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学案(学生版 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学案(学生版 教师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1 17:4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通过了解清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清朝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唯物史观:认识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及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 时空观念:了解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和疆域的奠定。 史料实证:了解清朝的统治危机。 历史解释:理解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 家国情怀:增强居安思危的民族忧患意识。 康乾盛世 军机处 《尼布楚条约》 改土归流 “十三行”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一、“康乾盛世”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二、君主专制的强化
皇帝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地方具体事务详加过问
奏折 制度 内容 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 ,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 环节
影响 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军机处 ______时设立,由皇帝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思想控制 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 ,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
图解历史 军机处的特点
坐而论道   站而论道  跪而论道
两汉      宋朝      明清
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大臣上朝礼仪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一 专制顶峰——清朝中枢机构
名家论史 清朝中枢机构的变化
材料 1615年,努尔哈赤选出了“正直贤良”的大臣八员,与一些贵族一起,审议本部族内的民事、刑事纠纷。此后逐渐发展,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过清朝的一些重大军政事务,如平定三藩、攻取台湾、反击沙俄等。雍正年间,因用兵西北,设军机处,后为定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有名无实。1791年,乾隆皇帝下谕旨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史料探究 军机处
材料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2·湖州高一期中)如图是清朝奏折制度的流程图。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①获取更真实有效的信息,提高决策效率
②削弱了军机处作为中枢秘书机构的功能
③强化了对官僚的控制,权力向皇帝集中
④禁锢了士人思想,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2·青岛高一期中)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该机构是(  )
A.中朝 B.内阁 C.参议院 D.军机处
知识点二 疆域的奠定
一、治理措施
统一台湾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1684年,设 ,隶属福建省
《尼布楚条约》 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平定蒙古、管理新疆 经过长期斗争,在1757年击败 ;后平定大、小和卓。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 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 ,总领军政事务
管理西藏 由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1727年开始,派遣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二、国家治理方略
机构设置 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民族政策 对边疆地区采取 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地方区划 内地分立18省,分设 、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康乾时期,在承德建了12座大型寺庙,融合了汉、藏、蒙古、维吾尔等族的建筑风格,乾隆皇帝还写下了“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诗句。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混辨析 理藩院和宣政院的职权
(1)理藩院是清朝时期设立的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2)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设立的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
三、疆域奠定
主题二 版图奠定——清朝经略边疆与国家统一
图说历史 中国版图的奠定(教材清朝疆域图)
解读 清朝时期,不仅版图有所开拓,而且在边疆地区采用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统治,其疆域四至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一致。清朝中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最终确立。
史料探究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材料
1653年 册封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尊号
1683年 清军渡海远征,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685—1688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13年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757年 彻底击败准噶尔部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759年 平定大、小和卓
1762年 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并指出与前代相比出现的新特点。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历史理解”角度认识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表现
(1)粉碎割据叛乱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平定三藩、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2)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通过在边疆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政策,设立不同的管理机构,清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3)加强民族友好,促进民族间的团结。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康熙帝接见五世班禅,乾隆帝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这都有利于民族间的交融。
(4)抗击外国侵略势力。清朝进行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有力地回击了俄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
(5)基本奠定了祖国辽阔的版图,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国家。
1.下图为某同学整理的“清朝开拓、巩固疆域的具体成就”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新疆
B.设立奴儿干都司经略东北
C.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D.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2022·株洲高一期中)清朝前中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一向争战不休的东北、北部与西北变成和平的边疆;强悍的蒙古族变成能与其他各族和谐共处的民族;藏族与中原汉、满等民族的距离被大大拉近。这反映出清朝前中期(  )
A.民族平等的真正实现
B.边疆治理能力的提升
C.周边环境的长期稳定
D.改土归流政策的成效
知识点三 统治危机初显
1.内部:人口膨胀迅速;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农民起义频发。
2.外部: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3.影响:清政府只保留广州一口通商,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概念阐释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政策是指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政策,外国商人的贸易活动被限制在固定的贸易场所。该政策的实质是对外消极防卫的措施,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其根源在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2022·益阳高一期中)19世纪初,英国建筑师托马斯·阿洛姆根据当时来华西方人的介绍绘制了一百多幅关于中国的版画,并配有文字说明,在西方影响巨大。如图为其中一幅。
田间播秧的苏州府农民“水稻产量虽高,但入不敷出、数米而炊的情况屡有发生。一旦遇到灾荒之年,穷人的日子更不好过。”
此图(  )
A.可以佐证清朝的衰落迹象 B.能反映殖民者的侵略图谋
C.没有可信的史料研究价值 D.可体现中国画的艺术风格
2.(2022·盐城高一期中)有学者曾把某一时期的中国比作“兔子”:欧洲已在脱胎换骨,“兔子与乌龟赛跑,不但兔子中途停下来休息,而且兔子根本不知道有此正在进行中的赛跑”。这一时期是(  )
A.贞观之治时期 B.安史之乱时期
C.康乾盛世时期 D.洋务运动时期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通过了解清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清朝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唯物史观:认识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及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 时空观念:了解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和疆域的奠定。 史料实证:了解清朝的统治危机。 历史解释:理解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 家国情怀:增强居安思危的民族忧患意识。 康乾盛世 军机处 《尼布楚条约》 改土归流 “十三行”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一、“康乾盛世”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二、君主专制的强化
乾纲独断 皇帝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地方具体事务详加过问
奏折 制度 内容 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影响 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军机处 雍正时设立,由皇帝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思想控制 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
图解历史 军机处的特点
坐而论道   站而论道  跪而论道
两汉      宋朝      明清
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大臣上朝礼仪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这一演变从本质上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明初被废除。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则使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主题一 专制顶峰——清朝中枢机构
名家论史 清朝中枢机构的变化
材料 1615年,努尔哈赤选出了“正直贤良”的大臣八员,与一些贵族一起,审议本部族内的民事、刑事纠纷。此后逐渐发展,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过清朝的一些重大军政事务,如平定三藩、攻取台湾、反击沙俄等。雍正年间,因用兵西北,设军机处,后为定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有名无实。1791年,乾隆皇帝下谕旨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史料探究 军机处
材料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不同意。因为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1.(2022·湖州高一期中)如图是清朝奏折制度的流程图。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①获取更真实有效的信息,提高决策效率
②削弱了军机处作为中枢秘书机构的功能
③强化了对官僚的控制,权力向皇帝集中
④禁锢了士人思想,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奏折制度下官员直接上呈皇帝,有利于皇帝获取更真实有效的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同时强化了对官僚的控制,权力向皇帝集中,①③正确,故选B项;奏折制度并不会削弱军机处作为中枢秘书机构的功能,②错误,排除A、C项;清朝文字狱禁锢了士人思想,④错误,排除D项。
2.(2022·青岛高一期中)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该机构是(  )
A.中朝 B.内阁 C.参议院 D.军机处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有官无吏(不设专官),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D项正确;中朝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机构,排除A项;明朝的内阁不会在满族大学士中选拔大臣,排除B项;参议院是民主代议机构,排除C项。
知识点二 疆域的奠定
一、治理措施
统一台湾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尼布楚条约》 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平定蒙古、管理新疆 经过长期斗争,在1757年击败准噶尔部;后平定大、小和卓。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管理西藏 由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1727年开始,派遣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二、国家治理方略
机构设置 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民族政策 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地方区划 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康乾时期,在承德建了12座大型寺庙,融合了汉、藏、蒙古、维吾尔等族的建筑风格,乾隆皇帝还写下了“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诗句。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现象:清朝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避免民族矛盾,维护和平。
易混辨析 理藩院和宣政院的职权
(1)理藩院是清朝时期设立的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2)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设立的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
三、疆域奠定
主题二 版图奠定——清朝经略边疆与国家统一
图说历史 中国版图的奠定(教材清朝疆域图)
解读 清朝时期,不仅版图有所开拓,而且在边疆地区采用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统治,其疆域四至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一致。清朝中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最终确立。
史料探究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材料
1653年 册封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尊号
1683年 清军渡海远征,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685—1688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13年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757年 彻底击败准噶尔部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759年 平定大、小和卓
1762年 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并指出与前代相比出现的新特点。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措施:武力统一、设置行政机构、册封少数民族领袖、平定地方分裂势力。
新特点: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反击外来侵略紧密相联。
深化拓展 从“历史理解”角度认识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表现
(1)粉碎割据叛乱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平定三藩、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2)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通过在边疆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政策,设立不同的管理机构,清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3)加强民族友好,促进民族间的团结。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康熙帝接见五世班禅,乾隆帝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这都有利于民族间的交融。
(4)抗击外国侵略势力。清朝进行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有力地回击了俄国的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
(5)基本奠定了祖国辽阔的版图,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国家。
1.下图为某同学整理的“清朝开拓、巩固疆域的具体成就”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新疆
B.设立奴儿干都司经略东北
C.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D.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设置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D项正确;A项是在唐朝时期设置的机构,排除;B项是在明朝时期设置的机构,排除;C项是元朝时期设置的机构,排除。
2.(2022·株洲高一期中)清朝前中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一向争战不休的东北、北部与西北变成和平的边疆;强悍的蒙古族变成能与其他各族和谐共处的民族;藏族与中原汉、满等民族的距离被大大拉近。这反映出清朝前中期(  )
A.民族平等的真正实现 B.边疆治理能力的提升
C.周边环境的长期稳定 D.改土归流政策的成效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清朝前中期东北、北部与西北边疆地区和平、各民族和谐相处,这主要得益于清廷对边疆管理措施得当,反映出清朝边疆治理能力的提升,B项正确;清朝并未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排除A项;C项中的“长期稳定”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清初改土归流政策主要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排除D项。
知识点三 统治危机初显
1.内部:人口膨胀迅速;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农民起义频发。
2.外部: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3.影响:清政府只保留广州一口通商,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概念阐释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政策是指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政策,外国商人的贸易活动被限制在固定的贸易场所。该政策的实质是对外消极防卫的措施,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其根源在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2022·益阳高一期中)19世纪初,英国建筑师托马斯·阿洛姆根据当时来华西方人的介绍绘制了一百多幅关于中国的版画,并配有文字说明,在西方影响巨大。如图为其中一幅。
田间播秧的苏州府农民“水稻产量虽高,但入不敷出、数米而炊的情况屡有发生。一旦遇到灾荒之年,穷人的日子更不好过。”
此图(  )
A.可以佐证清朝的衰落迹象
B.能反映殖民者的侵略图谋
C.没有可信的史料研究价值
D.可体现中国画的艺术风格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虽然粮食产量高,但是百姓生活并不好,反映了农民的负担沉重,说明清政府已经走向衰落,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侵略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的版画虽然是艺术作品,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清朝的社会情况,排除C项;材料中的版画是由英国人绘制,不能体现中国画的艺术风格,排除D项。
2.(2022·盐城高一期中)有学者曾把某一时期的中国比作“兔子”:欧洲已在脱胎换骨,“兔子与乌龟赛跑,不但兔子中途停下来休息,而且兔子根本不知道有此正在进行中的赛跑”。这一时期是(  )
A.贞观之治时期 B.安史之乱时期
C.康乾盛世时期 D.洋务运动时期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对世界缺乏了解(不知道此时正在进行的“赛跑”),C项正确;“贞观之治时期”是唐朝的盛世,中国对外交流频繁,排除A项;“安史之乱时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洋务运动时期”我国已经被迫开放,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