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案(学生版 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案(学生版 教师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1 17:4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唯物史观:理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时空观念:了解明清经济与文化的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了解明清时期经济与文艺科技的变化。 历史解释:理解明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家国情怀: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 资本主义萌芽 商帮 致良知 小说 西学东渐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经济发展
农业 作物品种 高产农作物输入、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种植结构 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手工业 经营方式 明朝后期,南方一些地区的一些行业开设工场,使用 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有学者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 白银流入 原因 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影响 促进了 的发展,有利于 的集聚
商帮 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市镇 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图解历史 明末丝织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二、局限
1.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晋商兴衰史》中记载: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
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存在什么隐患?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一 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
名家论史 白银时代的辩证认识
观点一 世界经济中心。美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认为,17、18世纪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流入了中国。大量的白银流转的数字表明,15-18世纪的中国,依然是世界的经济中心。
观点二 富庶不代表先进。著名经济史学家吴承明先生评价彭慕兰《大分流》时说:“18世纪,中国与西方比,无论在国富还是民富上都胜一筹,至少旗鼓相当。但是富的不一定先进,往往更保守。”
解读 白银时代的中国逐渐从辉煌走向迟滞,未能采取与时俱进的改革,从而导致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出现。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抱残守缺只能停滞不前,居安思危才能长盛不衰。
史料探究 商品经济的新繁荣
材料 明中叶以后,粮食、棉布、生丝、食盐、烟草、瓷器等都成为主要的商品。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苏、杭是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拥有数十万人的瓷都。商业大城市有三十余个,北方的工商业城市比较少,南方则占了绝大多数。民间大小交易多用银,政府的田赋、徭役、工商业税、海关税乃至官吏俸禄、国库开支,也大都是以银折价,以银计算。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中的新现象及其局限
(1)新的生产关系: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但是,商人始终未能从封建势力中分化出来形成新的阶级。
(2)新的国际环境: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明清的经济,一方面,高产农作物传入,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奉行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丧失了融入世界市场的契机。
(3)新的商人群体:商帮的形成反映了商人群体共同的经济诉求,但是,局限于地域宗法的商帮严重影响其规模的发展。
(4)新的货币形态:明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中国进入货币经济时代。但是,中国白银产量不高,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这成为近代货币改革的重要诱因。
1.(2022·全国乙卷)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2.(2022·邵阳高一期中)明朝中后期开始,在江南苏州的一些手工业部门,机户(老板)出资,机工(工人)出力,机户按照日薪给机工发放工资。这能证明明朝(  )
A.已经出现资本主义
B.商人活动活跃
C.城市人口密集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知识点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陆王心学
背景 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形成 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 ”为核心的理论
内容 “致良知”为核心,“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
理论范畴 主观唯心主义
影响 强调 ,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___________色彩
图解历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明朝后期 李贽 提倡 ,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明末清初 背景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
内容 黄宗羲 抨击 制度,提出“ ”
顾炎武 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
黄宗羲认为:“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据此可知,黄宗羲的主张是什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二 传承与批判——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名家论史 进步思潮出现的原因
材料 在嘉靖以后,民间社会渐渐拥有较大的空间,市民生活风气也趋向多样化,伦理同一性的约束越来越小,而官方控制力也越来越松弛。随着城市、商业、交通以及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的发达,知识传播更加容易,也越来越超出官方意识形态允许的边界,士绅与市民所拥有的财富资源,也使得另外开辟思想表达和知识传播的渠道成为可能。正是在这样相对自由的背景下,大批士人重新开创了体制以外的讲学风气,而这种讲学风气更促进了新思想的自由交谈。——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解读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追逐经济利益和享受逐渐成为社会风气。拥有较多财富的士绅和市民阶层渴望冲破旧思想的束缚,来表达自己的新主张。这一时期思想领域的新变化,是当时经济、政治等领域变动的必然产物。
史料探究 进步思潮的内容及意义
材料 在明清易代的外部刺激和学术发展的内在因由下,传统士大夫的思想观念在明清之际发生了一系列蜕变,新的思想因素出现了。明清之际的学者更重视把学术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关注社会风习,并突破传统政治哲学的樊篱,提出了许多具有近代意义的政治观念。在学理上,明清之际的学者强调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注重学术研究的社会效用。在君权和民众问题上,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强调民众利益高于君权、高于一家一姓之利益。王夫之认为“天下非一姓之私也”,提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的观点。——摘编自王记录《论明清之际士大夫思想观念的蜕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儒学“蜕变”的表现及其政治意义。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 表现
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还提出男女平等和“童心说”“真心”
抨击封建专制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这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提倡“经世致用” 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1.(2022·连云港高一期中)“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对李贽此语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受到读书人普遍赞誉
B.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C.追求个性与人格独立
D.全面否定了程朱理学
2.(2022·通化高一期中)下表是明清思想家提出的部分观点归纳表。他们的思想都(  )
思想家 主张
王守仁 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李贽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 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具有早期启蒙思想的性质
B.受到西学东渐现象的影响
C.是对明朝空谈亡国的反思
D.使传统儒学焕发新的生机
知识点三 小说与戏曲
一、背景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二、成就
小说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________的写作体裁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 吴承恩 《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清朝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的杰作
曹雪芹 《红楼梦》 我国 文学的高峰,享誉世界的名著
戏 曲 明朝 汤显祖 —— 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清朝 孔尚任 ——
明清 —— 昆曲 长期流行
清朝 —— 京剧 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思维点拨 小说的社会作用
小说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价值观受儒学影响,有一定教化功能;传播文化和知识,有利于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2·抚顺高一期中)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等机构决定重拍《红楼梦》,从全国海选演员,报名应征者不计其数。有人应征贾宝玉这一角色,考官让其评述这部伟大的作品,你认为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①该作品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②该作品通过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
③该作品渗透了忧伤的感情,其中也有怀念中原故土的篇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2022·鞍山高一期中)下表是不同时代的文学主流形式和内容节选。由此判断我国文学发展的趋势为(  )
文学形式 内容节选
汉赋 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
宋词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元曲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小说 我见了女子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A.表现出地域化特点 B.形式多样相互影响
C.越来越走向平民化 D.内容丰富贴近时代
知识点四 科技
一、传统科技
李时珍 《 》 医药学 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技进行了总结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学
《天工开物》 工艺学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 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
徐光启说:“《几何原本》者……由显入微,从疑得信,盖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徐光启高度推崇《几何原本》说明了什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西学东渐
背景 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
代表人物 意大利人利玛窦
目的 借助传播 来达到传教的目的
影响 与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思维点拨 西学东渐的影响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明末清初西学的传入,使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开始认识到西方学问之中有其优于中国之处,但受到注意的仍是技术方面如天文历法、测量以及所谓的“西洋奇器”等,对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冲击并不大。
1.(2022·滁州高一期中)利玛窦初入中国时身着“僧袍”,以“西僧”自居。后来,利玛窦则开始易僧袍为儒服,行秀才礼,跟儒士交往,研读中国经籍,把掌握汉语、熟悉中国经籍作为传教的必备条件。据此可知利玛窦(  )
A.致力于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 B.主动适应中国主流文化氛围
C.促使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融合 D.被儒学吸引放弃基督教信仰
2.(2022·潍坊高一期中)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述,“天津海河上人云:‘灰上田惹碱’。吾始不信,近韩景伯庄上云,‘用之菜畦,种果不妙’,吾犹未信也。必亲身再三试之,乃可信耳”。这表明徐光启(  )
A.开启近代科学 B.主张重农抑商
C.注重总结经验 D.重视实践验证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唯物史观:理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时空观念:了解明清经济与文化的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了解明清时期经济与文艺科技的变化。 历史解释:理解明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家国情怀: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 资本主义萌芽 商帮 致良知 小说 西学东渐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经济发展
农业 作物品种 高产农作物输入、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种植结构 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手工业 经营方式 明朝后期,南方一些地区的一些行业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有学者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 白银流入 原因 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影响 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商帮 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市镇 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图解历史 明末丝织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二、局限
1.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晋商兴衰史》中记载: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
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存在什么隐患?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隐患:商人将资金用于购田置地,影响商业资本积累和发展潜力。
主题一 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
名家论史 白银时代的辩证认识
观点一 世界经济中心。美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认为,17、18世纪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流入了中国。大量的白银流转的数字表明,15-18世纪的中国,依然是世界的经济中心。
观点二 富庶不代表先进。著名经济史学家吴承明先生评价彭慕兰《大分流》时说:“18世纪,中国与西方比,无论在国富还是民富上都胜一筹,至少旗鼓相当。但是富的不一定先进,往往更保守。”
解读 白银时代的中国逐渐从辉煌走向迟滞,未能采取与时俱进的改革,从而导致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出现。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抱残守缺只能停滞不前,居安思危才能长盛不衰。
史料探究 商品经济的新繁荣
材料 明中叶以后,粮食、棉布、生丝、食盐、烟草、瓷器等都成为主要的商品。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苏、杭是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拥有数十万人的瓷都。商业大城市有三十余个,北方的工商业城市比较少,南方则占了绝大多数。民间大小交易多用银,政府的田赋、徭役、工商业税、海关税乃至官吏俸禄、国库开支,也大都是以银折价,以银计算。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特点:农副产品商品化;工商业城市增多,发展繁荣;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白银货币化。
深化拓展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中的新现象及其局限
(1)新的生产关系: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但是,商人始终未能从封建势力中分化出来形成新的阶级。
(2)新的国际环境: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明清的经济,一方面,高产农作物传入,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奉行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丧失了融入世界市场的契机。
(3)新的商人群体:商帮的形成反映了商人群体共同的经济诉求,但是,局限于地域宗法的商帮严重影响其规模的发展。
(4)新的货币形态:明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中国进入货币经济时代。但是,中国白银产量不高,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这成为近代货币改革的重要诱因。
1.(2022·全国乙卷)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明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镇普遍兴起,市镇经济对传统的社会意识、当地风俗产生冲击,形成了“好名喜夸”之风,D项正确;“颠覆”表述过于绝对,士大夫传统观念仍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排除A项;宋朝时期甚至更早以前就已有世俗化审美趣味,“初现”表述错误,排除B项;明清时期社会结构总体稳定,“解体”表述错误,排除C项。
2.(2022·邵阳高一期中)明朝中后期开始,在江南苏州的一些手工业部门,机户(老板)出资,机工(工人)出力,机户按照日薪给机工发放工资。这能证明明朝(  )
A.已经出现资本主义 B.商人活动活跃
C.城市人口密集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是出现资本主义,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商人活动状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城市的人口状况,排除C项。
知识点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陆王心学
背景 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形成 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内容 “致良知”为核心,“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
理论范畴 主观唯心主义
影响 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图解历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明朝后期 李贽 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明末清初 背景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
内容 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 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
黄宗羲认为:“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据此可知,黄宗羲的主张是什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主题二 传承与批判——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名家论史 进步思潮出现的原因
材料 在嘉靖以后,民间社会渐渐拥有较大的空间,市民生活风气也趋向多样化,伦理同一性的约束越来越小,而官方控制力也越来越松弛。随着城市、商业、交通以及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的发达,知识传播更加容易,也越来越超出官方意识形态允许的边界,士绅与市民所拥有的财富资源,也使得另外开辟思想表达和知识传播的渠道成为可能。正是在这样相对自由的背景下,大批士人重新开创了体制以外的讲学风气,而这种讲学风气更促进了新思想的自由交谈。——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解读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追逐经济利益和享受逐渐成为社会风气。拥有较多财富的士绅和市民阶层渴望冲破旧思想的束缚,来表达自己的新主张。这一时期思想领域的新变化,是当时经济、政治等领域变动的必然产物。
史料探究 进步思潮的内容及意义
材料 在明清易代的外部刺激和学术发展的内在因由下,传统士大夫的思想观念在明清之际发生了一系列蜕变,新的思想因素出现了。明清之际的学者更重视把学术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关注社会风习,并突破传统政治哲学的樊篱,提出了许多具有近代意义的政治观念。在学理上,明清之际的学者强调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注重学术研究的社会效用。在君权和民众问题上,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强调民众利益高于君权、高于一家一姓之利益。王夫之认为“天下非一姓之私也”,提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的观点。——摘编自王记录《论明清之际士大夫思想观念的蜕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儒学“蜕变”的表现及其政治意义。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表现:批判宋明理学;抨击君主专制;主张经世致用。
政治意义:对封建专制统治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影响了后世的反封建斗争。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 表现
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还提出男女平等和“童心说”“真心”
抨击封建专制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这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提倡“经世致用” 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1.(2022·连云港高一期中)“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对李贽此语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受到读书人普遍赞誉
B.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C.追求个性与人格独立
D.全面否定了程朱理学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中“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可知,李贽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立和个性的释放,C项正确;A项“普遍赞誉”的说法错误,排除;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新兴地主阶级,排除B项;材料中李贽并未全面否定程朱理学,排除D项。
2.(2022·通化高一期中)下表是明清思想家提出的部分观点归纳表。他们的思想都(  )
思想家 主张
王守仁 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李贽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 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具有早期启蒙思想的性质
B.受到西学东渐现象的影响
C.是对明朝空谈亡国的反思
D.使传统儒学焕发新的生机
答案 D
解析 表格中的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D项正确;王守仁的心学不具有早期启蒙思想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西学东渐没有关系,排除B项;王守仁和李贽生活的时代明朝尚未亡国,排除C项。
知识点三 小说与戏曲
一、背景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二、成就
小说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 吴承恩 《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清朝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的杰作
曹雪芹 《红楼梦》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享誉世界的名著
戏 曲 明朝 汤显祖 —— 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清朝 孔尚任 ——
明清 —— 昆曲 长期流行
清朝 —— 京剧 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思维点拨 小说的社会作用
小说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价值观受儒学影响,有一定教化功能;传播文化和知识,有利于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关系:这一现象是当时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城镇兴起、思想界新变化在文学领域的反映。
1.(2022·抚顺高一期中)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等机构决定重拍《红楼梦》,从全国海选演员,报名应征者不计其数。有人应征贾宝玉这一角色,考官让其评述这部伟大的作品,你认为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①该作品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②该作品通过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 ③该作品渗透了忧伤的感情,其中也有怀念中原故土的篇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 A
解析 《红楼梦》通过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该作品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①②正确,A项正确;《红楼梦》的情节与“怀念中原故土”没有关系,排除③,排除B、C、D项。
2.(2022·鞍山高一期中)下表是不同时代的文学主流形式和内容节选。由此判断我国文学发展的趋势为(  )
文学形式 内容节选
汉赋 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
宋词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元曲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小说 我见了女子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A.表现出地域化特点
B.形式多样相互影响
C.越来越走向平民化
D.内容丰富贴近时代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文学作品的语言越来越通俗易懂,反映出文学越来越通俗化、平民化,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地域化特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学形式的相互影响,排除B项;文学具有时代性,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知识点四 科技
一、传统科技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医药学 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技进行了总结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学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工艺学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 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
徐光启说:“《几何原本》者……由显入微,从疑得信,盖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徐光启高度推崇《几何原本》说明了什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当时一些开明的士大夫能够认识到西方科学的价值和中国传统科技的不足。
二、西学东渐
背景 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
代表人物 意大利人利玛窦
目的 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
影响 与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思维点拨 西学东渐的影响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明末清初西学的传入,使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开始认识到西方学问之中有其优于中国之处,但受到注意的仍是技术方面如天文历法、测量以及所谓的“西洋奇器”等,对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冲击并不大。
1.(2022·滁州高一期中)利玛窦初入中国时身着“僧袍”,以“西僧”自居。后来,利玛窦则开始易僧袍为儒服,行秀才礼,跟儒士交往,研读中国经籍,把掌握汉语、熟悉中国经籍作为传教的必备条件。据此可知利玛窦(  )
A.致力于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 B.主动适应中国主流文化氛围
C.促使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融合 D.被儒学吸引放弃基督教信仰
答案 B
解析 利玛窦为了传教,“开始易僧袍为儒服……研读中国经籍”,这体现了他主动适应中国主流文化氛围,B项正确;“双向交流”的说法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融合,排除C项;利玛窦的目的是传教,没有放弃基督教信仰,排除D项。
2.(2022·潍坊高一期中)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述,“天津海河上人云:‘灰上田惹碱’。吾始不信,近韩景伯庄上云,‘用之菜畦,种果不妙’,吾犹未信也。必亲身再三试之,乃可信耳”。这表明徐光启(  )
A.开启近代科学 B.主张重农抑商
C.注重总结经验 D.重视实践验证
答案 D
解析 “吾始不信”“必亲身再三试之,乃可信耳”强调了徐光启重视实践验证,故D项正确;开启近代科学之门的是牛顿,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B项;“再三试之”与总结经验不符,排除C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