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实用教案+创新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的叔叔于勒》实用教案+创新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16 12:57:06

文档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创新教案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 杨东俊
【教学重点】
  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作品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在学习《故乡》这一篇课文时,我们通过给文中的人物写小传、分析人物性格、评价人物探讨了作品的主题。阅读小说时,也可从分析情节入手,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二、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完成下列练习
  1、为自己不认识的字注音。
  2、列一个人物表,明确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三、投影显示有关本文作者莫泊桑的资料(见《教师教学用书》第五册97页)
四、与文本对话
  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思考下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组织讨论:
  1、小说多处设置了悬念,试举出一两个例子,并说说这样设置悬念的好处。
  2、这篇小说围绕着什么内容来结构故事?请分别用一个简洁的短语来概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这篇小说在安排情节时,并没有完全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这样安排情节的作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4、这篇课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五、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
  反馈讨论结果:这篇小说的特色之一是有精心设计的悬念和出人意料的结局,如小说的开端部分,菲利普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于勒是谁?这一家为什么这样盼望他?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再如,在小说的发展部分,重点写对于勒由恐怖变为希望。于勒在海外发了财,全家都称赞他是“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人”。这个希望之星究竟发了多大的财?究竟会给菲利普一家带来多大的幸福?为什么一等10年不回来?也给读者造成了强烈的悬念。设置这些悬念,使得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小说围绕于勒的命运结构故事: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开始用的是“颠倒”的写法,从“我”一家时常去码头等待于勒叔叔归来,交代小说情节发展的原因;然后再按时间顺序,讲述在船上遇到穷途潦倒的于勒叔叔,讲述“我”的父母的冷酷态度。这样安排情节,出人意料,张弛有节而又曲折多变,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阅读这篇小说,可以使我们了解一些与这篇小说有关的社会现象,走进19世纪的法国社会,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这篇小说发表于1883年,讲述的是当时法国的凡人小事,作品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六、研究性学习
  作者在这篇小说中力图表达的是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个社会问题的认识,他并不欣赏菲利普夫妇,但也不欣赏于勒,暴露的是一种亲情冷漠的社会弊病;在“我”这个人物身上,或许寄托了作者的某种希望。对这篇小说的主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引导他们谈出各自的理解。对一篇小说主题的理解,允许而且应该是多元的。学生能谈出自己的见解,且能言之成理,甚至由于有不同认识而引发了碰撞,也要因势利导。对他们的创新意识,要予以鼓励。
七、阅读经验积累
  阅读小说,可从分析人物入手,也可从分析情节入手。小说中的情节,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分析小说的情节,可使我们理解作品在艺术构思方面的特色,进而探讨作品的主题。
八、情感体验
  让学生把这篇小说改编成一个课本剧,进行排练,在班级或年级、学校演出。在排练过程中,可组织参加演出的同学谈对剧中角色的认识和体会,同时,组织未参加演出的同学对演员的演出效果进行评价。
九、联系生活,深入探究
  这篇小说涉及较多的一个话题是“钱”。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钱的论述,其中流行面较广的如:“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其他如: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
                       ──马克思 恩格斯
  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互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马克思
  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就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菲丁尔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小学》
  金钱是一个无底的大海,荣誉、良心和真理都可能淹死在其中。
                       ──柯斯勒
  现代的时代崇拜的是金钱,现在的时代的上帝是金钱。为了得遂凌云志,人们必须有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获得金钱。
                       ──王尔德
  就如何看待“钱”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
十、教学效果巩固
  1、用400字左右的篇幅缩写这篇小说。
  2、假如菲利普一家在去哲尔赛岛旅行途中遇到的是有钱的于勒,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  
《我的叔叔于勒》实用教案
【教学目标】
  1、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及曲折的故事情节。
  2、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
  3、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重点难点】
  1、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观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构思新颖巧妙悬念的设置。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我们在八年级学过的《变色龙》吗?请同学们回忆──小说中的“变色龙”是指谁?作者为何称他为“变色龙”?
  “变色龙”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善变,在俄国有善变的“龙”,在其他国家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回顾作者:法国作家莫泊桑,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羊脂球》、《项链》、《漂亮的朋友》以及本文等。
艺术风格以善于构筑故事情节和设计结局见长,另外用洗练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也是他的特长。
三、绘声绘色讲故事
  1、了解课文内容:
  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大家听。注意语言简洁准确,讲清小说的三要素,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小说的情节。
  生讲故事。
  师评价所讲故事,是否讲清了小说三要素,按照怎样的顺序讲述的。
  2、提炼课文内容:
  问题: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你觉得用哪个字最合适?
  生互相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用“变”字,也有一部分认为用“钱”字,找出重点情节共同梳理故事:
  盼于勒  赞于勒  见于勒  躲于勒
   富       穷    穷
四、选词择句话人物
  教师提出要求:找出课文中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地方,在课文中做批注。然后我们来概括:
  我认识了一个   的菲利普,你瞧,     ;
  我认识了一个   的菲利普夫人,你瞧,    ;
  我认识了一个   的于勒,你瞧,     。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找到对人物进行描写、烘托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提名学生作出回答:
  对菲利普的认识:
  我认识了一个自私的菲利普,你瞧,他在船上认出弟弟时“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我认识了一个势利的菲利普,你瞧,他知道了于勒的身份时,“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
  我认识了一个虚荣的菲利普,你瞧,生活那样拮据,他们还是愿意去附庸风雅,去旅行,而且,看到贵夫人吃牡蛎时,“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感动了”;
  我认识了一个比较宽容的菲利普,你瞧,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的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如果不宽容,是不会让他占用财产的。
  ……
  对菲利普夫人的认识:精明、刻薄、泼辣、有主意、富有心计、为儿女着想……
  (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对于勒的认识:糟蹋钱、自作自受、希望悔过、不知悔改、怀念亲人、令人同情……(同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教师特别提醒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如文中提到的“两封信”的作用。(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使菲利普夫妇“有钱千里盼相逢,无钱对面不认亲”的性格更加鲜明。)
  另外,课文中提到的精确的钱数,也要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可以知道,“我”给叔叔的只是数量极少的钱,连一米花边也买不到,可被母亲骂作是“疯了”,从中可见母亲的性格。)
注意船长的话:“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一个姓。”朝夕相处的人,竟然不知姓什么,可见人们对贫穷者的漠视,这样,小说所反映的就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的问题了。
第二课时
一、讨论归纳
  作品写到了几个具有个性的人物,究竟谁是作品的主人公?
  判断作品中的某一人物是否主人公,关键看这一人物的形象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的主题思想。于勒叔叔这个人物虽然贯穿课文的始终,故事的情节紧紧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但是于勒只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作者设置他是为了组织材料,结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的,并不是靠他来揭示主题。
  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在哲尔塞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事实上,集中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菲利普夫妇性格特征,来揭示全文的主题思想,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我”仅仅充当了作者的代言人,虽然“我”从头到尾出现,整个故事是由“我”的所见、所闻、所思而构成,但那只是为了使作品有一个更客观的叙述角度。
二、深入品读
  于细微处见显著。你觉得文章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很精彩,请找出来,仔细品味,说说你的具体感受。
  假如在船上,于勒发现了我们一行,并追了上来,你想“我”的父母会有什么反应。
三、金钱讨论
1、当今社会,如何看待金钱?
凡事若在金钱利益上着眼,就难免在人情道义上有几分刻薄 。 --罗兰
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三毛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到君子的志气。 --龙应台
2、说一说。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
钱可以买到( ),但买不到( );钱可以买到( ),但买不到( )。
3、读后感想:
“我们无法嘲笑于勒,无法嘲笑‘我的父母’,小说让我们反思我们的生活,反思我们的人生,反思金钱关系对我们人性的扭曲和破坏,并且在这种反思中把我们的灵魂从现实的、物质的、金钱的关系中升华出来,提醒我们不要失去对人的真诚的爱心和同情。
课件14张PPT。“变色龙”奥 楚 蔑 罗 夫???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漂亮朋友》、中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米龙老爹》等。“短篇小说之王”莫 泊 桑(1850-1893)课文插图喜读来信热切盼望牡蛎巧遇惊慌失措同情叔叔菲力普夫妇于勒的人生逐坏蛋、流氓盼正直、有良心好心的、有办法的遇躲贼、无赖富穷变不变唯 钱 是 亲遇 通过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金钱关系的本质。我认识了一个   的菲利普,
你瞧,     ;
我认识了一个   的菲利普夫人,你瞧,   ;
我认识了一个   的于勒,
你瞧,     。我来说一说谁是作品的主人公? 判断作品中的某一人物是否主人公,关键看这一人物的形象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的主题思想。于勒叔叔这个人物虽然贯穿课文的始终,故事的情节紧紧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但是于勒只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作者设置他是为了组织材料,结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的,并不是靠他来揭示主题。
  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在哲尔塞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事实上,集中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菲利普夫妇性格特征,来揭示全文的主题思想,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我”仅仅充当了作者的代言人,虽然“我”从头到尾出现,整个故事是由“我”的所见、所闻、所思而构成,但那只是为了使作品有一个更客观的叙述角度。你觉得文章还有哪些
地方写得很精彩,请
找出来,仔细品味,
说说你的具体感受。假如在船上,于勒发
现了我们,并追了上
来,你想“我”的父
母会有什么反应。凡事若在金钱利益上着眼,就难免在人情道义上有几分刻薄 。 --罗兰
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三毛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到君子的志气。
--龙应台 小小辩论台当今社会,如何看待金钱?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
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
钱可以买到( ),但买不到( );钱可以买到( ),但买不到( )。 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