿地区,合计为3-4万的文武官员多半集中居住在这一地区,宗室以下的高官、富民凭借权力和携带资产入住,金融、交通及商业组织也集中在杭州。
——摘编自[日]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宋都南迁后是如何实现江南归治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城市贸易 南方沿海城市迅速发展,海上贸易繁荣
人口分布 南方的人口迅速增长,比重上升
人才教育 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
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和北方人民的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
生态环境 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风俗习惯 南方的风俗习惯广泛推广
1.(2022·唐山高一期中)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
A.导致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B.标志着政治中心的南移
C.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说明人地矛盾非常尖锐
2.据《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整理得出下表,某研究者据此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的结论。该研究者(  )
唐宋时期美术家地域分布统计表
比较项 中原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其他地区
唐朝 73% 11% 6% 10%
北宋 63% 17% 10% 10%
南宋 6% 26% 65% 3%
A.能严谨地进行历史推论
B.准确运用了唯物史观
C.忽视了政治因素的影响
D.所依据的史实不正确
知识点四 社会的变化
一、宋朝
门第观念淡化 科举制更加完善;大批平民士人进入政坛;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家内服役更多来自雇佣;佃农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土地交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金元时期
出现一定程度的逆转,但总体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阅读教材“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思考:图片折射出宋代怎样的土地政策?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发展趋势?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三 齐民社会,习俗变迁——宋代社会的变化
名家论史 宋代的“齐民社会”
较之此前的汉唐世族地主社会,齐民社会具有社会等齐性、契约普遍性和社会流动性三个方面的进步特征。社会等齐性意味着社会特权阶级大大缩小了,社会身份趋于等齐;社会等齐性为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创造了前提条件,导致契约的普遍化,并使人们摆脱了身份的束缚,可以自由地迁徙并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这就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摘编自高德步《唐宋变革:齐民地主经济
与齐民社会的兴起》
史料探究 宋代社会的变化
材料 唐宋时期,政府出于迫切缓解财政拮据的现实需要,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并逐步认可商人的社会地位。财富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和社会分层的依据,以出身为标准的身份等级制的影响力大大削弱。唐末的战乱沉重打击了不断衰落的门阀士族,客观上促进了商人摆脱自身原有阶层的桎梏,一个新兴的富民阶层开始崛起。商人阶层自身也逐步认识到组织行会的重要意义,于是“行”代替“市”成为新兴的社会组织。城市市民开始寻求用联合抗争的方式表达本阶层的观点,为自己发声,市民意识开始觉醒,市民阶层由此萌发。
——摘编自冯兵《隋唐五代城市社会等级
与社会结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宋朝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
经济 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对原有社会秩序形成冲击
政策 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土地流动性增强带动阶层流动
战争 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动荡,对士族势力形成重大打击
制度 科举制度的完善给政治增添了活力,进一步冲击了士族制度
1.(2022·广州高一阶段练习)唐文宗时期“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泛指家世)”。至宋代,出现了“榜下捉婿”的现象,即富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这反映了宋代(  )
A.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门第观念的淡化
C.科举制实现了社会公平
D.伦理道德的弱化
2.(2022·济宁高一阶段练习)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兼并严重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 唯物史观:理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时空观念:理清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史料实证:了解本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发展的表现。 历史解释:理解宋朝社会发生的变化。 家国情怀:理解民族交融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稻麦复种制 榷场 交子 经济重心南移 租佃关系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角度 表现
农业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有些地方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
经济结构 一些地区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棉花种植 宋朝开始在内地种植,元朝大力推广
边疆开发 在辽夏金元统治下,边疆地区进一步开发
手 工 业 棉纺织业 棉花种植带动棉纺织业发展;元朝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制瓷业 宋代五大名窑,瓷都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矿冶业 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 发展迅速,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造纸业的发展
概念阐释 自然经济
即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的经济形式。这里主要是指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的经济结构。在农业结构中,又以粮食种植业为主,桑麻棉茶等经济作物为辅。
阅读教材“历史纵横”,思考:北宋人口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北宋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变化:人口大量增长,北宋末年实际人口应当超过一亿,是中国古代人口史上划时代的标志。
原因:北宋农业发展成就突出,粮食产量提高,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
1.(2022·全国甲卷)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答案 D
解析 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商品多为手工业制成品,而输入产品多为奢侈品,最终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意味着当时贸易出口量较大,说明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D项正确;进口商品是奢侈品,不是基本生产资料,排除A项;汉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排除C项。
2.(2022·铜川高一阶段练习)如表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宋代(  )
材料 出处
湖州农户“以蚕桑为岁计” [宋]《嘉泰吴兴志》
严州“谷食不足,仰给他州,唯蚕桑是务” [宋]《严州图经》
“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 《宋史·食货志》
A.经济型作物地位提升 B.种植特色作物成为农业主导
C.农业生产普遍商品化 D.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蚕桑”“茶”都属于经济作物,且在一些地区成为“岁计”“与农夫业田无异”,这说明经济型作物的地位提升,A项正确;仅根据个别地区不能说明种植特色作物成为农业主导,排除B项;“普遍”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家庭手工业,排除D项。
知识点二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角度 表现
商业 市场发展 ①基层市场蓬勃涌现;②宋与辽夏金各政权间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货币需求量剧增 北宋铸币量大增,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海外贸易繁荣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政府的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城 市 宋代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元代 元代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概念阐释 榷场
榷场是宋辽金元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边境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需纳税。榷场互市在辽、夏、金的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发挥了安边绥远的作用。
观察教材“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思考:《清明上河图》作为风俗画,展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状况: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兴盛,市场活跃。
主题一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宋代的商业与城市
深化拓展 唐宋的城市变革
项目 周至唐代城市中的市 宋代城市中的市
时间 有时间的限制 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晓市)
地点 县治以上城市,设市位于城中特定位置,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市场与居民区隔开 先前禁止设市的乡村与城郭,允许设市,出现草市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分散于街巷形成街市
管理 设市长或市令,由官府统一管理 官府不再严密监控
职能 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 城市经济功能加强出现了市民娱乐活动场所(瓦子)等具备多种商业功能的专业场所
史料探究 宋代商业的发展
材料 宋代农业和民营手工业经济的增加,推动了商业资本的较快发展,不少富商大贾拥有巨额货币资本。宋人把当时的商业资本所有者的经营活动称之为“营运”,又叫“居物逐利”。其经营主体已扩展到官吏、士人、僧尼、个体手工业者和城镇市民等。通过长短途贩运、行商坐贾联营、批发零售结合以及包买包卖等类型进行营运。商业资本对宋代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摘编自张熙惟《宋代商品经营资本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资本的基本特点及积极影响。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特点:富商大贾资本雄厚;营运方式呈现多样化;参与经营阶层广泛。
积极影响:推动了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繁荣;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为文化繁荣奠定良好基础。
深化拓展 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宋元商业繁荣的原因
政治 宋元时期政局相对稳定,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经济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商品
民族关系 民族间的交流联系,扩大了国内市场
外贸 中外交往频繁,海外贸易发达,海外市场广阔
1.(2021·1月浙江选考)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  )
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
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可知,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A项正确;B项错在“脱离了官吏监管”,不符合史实,排除;汴京是城市而不是“草市”,C项错误;从商鞅变法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D项错误。
2.(2022·南阳高一期中)宋代财政收入中非农业收入占据的比重远较唐代大,熙宁时期的税收中,非农业收入已占一半以上,且所收货币越来越多,实物渐趋减少。这反映出,宋代(  )
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经济作物种植减少
C.国家铸钱日益增加 D.社会经商风气浓厚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非农业收入已占一半以上,且所收货币越来越多”可知,宋代商业税收占比较大,且货币税收较多,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税收构成情况与经济作物种植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反映国家铸币情况,排除C项;材料中的税收情况只是与唐代相比较,无法直接得出宋代社会经商风气“浓厚”的结论,排除D项。
知识点三 经济重心南移
背景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表 现 宋朝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两宋之际,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苏湖熟,天下足”
元朝 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重新开通大运河,路线取直;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影响 文化重心南移:北宋时,朝廷被迫对北方地区的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自南宋起,江浙一带人才尤为集中
图解历史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主题二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经济重心南移
图说历史 两宋时期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势
华北和东南沿海区域发展的周期比较
——据[美]施坚雅《中国历史的结构》整理
解读 两宋时期华北地区经济活动水平急剧下降,东南沿海区域逐渐上升并超过华北区域。
史料探究 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 靖康之变后,江南地区的无政府状态直至宋高宗定都临安后才得到整顿。随着宋金和议划定国境、榷场,各种制度也相应确立,财政收支和补给的大框架规划得以构建完成。两浙地区也升格为京畿地区,合计为3-4万的文武官员多半集中居住在这一地区,宗室以下的高官、富民凭借权力和携带资产入住,金融、交通及商业组织也集中在杭州。
——摘编自[日]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宋都南迁后是如何实现江南归治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措施:确定都城,稳定江南政局;宋金和议,缓和外部环境;确立制度,重建财政体系;安定移民,激发商业发展潜力。
影响:政治中心南移,江南政治地位提升;人口、财富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延续了与北方民族政权对立的政治格局;促进了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城市贸易 南方沿海城市迅速发展,海上贸易繁荣
人口分布 南方的人口迅速增长,比重上升
人才教育 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
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和北方人民的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
生态环境 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风俗习惯 南方的风俗习惯广泛推广
1.(2022·唐山高一期中)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
A.导致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B.标志着政治中心的南移
C.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说明人地矛盾非常尖锐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人口户数的南北比重变化体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项正确;北民南迁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而不是结果,排除A项;当时政治中心仍在北方,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人地矛盾,排除D项。
2.据《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整理得出下表,某研究者据此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的结论。该研究者(  )
唐宋时期美术家地域分布统计表
比较项 中原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其他地区
唐朝 73% 11% 6% 10%
北宋 63% 17% 10% 10%
南宋 6% 26% 65% 3%
A.能严谨地进行历史推论
B.准确运用了唯物史观
C.忽视了政治因素的影响
D.所依据的史实不正确
答案 C
知识点四 社会的变化
一、宋朝
门第观念淡化 科举制更加完善;大批平民士人进入政坛;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家内服役更多来自雇佣;佃农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土地交易: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社会生活:对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限制也更为松弛
二、金元时期
出现一定程度的逆转,但总体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阅读教材“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思考:图片折射出宋代怎样的土地政策?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发展趋势?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政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趋势: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主题三 齐民社会,习俗变迁——宋代社会的变化
名家论史 宋代的“齐民社会”
较之此前的汉唐世族地主社会,齐民社会具有社会等齐性、契约普遍性和社会流动性三个方面的进步特征。社会等齐性意味着社会特权阶级大大缩小了,社会身份趋于等齐;社会等齐性为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创造了前提条件,导致契约的普遍化,并使人们摆脱了身份的束缚,可以自由地迁徙并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这就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摘编自高德步《唐宋变革:齐民地主经济与齐民社会的兴起》
史料探究 宋代社会的变化
材料 唐宋时期,政府出于迫切缓解财政拮据的现实需要,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并逐步认可商人的社会地位。财富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和社会分层的依据,以出身为标准的身份等级制的影响力大大削弱。唐末的战乱沉重打击了不断衰落的门阀士族,客观上促进了商人摆脱自身原有阶层的桎梏,一个新兴的富民阶层开始崛起。商人阶层自身也逐步认识到组织行会的重要意义,于是“行”代替“市”成为新兴的社会组织。城市市民开始寻求用联合抗争的方式表达本阶层的观点,为自己发声,市民意识开始觉醒,市民阶层由此萌发。
——摘编自冯兵《隋唐五代城市社会等级
与社会结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原因:政府对商人态度的改变;追逐财富的社会风气;战争对权贵集团的冲击;商人阶层的联合抗争。
深化拓展 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宋朝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
经济 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对原有社会秩序形成冲击
政策 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土地流动性增强带动阶层流动
战争 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动荡,对士族势力形成重大打击
制度 科举制度的完善给政治增添了活力,进一步冲击了士族制度
1.(2022·广州高一阶段练习)唐文宗时期“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泛指家世)”。至宋代,出现了“榜下捉婿”的现象,即富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这反映了宋代(  )
A.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门第观念的淡化
C.科举制实现了社会公平
D.伦理道德的弱化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泛指家世)”,“榜下捉婿”,可以看出宋代时期门第观念在逐渐的淡化,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对社会的控制状况,排除A项;“实现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伦理道德,排除D项。
2.(2022·济宁高一阶段练习)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兼并严重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宋代民户中,“客户”占多数,结合所学可知,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B项正确;“经济严重衰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坊市制度崩溃属于城市布局方面的变化,与土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政府管理失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