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实用教案+创新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实用教案+创新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16 12:59:01

文档简介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创新教案
湖北省洪湖市实验中学 徐世玉
〖创意说明〗
  通过走进伏尔泰──走进雨果──激情演讲的活动,指导学生的自主阅读,在提取信息、质疑、品读、演讲的训练中提高学生能力。
〖教学步骤〗
一、走进伏尔泰
  1、查询伏尔泰这位伟人的生平简历。注意提取最关键的信息全班交流:
  伏尔泰:法国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历经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目睹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深刻预见革命必将到来。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诸多作品中《哲学通信》被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标志法国启蒙运动的真正开始。他以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及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
  2、阅读课文,说说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尽量从课文中找原句说明)
  “等身的著作”“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用笔做武器“独自一人对这个社会一切丑恶力量的大联合”,“战胜古老的法典,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的君主、中世纪的法官、罗马天主教的神甫。他把人的尊严赋予黎民百姓。他教导人,安抚人,教化人。”为一个个受害者进行具体的辩护斗争。
  3、请你探究: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而斗争的自由中去,从此,“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利将是思想。思想取代了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民只有正义、平等、真理、良心、光明、自由。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4、自主质疑,全班解答。  
二、走进雨果
  1、查询雨果简历。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他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1827),“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 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2、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地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从文中找出一些饱含激情、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的语言,体味作者表露的哲理和情感。
  3、两人一组,自由组合,一人朗读,一人品味:
  如:
  ⑴ “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受到“过去”的诅咒与“未来”的祝福,正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⑵ 伏尔泰的微笑,“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又“含有黎明的曙光”。伏尔泰的微笑,是对愤怒情绪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恕与安详;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讥讽,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安抚,是最为真挚的仁慈与博爱。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亮,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⑶ “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成为“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意味着人民普遍地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这句话揭示了启蒙思想家的毕生追求与巨大贡献。
  ⑷ “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这句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出雨果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这句话,极其巧妙地呼应着演讲开头的“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而且把18世纪与19世纪,把整个人类解放的光辉历程,都融合在一起。
三、激情演讲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把他们背下来,然后激情演讲。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实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时代和思想背景,明了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
  2、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3、欣赏语言,体会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语言的欣赏。 
【教学难点】
  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陌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778年,“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让我们一起走近伟人,去领略这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二、检查预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
  注音:
  陨落 诅咒 曙光 赋予
深邃 睿智 怜悯 鞠躬
弥留之际 媚上欺下 兼而有之
孤军奋战 黎民百姓 恪尽职守
洋洋得意 登峰造极 浩瀚无际
不屈不挠 坚定不移 恼羞成怒
  解词:
  兼而有之 恼羞成怒 恪尽职守 肃然其敬 登峰造极 心平气和 凌 驾
  1、学生自由朗读精彩段落。
  2、交流找到的有关资料。
  多媒体课件出示:   
  伏尔泰:
  法国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历经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目睹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深刻预见革命必将到来。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诸多作品中《哲学通信》被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标志法国启蒙运动的真正开始。他以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及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
  雨果: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暴力、以爱治恶。创作长达60年以上,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启蒙运动:
  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所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弘扬理性、反对宗教、提倡人权。教导人们勇于反抗,追求正义。 
三、整体感知
  本文可分三部分:
  (1)对伏尔泰作出的贡献进行了总体性的评价。
  (2~12)带领人们回顾历史,颂扬伏尔泰在著作、思想和现实斗争方面的丰功伟绩以及非凡的人格力量。
  (13~14)回到现实19世纪,高度赞扬伏尔泰的思想和精神,呼吁人们向他讨教,并表达自己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四、研读课文
  1、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了怎样的贡献?
  学生找相关语句后明确:他用著作同封建专制制度斗争,教导、安抚、教化人,用行动为受害者辩护,替弱者伸张正义,他把人的尊严伏赋予黎民百姓,鼓舞人民从混沌愚昧中走出来,推翻君主统治,开创一个民主文明的法兰西。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讨论后明确:因为伏尔泰为人类开启了思想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一切都靠理性,不再盲目臣服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真理及良心。
  3、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原因是什么?
  指名读课文后讨论明确:因为伏尔泰生活的年代反映了法国十八世纪的特点。他启迪人们思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4、对于我们来说进步的两方面表现在哪些地方?
  指名回答后明确:第一,做一个人要行使自己的权利──捍卫自由追求真理。第二,做一个公民要恪尽职守──维护法律尊严防止强权与丑恶势力对人权的践踏。 
五、欣赏语言
  1、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品评交流。
  2、教师举例。
  3、总结语言特点:
  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 
六、布置作业
  选择你所喜欢的语段背诵积累。
课件32张PPT。 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就
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
书读得多而思考,你就会
觉得自己不懂的越多。
——(法国)伏尔泰
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撒下革命的种子,尽管我自己未必成为革命的见证人,但它是必然要到来的。
——(法国)伏尔泰 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1878年5月30日,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 .雨果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写作背景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生于军官家族。主要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凶年集》《惩罚集》《历代传说集》和其他许多戏剧作品,对后世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作者简介  我们学过雨果什么作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伏尔泰原名弗兰苏阿,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
伏尔泰著作等身,总计三万多页。包括诗歌、书信、随笔、长篇小说、短篇故事、戏剧、历史、哲学……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哲学通信》,被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发表于1734年,标志着法国启蒙运动的开始。
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巴士底狱。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提倡科学技术,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 启蒙思想,简言之就是弘扬理性,反对宗教,提倡人权为弱势人群呐喊奋争!伏尔泰坐像 作者:(法)乌东陨落 :
灵柩:
凌驾 :
睿智:
登峰造极 :
媚上欺下 :
恪尽职守:
yǔnjiùruìmèikè文中指像巨星一样的伟人伏尔泰与世长辞。死者已经入殓的棺材。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英明有远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也比喻达到极点。讨好巴结上级,轻视欺压下级。严格遵守自己的职责。词语注音、解释 这篇演讲是文坛泰斗对思想大师的崇高礼赞,也是对正义的呐喊,良知的呼唤,是演讲中的精品。2、本文是什么文体?演说词(议论文)3、演说内容是什么?一⑴:介绍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和他所生活的时代,高度评价其世纪性的贡献。 二 (2~9):歌颂伏尔泰的丰功伟绩,评价其卓越贡献。 1、(2~8)介绍他在思想领域的启蒙作用 2、(9)介绍他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受迫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正是思想启蒙和现实关怀成就了伏尔泰的伟大 )三 (10~12):赞扬伏尔泰的非凡人格。 四 (13~14):介绍伏尔泰的时代意义。 理清作者写作的思路 再读课文,思考: 1、伏尔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武器是什么?演讲开头所说的伏尔泰完成的使命是什么?如何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2、伏尔泰的微笑表现他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3 、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
“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1、伏尔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武器是什么?演
讲开头所说的伏尔泰完成的使命是什么?明确:  伏尔泰用“笔”战斗,并且战胜敌人,
“笔”实际是指伏尔泰著书立说,从事文学
创作。  伏尔泰完成的使命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把人的尊严赋予黎民百姓”“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从雨果的演讲,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
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作为学者,他用著作同封建专制制度斗争,
在思想上有卓越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作为斗士,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
为人类争得民主、自由和人权。 如:8节中“他孤军奋战”、 “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11节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分析“斗士”的形象。 a.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b.对象是谁? 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结果:胜利。e.结果怎样?c.以何种方式? 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d.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分析“智者”的形象 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2、伏尔泰的微笑表现他的哪些特点?   明确: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表现了他面对敌人不屈不挠品质;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表现他的善良、仁慈的胸怀;微笑体现了伏尔泰讽刺幽默的战斗性格。 3、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
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因为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
将是思想”。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放到“理性”
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
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
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
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新纪元”的
说法是对启蒙运动意义的高度评价。这句话该怎样理解?朗读: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很显然,他生来就被选定从事这件借助他在命运的法则和自然的法则中最高尚的愿望所完成的事业。 伏尔泰 “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西方认为: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赏读课文,揣摩语言,探究文句的哲理内蕴 (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2)、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受到“过去”的诅咒与“未来”的祝福,正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伏尔泰的微笑,是对愤怒情绪的超越,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与轻蔑;对被压迫者的安抚,是最为真挚的仁慈与博爱。他,“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催生出平等、理智、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2)、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思想取代武力成为“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意味着人民普遍地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这句话揭示了启蒙思想家的巨大贡献。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这句呼告表现出雨果与黑暗专制斗争到底的决心,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这句话巧妙地呼应了开头。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伏尔泰形象有什么时代
意义?  他不代表行政权力,他代表进步的
文明思想,在他生活的时代,君主的权
力、宗教的权威,束缚着人们,而伏尔
泰的目的就是推翻权威,建立自由。伟大丰功伟绩思想启蒙——现实关怀非凡人格(正义、仁慈、诚实、
 浩瀚的心胸)永恒——播种文明、追求光明伏尔泰斗士
智者赞扬
崇敬呐喊自
由、平
等、博
爱文明的使者、思想之王结构板书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诗化的语言主要有下面几个特点:
鲜明对比,如:“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
生动比喻,如:开头“……,一颗巨星陨落了。”一句用比喻的方法来说伏尔泰的逝世。
渲染夸张,如:“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讨论交流:
选择几例最能体现作者语言风格的段落、句子,体会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浪漫主义语言风格 体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增强语言积累。 课外延伸: 伏尔泰哲理名言积累 这里是我的心脏,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往往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虽然我不在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但我将以我的生命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激情是使航船扬帆的骤风,有时也使它沉没,但没有风,船就不能前进。
课文中,雨果盛赞了伏尔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起到的巨大作用。你一定想进一步了解这个被雨果如此推祟的伟人吧?
在课外查找有关伏尔泰
生平、创作、思想的资料,
与同学交流。谁的知识面更宽?谁的知识面更宽? 雨果说:“让我们向其他强有力的思想家讨教,向这些光荣的伏尔泰的助手们讨教,向卢梭、向狄德罗、向孟德斯鸠讨教……”
雨果提到的这几个人分别是
什么人物?你能否提供比课文
注释更多的东西? 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有关语段,进一步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2、伏尔泰是伟大的哲学家,后世流传着不少他的名言警句,你听说过吗?请搜集整理,不少于两句。
3、“微笑,就是伏尔泰”。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真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微笑着面对人生,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