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的意思。(重点)
2.比较两组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重难点)
3.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重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一个养羊人________,街坊劝他___羊圈,养羊人________羊圈。第二天,他_________,心里很______,于是赶紧把______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______。
3.引入课题:丢了几次羊?每次丢羊的心态有什么变化?接下来我们化身为小小侦探家一起进入到《亡羊补牢》一课中去探索吧!(板书:亡羊补牢)
二、品析课文
(一)自主学习
1.听音频读第一段,找出丢羊的原因,并用上“因为......所以....”串联起来。
2.预设: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所以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3.师:这是第几次丢羊?生:第一次。(板书:第一次)
4.师:他丢羊后的态度是怎样的呢?谁出现了?请男生读第二段,女生读第三段。
(二)合作探究
1.多角色读一读,找一找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2.用“—”划出街坊说的话,“~~~”划出养羊人说的话。
3.从街坊话中找出:哪个词语强调了事情的紧迫,街坊的着急与关心?用“ ”在下面标注。
4.师:你能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吗?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羊已经丢了,
5.师:从这个句子看出养羊人的态度如何?
预设:无所谓、不以为然、不在乎(板书)
6.养羊人不听劝告,产生了什么后果?齐读第四段。
预设:又丢了羊。
师:这是第几次丢羊了?生:第二次(板书)
7.学习第5段: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怎样?他想些什么呢?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个人读)
8.师:养羊人这样做,对吗?从哪知道?谁来读一读。
9.对比评议: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1)读一读,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赶紧”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说一说:如果放羊人再不修羊圈会有什么后果?
10.教师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后悔的事情吗?生交流,指名分享,生评议。
11.出示课后习题“亡羊补牢”的“亡”和“牢”是什么意思?题目“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
1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预设:小明平时不好好学习,期中考试成绩很差。他下半学期努力学习,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前茅。
三、总结收获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练习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ánɡ yánɡ bǔ láo zuān jìn quàn ɡào
( ) ( ) ( )
diū shī
( )
(二)我会选。
1.《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A.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
真改正,就不算晚。
B.羊已经丢了,修羊圈也没有用。
【教学反思】
寓言常常是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始终记住目标明确,方法落实。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从中受到的启发。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打好基础,从题目积极导入,培养学生探索寓言的能力,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但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紧凑,且在体会“紧张”一次在句子中作用时,学生需多次引导才能说出。此外,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后悔”的事时,学生能举的例子也很少,教师只能引导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