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4.2“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4.2“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9 11:58:54

文档简介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4.2“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
1.今年的7月1日,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9周年。对“特别行政区”中的“特别”理解正确的是(  )
A.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香港断绝与英国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C.中国政府不向香港派驻军队
D.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2.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隔绝状态的事件是(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3.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一国两制”的实践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对外开放的实行
4.“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添新彩。”诗中的“喜事”是指(  )
A.香港回归 B.澳门回归
C.香港、澳门回归 D.台湾和大陆联系加强
5.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
A.民间交往 B.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
C.两岸通邮、通航、通商 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
6.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大三通”、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等。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
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
C.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7.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分别成立了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内涵是(  )
A.政治上不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与英、葡还有政治经济联系
C.香港、澳门人仍是英、葡国籍
D.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8.小芳同学在笔记中写到:“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应该是(  )
A.抗美援朝 B.西藏解放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9.1993年的“汪辜会谈”是关于什么问题的(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于(  )
A.1996年7月1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8年7月1日 D.1999年7月1日
11.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2.(2015七上·晋江期末)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下图),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
A.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13.2015年11月7日,国共两党、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称“习马会”(如下图),这是两岸领导人跨越66年的首次会面,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跨越历史时空,194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毛泽东、蒋介石相会于重庆。这次会谈中共作出重大让步的出发点是(  )
A.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B.打倒军阀、统一中国
C.两岸互访、和平统一 D.避免内战、实现和平
14.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台湾比港、澳享有的更大权利是(  )
A.社会制度不变 B.生活方式不变
C.法律基本不变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5.下列适合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地区有 (  )
①新疆 ②西藏 ③香港 ④台湾 ⑤澳门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16.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B.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17.“一国两制”构想第二次实践所取得的成果是(  )
A.1997年香港回归 B.1997年澳门回归
C.1999年香港回归 D.1999年澳门回归
18.据央视报道: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核心是指(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19.香港特区政府入境处4月30日透露,自4月13日深圳特区居民赴港“一签多行”改为“一周一行”以来,内地访港旅客较去年每日减少1000人次。香港和深圳两个特区最大的区别是(  )
A.生活方式不同 B.语言文字不同
C.国家给予的政策不同 D.社会制度不同
二、填空题
20.   使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
三、主观题。
21.举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第一任行政长官的名字。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傅朝枢时说:“我们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即使武力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
材料二: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说:“中国总有统一的一天,因为凡是爱国、爱自由的人都往这条路上前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什么指导思想?你能说出该思想成功实现的两个典型例子吗?
(2)材料二中陈香梅的话说明了什么。
23.20世纪20世纪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游子,盼望着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请回答:
(1)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2)为了顺利地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什么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的含义是什么?
(3)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成立海基会,大陆成立了海协会,这两个团体达成的重要共识是什么?
(4)目前妨碍台湾与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你对祖国统一前景有什么看法
24.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几千年来,各民族生生不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更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基础。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又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说:“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我们不是清政府。如果到时还不收回,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代。”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什么事件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实现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结合所学,指出邓小平提出的什么伟大构想解决了材料二中的问题?该构想提出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请写出澳门回归的时间。
(3)中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根本原因是什么?
(4)近代哪个不平等条约,造成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离?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5)材料所示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但仍有破坏此现象的因素,请列举一例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障碍。
25.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经历多次分裂和统一,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2)举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
(3)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应如何推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26.民族融合,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永远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材料三: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
材料四: 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强调,希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日报》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二概述这一政治制度实施的意义。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我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提出了什么构想?在这一构想的指导下,取得了哪些成果?现阶段我国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前提是什么?
(3)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7.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也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之一。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放,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现祖国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
材料中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已经成功实践,请举例说明。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傅朝枢时说:“我们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即使武力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
材料二 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说:“中国总有统一的一天,因为凡是爱国、爱自由的人都往这条路上前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什么指导思想?你能说出该思想成功实现的两个典型例子吗?
(2)材料二中陈香梅的话说明了什么。
29.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1)我国收回香港、澳门的指导方针是什么?它们的回归说明了什么?
(2)香港、澳门分别从哪两个国家回归祖国?
(3)你认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抓住关键词:“特别行政区”中的“特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含义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
2.【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是在1987年,台湾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3.【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紫荆绽后”代表香港回归,“白莲开”代表澳门回归,诗中的喜事是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港澳回归的史实。
5.【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目前,台湾和祖国目前处于分裂状态,阻碍台湾回归的不利因素有:台独势力的分裂,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阻碍台湾回归的不利因素.
6.【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海峡两岸贸易额迅速增长,表明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说明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的交往。
7.【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一国两制”的含义。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一国两制”的含义。
8.【答案】B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看到题文中“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这一句话就应该知道,这位同学学习的内容是西藏和平解放。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就台湾问题举行会谈,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汪辜会谈的准确识记。
10.【答案】B
【知识点】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香港回归的认识。
11.【答案】B
【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是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此题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香港、澳门回归的根本原因的认识。
12.【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华夏族的形成。炎黄两部落联合以后,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就是汉族的前身,所以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华夏族的形成。
13.【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中签订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称“双十协定”.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以及和平民主的途径和形式.但国民党不承认中共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双十协定”体现了重庆谈判的主要成果,虽然在关键问题上未达成协议,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的希 望,也使得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台湾比港、澳享有的更大权利是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其他几项是共同享有的权力。故本题应选D项。
【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15.【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地区是香港、澳门和台湾。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6.【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但随着两岸交流的频繁,经济一体政治互渗,民主政治向前发展,价值观日趋同化,两岸统一将有水到渠成之势,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
17.【答案】D
【知识点】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 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是最早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得到运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第一次实践所取得的成果;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第二次实践所取得的成果。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国两制”构想第二次实践所取得的成果。
18.【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课本,1992年,台湾的海基会和大陆成立的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达成共识。故此题选择答案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史实。
19.【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所以香港和深圳两个特区最大的区别是社会制度不同。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香港和深圳两个特区的区别。
20.【答案】西藏和平解放;浦东开发区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在团结。上海浦东开发区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21.【答案】董建华、何厚桦。
【知识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是1997年当选的董建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第一任行政长官是1999年当选的何厚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相关内容。
22.【答案】(1)反映邓小平根据台湾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的“一国两制”思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2)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邓小平根据台湾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一国两制”思想。“一国两制”首先被应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由构想进入实践。1997年7月1日,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如期回到祖国的怀抱。(2)根据材料中的“中国总有统一的一天,因为凡是爱国、爱自由的人都往这条路上前进。”能深切的感受到实现祖国统一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的潮流,是民心所向,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关于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23.【答案】(1)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台湾于1945年日本投降后回归祖国,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形成了台湾与大陆的暂时隔离状态。
(2)一国两制;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4)阻碍因素: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前景:台湾与大陆实现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途径都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1)题文提供了解题的关键信息: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台湾,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台湾于1945年日本投降后回归祖国,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形成了台湾与大陆的暂时隔离状态。(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3)题文提供了解题的关键信息: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要共识,根据教材内容可知,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重要共识。第二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4)第一小问,题文提供了解题的关键信息:政治因素,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目前妨碍台湾与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主要是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第二小问,联系教材知识可知,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因此台湾与大陆实现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途径都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点评】本题为问答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2)此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内容。(3)此题主要考查台海关系的相关知识内容。(4)此题主要考查台海关系的相关知识内容。
24.【答案】(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西藏的和平解放。
(2)“一国两制”;从维护全民族的利益出发;1999.12.20。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4)《马关条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日益密切;台独势力(或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澳门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1)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中国的建设中,他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自古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本题侧重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提出这一构想的出发点是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3)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4)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5年清政府被迫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建国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因此,新时期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5)根据图片,两岸领导人的握手,说明海峡两岸之间有交流与合作。图二台湾向大陆出口额说明两岸有经济交流,图三央视主持朱军在台办画展说明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有三图总结出两岸的交流日益密切。但是因为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海峡两岸没有最终统一。
【点评】(1)本题主要分析考查了我国建设发展的史实。(2)此问考查的是邓小平统治的贡献。(3)此问考查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根本原因。(4)此问考查的台湾的相关史实。(5)本题考查的是是海峡两岸发展的相关史实。
25.【答案】(1)“一国两制”。
(2)香港、澳门的回归。
(3)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加强经济、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等。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据此可回答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一国两制”。(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据此可回答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是香港、澳门的回归。(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岸关系的缓和,为相互间的人员往来和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是促进两岸结束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大陆方面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为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大陆拥有巨大的感召力,两岸人民希望实现和平统一,等等。据此可回答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加强经济、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等。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的是港澳回归的相关知识。(3)本题的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26.【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2)一国两制构想 ;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分析材料可以知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从材料二中GDP数值的变化,数值呈上升趋势,得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依据和平解放台湾的指导思想,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已经成为目前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3)根据材料中文字,民族区域自治制定的制定和一国两制的提出,符合中国国情,取得了重大成就,得出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
【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2)此问我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构想。(3)此问是综合性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27.【答案】例: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一国两制”含义:(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一国两制”是将台湾、香港、澳门统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国家主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央人民政府,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2)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互惠互利。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我国的主体,体现了国家的性质并代表统一后国家发展的方向,台湾、香港、澳门是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非主体部分,台湾、香(港、澳门人口少,面积小,它们的经济发展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3)“一国两制”下所设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将享有更多的自治权),此外,在国务院授权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领域处理某些涉外事务。在此指导下,中英、中葡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也为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28.【答案】(1)反映邓小平根据台湾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的“一国两制”思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2)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邓小平根据台湾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一国两制”思想。“一国两制”首先被应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由构想进入实践。1997年7月1日,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如期回到祖国的怀抱。(2)根据材料中的“中国总有统一的一天,因为凡是爱国、爱自由的人都往这条路上前进。”能深切的感受到实现祖国统一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的潮流,是民心所向,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关于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29.【答案】(1)一国两制的方式;香港的回归说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从英国手中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从澳门手中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恢复对香港澳门的行使主权、台独势力的存在、外来势力的干扰等。
【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制定的,后来首先适用于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问题;香港澳门回归得根本原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言之有理即可,(2)香港是在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的 《南京条约》中割让给英国的;澳门是在1553年由于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抢占了澳门。(3)对于香港和澳门问题主要的障碍是恢复对香港澳门的行使主权,台湾问题则是外来势力的干涉和台独势力的存在。
【点评】(1)本题考查收回香港、澳门的指导方针。(2)本题考查香港、澳门分别从哪两个国家回归祖国的。(3)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
1 / 1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4.2“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
1.今年的7月1日,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9周年。对“特别行政区”中的“特别”理解正确的是(  )
A.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香港断绝与英国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C.中国政府不向香港派驻军队
D.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抓住关键词:“特别行政区”中的“特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含义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
2.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隔绝状态的事件是(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是在1987年,台湾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3.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一国两制”的实践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对外开放的实行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4.“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添新彩。”诗中的“喜事”是指(  )
A.香港回归 B.澳门回归
C.香港、澳门回归 D.台湾和大陆联系加强
【答案】C
【知识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紫荆绽后”代表香港回归,“白莲开”代表澳门回归,诗中的喜事是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港澳回归的史实。
5.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
A.民间交往 B.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
C.两岸通邮、通航、通商 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目前,台湾和祖国目前处于分裂状态,阻碍台湾回归的不利因素有:台独势力的分裂,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阻碍台湾回归的不利因素.
6.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大三通”、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等。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
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
C.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海峡两岸贸易额迅速增长,表明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说明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的交往。
7.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分别成立了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内涵是(  )
A.政治上不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与英、葡还有政治经济联系
C.香港、澳门人仍是英、葡国籍
D.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一国两制”的含义。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一国两制”的含义。
8.小芳同学在笔记中写到:“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应该是(  )
A.抗美援朝 B.西藏解放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答案】B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看到题文中“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这一句话就应该知道,这位同学学习的内容是西藏和平解放。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1993年的“汪辜会谈”是关于什么问题的(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就台湾问题举行会谈,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汪辜会谈的准确识记。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于(  )
A.1996年7月1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8年7月1日 D.1999年7月1日
【答案】B
【知识点】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香港回归的认识。
11.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答案】B
【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是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此题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香港、澳门回归的根本原因的认识。
12.(2015七上·晋江期末)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下图),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
A.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华夏族的形成。炎黄两部落联合以后,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就是汉族的前身,所以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华夏族的形成。
13.2015年11月7日,国共两党、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称“习马会”(如下图),这是两岸领导人跨越66年的首次会面,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跨越历史时空,194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毛泽东、蒋介石相会于重庆。这次会谈中共作出重大让步的出发点是(  )
A.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B.打倒军阀、统一中国
C.两岸互访、和平统一 D.避免内战、实现和平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中签订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称“双十协定”.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以及和平民主的途径和形式.但国民党不承认中共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双十协定”体现了重庆谈判的主要成果,虽然在关键问题上未达成协议,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的希 望,也使得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台湾比港、澳享有的更大权利是(  )
A.社会制度不变 B.生活方式不变
C.法律基本不变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台湾比港、澳享有的更大权利是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其他几项是共同享有的权力。故本题应选D项。
【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15.下列适合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地区有 (  )
①新疆 ②西藏 ③香港 ④台湾 ⑤澳门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地区是香港、澳门和台湾。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6.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B.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但随着两岸交流的频繁,经济一体政治互渗,民主政治向前发展,价值观日趋同化,两岸统一将有水到渠成之势,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
17.“一国两制”构想第二次实践所取得的成果是(  )
A.1997年香港回归 B.1997年澳门回归
C.1999年香港回归 D.1999年澳门回归
【答案】D
【知识点】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 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是最早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得到运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第一次实践所取得的成果;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第二次实践所取得的成果。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国两制”构想第二次实践所取得的成果。
18.据央视报道: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核心是指(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课本,1992年,台湾的海基会和大陆成立的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达成共识。故此题选择答案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史实。
19.香港特区政府入境处4月30日透露,自4月13日深圳特区居民赴港“一签多行”改为“一周一行”以来,内地访港旅客较去年每日减少1000人次。香港和深圳两个特区最大的区别是(  )
A.生活方式不同 B.语言文字不同
C.国家给予的政策不同 D.社会制度不同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所以香港和深圳两个特区最大的区别是社会制度不同。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香港和深圳两个特区的区别。
二、填空题
20.   使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
【答案】西藏和平解放;浦东开发区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在团结。上海浦东开发区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三、主观题。
21.举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第一任行政长官的名字。
【答案】董建华、何厚桦。
【知识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是1997年当选的董建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第一任行政长官是1999年当选的何厚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相关内容。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傅朝枢时说:“我们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即使武力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
材料二: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说:“中国总有统一的一天,因为凡是爱国、爱自由的人都往这条路上前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什么指导思想?你能说出该思想成功实现的两个典型例子吗?
(2)材料二中陈香梅的话说明了什么。
【答案】(1)反映邓小平根据台湾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的“一国两制”思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2)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邓小平根据台湾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一国两制”思想。“一国两制”首先被应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由构想进入实践。1997年7月1日,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如期回到祖国的怀抱。(2)根据材料中的“中国总有统一的一天,因为凡是爱国、爱自由的人都往这条路上前进。”能深切的感受到实现祖国统一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的潮流,是民心所向,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关于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23.20世纪20世纪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游子,盼望着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请回答:
(1)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2)为了顺利地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什么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的含义是什么?
(3)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成立海基会,大陆成立了海协会,这两个团体达成的重要共识是什么?
(4)目前妨碍台湾与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你对祖国统一前景有什么看法
【答案】(1)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台湾于1945年日本投降后回归祖国,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形成了台湾与大陆的暂时隔离状态。
(2)一国两制;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4)阻碍因素: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前景:台湾与大陆实现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途径都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1)题文提供了解题的关键信息: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台湾,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台湾于1945年日本投降后回归祖国,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形成了台湾与大陆的暂时隔离状态。(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3)题文提供了解题的关键信息: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要共识,根据教材内容可知,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重要共识。第二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4)第一小问,题文提供了解题的关键信息:政治因素,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目前妨碍台湾与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主要是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第二小问,联系教材知识可知,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因此台湾与大陆实现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途径都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点评】本题为问答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2)此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内容。(3)此题主要考查台海关系的相关知识内容。(4)此题主要考查台海关系的相关知识内容。
24.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几千年来,各民族生生不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更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基础。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又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说:“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我们不是清政府。如果到时还不收回,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代。”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什么事件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实现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结合所学,指出邓小平提出的什么伟大构想解决了材料二中的问题?该构想提出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请写出澳门回归的时间。
(3)中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根本原因是什么?
(4)近代哪个不平等条约,造成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离?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5)材料所示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但仍有破坏此现象的因素,请列举一例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障碍。
【答案】(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西藏的和平解放。
(2)“一国两制”;从维护全民族的利益出发;1999.12.20。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4)《马关条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日益密切;台独势力(或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澳门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1)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中国的建设中,他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自古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本题侧重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提出这一构想的出发点是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3)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4)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5年清政府被迫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建国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因此,新时期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5)根据图片,两岸领导人的握手,说明海峡两岸之间有交流与合作。图二台湾向大陆出口额说明两岸有经济交流,图三央视主持朱军在台办画展说明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有三图总结出两岸的交流日益密切。但是因为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海峡两岸没有最终统一。
【点评】(1)本题主要分析考查了我国建设发展的史实。(2)此问考查的是邓小平统治的贡献。(3)此问考查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根本原因。(4)此问考查的台湾的相关史实。(5)本题考查的是是海峡两岸发展的相关史实。
25.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经历多次分裂和统一,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2)举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
(3)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应如何推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1)“一国两制”。
(2)香港、澳门的回归。
(3)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加强经济、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等。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据此可回答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一国两制”。(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据此可回答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是香港、澳门的回归。(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岸关系的缓和,为相互间的人员往来和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两岸经济合作交流是促进两岸结束敌对状态,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大陆方面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为两岸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扩大,大陆拥有巨大的感召力,两岸人民希望实现和平统一,等等。据此可回答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加强经济、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等。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的是港澳回归的相关知识。(3)本题的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26.民族融合,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永远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材料三: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
材料四: 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强调,希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日报》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二概述这一政治制度实施的意义。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我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提出了什么构想?在这一构想的指导下,取得了哪些成果?现阶段我国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前提是什么?
(3)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2)一国两制构想 ;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分析材料可以知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从材料二中GDP数值的变化,数值呈上升趋势,得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依据和平解放台湾的指导思想,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已经成为目前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3)根据材料中文字,民族区域自治制定的制定和一国两制的提出,符合中国国情,取得了重大成就,得出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
【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2)此问我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构想。(3)此问是综合性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27.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也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之一。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放,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现祖国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
材料中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已经成功实践,请举例说明。
【答案】例: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一国两制”含义:(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一国两制”是将台湾、香港、澳门统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国家主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央人民政府,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2)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互惠互利。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我国的主体,体现了国家的性质并代表统一后国家发展的方向,台湾、香港、澳门是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非主体部分,台湾、香(港、澳门人口少,面积小,它们的经济发展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3)“一国两制”下所设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将享有更多的自治权),此外,在国务院授权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领域处理某些涉外事务。在此指导下,中英、中葡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也为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傅朝枢时说:“我们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即使武力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
材料二 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说:“中国总有统一的一天,因为凡是爱国、爱自由的人都往这条路上前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什么指导思想?你能说出该思想成功实现的两个典型例子吗?
(2)材料二中陈香梅的话说明了什么。
【答案】(1)反映邓小平根据台湾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的“一国两制”思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2)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邓小平根据台湾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一国两制”思想。“一国两制”首先被应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由构想进入实践。1997年7月1日,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如期回到祖国的怀抱。(2)根据材料中的“中国总有统一的一天,因为凡是爱国、爱自由的人都往这条路上前进。”能深切的感受到实现祖国统一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的潮流,是民心所向,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关于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29.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1)我国收回香港、澳门的指导方针是什么?它们的回归说明了什么?
(2)香港、澳门分别从哪两个国家回归祖国?
(3)你认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答案】(1)一国两制的方式;香港的回归说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从英国手中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从澳门手中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恢复对香港澳门的行使主权、台独势力的存在、外来势力的干扰等。
【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制定的,后来首先适用于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问题;香港澳门回归得根本原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言之有理即可,(2)香港是在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的 《南京条约》中割让给英国的;澳门是在1553年由于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抢占了澳门。(3)对于香港和澳门问题主要的障碍是恢复对香港澳门的行使主权,台湾问题则是外来势力的干涉和台独势力的存在。
【点评】(1)本题考查收回香港、澳门的指导方针。(2)本题考查香港、澳门分别从哪两个国家回归祖国的。(3)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