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中学历史教学能手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授课教师姓名
苏丹
微课名称
《两极格局》
知识点来源
□学科:历史 □年级:高一 □教材版本:岳麓版
□所属章节:第七单元第24课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屏软件、耳麦、PPT
设计思路
想要观看微课的学生,一定是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所以我淡化了基础知识的处理,只进行了简单的罗列,重点放在通过一些历史细节和一些史家的论述,试图从新的视角解析“两极格局”,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试图通过历史细节和史家论述,让学生从新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两极格局形成深层次原因的理解。
难点:从新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过程
一、解析“两极格局”的概念。
先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解析,再以形象的跷跷板图片的形式进行解析。
二、梳理基础知识。
1、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2、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源——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
3、两极对峙的主要形式——冷战
冷战的表现:美国: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
苏联: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
4、两极对峙的主要影响:
积极影响:(1)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消极影响:(1)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2)破坏了世界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
三、强调学生在理解“两极格局”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两极格局不等同于冷战,冷战是两极对峙的主要形式;
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3、两极格局中以美苏为首的相互对立竞争的两极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称的;
4、即使在冷战最高潮的年代里,两极格局也未能完全囊括所有的国家和地区。
四、通过展示历史细节和史家的论述,从新的角度分析下面几个问题:
1、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的内在动力仅仅源于其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吗?
2、苏联介入冷战的原因之外交理念分析。
3、美苏两国一直存在着的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也是导致美苏两极对峙的重要因素。
4、为什么英国最早发出“冷战”信号?
5、马歇尔计划为什么刻意”淡化“意识形态?
五、结语,给学生更多的思考。
冷战虽成历史陈迹,冷战思维却从未在地球上真正消失。独不见,笼罩在世人头上的战争阴云,是否又以反恐战争旗号,重出江湖。
——中国政法大学 俞飞
推荐、参考资料:
牛军主编的《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
教学反思
在制作微课课件的过程中,几经修改,最初的形式是按部就班的将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两极对峙的主要表现、两极对峙的主要影响用一些史料一一进行了分析。后来觉得,观看微课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应该是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那么这样传统的讲授,对观看微课的学生来说有意义吗?于是对微课课件进行了调整,淡化了基础知识的处理,强调了应该注意的问题,从一些新的视角分析一些问题,试图给观看微课的学生一些启发。在录制微课的过程中,虽说软件简单易操作,但是真要录出“精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反复录了十几次,总有地方觉得不是很满意。虽然花了非常多的精力准备这节微课,但是收获颇丰,意识到广泛的博览群书对一个“传道授业”者的重要性,意识到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重要性。
课件21张PPT。两 极 格 局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 苏丹什么是两极格局? 二战后形成的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以美苏为中心的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政治格局。
基础知识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雅尔塔体系
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源——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
两极对峙的主要形式——冷战
美国: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
苏联: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
两极对峙的主要影响消极影响 1、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2、破坏了世界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积极影响1、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理解上应注意的问题两极格局不等同于冷战,冷战是两极对峙的主要形式;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两极格局中以美苏为首的相互对立竞争的两极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称的;
即使在冷战最高潮的年代里,两极格局也未能完全囊括所有的国家和地区。 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的内在动力仅仅源于其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吗?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一: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
---罗斯福 美国......及其历史所孕育的自认为美国集西方文明之大成的天生优越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所谓“天定使命观”,即美国有责任将其民主制度和自由的价值观念向全世界移植等思想,成为美国向全球扩张的重要的内在动力。
——牛军主编《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 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的内在动力仅仅源于其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吗?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一: 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的内在动力除了源于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还和其先进政治文明产生的优越感,要向全世界移植其民主制度密切相关。苏联介入冷战的原因之外交理念分析。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二: 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之前,苏联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即自己处境艰险、战争不可避免等等,忽视或几乎不顾及二战以后世界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苏联拥有核武器,使美国为首的西方轻易不敢发动世界战争;另外还有欧洲资本主义大国的实力遭到严重削弱、世界科技革命使科技竞争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明显增强,等等。
——牛军主编《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苏联介入冷战的原因之外交理念分析。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二: 苏联领导人片面强调国际关系的政治和军事因素,忽视了科技和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变化的巨大影响。这不仅使苏联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估计的过于严峻,也使苏联外交缺乏赖以持续加强的物质基础。 一位美国学者说:“美苏双方都像在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牛军主编《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
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三: 美苏两国一直存在着的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也是导致美苏两极对峙的重要因素。为什么英国最早发出“冷战”信号?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四:雅尔塔会议中的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为什么英国最早发出“冷战”信号? 首先我们要明确,任何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台一定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
英国虽然以胜利者的姿态走出二战,却满身创伤,沦为国际舞台上的二等国家。
英国想利用与美国的特殊关系,通过争取美国的帮助,保持其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
当然,丘吉尔“铁幕演说”如此言辞激烈,和丘吉尔的反共情结也有密切的关系。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四:马歇尔计划为什么刻意“淡化”意识形态?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五: 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美国的政策不反对任何国家和主义,只反对饥饿、贫穷和混乱。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马歇尔计划为什么刻意”淡化“意识形态?从细节中感悟历史之五: 该计划的主要制定者认为,如果苏联拒绝美国的提议,美国正好就把分裂欧洲的责任推给苏联;如果苏联接受,美国就以援助为手段,迫使东欧国家放弃其经济生活中的苏联取向,以此拉拢东欧国家。结语: 冷战虽成历史陈迹,冷战思维却从未在地球上真正消失。独不见,笼罩在世人头上的战争阴云,是否又以反恐战争旗号,重出江湖。
——中国政法大学 俞飞 注:本微课的一些主要观点摘录于牛军主编的《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一书。 制作者:广东省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 苏丹
邮 箱:84206601@qq.com
QQ: 84206601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