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浮力 单元测评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浮力 单元测评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02 00:1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浮力测评卷---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未破)的过程中如图所示,则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
A.气泡受到的浮力不变 B.水对气泡的压强变大
C.气泡内气体的密度变小 D.气泡在水中加速上升过程中处于悬浮状态
2.将一小石块和小木块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中,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浮力,石块不受浮力
B.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所受的浮力
D.石块沉入水中,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3.把边长为3dm的正方体的铁块,在相同的温度下压成2m宽、0.2m厚的均匀铁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块的形状、质量和体积均发生变化 B.铁块的形状变化,质量和体积均不变
C.铁块的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D.铁块的质量变化,体积和形状不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kg铁的质量比1kg棉花的质量大
B.平时我们说的“油比水轻”,实质指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C.固体物质的密度都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
D.物体移到月球上质量将变小
5.小明利用蜡烛进行下列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B.用空气流可吹灭蜡烛的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C.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燃烧的蜡烛质量与收集到的生成物质量相等,说明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6.质量、底面积均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容器内装有相同高度的水,现将装有三枚一元硬币的玻璃管缓缓放入水中,使其自由漂浮(整个过程水没有溢出),那么( )
A.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最大的是甲
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最大的是乙
C.液体对容器底压力最小的是乙
D.液体对容器底压力最小的是丙
7.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表示出来,根据图象同学们认为:
①ρ1>ρ2=ρ3>ρ4;
②ρ1<ρ2=ρ3<ρ4;
③m1=m2>m3>m4;
④V1=V2>V3>V4。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吴用同学在学习了浮力后遇到这样一个题目:“有一个实心金属球,用弹簧称测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64牛,把它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变为34牛,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哪些未知的物理量?”一开始他犯了愁,但他有钻研精神,先自己独立分析思考,又和几位同学讨论,终于得出以下一些结果,你认为错误的是( )(g取10N/kg)
A.金属球受到的浮力是30牛
B.金属球排开水的质量是3千克
C.金属球的密度是1.7×103千克/米3
D.金属球的体积是3×10-3米3
9.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
B.浮力大小与受到浮力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C.沉下去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比浮上来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D.体积相等的铁球和木球都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10.某同学在实验室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如图是其中的一次实验情景。根据图示可以知道,该同学这次操作的目的是( )
A.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其浸入深度的关系
B.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C.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D.验证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11.有16 颗外形相同、型号一样的钢珠,其中有一颗因质量偏小而不合格.为了找出不合格的钢珠,现用实验室中的托盘天平来测量,那么至少需要称量的次数为( )
A.2 次 B.3 次 C.4 次 D.5 次
12.某同学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一物体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天平的右盘,而将砝码放住了天平的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20g、和10g三个砝码。游码值为1.4g,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
A.81.4g B.78.6g C.78.2g D.81.8g
二、填空题
13.世纪末期,有一位美国小学女教师,名叫凯莉·艾巴瑟,有一天,当她想清洗原来装满黄铜矿的沾满油污的袋子时,他发现黄铜矿的小颗粒能附着在肥皂泡上而浮在水面上,这个偶然的发现,就是浮游选矿新技术的起源。
浮游选矿的方法如下:将矿石弄碎,和水、油一起放进槽内。包含有效成分的矿石小颗粒,就会被一层稀薄油膜包起来,不致被水弄湿。这时,在这种混合液中吹入空气,再用力搅拌,就会产生无数个小气泡。被稀薄油膜包裹着的小矿粒,就会附在气泡上,像氢气球一样,和气泡一起浮在水面。
阅读后请回答:
(1)“浮游选矿”是美国 首先发现的一种现象。
(2)附着在气泡上的有效矿石为什么能上浮?
(3)你对“浮游选矿”能提出一个合理的问题或建议吗?
14.CCTV在云南抚仙湖第一次现场直播了水下考古的过程。这次水下考古使用了我国科学家自行设计制造的现代化“鱼鹰一号”深潜器(原理和潜水艇相同),它的上浮和下潜是靠 来实现的,深潜器在水面下下潜的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 ,水对它的压强 。(填“增大”、“不变”或者“减少”)
15.“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体积约为30米3,空载时质量约为22吨,最大荷载240千克。
(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若“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潜作业,则此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海水密度取1.0×103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
16.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突破7000米水深大关,这标志着我国的深海载潜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海面处海水的密度为1022kg/m3,而在5000m深处,由于海水被压缩,海水的密度为1050kg/m3。“蛟龙号”在下潜过程中,所受压强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所受浮力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已知潜水器的总体约为80 m3,则在5000m深处,潜水器的浮力约为 牛(g=10N/kg)。
17.取一只重力忽略不计小塑料袋,袋内装满水,用细线把袋口扎紧,袋内不留空气,如图(a)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水袋重为2.8N。将这水袋逐渐浸入水中,通过观察到的 现象,说明水袋所受浮力变大,当水袋全部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一个重为2N的苹果悬浮在水中如图(b),受到的浮力为 N;往水中加盐,苹果逐渐浮起,最后漂浮在水面如图(c),则漂浮时与悬浮时相比受到的浮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探究题
18.如图所示为新型材料“气凝胶”,它作为世界最轻的固体,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二氧化硅固体,孔状内有99.8%的空间,故隔热效果极好。这种材料密度仅约为3.6kg/m3。它看似脆弱不堪,其实非常坚固耐用,最高能承受1400℃的高温。若将其压缩至很小体积之后也能迅速复原。气凝胶对有机溶剂具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它可以吸收量是本身质量的250倍左右,最高可达900倍。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上,都用到了气凝胶材料。
(1)从上述介绍中,请列举关于气凝胶两点优异的物理性质 。
(2)若某海域发生10.8t的原油泄漏事故,理论上用厚度为2.5cm的气凝胶来吸收,则一次性吸收这些原油需要气凝胶多少m2 (取气凝胶的吸收量为本身质量的600倍)
(3)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制造(重1.58×103t),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只需“气凝胶”的质量为多少? (钢的密度为7.9×103kg/m3)
19.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 。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1)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2)配制一大杯盐水;
(3)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实验数据如下表:
马铃薯的编号 质量/g 体积/cm3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A 44.8 39.2 40 33
B 56.1 48.8 50 41
C 77.3 67.9 69 57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2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 。
20.图甲是建造大桥时所用的起吊装置示意图,使用电动机和滑轮组(图中未画出)将实心长方体A从河底竖直方向匀速吊起,钢缆绳对A的拉力F1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A完全离开水面后,电动机对绳的拉力F大小为7.5×103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A上升的速度始终为0.1m/s,g取10N/kg,不计钢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绳重,不考虑风浪、水流等因素的影响。求:
(1)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
(2)长方体A在水中没有开始起吊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3)未起吊前,长方体A对河底的压强是多大。
(4)长方体A完全离开水面后,在上升过程中F的功率。
四、简答题
21.小科妈妈从网上买回一块软玉,小科想知道该玉石真假,他从网上查的软玉密度一般在2.90 g/cm3到3.00 g/cm3之间,他从学校实验室借来一个弹簧测力计,先测得其重力为6.2 N,然后将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浸没水中(如图所示),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2N,请问该玉石是否为软玉?
22.半潜船可用来运输超大型货物,可通过压水舱的吸水和排水,实现其上浮和半潜。
(1)当压水舱吸水,半潜船下沉,实现半潜,将受损船舶移动到半潜船甲板上方后,半潜船再通过排水上浮。如图甲、乙、丙为半潜船救援受损船舶的三个过程,在这三种状态下半潜船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其大小关系是 。
(2)图乙中进入半潜船的海水体积为5×104米3,半潜船质量为4×106千克,则此时半潜船浸入海水中的体积是多少 ?(ρ海水=1.0×103千克/米3)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即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所处的深度变小;根据公式判断气泡内气体密度变化,由p=ρgh可知气泡所受压强的变化,根据公式F浮=ρgV排可知气泡所受浮力的大小变化。
【详解】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气泡内气体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气泡内气体的密度变小;气泡所处的深度变小,由p=ρgh可知气泡受到的压强不断减小;气泡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根据F浮=ρgV排可知气泡受到的浮力不断变大;由此可知气泡在水中加速上升过程中处于上浮状态。
故选C。
2.D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浮力大于物体重力--物体上浮,当浮力等于物体重力--物体悬浮可停在液体内部任意一位置,当浮力小于物体重力--物体下沉.
【详解】A、水中的石块和木块都受到浮力作用,A错误;
B、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应该等于自身的重力,B错误;
C、木块受到的浮力可能等于或小于石块所受的浮力,C错误;
D、石块沉入水中,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将铁块压成铁皮,形状发生改变,但由于物体的质量与形状无关,所以质量不变;压成铁皮后还是铁物质,密度不变,根据可知,体积也不变。即铁块压成铁皮后形状改变,质量和体积不变。B符合题意。
4.B
【分析】解答此题要掌握:①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它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②为了描述物质质量和体积比值的特性,引入的密度这一物理量,密度的定义是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取物质的质量多少不影响密度大小,体积大小也不影响其密度大小.
【详解】A、1kg的棉花所含棉花的多少是1kg,1kg铁块所含铁的多少也是1kg,所以1kg铁的质量和1kg棉花的质量相等;故本选项错误.
B、生活中说“油比水轻”是指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但不能说质量轻的物体密度就一定小,故本选项正确.
C、液态水银的密度是13.6×103kg/m3,固态铁的密度是7.9×103kg/m3,ρ水银>ρ铁,这就是反例,所以此项错误;
D、物体移到月球上只是位置变化了,但质量不变,因为质量不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5.D
【详解】A、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蜡烛能浮在水面上,选项正确;
B、空气流动虽然带来充足的氧气,但空气的流动也带走了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使蜡烛周围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使蜡烛熄灭,选项正确;
C、密闭的容器内空气(氧气)量是一定的,燃烧一段时间后空气内的氧气耗尽,蜡烛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选项正确;
D、燃烧蜡烛的质量加氧气的质量与收集到的生成物质量相等,说明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误,故选D。
6.D
【详解】容器的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当容器内装高度相同的水时,甲容器中水的体积最小,丙容器中水的体积最大。根据m=ρV可知,甲容器中水的质量最小,则甲容器中总重力最小。丙容器中水的质量最大,则丙容器中总重力最大。再往各容器中放入相同的装有硬币的玻璃管后,甲容器中总重力仍然最小,丙容器中总重力仍然最大,所以对水平桌面压力最大的是丙容器。故A、B错误;因放入的玻璃管在各容器中都是漂浮的,而玻璃管重力不变,在各容器中受到水的浮力都相同,所以玻璃管在各容器中排开水的体积相同,则由于甲容器上部细,其内水面上升高度最高,而丙容器上部粗,其内水面上升高度最低。所以根据p=ρ水gh可知丙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最小。再由F=pS可知丙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最小。故C错误,D正确。
7.B
【详解】分析图象可知:V1<V3<V2=V4,m1=m2>m3>m4;
故③正确;④错误;
如图:
分别连接O与点1、O与点3、O与点4并延长,得四种固体的m-V图象,由于第二种、第三种固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所以点2一定经过O与点3所在的射线.分析图象可知:ρ1>ρ2=ρ3>ρ4;
故①正确;②错误。故ACD错误,B正确。
8.C
【详解】A.金属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 F示=64N 34N=30N.故A正确;
B. F浮=G排可知,金属球排开水的质量m排==3kg,故B正确;
CD.由F浮=ρ水gV排可得,金属球的体积:V=V排==3×10 3m3 ,金属球的质量为:m= =6.4kg,金属球密度:ρ=≈2.1×103kg/m3.故C错误,D正确。
9.C
【详解】A. 在水中的桥墩由于下方没有水,所以不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故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F浮=ρ液gV排,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受到浮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F浮=ρ液gV排,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沉下去的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一定大于浮上去的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所以沉下去的物体受到浮力不一定比浮上去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故选项C错误,符合题意;
D. 体积相等的铁球和木球都浸没在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F浮=ρ液gV排,液体的密相同,所以受到的浮力相同,故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10.C
【详解】根据图示可以知道A物体都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所以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同,而一种液体是水、另一种是盐水,两个液体的密度不同,它们所受的浮力不同,所以该同学这次操作的目的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故ABD错误,C正确。
11.B
【详解】第一次:把16颗钢珠分成7、7、2三组,称两组7,若质量相等,则要找的在剩余的两个中(这样再称一次可以找到),否则在轻的7个中;
第二次:把轻的7个钢珠分成3、3、1,称两组3,若相等,剩下的那个就是,若不等,在轻的三个里;
第三次:称3个中任意两个,如果相等,剩下的就是,如果不等,则轻的就是;
综上所述,只有B符合题意。
12.B
【详解】天平在使用的过程中,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调节游码相当于增加了右边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如果放反了也可以测出质量,此时调节游码相当于增加了物体的质量,所以最终物体的质量应该是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因为在称量过程中这位同学误将被测物放在天平右盘,左盘放砝码,所以:
即物体的质量:
称量时砝码的总质量:
由图示得游码对应的刻度,物体的实际质:
通过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凯利.艾巴瑟 附着在气泡上的有效矿石在混合液中,由于受到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将上浮至水面。 为了使“浮游选矿”效果更急明显,要尽量把矿石碾到最小。
【详解】(1)由题知,“浮游选矿”是美国凯莉 艾巴瑟首先发现的一种现象,这个偶然的发现,就是浮游选矿新技术的起源;
(2)附着在气泡上的有效矿石在混合液中,由于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将上浮至液面;
(3)为了使“浮游选矿”效果明显,要尽量把矿石捻到最小。
14.改变自身的重力、不变、增大
【详解】(1)“鱼鹰一号”深潜器的体积是不变的,它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改变重力与浮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实现下潜和上浮的;
(2)“鱼鹰一号”深潜器在水面下下潜过程中,本身体积不变,所以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水的密度不变,所以受到的浮力不变。
(3)“鱼鹰一号”深潜器下潜的过程中,水密度ρ水不变,所处深度h增大,根据公式p=ρ水gh知,它所受到的压强增大。
15. 2.2×105N 3×105N
【详解】解:(1)[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潜艇受到的浮力为
(2)[2]“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潜作业受到的浮力为
答:(1)“蛟龙号”空载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2.2×105N;
(2)若“蛟龙号”某次满载时下潜作业,则此时受到的浮力为3×105N。
16. 增大 增大 8.4×105
【详解】[1]根据压强的公式p=可以判断在下潜过程中,所受压强将增大;
[2]由题意可知越往下海水的密度越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增大;
[3]潜水器在5000m深度受到的浮力:F浮=ρ海水gV=1.050×103kg/m3×10N/kg×80m3=8.4×105N。
17.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 0 2 不变
【分析】水袋浸入水中,就会受到水施加的浮力,根据水袋全部浸没水中的状态判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苹果漂浮在水面上,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往水中逐渐加盐,苹果始终漂浮,浮力不变。
【详解】[1]把装水的塑料袋慢慢放入水中,水袋受到水向上的浮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小。
[2]当水袋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时,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增大,弹簧测力计对袋子的拉力在减小;当水袋全部浸没水中时,水袋处于悬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因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
[3]苹果悬浮于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苹果受到的浮力为2N。
[4]向水中加盐,水的密度变大,盐水密度大于苹果的密度,苹果会漂浮于水中,漂浮时浮力也等于重力,所以苹果的浮力不变。
18. 密度小;气凝胶对有机溶剂具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等) 200m2 720kg
【详解】(1)由题意知,气凝胶的密度仅为3.6kg/m3,说明其密度小;气凝胶对有机溶剂具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
(2) 原油质量m=10.8t=10800kg,
所需气凝胶的质量:
m气=10800kg/600=18kg,
气凝胶的体积:
V=m/=18kg/3.6(kg/m3)=5m3
气凝胶的面积
S=V/d==200m2
(3) 由 =得,钢材的体积:
V钢===200m3,
由题意知,气凝胶的体积:
V=V钢=200m3,
气凝胶的质量:
m′=V′=3.6kg/m3×200m3=720kg.
19.盐水密度大,马铃薯会上浮而不会下沉,与现象不符
【详解】[1]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盐水密度增大,马铃薯会上浮而不会下沉,与现象不符;故猜想1错误;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沉后马铃薯的质量变小,故可判断猜想2错误;
质量减小的同时,体积也变小,以A为例计算可知,下沉前密度:ρ1==1.12g/cm3,
而下沉后:Ρ2==1.19g/cm3,
即下沉后密度增大,大于盐水的密度,导致马铃薯下沉。
20. 1N 4Pa 4Pa 3750W
【详解】(1)根据图乙可知,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所受的拉力F1=2×104N;长方体A的重:G=3×104N,故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F浮=G F1=3×104N 2×104N=1×104N
(2)根据图乙可知,长方体A从河底到上表面接触水面所用时间t1=40s,则没有开始起吊时,上表面所处的深度为h1=vt1=0.1m/s×40s=4m
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为p=ρgh=1.0×103kg/m3×10N/kg×4m=4×104Pa
(3)由图乙可知,长方体A的高:L=vt2=0.1m/s×(60s 40s)=2m
由F浮=ρ水gV排可知V排== =1m3
因为A浸没在水中,所以A的体积:VA=V排=1m3
则长方体A的底面积:SA===0.5m2
起吊前长方体A受浮力的作用,则A对河底的压力:F′=G F浮=3×104N 1×104N=2×104N
长方体A在水中没有开始起吊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4×104Pa
(4)长方体A完全离开水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所以n===5
则拉力F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5×0.1m/s=0.5m/s
故拉力F的功率:P=Fv=7.5×103N×0.5m/s=3750W
答:(1)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1×104N;
(2)长方体A在水中没有开始起吊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4×104Pa;
(3)未起吊前,长方体A对河底的压强是4×104Pa;
(4)长方体A完全离开水面后,在上升过程中F的功率为3750W。
21.不是
【详解】由题知,玉石的重力G=6.2N,玉石浸没在水中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F′=4.2N,
则玉石受到的浮力:
F浮=G F′=6.2N 4.2N=2N;
由F浮=ρ水gV排可得,玉石的体积:
V=V排= = =2×10 4m3
玉石的质量:
m= = =0.62kg,
玉石的密度:
ρ= ==3.1×103kg/m3=3.1g/cm3
因为该玉石的密度不在2.90g/cm3 3.00g/cm3之间,所以该玉石不是软玉。
答:该玉石不是软玉。
22. F甲【详解】(1)[1]根据图甲、乙、丙可以看出这三种情况下半潜船排开水的体积关系为
V甲根据公式可得,在这三种状态下,半潜船所受的浮力关系为
F甲(2)[2]海水的质量为
半潜船和海水的总质量为
此时半潜船受到的浮力为
此时半潜船浸入海水的体积为
答:(1)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F甲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