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川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二学习主题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川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二学习主题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6 16:38:15

文档简介

川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二学习主题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她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下列生活现象始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是(  )
A.驾乘汽车购物 B.利用网银购物
C.乘坐火车旅游 D.手机QQ交友
2.1879年,纽约一家报纸赞叹某一发明时说:“这是一个阳光球,是真正的阿拉丁神灯。”这一发明是指(  )
A.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汽车 D.耐用碳丝灯泡
3.(2016九下·山西期中)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火车、轮船、汽车、飞机、航天飞机
B.轮船、火车、汽车、飞机、航天飞机
C.火车、轮船、汽车、航天飞机、飞机
D.火车、飞机、轮船、汽车、航天飞机
4.下列图片与莱特兄弟有关的是(  )
A.
B.
C.
D.
5.1931年10月18日,在漫漫长夜里,无数的美国人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用这种方式来哀悼一位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的逝世。请问这位发明家是( )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达尔文
6.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文中“电力的火花”把人类带入到(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
7.科技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情景不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是( )
A.1815年,伦敦市民亲眼见证了第一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的试车成功
B.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列宁乘坐汽车检阅军队
C.1940年,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伦敦进行了疯狂的轰炸
D.2011年,全国很多省的高考采取网上阅卷的形式
8.18世纪后半期,在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同时,在英国正进行着一场其意义毫不逊色甚至更大的革命。“意义更大的革命”指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C.英国工业革命 D.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9.2015年2月28日柴静上传的雾霾调查记录片《穹顶之下》24小时内的点击数破亿,影片指出烧煤炭是中国雾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以下发明中使煤炭得到广泛应用的是(  )
A. 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
10.《大国衰落之鉴》 中对英国的崛起有这样的描述:“崛起的进程是从16世纪开始的,直到19世纪,每个世纪都有其突出特征,使近代英国的历史节奏好像是以世纪为单位: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首先迈步,推动着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反过来又促进18世纪的经济“起飞”,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似乎在验证着某种历史规律性。”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16世纪社会和经济变动的有利因素包括新航路的开辟
B.17世纪政治的改造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18世纪经济“起飞“的因素不包括工业革命
D.19世纪进入最辉煌时代的成就之一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1.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 )
A.飞机的发明 B.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C.蒸汽机的发明 D.火车的问世
12.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 )
A.洗衣机 B.电冰箱 C.手机 D.电风扇
13.“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发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以下发明属于他的是( )
A.耐用碳丝电灯泡 B.汽车
C.飞艇 D.内燃机
14.为论证“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这一观点,你应该选择的证据是(  )
A.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B.蒸汽火车的出现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C.罗盘针的应用使欧洲与美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协
D.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15.19世纪中后期,机器纺织品、机器设备及金属制品、工业原料和谷物成为国际贸易的四类主要商品。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推动力量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
C.“三角贸易”的开展 D.工业革命的进行
16.第一次工业革命被称为“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成就
C.美德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17.“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取得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这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以重工业为重点
B.以电力广泛应用为标志
C.科学和技术相结合
D.几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18.某历史兴趣小组通过分析下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下4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发明者的身份 进入时代 开始的国家 发明到应用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技术工人 蒸汽时代 英国 蒸汽机—80多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家 电气时代 美国、德国 电动机—60多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 科学家 信息时代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原子能—6年
A.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B.三次科技革命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
C.三次科技革命与发展中国家都没有任何联系
D.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都越来越长
19.解读数据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角贸易后来居上 B.君主立宪制确立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电力工业兴起
20.能源短缺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各国政府大力倡导开发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能源是(  )
①煤炭 ②石油 ③核电 ④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综合题
21.观察下面工业革命时三种机器图片,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一、图二、图三所示机器分别是什么?
(2)图二、图三所示机器所使用的动力是什么?
(3)简述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22.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请回答: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及核心是什么?
(2)人类与电的关系极为密切,请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现和应用“电”过程中的大事。
(3)汽车工业是我国一些省市的支柱产业,请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汽车工业的影响。
23.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于5月1日盛大开幕,为更全面地了解世博会,九年级(2)班同学在互联网上查阅了下面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资料。
[强国盛事]
材料一: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没有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因而强大而带来的巨大召唤力使英国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许多参观者在这里看到了他们平时绝无可能看到的商品,看到了这些神奇的机器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这次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一次“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陈列,而且开创了今后数十年自由贸易的先驱,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
[交流盛会]
材料二: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世博会的主题是:船舶与海洋,下图是其吉祥物及标志,其标志上有“Colombo,92”、“500”字样。
[科技盛宴]
材料三:见下图
(1)根据材料一说明,英国在当时成为一流强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你知道是纪念哪一历史事件吗?
(3)根据材料三,第一届世博会中“这些神奇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
(4)从材料三的图可见当时英国工业生产方式主要是什么?
(5)假如你是18世纪60年代的一位法国银行家,现在你带着大量的资金准备在英国投资建厂。你认为什么行业最值得你去投资?
24.【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世界局势的变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试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标志及二十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科技成果。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资产阶级先后领到了哪两次政治运动?
(3)第三次技术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哪一重大发明加快了二战的进程?在60年代初,美苏较量过程出现了什么事件?
(4)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的崛起主要与哪次科技革命相关?生活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的时代,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面对将来?
25.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引领时代”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引领时代”的发明是什么?
(2)“汽车之父”赞誉是哪位历史人物?他在交通工具动力方面的发明是什么?
(3)“网络长椅”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此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煤炭成为工业和家庭使用的核心燃料,因此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致使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英国冬季比较寒冷,居民家庭普遍要烧煤取暖,使烟尘排放量比平时更高。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材料二: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发电厂和重工业被迁到郊区。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等。再加上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提高和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到1980年,伦敦的雾日已经从每年几十天降到5天。经过50多年的治理,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城市上空重现蓝天白云。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哪些影响?
(2)伦敦从远近驰名的“雾都”到重现蓝天白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结合材料二分析,伦敦能够“去雾”的原因有哪些?
(3)针对我国今日来的雾霾天气,结合伦敦“去雾”的措施,谈谈如何才能改变“雾霾”的现状。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876年,刚刚问世的电话在费城博览会上展示,人们对这一发明目瞪口呆。巴西皇帝彼得罗三世好奇地拿起受话器,当他听到电话里传来的话音后,惊呼:“我的上帝,它说话了!”英国克尔文男爵激动地说:“这是本届博览会中最令人惊异的之事。”更有意思的有一位名叫伊泽的日本游客,走上前对着电话高声问:“日本话也能传达吗?”当他从电话中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向发明者深深地鞠了一躬。
(1)电话的发明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材料中“发明者”是谁?
(2)这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是什么?
(3)从这次工业革命产生重大的影响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8.世界一体化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苹果的phone手机在美国设计,在日本制造关键零部件,有韩国制造最核心的芯片和显示屏,由台湾厂商供应另外一些零部件,最后在深圳的富士康工厂里组装,然后空运到美国,再被销售到世界各地。——曾航《一只phone的全球之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指什么?对世界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哪几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有线电话是谁发明的?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其中起着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2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年代 1800 1820 1830 1850 1860 1870
产量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000
——《一个岛国的崛起》
材料二 见下图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
(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30.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1%;资产阶级推动了议会改革,选民人数由50万增加到了81.3万。政府先后出台了《济贫法修正案》、《工厂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等,逐渐成为一个“福利国家”。
材料二: 但是, 在工业革命中,很多工厂沿河而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市区,工厂废弃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早在1843年,英国议会就讨论通过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放烟尘的法案;1863年,议会通过了第一个《碱业法》,要求制碱行业抑制95%的排放物,以控制路布兰制碱工艺所产生的毒气。
材料三 : 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大体在同一时期,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有线电报、照相、电影等也陆续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请回答:
(1)“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一个国家?
(2)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3)据材料二,英国政府注意到了工业化进程中的什么问题?政府试图以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4)分别举一例说明洋务派“师夷长技”在军事和民用工业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并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工业化进程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汽船、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汽车、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所以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2.【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这是一个阳光球,是真正的阿拉丁神灯。”是对电灯的赞誉,电灯的发明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由爱迪生发明的,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杰出成就。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内容。
3.【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有火车、轮船和蒸汽机,先有轮船,后有火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有汽车和飞机,先有汽车,后有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计算机,航天飞机开始出现。B符合题意,因此选B。
4.【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B是爱迪生的发明,C是凯伊发明的飞梭,D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阅读题干提取有效信息“美国人”“带来光明”,可知这位发明家是爱迪生,爱迪生发明电灯给人类带来光明。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6.【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带到“电气时代”。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选项A不符合史实,表述错误,因为人类第一辆火车机车是“布拉策号”,火车机车“旅行者号”试车成功是在1925年.汽车发明于1855年,飞机发明于1903年,电脑发明于1945年故选项BCD均符合史实。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工业革命的掌握。
8.【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法国大革命的同时,在英国正进行着一场“意义更大的革命”。因为18世纪中期发生了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英国相关的知识点。
9.【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蒸汽机的影响。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爆发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主要作为机器的动力,让人们摆脱了依靠人畜劳动的生活,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主要燃料是煤炭,大量燃煤客观上也破坏了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C.18世纪经济“起飞“的因素不包括工业革命,这个是不正确的,因为18世纪的时候,英国刚好进行工业革命,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大。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发明有汽车、飞机等。电子计算机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蒸汽机和火车属于工业革命的成果,均应排除。只有选项A正确,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知识点。
12.【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手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成果。不是第二次的发明成果。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碳丝电灯泡。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
14.【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由于科学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要求答出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根据题文中的“各先进国家”可排除AC两个选项,再根据题目要求答出根本原因,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17.【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提示信息:“自然科学取得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这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可知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科学和技术相结合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18.【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说法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不能体现;三次科技革命与发展中国家都没有任何联系说法错误,三次科技革命和中国有关;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都越来越长说法错误,因为表中数据说明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都越来越短。三次科技革命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的说法正确,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次科技革命的认识。
19.【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促进了煤的开采。工业革命的时间和表中数据变化的时间相符,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知识,根据课本所学,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用电力取代了蒸汽,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发明了内燃机,促进了石油的开采。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知识。
21.【答案】(1)图1图2图3机器名称分别是: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机车。
(2)动力:蒸汽。
(3)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图一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它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图二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从此“热力”代替了人的体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把人类社会带入了“蒸汽时代”。图三是斯蒂芬森发明的火车。(2)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强大而稳定的动力——蒸汽动力,从此“热力”代替了人的体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斯蒂芬森利用蒸汽机作为动力,发明了火车,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3)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把人类社会带入了“蒸汽时代”,改变了世界面貌。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2)本题考查的是蒸汽机和火车的动力。(3)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22.【答案】(1)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核心。
(2)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西门子制成自激式直流发电机;德普勒建成远距离直流输电线路;爱迪生的电灯泡等等。
(3)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大扩展了人们的活动半径。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出行方式乃至社会生活的内涵。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这种内燃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燃料在汽缸内燃烧,有体积小、效率高的特点。内燃机的发明为汽车、飞机的发明创造了条件。(2)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经过多人的不懈努力,到70年代,发电机进入实际生产领域。19世纪80年代,随着远距离输电方法的试验成功,以发电站为起点的输电线组成了电力网络。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3)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汽车大量尾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对环保不利;石油的大量开采,造成能源过度消耗;还容易使城市交通拥挤不堪。我们要趋利避害,提高科技水平。
【点评】(1)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核心。(2)本题考查电的发现与应用过程。(3)本题考查汽车工业的影响。
23.【答案】(1)完成了工业革命。
(2)哥伦布发现美洲。
(3)蒸汽机。
(4)机器生产。
(5)棉纺织业。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政治上: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颁布了《权利法案》,最先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经济上,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完成后机器大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英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英国在当时成为一流强国。(2)材料二中的“1992年意大利,“Colombo,92”、“500”字样。”是解题的关键。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最后到达美洲,发现了新大陆。从此,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从而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欧洲殖民者随之也开始了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1492年到1992年正好是500年。 (3) 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机器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革新,美国的富尔顿发明轮船,英国的斯蒂芬森发明火车。所以第一届世博会中“这些神奇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器是蒸汽机。(4)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重要发明很多,其中生产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逐步取代工场手工业,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从材料三的图可见当时英国工业生产方式主要是大机器生产。(5)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后扩展到法、美等国。工业革命最先在棉纺织业中开始,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点评】(1)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英国崛起历程的认识。(2)主要考查哥伦布发现美洲。 (3) 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
24.【答案】(1)珍妮机、蒸汽机车。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3)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原子弹;古巴 导弹
(4)第二次科技革命;为开放性问题。例答:认真学好历史,明了世界发展大势,自觉历史责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勇于开拓创新,方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把握全球化发展机遇,最终才能实现个人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目标。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促进了铁路交通的迅速发展,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2)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3)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涉及的领域有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其中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体现。(4)德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在电力方面走在前列,促进了德国的崛起。第二问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例如:认真学好历史,明了世界发展大势,自觉历史责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勇于开拓创新,方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把握全球化发展机遇,最终才能实现个人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目标。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史实。(2)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化探索的史实。(3)本题考查的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史实。(4)本题考查的是德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史实。
25.【答案】(1)瓦特;改良蒸汽机。
(2)卡尔·本茨 ;内燃机。
(3)第三次科技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1)图一“引领时代”的历史人物是瓦特;瓦特是英国发明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人物。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2)“汽车之父”赞誉是卡尔·本茨;他在交通工具动力方面的发明是内燃机;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3)“网络长椅”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此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6.【答案】(1)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等。
(2)政府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工业布局的调整;对传统工业的改造;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技术的应用推广等。
(3)①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充分认识雾霾的危害。②建立相关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行力度。③对工业布局进行调整。④研发、推广环保技术,提升大众环保意识。⑤改善交通状况,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量等。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要求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哪些影响,阅读材料提炼关键信息: 自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煤炭成为工业和家庭使用的核心燃料,因此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致使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可以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分析影响,故答案为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等。(答出两点即可)(2)要求结合材料二分析伦敦能够“去雾”的原因,阅读材料二共有八句话,其中前七句中都有原因相关表述,第一句是现实问题引起人们反思,第二到六句为具体做法:政府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工业布局的调整、对传统工业的改造;第七句可直接摘录: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技术的应用推广等,故答案为政府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工业布局的调整;对传统工业的改造;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技术的应用推广等。(答出3点即可)(3)要求针对我国今日来的雾霾天气,结合伦敦“去雾”的措施,谈谈如何才能改变“雾霾”的现状。可从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业布局的调整、改造传统工业、提高大众环保意识等方面作答,故答案为:①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充分认识雾霾的危害。②建立相关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行力度。③对工业布局进行调整。④研发、推广环保技术,提升大众环保意识。⑤改善交通状况,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量等(答出一点即可)。
【点评】此题为材料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通过两则材料分设三个问题来考察。(1)此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3)此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7.【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贝尔 。
(2)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在新通讯手段方面,有有线线电报、无线电报以及英国人贝尔发明的有线电话。(2)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3)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解决了交通工具的问题,推动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也让各个地区的文化,贸易交流更加便利。自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不在局限与面对面的谈话。可见,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当然,在发展新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点评】(1)本题考查电话的发明。(2)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主要标志。(3)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启示。
28.【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对孤立、分散的世界向整体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火车和轮船;贝尔。
(3)经济全球化趋势;跨国公司。
(4)中国应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对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冲击和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等。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个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我们可总结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是对孤立、分散的世界向整体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有: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富尔顿的轮船和斯蒂芬森的火车,因此材料二中的火车和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有线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发明者是贝尔。(3)通过材料“苹果的phone手机制造,需要各国配合”,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三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的是跨国公司。(4)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因此中国应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对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冲击和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等。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知识。(2)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知识。(3)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知识。(4)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9.【答案】(1)英国煤产量逐年提高;蒸汽机的改良。
(2)石油产量剧增;内燃机的广泛应用、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
(3)影响:煤炭和石油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资源短缺、气候恶化等问题。认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利用;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第(1)(2)题,材料一表格中的数字反映出英国煤产量逐年提高,而这正是由于蒸汽机的广泛使用。阅读材料二时,要注意图表中的时间和数字,时间表明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而石油产量的提高正是由于内燃机以及使用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第(3)题应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所谈的认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阅读和识记能力。
30.【答案】(1)英国。
(2)工厂制度的形成;城市化进程;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改革;福利国家的出现。
(3)问题: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解决方法:颁布法律,依法治理。
(4)具体成就:军事方面的江南制造总局或福州船政局;民用方面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因素:外部的西方科技革命和内部的洋务运动。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在英国的进展已经很显著了。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2)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工厂制度的形成;城市化进程;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改革;福利国家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3)英国政府注意到了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是: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政府试图以解决方法:颁布法律,依法治理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有效的达到了效果,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环境污染不可避免。(4)洋务派“师夷长技”在军事和民用工业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军事方面的江南制造总局或福州船政局;民用方面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中国工业化进程受到外部的西方科技革命和内部的洋务运动的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川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二学习主题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她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下列生活现象始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是(  )
A.驾乘汽车购物 B.利用网银购物
C.乘坐火车旅游 D.手机QQ交友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汽船、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汽车、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所以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2.1879年,纽约一家报纸赞叹某一发明时说:“这是一个阳光球,是真正的阿拉丁神灯。”这一发明是指(  )
A.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汽车 D.耐用碳丝灯泡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这是一个阳光球,是真正的阿拉丁神灯。”是对电灯的赞誉,电灯的发明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由爱迪生发明的,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杰出成就。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内容。
3.(2016九下·山西期中)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火车、轮船、汽车、飞机、航天飞机
B.轮船、火车、汽车、飞机、航天飞机
C.火车、轮船、汽车、航天飞机、飞机
D.火车、飞机、轮船、汽车、航天飞机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有火车、轮船和蒸汽机,先有轮船,后有火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有汽车和飞机,先有汽车,后有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计算机,航天飞机开始出现。B符合题意,因此选B。
4.下列图片与莱特兄弟有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B是爱迪生的发明,C是凯伊发明的飞梭,D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5.1931年10月18日,在漫漫长夜里,无数的美国人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用这种方式来哀悼一位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的逝世。请问这位发明家是( )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达尔文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阅读题干提取有效信息“美国人”“带来光明”,可知这位发明家是爱迪生,爱迪生发明电灯给人类带来光明。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6.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文中“电力的火花”把人类带入到(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带到“电气时代”。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7.科技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情景不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是( )
A.1815年,伦敦市民亲眼见证了第一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的试车成功
B.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列宁乘坐汽车检阅军队
C.1940年,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伦敦进行了疯狂的轰炸
D.2011年,全国很多省的高考采取网上阅卷的形式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选项A不符合史实,表述错误,因为人类第一辆火车机车是“布拉策号”,火车机车“旅行者号”试车成功是在1925年.汽车发明于1855年,飞机发明于1903年,电脑发明于1945年故选项BCD均符合史实。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工业革命的掌握。
8.18世纪后半期,在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同时,在英国正进行着一场其意义毫不逊色甚至更大的革命。“意义更大的革命”指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C.英国工业革命 D.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法国大革命的同时,在英国正进行着一场“意义更大的革命”。因为18世纪中期发生了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英国相关的知识点。
9.2015年2月28日柴静上传的雾霾调查记录片《穹顶之下》24小时内的点击数破亿,影片指出烧煤炭是中国雾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以下发明中使煤炭得到广泛应用的是(  )
A. 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蒸汽机的影响。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爆发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主要作为机器的动力,让人们摆脱了依靠人畜劳动的生活,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主要燃料是煤炭,大量燃煤客观上也破坏了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大国衰落之鉴》 中对英国的崛起有这样的描述:“崛起的进程是从16世纪开始的,直到19世纪,每个世纪都有其突出特征,使近代英国的历史节奏好像是以世纪为单位: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首先迈步,推动着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反过来又促进18世纪的经济“起飞”,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似乎在验证着某种历史规律性。”对上述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16世纪社会和经济变动的有利因素包括新航路的开辟
B.17世纪政治的改造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18世纪经济“起飞“的因素不包括工业革命
D.19世纪进入最辉煌时代的成就之一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C.18世纪经济“起飞“的因素不包括工业革命,这个是不正确的,因为18世纪的时候,英国刚好进行工业革命,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 )
A.飞机的发明 B.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C.蒸汽机的发明 D.火车的问世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大。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发明有汽车、飞机等。电子计算机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蒸汽机和火车属于工业革命的成果,均应排除。只有选项A正确,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知识点。
12.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 )
A.洗衣机 B.电冰箱 C.手机 D.电风扇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手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成果。不是第二次的发明成果。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发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以下发明属于他的是( )
A.耐用碳丝电灯泡 B.汽车
C.飞艇 D.内燃机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碳丝电灯泡。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
14.为论证“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这一观点,你应该选择的证据是(  )
A.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B.蒸汽火车的出现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C.罗盘针的应用使欧洲与美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协
D.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由于科学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所以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19世纪中后期,机器纺织品、机器设备及金属制品、工业原料和谷物成为国际贸易的四类主要商品。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推动力量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
C.“三角贸易”的开展 D.工业革命的进行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第一次工业革命被称为“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成就
C.美德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要求答出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根据题文中的“各先进国家”可排除AC两个选项,再根据题目要求答出根本原因,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17.“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取得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这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以重工业为重点
B.以电力广泛应用为标志
C.科学和技术相结合
D.几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提示信息:“自然科学取得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这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可知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科学和技术相结合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18.某历史兴趣小组通过分析下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下4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发明者的身份 进入时代 开始的国家 发明到应用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技术工人 蒸汽时代 英国 蒸汽机—80多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家 电气时代 美国、德国 电动机—60多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 科学家 信息时代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原子能—6年
A.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B.三次科技革命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
C.三次科技革命与发展中国家都没有任何联系
D.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都越来越长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说法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不能体现;三次科技革命与发展中国家都没有任何联系说法错误,三次科技革命和中国有关;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都越来越长说法错误,因为表中数据说明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都越来越短。三次科技革命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的说法正确,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次科技革命的认识。
19.解读数据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角贸易后来居上 B.君主立宪制确立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电力工业兴起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促进了煤的开采。工业革命的时间和表中数据变化的时间相符,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能源短缺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各国政府大力倡导开发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能源是(  )
①煤炭 ②石油 ③核电 ④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知识,根据课本所学,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用电力取代了蒸汽,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发明了内燃机,促进了石油的开采。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知识。
二、综合题
21.观察下面工业革命时三种机器图片,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一、图二、图三所示机器分别是什么?
(2)图二、图三所示机器所使用的动力是什么?
(3)简述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1)图1图2图3机器名称分别是: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机车。
(2)动力:蒸汽。
(3)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图一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它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图二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从此“热力”代替了人的体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把人类社会带入了“蒸汽时代”。图三是斯蒂芬森发明的火车。(2)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强大而稳定的动力——蒸汽动力,从此“热力”代替了人的体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斯蒂芬森利用蒸汽机作为动力,发明了火车,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3)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把人类社会带入了“蒸汽时代”,改变了世界面貌。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2)本题考查的是蒸汽机和火车的动力。(3)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22.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请回答: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及核心是什么?
(2)人类与电的关系极为密切,请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现和应用“电”过程中的大事。
(3)汽车工业是我国一些省市的支柱产业,请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汽车工业的影响。
【答案】(1)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核心。
(2)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西门子制成自激式直流发电机;德普勒建成远距离直流输电线路;爱迪生的电灯泡等等。
(3)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大扩展了人们的活动半径。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出行方式乃至社会生活的内涵。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这种内燃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燃料在汽缸内燃烧,有体积小、效率高的特点。内燃机的发明为汽车、飞机的发明创造了条件。(2)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经过多人的不懈努力,到70年代,发电机进入实际生产领域。19世纪80年代,随着远距离输电方法的试验成功,以发电站为起点的输电线组成了电力网络。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3)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汽车大量尾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对环保不利;石油的大量开采,造成能源过度消耗;还容易使城市交通拥挤不堪。我们要趋利避害,提高科技水平。
【点评】(1)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核心。(2)本题考查电的发现与应用过程。(3)本题考查汽车工业的影响。
23.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于5月1日盛大开幕,为更全面地了解世博会,九年级(2)班同学在互联网上查阅了下面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资料。
[强国盛事]
材料一: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没有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因而强大而带来的巨大召唤力使英国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许多参观者在这里看到了他们平时绝无可能看到的商品,看到了这些神奇的机器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这次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一次“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陈列,而且开创了今后数十年自由贸易的先驱,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
[交流盛会]
材料二: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世博会的主题是:船舶与海洋,下图是其吉祥物及标志,其标志上有“Colombo,92”、“500”字样。
[科技盛宴]
材料三:见下图
(1)根据材料一说明,英国在当时成为一流强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你知道是纪念哪一历史事件吗?
(3)根据材料三,第一届世博会中“这些神奇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
(4)从材料三的图可见当时英国工业生产方式主要是什么?
(5)假如你是18世纪60年代的一位法国银行家,现在你带着大量的资金准备在英国投资建厂。你认为什么行业最值得你去投资?
【答案】(1)完成了工业革命。
(2)哥伦布发现美洲。
(3)蒸汽机。
(4)机器生产。
(5)棉纺织业。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政治上: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颁布了《权利法案》,最先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经济上,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完成后机器大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英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英国在当时成为一流强国。(2)材料二中的“1992年意大利,“Colombo,92”、“500”字样。”是解题的关键。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最后到达美洲,发现了新大陆。从此,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从而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欧洲殖民者随之也开始了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1492年到1992年正好是500年。 (3) 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机器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革新,美国的富尔顿发明轮船,英国的斯蒂芬森发明火车。所以第一届世博会中“这些神奇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器是蒸汽机。(4)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重要发明很多,其中生产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逐步取代工场手工业,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从材料三的图可见当时英国工业生产方式主要是大机器生产。(5)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后扩展到法、美等国。工业革命最先在棉纺织业中开始,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点评】(1)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英国崛起历程的认识。(2)主要考查哥伦布发现美洲。 (3) 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
24.【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世界局势的变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试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标志及二十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科技成果。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资产阶级先后领到了哪两次政治运动?
(3)第三次技术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哪一重大发明加快了二战的进程?在60年代初,美苏较量过程出现了什么事件?
(4)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的崛起主要与哪次科技革命相关?生活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的时代,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面对将来?
【答案】(1)珍妮机、蒸汽机车。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3)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原子弹;古巴 导弹
(4)第二次科技革命;为开放性问题。例答:认真学好历史,明了世界发展大势,自觉历史责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勇于开拓创新,方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把握全球化发展机遇,最终才能实现个人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目标。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促进了铁路交通的迅速发展,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2)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3)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涉及的领域有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其中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体现。(4)德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在电力方面走在前列,促进了德国的崛起。第二问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例如:认真学好历史,明了世界发展大势,自觉历史责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勇于开拓创新,方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把握全球化发展机遇,最终才能实现个人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目标。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史实。(2)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化探索的史实。(3)本题考查的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史实。(4)本题考查的是德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史实。
25.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引领时代”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引领时代”的发明是什么?
(2)“汽车之父”赞誉是哪位历史人物?他在交通工具动力方面的发明是什么?
(3)“网络长椅”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此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答案】(1)瓦特;改良蒸汽机。
(2)卡尔·本茨 ;内燃机。
(3)第三次科技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1)图一“引领时代”的历史人物是瓦特;瓦特是英国发明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人物。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2)“汽车之父”赞誉是卡尔·本茨;他在交通工具动力方面的发明是内燃机;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3)“网络长椅”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此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煤炭成为工业和家庭使用的核心燃料,因此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致使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英国冬季比较寒冷,居民家庭普遍要烧煤取暖,使烟尘排放量比平时更高。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材料二: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发电厂和重工业被迁到郊区。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等。再加上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提高和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到1980年,伦敦的雾日已经从每年几十天降到5天。经过50多年的治理,伦敦终于摘掉了“雾都”的帽子,城市上空重现蓝天白云。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哪些影响?
(2)伦敦从远近驰名的“雾都”到重现蓝天白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结合材料二分析,伦敦能够“去雾”的原因有哪些?
(3)针对我国今日来的雾霾天气,结合伦敦“去雾”的措施,谈谈如何才能改变“雾霾”的现状。
【答案】(1)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等。
(2)政府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工业布局的调整;对传统工业的改造;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技术的应用推广等。
(3)①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充分认识雾霾的危害。②建立相关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行力度。③对工业布局进行调整。④研发、推广环保技术,提升大众环保意识。⑤改善交通状况,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量等。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要求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哪些影响,阅读材料提炼关键信息: 自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煤炭成为工业和家庭使用的核心燃料,因此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致使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可以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分析影响,故答案为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等。(答出两点即可)(2)要求结合材料二分析伦敦能够“去雾”的原因,阅读材料二共有八句话,其中前七句中都有原因相关表述,第一句是现实问题引起人们反思,第二到六句为具体做法:政府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工业布局的调整、对传统工业的改造;第七句可直接摘录: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技术的应用推广等,故答案为政府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工业布局的调整;对传统工业的改造;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技术的应用推广等。(答出3点即可)(3)要求针对我国今日来的雾霾天气,结合伦敦“去雾”的措施,谈谈如何才能改变“雾霾”的现状。可从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业布局的调整、改造传统工业、提高大众环保意识等方面作答,故答案为:①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充分认识雾霾的危害。②建立相关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行力度。③对工业布局进行调整。④研发、推广环保技术,提升大众环保意识。⑤改善交通状况,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量等(答出一点即可)。
【点评】此题为材料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通过两则材料分设三个问题来考察。(1)此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3)此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876年,刚刚问世的电话在费城博览会上展示,人们对这一发明目瞪口呆。巴西皇帝彼得罗三世好奇地拿起受话器,当他听到电话里传来的话音后,惊呼:“我的上帝,它说话了!”英国克尔文男爵激动地说:“这是本届博览会中最令人惊异的之事。”更有意思的有一位名叫伊泽的日本游客,走上前对着电话高声问:“日本话也能传达吗?”当他从电话中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向发明者深深地鞠了一躬。
(1)电话的发明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材料中“发明者”是谁?
(2)这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是什么?
(3)从这次工业革命产生重大的影响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贝尔 。
(2)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在新通讯手段方面,有有线线电报、无线电报以及英国人贝尔发明的有线电话。(2)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3)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解决了交通工具的问题,推动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也让各个地区的文化,贸易交流更加便利。自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不在局限与面对面的谈话。可见,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当然,在发展新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点评】(1)本题考查电话的发明。(2)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主要标志。(3)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启示。
28.世界一体化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苹果的phone手机在美国设计,在日本制造关键零部件,有韩国制造最核心的芯片和显示屏,由台湾厂商供应另外一些零部件,最后在深圳的富士康工厂里组装,然后空运到美国,再被销售到世界各地。——曾航《一只phone的全球之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指什么?对世界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哪几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有线电话是谁发明的?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其中起着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对孤立、分散的世界向整体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火车和轮船;贝尔。
(3)经济全球化趋势;跨国公司。
(4)中国应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对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冲击和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等。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个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我们可总结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是对孤立、分散的世界向整体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有: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富尔顿的轮船和斯蒂芬森的火车,因此材料二中的火车和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有线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发明者是贝尔。(3)通过材料“苹果的phone手机制造,需要各国配合”,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三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的是跨国公司。(4)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因此中国应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对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冲击和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等。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知识。(2)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知识。(3)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知识。(4)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年代 1800 1820 1830 1850 1860 1870
产量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000
——《一个岛国的崛起》
材料二 见下图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
(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答案】(1)英国煤产量逐年提高;蒸汽机的改良。
(2)石油产量剧增;内燃机的广泛应用、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
(3)影响:煤炭和石油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资源短缺、气候恶化等问题。认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利用;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第(1)(2)题,材料一表格中的数字反映出英国煤产量逐年提高,而这正是由于蒸汽机的广泛使用。阅读材料二时,要注意图表中的时间和数字,时间表明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而石油产量的提高正是由于内燃机以及使用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第(3)题应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所谈的认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阅读和识记能力。
30.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1%;资产阶级推动了议会改革,选民人数由50万增加到了81.3万。政府先后出台了《济贫法修正案》、《工厂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等,逐渐成为一个“福利国家”。
材料二: 但是, 在工业革命中,很多工厂沿河而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市区,工厂废弃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早在1843年,英国议会就讨论通过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放烟尘的法案;1863年,议会通过了第一个《碱业法》,要求制碱行业抑制95%的排放物,以控制路布兰制碱工艺所产生的毒气。
材料三 : 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大体在同一时期,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有线电报、照相、电影等也陆续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请回答:
(1)“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一个国家?
(2)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3)据材料二,英国政府注意到了工业化进程中的什么问题?政府试图以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4)分别举一例说明洋务派“师夷长技”在军事和民用工业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并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工业化进程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答案】(1)英国。
(2)工厂制度的形成;城市化进程;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改革;福利国家的出现。
(3)问题: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解决方法:颁布法律,依法治理。
(4)具体成就:军事方面的江南制造总局或福州船政局;民用方面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因素:外部的西方科技革命和内部的洋务运动。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在英国的进展已经很显著了。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2)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工厂制度的形成;城市化进程;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改革;福利国家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3)英国政府注意到了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是: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政府试图以解决方法:颁布法律,依法治理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有效的达到了效果,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环境污染不可避免。(4)洋务派“师夷长技”在军事和民用工业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军事方面的江南制造总局或福州船政局;民用方面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中国工业化进程受到外部的西方科技革命和内部的洋务运动的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