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子发芽实验(一)
使用范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作 者:阮晔斌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
撰稿时间:2011年8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的过程。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纸巾若干、活动记录(书本P3)、课外观察记录(书本P4)。
教学建议:
1.根据实际教学检测,课堂内是不可能安排学生操作实验,需在课后家里完成,因此课堂教学中无需学生准备过多的学具,排除干扰。课堂以教师细致、详尽的演示为主,为学生课后学习铺垫。
2.为尽量防止课后出现许多学生没有落实完成对比实验的观察,而导致下节课的真空。教师在布置课后任务时务必要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比如呈现绿豆苗成长的相关图片,唤醒学生内在需求。
3.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切不可一开始就完全放手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设计,教学中要经历扶-导-放的过程,使学生经历对比实验科学思维。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复习回顾,引出话题。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大家熟悉的一组照片《凤仙花的一生》(课件展示第3页)。从这组照片中我们清晰地知道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们说说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课件展示第5页)(板书:种子发芽)
2.自由交流。
(教学预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会涉及种子发芽需要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做出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摘要板书。)
3.思考。
(出示几颗绿豆种子):同学们请看,这是几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们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稍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随后请学生做出判断性回答。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说明:学生第一次接触设计对比实验,如何让这种全新的实验方式为学生固存、内化、运用,可以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如何引领学生进入深度思考,使他们构建起对比实验的本质——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控制相同条件下,只改变其中单一的某条件,进而观察实验现象,最后两组对比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实验方式。因此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第一个对比实验的设计进行精耕细讲。给学生一个好的例子,从而对他们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1.引导学生。
师:刚才有同学说了,绿豆发芽,这些黑板上的条件并不是统统需要。也就是说有些要,有些不要。那么如何辨别绿豆发芽哪些条件是必须的,而哪些又不是必须的呢?我们不能随意猜测,要有科学的论断啊?怎样的实验办法可行呢?(课件展示第6页)
预设方案:
(1)在学生思考后,若有学生能比较清楚地说出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的实验方法,那么教师要引领规范实验过程与方法,要强调注意事项如两组实验,其它条件都一致,只能改变其中一个条件。最后总结归纳:像这样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它条件相同,只改变对照组其中某一个条件,我们这种实验方法称为对比实验。(课件展示第7页)
(2)学生在思考后,一下子还不能说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想法,那么教师可以采用举例引导的方法。如下:
师:同学们,根据你平时的观察,你认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壤吗?(屏幕出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呢?)学生出现两个意见。(屏幕出示:推测一:需要土壤。推测二:不需要土壤。)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了。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呢?(教学说明:以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为突破口,使学生思维更趋集中在一个点上,设计对比实验相对容易了许多。另外,选择“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作为例子,因为学生生活经验不同,对绿豆发芽是否需要土壤,认识不一,猜测不同,会出现矛盾的冲突。在这样的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学生用实验来验证猜测。而选择“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让学生讨论容易形成统一的意见,矛盾的冲突不大。)
(预设 生:我们可以把有些绿豆种子放在土里,而有些不放在土里。看看它们能不能发芽。)
师:你的建议很不错,分成两组实验。如果这两组的绿豆都发芽了,说明(生:绿豆发芽不需要土)。如果没有土的一组绿豆没有发芽,而有土的一组绿豆发芽了,说明(生: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
师:同学们,你们听清楚他的实验方法了吗?你们觉得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穿插课件第8页)
(预设 生:A.两组应该有相同的绿豆种子。 B.两组都应该得到相同的水。 C.两组应该放在相同的地方……若学生没有提及教师可以用假设点拨,例:同学们,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我经常给没有土的绿豆种子洒水湿润,而不给土壤环境中的绿豆种子洒水湿润这样可以吗?)
师:同学们,你们很注意到实验的公平,根据大家说的,我们来填一填这张实验设计表(屏幕出示:实验计划表):(课件展示第9页)
实验计划表
我们提出的问题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
我们的推测
?需要土壤(或不需要土壤)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
实验方法
?
师: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有哪些呢?
(预设 生:空气、水、相同数量的绿豆、温度等)
师:不同的条件呢?
生:土壤
师:实验的方法是?
生:让一组绿豆种子在有土壤的环境下发芽,(教师补充: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实验组。)而另一组绿豆种子没有土壤。(教师补充: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对照组。)
最后呈现:实验计划表
我们提出的问题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
我们的推测
需要土壤(或不需要土壤)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空气 水 相同数量的绿豆 温度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土壤
实验方法
让一组绿豆种子在有土壤的环境下发芽,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实验组;而另一组绿豆种子没有土壤,我们可以把这组称为对照组,这个实验至少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2.归纳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把这种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实验,最后对比两组实验结果的实验方法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要注意对照组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
3.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计划。
师:同学们,我们依据这张实验计划表进行实验,最终我们就能得出结论,证实绿豆发芽到底需不需要土壤,与你的猜测是不是一致。那么回到最关键的问题上来,绿豆发芽必须哪些条件呢?(稍顿)阳光需要吗?水需要吗?需要适宜的温度吗?(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完成一张实验计划表。
生:填写实验计划表。
4.分组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填好实验计划表了,我们来分分组,研究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你们我们简称“水”组。同时请两到三位同学交流实验计划表,请同组同学参与评价及完善。(依次交流“阳光”组、“温度”组,教师补充完善实验计划。)
三、看图,了解种子的发芽实验过程
1.自我阅读教材P4的实验具体操作方法指南。(课件展示第10页)
2.交流讨论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的事项(例如每个盒内要有3粒以上的绿豆种子;给盒子编号等。)
四、布置课后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记录单。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可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课件展示第11页)
种子发芽和 的关系实验记录表
实验开始时间: 班级: 姓名:
日 期
种子的变化
实验组
对照组
月 日
?
?
?
月 日
?
?
?
月 日
?
?
?
月 日
?
?
?
板书设计:
种子发芽
水 适宜的温度 土壤 阳光 空气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教学反思:
绿豆是同学们都熟悉的物品,要用绿豆进行种子发芽实验,学生们都很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身体验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学生要动手实验,首先就会制定周密的实验计划。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就学会了仔细观察,并能根据实验得到相应的信息。本课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的能力,主要是通过“种子发芽实验”这样一个富有趣味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经历,通过交流实验计划——配备实验装置——猜测实验结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四个环节,让学生根据具体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有目的地对材料进行组合,从而提高学生选择材料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自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对比实验的设计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培养学生掌握“设计对比实验方案”的方法,在小组活动后,我让小组汇报他们的实验方案,然后针对方案组织全班讨论。明确设计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如要有对比,对照起来才能知道控制条件起了什么作用;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它条件要相同;有些条件是便于控制的,而有些条件是难以控制的等。引导孩子们深入探讨设计该实验要抓什么,要注意哪些问题,掌握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引用资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
课件12张PPT。种子发芽实验
(一)嘉兴市实验小学 阮晔斌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小学科学(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一)一、导入
二、设计种子发芽试验
三、看图,了解实验操作方法凤仙花的一生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讨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对比实验——让一个条件发生变化 讨论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我们的“种子发芽”实验计划实验具体操作方法(例) 种子发芽和 的关系实验记录表
实验开始时间: 班组: 姓名: 编制: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时间:2011-11-20策划:屠元成 斯苗儿 郑少艾
制作:阮晔斌 陆志刚
审核:喻伯军
责编:朱卫国 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