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总结提升(三) 学案(学生版 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总结提升(三) 学案(学生版 教师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1 17:3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总结提升(三)
一、唐宋之际,我国社会的重大变化
政治方面 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得到解决,从此,地方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秦汉魏晋以来的豪强世家势力衰落,科举制下出现了大批平民出身的官僚
经济方面 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土地国有制占优势转变为地主私有制占优势;租佃经济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经济的经营方式;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由实物经济开始向货币经济转型;纸币交子出现,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海上丝绸之路更加发达;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军事方面 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
城市发展 打破坊市的界限,草市更加普遍;市场活动不再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削弱
文化方面 在儒学的基础上产生了理学;普通百姓得到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市民文化兴起,词的创作繁荣,话本小说兴起,文人画更加强调意境,风俗画发展
社会习俗方面 科举制度扩大了取士范围,各阶层流动加快;婚姻、社交打破了严格的士庶界限;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人们的活动更加自由
二、宋元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中央体制 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形成,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对掌文武的二府体制,始终围绕着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的趋势而演变
地方制度 (1)宋代设知州、通判,相互监督,“强干弱枝”,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导致了地方无权、行政效率低下的局面。 (2)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宋元时期基本完成了对地方管理制度的变革,为明清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文官政治 崇术抑武是宋代的基本国策,独具特色的文官政治体制得以确立,影响深远
三、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中华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1.民族迁徙与交错杂居分布格局的形成。辽宋夏金时期,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通过大规模的双向流动,各民族间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态进一步形成并不断发展。
2.劝课农桑与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为维系统治,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逐渐适应农耕经济并在适宜农耕的区域“劝课农桑”,使农业经济逐渐进入北方传统的游牧经济区域,提升了北方游牧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
3.尊孔习儒与政治文化制度的趋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为了维护和稳定自身的统治,在承袭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学习中原地区的文化和政治制度。
4.“海内一家”的政治理念。少数民族统治者以“中国之主”自居,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的内涵。
1.北宋时期的政治局面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并未实现大一统。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分裂局面,但燕云十六州、甘肃、吐蕃、云南等地还被少数民族政权控制,并未完成对全国的统一。
典例 (2022·蚌埠模拟预测)北宋末年,东京城里的百姓戴番式毡笠子,穿番式战袍,系番式腰带,渐成风气。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初五,宋廷下诏:“先王之法坏,胡乱中华,遂服胡服,习尚既久,人不知耻。”这反映出当时(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B.区域间的民族文化交流频繁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D.政府积极维护传统道德规范
2.辽宋夏金的战与和
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 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客观上推动了民族的交融。宋代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和议虽然带有耻辱性,但带来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各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各民族间的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典例 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这次和议,宋的损失虽不算大,却是有宋以来空前未有的屈辱。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保持和平达一百一十七年。辽于订盟后,大举汉化,内政进步甚速。这说明,澶渊之盟(  )
A.有利于宋辽边境生产的恢复发展
B.导致北宋形成强干弱枝的局面
C.使辽国的统治中心转移到黄河流域
D.致使辽军事实力增长超过北宋
3.交子的历史地位
交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但在宋朝时并未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宋朝时四川地区交通不便,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但这只是四川地区的地方货币,而且流通一段时间后不复流通。所以,从全国范围看,金属货币仍是主要的交易货币。
典例 (2022·湖州高一期中)北宋市场上流通的金、银、铜等贵金属数量严重不足,以致“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于是,官府在四川等地铸造铁钱,铁钱币值低下又过于沉重。在此背景下,北宋(  )
A.铸造大量“通宝”“元宝”
B.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
C.诞生了“交子”等纸币作辅币
D.推行白银货币化,与铜钱兼用
单元总结提升(三)
一、唐宋之际,我国社会的重大变化
政治方面 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得到解决,从此,地方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秦汉魏晋以来的豪强世家势力衰落,科举制下出现了大批平民出身的官僚
经济方面 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土地国有制占优势转变为地主私有制占优势;租佃经济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经济的经营方式;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由实物经济开始向货币经济转型;纸币交子出现,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海上丝绸之路更加发达;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军事方面 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
城市发展 打破坊市的界限,草市更加普遍;市场活动不再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削弱
文化方面 在儒学的基础上产生了理学;普通百姓得到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市民文化兴起,词的创作繁荣,话本小说兴起,文人画更加强调意境,风俗画发展
社会习俗方面 科举制度扩大了取士范围,各阶层流动加快;婚姻、社交打破了严格的士庶界限;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人们的活动更加自由
二、宋元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中央体制 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形成,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对掌文武的二府体制,始终围绕着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的趋势而演变
地方制度 (1)宋代设知州、通判,相互监督,“强干弱枝”,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导致了地方无权、行政效率低下的局面。 (2)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宋元时期基本完成了对地方管理制度的变革,为明清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文官政治 崇术抑武是宋代的基本国策,独具特色的文官政治体制得以确立,影响深远
三、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中华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1.民族迁徙与交错杂居分布格局的形成。辽宋夏金时期,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通过大规模的双向流动,各民族间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态进一步形成并不断发展。
2.劝课农桑与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为维系统治,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逐渐适应农耕经济并在适宜农耕的区域“劝课农桑”,使农业经济逐渐进入北方传统的游牧经济区域,提升了北方游牧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
3.尊孔习儒与政治文化制度的趋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为了维护和稳定自身的统治,在承袭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学习中原地区的文化和政治制度。
4.“海内一家”的政治理念。少数民族统治者以“中国之主”自居,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的内涵。
1.北宋时期的政治局面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并未实现大一统。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分裂局面,但燕云十六州、甘肃、吐蕃、云南等地还被少数民族政权控制,并未完成对全国的统一。
典例 (2022·蚌埠模拟预测)北宋末年,东京城里的百姓戴番式毡笠子,穿番式战袍,系番式腰带,渐成风气。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初五,宋廷下诏:“先王之法坏,胡乱中华,遂服胡服,习尚既久,人不知耻。”这反映出当时(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B.区域间的民族文化交流频繁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D.政府积极维护传统道德规范
答案 B
解析 澶渊之盟后,北宋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增多,胡风胡服影响了中原百姓的风俗和衣着,故宋廷下诏禁止,B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商品经济发展的信息,排除A项;这一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对峙的政治格局,排除C项;政府维护的是传统的华夷秩序,而不是道德规范,排除D项。
2.辽宋夏金的战与和
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 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客观上推动了民族的交融。宋代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和议虽然带有耻辱性,但带来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各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各民族间的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典例 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这次和议,宋的损失虽不算大,却是有宋以来空前未有的屈辱。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保持和平达一百一十七年。辽于订盟后,大举汉化,内政进步甚速。这说明,澶渊之盟(  )
A.有利于宋辽边境生产的恢复发展
B.导致北宋形成强干弱枝的局面
C.使辽国的统治中心转移到黄河流域
D.致使辽军事实力增长超过北宋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澶渊之盟的签订,使宋辽实现百余年的和平,这有利于边境生产的恢复发展,A项正确;北宋“强干弱枝”是其政治体制所致,与辽宋和议无关,排除B项;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辽国军事实力与材料中和平局面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3.交子的历史地位
交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但在宋朝时并未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宋朝时四川地区交通不便,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但这只是四川地区的地方货币,而且流通一段时间后不复流通。所以,从全国范围看,金属货币仍是主要的交易货币。
典例 (2022·湖州高一期中)北宋市场上流通的金、银、铜等贵金属数量严重不足,以致“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于是,官府在四川等地铸造铁钱,铁钱币值低下又过于沉重。在此背景下,北宋(  )
A.铸造大量“通宝”“元宝”
B.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
C.诞生了“交子”等纸币作辅币
D.推行白银货币化,与铜钱兼用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对货币的需求量大量增加,金属货币沉重,携带不方便且价值较低,于是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质货币“交子”,C项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