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单元总结提升(五)
一、晚清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
侵略方式 典型例证
军事侵略 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政治侵略 割占土地 《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
获取特权 《南京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
以华制华 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
经济侵略 开埠通商 《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天津条约》:南京、汉口、九江等十处;《北京条约》:天津;《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
获取特权 《南京条约》:中英两国协定关税;《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战争赔款 《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
镇压革命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思想渗透 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二、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不同探索
派别 代表人物 背景 主张 结果 影响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则徐、魏源、徐继畬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惊醒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未实践 启迪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真理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洪仁玕等) 鸦片战争后,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有田同耕,平均分配;依法治国;平等外交等 过于理想,与现实环境不符,未能实现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其主张影响后世
地主阶级洋务派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新式海军和新式学堂,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其破产 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教育制度 1898年6月,开始变法,但遭到顽固势力阻挠,失败 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
1.阶层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的道路上,各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无产阶级等,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
2.目的明确: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就是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
3.层次鲜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思想文化”(民主、科学)不断深化的过程,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阶段清晰: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从戊戌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学习西方的“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5.发展曲折:各阶级或阶层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吸取教训,继承发展。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急需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发展资本主义,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腐朽落后为英国发动战争提供了可乘之机,而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典例 (2022·西安高一阶段练习)有学者在论述鸦片战争时说:“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但如果没有行商、总督、粤海关监督、巡抚、知县等的参与,英商也不敢铤而走险……鸦片进入中国造成的伤害,最终导致了战争。”据此,该学者认为( )
A.鸦片战争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中国闭关锁国是战争爆发的根源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的原则
D.清政府近代外交意识十分淡薄
2.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
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是造成近代中国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同时列强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带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它们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因此它们极力压制和阻挠中国社会的进步。因此,就列强侵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而言,其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是次要的。
典例 下表为晚清列强投资中国铁路修建统计表(单位:公里)
1894年 1904年
里程 占比 里程 占比
英国 1 052 20.6%
俄国 2 795 54.7%
德国 433 8.5%
美国 49 1.0%
法国 496 9.7%
比利时 204 4.2%
中国自主 447 100% 67 1.3%
总计 447 100% 5 096 100%
由上表可知,1894年至1904年列强投资中国铁路修建里程的变化( )
A.凸显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
B.表明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缓慢
C.主要原因是《马关条约》的影响
D.受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双重影响
3.《辛丑条约》的危害
《辛丑条约》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无割地,不开新商埠,其目的是把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由此获取了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特权。
典例 (2022·青岛高一阶段练习)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11国签订《辛丑条约》,其中“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推动清王朝实施新政和预备立宪运动
B.导致封建顽固势力失势和立宪派壮大
C.显示出列强对中国旧式精英的心理征服
D.中华民族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势不可挡
单元总结提升(五)
一、晚清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
侵略方式 典型例证
军事侵略 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政治侵略 割占土地 《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
获取特权 《南京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
以华制华 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
经济侵略 开埠通商 《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天津条约》:南京、汉口、九江等十处;《北京条约》:天津;《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
获取特权 《南京条约》:中英两国协定关税;《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战争赔款 《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
镇压革命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思想渗透 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二、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不同探索
派别 代表人物 背景 主张 结果 影响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则徐、魏源、徐继畬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惊醒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未实践 启迪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真理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洪仁玕等) 鸦片战争后,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有田同耕,平均分配;依法治国;平等外交等 过于理想,与现实环境不符,未能实现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其主张影响后世
地主阶级洋务派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新式海军和新式学堂,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其破产 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教育制度 1898年6月,开始变法,但遭到顽固势力阻挠,失败 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
1.阶层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的道路上,各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无产阶级等,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
2.目的明确: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就是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
3.层次鲜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思想文化”(民主、科学)不断深化的过程,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阶段清晰: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从戊戌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学习西方的“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5.发展曲折:各阶级或阶层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吸取教训,继承发展。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急需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发展资本主义,这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腐朽落后为英国发动战争提供了可乘之机,而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典例 (2022·西安高一阶段练习)有学者在论述鸦片战争时说:“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但如果没有行商、总督、粤海关监督、巡抚、知县等的参与,英商也不敢铤而走险……鸦片进入中国造成的伤害,最终导致了战争。”据此,该学者认为( )
A.鸦片战争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中国闭关锁国是战争爆发的根源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的原则
D.清政府近代外交意识十分淡薄
答案 A
解析 鸦片战争即是英国等西方国家迫切希望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的必然结果,也与中国地方官员和商人配合英商走私鸦片有关,该学者的分析反映出鸦片战争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中国闭关锁国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自由贸易原则,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清政府近代外交意识落后,排除D项。
2.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
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是造成近代中国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同时列强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带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它们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因此它们极力压制和阻挠中国社会的进步。因此,就列强侵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而言,其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是次要的。
典例 下表为晚清列强投资中国铁路修建统计表(单位:公里)
1894年 1904年
里程 占比 里程 占比
英国 1 052 20.6%
俄国 2 795 54.7%
德国 433 8.5%
美国 49 1.0%
法国 496 9.7%
比利时 204 4.2%
中国自主 447 100% 67 1.3%
总计 447 100% 5 096 100%
由上表可知,1894年至1904年列强投资中国铁路修建里程的变化( )
A.凸显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
B.表明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缓慢
C.主要原因是《马关条约》的影响
D.受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双重影响
答案 D
解析 列强投资铁路是资本输出的表现,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后果,即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清政府日益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项正确;材料凸显的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A项错误;材料与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缓慢无关,B项错误;《马关条约》的影响只是原因之一,C项错误。
3.《辛丑条约》的危害
《辛丑条约》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无割地,不开新商埠,其目的是把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由此获取了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特权。
典例 (2022·青岛高一阶段练习)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11国签订《辛丑条约》,其中“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推动清王朝实施新政和预备立宪运动
B.导致封建顽固势力失势和立宪派壮大
C.显示出列强对中国旧式精英的心理征服
D.中华民族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势不可挡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这些措施显示出对中国旧式精英(如中央和地方的大臣、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僚体系的学子)的心理征服,C项正确;推动清王朝实施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是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辛丑条约》的相关规定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辛丑条约》签订后统治中国的仍旧是封建顽固势力,排除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与资产阶级革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