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植物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练习卷
一、选择题
1.除下列哪项外,其余现象均表明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
A.走进贮存蔬菜的地窖,手中蜡烛的火焰变小
B.堆放的白菜散发出霉气
C.潮湿的种子堆散发出热气
D.潮湿种子堆周围的空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移栽植物时往往暂时出现萎蔫现象,这是由于( )
A.水分的输导受到阻碍
B.没有及时浇水
C.一些根毛和幼根被拉断,降低了对无机盐的吸收
D.一些根毛和幼根被折断,降低了对水分的吸收
3.猕猴桃因富含多种维生素,而受人们的喜爱。下列有关猕猴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猕猴桃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B.猕猴桃树根吸水的主要区域是根毛区
C.为了提高产量应只让猕猴桃进行光合作用,不让猕猴桃进行呼吸作用
D.为了保持猕猴桃的优良品种,常用嫁接法,这种生殖方式是无性生殖
4.据报道,科学家们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了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
A.“喝水”的主要部位在根冠
B.“喝水”时,有机物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C.“喝”进去的水会沿着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各处
D.“喝”进去的水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5.在玉米苗期,农民第一次浇足水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再浇水,其目的是( )
A.增强玉米抗涝能力 B.提高土壤温度
C.增加玉米抗干旱能力 D.促进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
6.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 )
A.筛管 B.导管
C.形成层 D.木质部
7.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生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芽都能发育成枝条 B.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由根尖成熟区吸收
C.植物的茎都能逐年加粗 D.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钙的无机盐
8.某同学为探究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设计如下探究方案:将两份等量的大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培养皿中,均置于30℃和水分适量、空气充足的环境下,一个给予光照,另一个放在黑暗中。10天后,两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均未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种子无生命 B.环境温度太高 C.光照不适宜 D.实验时间太短
9.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据图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10.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细小的液滴,如图所示,分析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A.植物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B.液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而成
C.液滴是由泥土中的水蒸发后液化而成
D.液滴是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
二、填空题
11.剪取一段带叶枝条,下端插在滴有红墨水的水中.等看到叶脉微红后,把茎横切,切面如图(1)所示:
问:(a)在茎的横切面上, (填写数字编号)显示为红色。这一现象说明植物输导 的 管位于木质部。
(b)如图(2)所示,如果在生活着的植物枝条上把树皮环剥一圈后,在切口的上方逐渐会长出瘤状物,枝条上的果实也比没有环剥时要大。这一现象说明,叶子制造的 是通过(填名称)中的 管来运输的。
12.目前,在不少步行街、住宅小区、景观带都可看见一些被移栽来的大树,许多城市也纷纷实施大树进城计划,将山区的树木移栽进城。但移栽大树的死亡率较高,因此对大树移栽须谨慎:一要严格控制采集范围;二要注重移栽技术。
(1)图中被移栽的树木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 ,从而提高移栽的成功率。
(2)大规模的树木进城,对于城市来说能快速绿化、美化,但对山区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请列举其中的一条影响: 。
13.医生给危重病人吸氧,点滴葡萄糖,这是让病人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转换的过程发生在细胞的 中。对于植物细胞来说,还有一种能量转换器是 。
14.某生物兴趣小组取荔枝幼嫩枝条置于光照和温度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育,记录相关指标的变化如下表:
注:“--”表示未测到数据。
※净光合速率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积累的有机物的量。
(1)相对 C 组,B 组的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
①B组总叶绿素含量较低,因而 B 吸收的光能显著 (填“多于”或“少于”)C 组。
②B组气孔相对开放度比 C 组小,导致 (填“O2”或“CO2”)供应不足。
(2)测定幼嫩枝条 A、B、C、D 在光照和温度恒定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时,可以测定密闭容器中的 增加速率。
15.如图是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①是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 。
(2)②是 ,它能够使木本植物的茎 。
(3)③是 ,其中分布着具有输导功能的 。
(4)在这个横断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同心环带,这是 ,它的形成是由于 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5)若刚栽的一棵小杨树,被山羊啃去了一圈树皮,这棵小树不久就死亡了,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
三、探究题
16.取同一植物的四条大小相同且叶片数相同的嫩枝,A枝条不处理,B枝条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林油,C枝条叶片的上、下表面均涂上凡士林油,D枝条切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油,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2h记录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用下面的曲线图表示:
(1)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 来比较植物的蒸腾量.此实验属于 (选填“定性实验”或“定量实验”).
(2)装置中在水面上滴加几滴植物油是为了 .
(3)曲线Ⅰ代表的装置是 和 .将装置D与装置 对照,能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是叶.
(4)曲线Ⅱ代表的装置是 ;曲线Ⅲ代表的装置是 .
(5)如果实验结束时A装置的质量为65g,B装置的质量为75g,则通过分析可知,叶片上表面气孔的相对数量 叶片下表面.
17.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
(1)在移栽植物幼苗时,为了提高成活率,根部带一个土团,这样可以防止损伤 。
(2)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 A B C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20℃ 20℃ 30℃
①为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 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②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B内 。
③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能否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理由是 。
(3)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 。
18.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在大小相同的萝卜条,把甲、乙萝卜条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放置一段时间,分析会出现的变化.
(1)图中甲放的是 ,乙放的是 .
(2)乙萝卜条细胞液浓度 (填<或>)周围溶液浓度,萝卜细胞 (填失水或吸水).
(3)生活中所说“烧苗”原理与 (填甲或乙)一样,遇到此现象我们要给植物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A、由于贮存在地窖中的蔬菜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使地窖中氧气的浓度下降,故蜡烛因缺少氧气而烛火变小,不符合题意。
B、堆放在一起的白菜散发出霉味是由于细菌、真菌的分解变质而发出的,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无关,符合题意。
C、潮湿的种子堆在一起由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热量而会发出热气,不符合题意。
D、潮湿的种子堆在一起由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释放出二氧化碳,使周围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
【详解】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移栽时损伤了幼根和根毛,使根的吸水能力下降,导致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因此,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要带土移栽。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成熟区适于吸收的特点。
3.C
【分析】(1)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
(2)成熟区又叫根毛区,成熟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毛扩大了根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了,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因此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4)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详解】A、从图中可知,植物在完成受精作用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猕猴桃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A正确;
B、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猕猴桃树根吸水的主要区域是根毛区,B正确;
C、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不让猕猴桃进行呼吸作用”猕猴桃会死亡,因此,为了提高产量应不仅让猕猴桃进行光合作用,还要降低猕猴桃的呼吸作用,而不是不让猕猴桃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
D、为了保持猕猴桃的优良品种,常用嫁接法繁殖,这种生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是无性生殖,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果实种子的形成、根尖的结构、呼吸作用的意义以及无性生殖的特点。
4.C
【分析】根的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水分通过导管运输,由下向上。吸收水分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
【详解】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而根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故A错误;无机盐要溶于水中,才能被根吸收和运输,因此导管运输水分的同时,无机盐就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有机物通过筛管运全,故B错误;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物的管道,而导管才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所以,“喝”进去的水会沿着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各处,故C正确;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外界的过程,99%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外界,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提高空气的湿度 ,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掌握根尖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解题的关键。
5.D
【分析】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根系能向土壤深处生长,据此分析。
【详解】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可见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植物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的特点。根系在生长过程中,根向水多的地方生长,使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蹲苗、松土都是利用根的向水性促进根向土壤深处(水分较多)生长。在玉米苗期,农民第一次浇足水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再浇水,其目的是促进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根系的分布特点。
6.A
【分析】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导管与筛管。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导管细胞的原生质体和横壁消失,纵壁增厚并木质化,是死细胞。
筛管: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物质.组成筛管的细胞壁较薄,含有原生质体,细胞核消失,是活细胞。上、下细胞间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具有筛孔的细胞壁称为筛板。筛管细胞的原生质通过筛孔相连,成为有机物运输的通道。
【详解】A、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物质,A正确;
B、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B错误;
C、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C错误;
D、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D错误。
故选A。
【点睛】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7.B
【详解】试题分析:植物的芽有花芽,叶芽和混合芽,花芽发育成花,叶芽发育成叶,混合芽既发育成花又发育成叶,选项A不正确。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根尖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选项B正确。木本植物的茎有形成层,分裂新细胞,使茎不断增粗,但是草本植物没有形成层,不能逐年加粗,选项C不正确。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有多氮、磷和钾较多的无机盐,以及含铜、铁等含量较少的无机盐,选项D不正确。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芽、根尖、茎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需要细心分析,掌握基本的知识。属于理解层次。
8.A
【分析】本题为探究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的实验探究题。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惟一性,此对照试验的变量是光,指萌发的条件。
【详解】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是活的,不在休眠期。题干中将两份等量的大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培养皿中,均置于30℃和水分适量、空气充足的环境下,一个给予光照,另一个放在黑暗中。10天后,两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均未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种子自身条件不具备如胚是死的或胚不完整或正在休眠。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种子萌发必须具备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
9.B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通过气孔使水分蒸发的过程。但是,蒸腾作用也为植物根系提供了强大的蒸腾拉力,使得水分能够运输到高大的乔木顶端。
蒸腾作用本身是散失水分,但是有利于吸收水分。
【详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如图,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形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可见B符合题意。
10.B
【分析】考查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根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特征进行及解答。
【详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要有光照,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的情况下都能进行,故在光照下,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植物蒸腾作用把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从气孔散发到空气中,散发的水蒸气遇冷的塑料袋液化而形成的。符合题意
C、如图,塑料袋只是封住了植物,没有封住泥土,不是泥土中蒸发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不符合题意。
D、在阳光下,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用于光合作用,因此,一般无二氧化碳放出,只有当植物的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时,才有二氧化碳释放,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二氧化碳的液化温度是-78.5℃,常温常压下是不会液化的。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氧气的液化温度是-153℃,常温常压下也不会液化的。
故选B。
【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了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结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过程及特征解答是关键。
11. ② 水和无机盐 导 有机物 筛
【分析】此题可以从木质茎的结构以及导管、筛管的位置功能方面来分析解答。
【详解】(a)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①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②木质部和③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导管位于木质部,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位于韧皮部,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剪取一段带叶枝条,下端插在滴有红墨水的水中。等看到叶脉微红后,把茎横切,在茎的横切面上,②木质部显示为红色。这一现象说明植物输导水和无机盐的导管位于木质部。
(b)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如果在生活着的植物枝条上把树皮环剥一圈后,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切口上端,使切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枝条上的果实也比没有环剥时要大。这一现象说明,叶子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来运输的。
12.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据此解答。
【详解】(1)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
(2)大规模的树木进城,对于城市来说能快速绿化、美化,但对山区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如:山区水土流失。(答案不唯一)
13. 线粒体; 叶绿体
【分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详解】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中重要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植物的叶片细胞还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
【点睛】植物细胞中有两个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中有一个能量转换器:线粒体。
14. 少于 CO2 氧气
【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详解】(1)①与C组相比,B组总叶绿素含量较低,因而B吸收的光能显著少于 C组。
②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气孔是二氧化碳进出的门户,B组气孔相对开放度比 C 组小,导致CO2供应不足。
(2)净光合速率是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可以通过测定密闭容器中的氧气增加速率来测定表格中幼嫩枝条A、B、C、D在光照和温度恒定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
【点睛】本题题综合性强,只有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避免知识的遗漏,正确解答与教材相关的各种问题。
15.
【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如图由外到内依次为:①树皮、②形成层、③木质部、④髓;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贮藏营养物质。
【详解】(1)图中的标号①叫做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2)②叫做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从而能够使木本植物的茎逐年加粗。
(3)图中③的名称是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4)由于春天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2]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个体大、细胞壁薄,致使木材质地疏松,颜色较浅,这样的木材叫春材。到了秋天,气温降低,营养物质少,所形成的细胞和木材的质地与春天形成的正相反,这样的木材为秋材。一年中所形成的木材有清楚的纹理,即年轮。因此,在这个横断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同心环带,这是年轮,它的形成是由于[2]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5)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啃去,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相关知识。
16. 实验装置中的失水量 定量实验 防止量筒内水分的蒸发 C D A B A 少于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水蒸气则通过气孔进出植物体的。
【详解】(1)植物体可以进行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由于用油膜覆盖水面,量筒口用棉花团封闭,所以量筒里面的水不可能散失到空气中,由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与光照强度和空气的湿度有关,所以可以根据量筒中的失水量来比较植物的蒸腾量。探究实验的变量具有惟一性,所以如要研究光照因素对植物蒸腾量的影响,那么变量就是光照,而其余的条件均相同,由于可以根据量筒中的失水量来比较植物的蒸腾量,所以此实验属于定量实验。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实验装置中的失水量来比较植物的蒸腾量,此实验属于定量实验。
(2)植物可以进行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所以量筒中的水分不断的减少,但量筒中的水分也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散失到空气中,为防止量筒内水分的蒸发,用油膜覆盖水面。
(3)水面加油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的蒸发,装置A由于叶子未处理,所以能正常进行蒸腾作用,试管内的水减少的比较快,装置B中叶子的下表皮被用凡士林涂抹,所以下表皮无法进行蒸腾作用,而上表皮照样可以进行,所以试管内的水减少的比较慢,而装置C中叶子的上、下表皮都用凡士林涂抹,和装置D没有叶子一样所以植物无法进行蒸腾作用,试管内的水不减少。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曲线Ⅰ代表的是装置C、D内水的变化情况;将装置D与装置A对照,能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是叶。
(4)曲线Ⅱ代表的是装置B内水的变化情况;曲线Ⅲ代表的是装置A内水的变化情况。
(5)通过A与C、D组实验结果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植物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来完成的;在相同时间内,装置A水的变化比较快,接近10克,装置B内的水分变化比较慢,不到3克,如果实验结束时A装置的质量为65g,B装置的质量为75g,说明通过叶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较少,所以通过A与B两组实验结果的对照分析,可以推测叶片上表面气孔的相对数量少于下表皮的气孔相对数量。
【点睛】掌握蒸腾作用概念及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17. 根毛和幼根 B、C 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足够的原料 不能 有两个变量 温度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
【分析】根尖的结构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组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详解】(1)在移栽植物幼苗时,为了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提高成活率,根部带一个土团,这样可以防止损伤根毛和幼根,因为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①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实验以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为变量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A与B以二氧化碳的浓度为变量构成一组对照实验;B与C以温度为变量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因此,为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B和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②通过表中数据分析,A和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但是B组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A组,能够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更多的原料。因此,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B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足够的原料。
③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变量是二氧化碳,不能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理由是有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
(3)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可以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因此,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温度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18. 清水; 盐水 <; 失水 乙; 浇水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详解】(1)由图可知,在甲装置中萝卜变得硬挺说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是清水;在乙装置中萝卜变得软缩说明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溶液浓度,是浓盐水。
(2)通过(1)分析可知,乙萝卜条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萝卜细胞失水。
(3)在农业生产中,如果出现‘烧苗’现象,是因为施肥过多,土壤溶液的浓度过高,高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会失水而出现“烧苗”,此原理与图乙一样,遇到此现象我们要给植物浇水,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