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海底世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海底世界》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2 21:3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 《海底世界》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两个特点的。
2.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3.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脉络,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两个特点的。
三、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孩子们,在第七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小小解说员,我们已经走过第一站:探秘奇妙世界,今天,我们将要走进第二站:海底探险之旅(板书:海底世界)
2.读课题——海底世界。
过渡:这次活动可不一样,来了一位老朋友,它经常带着小小冒险家们潜入海底探寻海底世界,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章鱼警官,赶紧来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任务吧!
3.播放情景任务视频
视频播放完了,谁来帮忙再读一读章鱼警官给我们布置的任务?请你
任务一:清除“章鱼警报”,顺利潜入海底
任务二:探寻“海底珍宝”
任务三:分享“海底奥秘”
谢谢你的帮助,同学们都明白自身的任务了吗?好,我们赶快出发吧!
(二)任务一:清除“章鱼警报”,顺利潜入海底
归类出示本课词语
2.指导书写"底"
注意"底"字,这个点,原来写作横,表示停止,如果不停止,说明还没有到底。可别把它丢掉啦。
过渡:恭喜同学们获得第一枚章鱼勋章!
(三)任务二:探寻“海底珍宝”,明晰文本脉络
小小探险员们,顺利解除了“章鱼警报”,现在我们就要完成第二个任务了——探寻“海底珍宝”。
1.潜海之前,我想问问你们,你最想了解海底的什么奥秘?
预设一:你想知道海底到底有多深;
预设二:你想知道海底有什么生物;
预设三:你想知道海底是不是真的有美人鱼。
2.那你们知道大海深处离海面到底有多远呢?
预设一:你觉得有500米;
预设二:你猜3000米。
预设三:5000米
同学们的答案各不相同,但都不对,告诉你们,大海最深处离海面有一万多米,把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放进去也绰绰有余!惊到了吧!看来同学们对大海好奇更大了!那距离我们如此遥远的大海深处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赶紧一起游到大海深处,去探寻海底世界的秘密吧。
3.打开书本,放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谁来说一说,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预设: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概括的快又准,你是怎么知道的?真厉害,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请小小探险员们,再次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找找每一段的关键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1)生读划句
(2)生汇报交流
预设:环境宁静黑暗、动物窃窃私语、动物活动多样、植物差异很大、矿产资源丰富(板书:光线 声音 植物 动物 矿物)
你是怎么发现的?
小结:读得细致。原来,课文在开头提出问题,在结尾做出回答,一问一答,首尾呼应。中间再从多个方面详细描写,用总分总的方式把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写明白了。这就叫做抓住事物特点多方面描写。
总结方法:抓住事物特点多方面描写
过渡:恭喜同学们获得第二枚章鱼勋章!
(三)任务三:分享“海底奥秘”,体会文本表达
章鱼警官发布的第二个任务,大家也轻松解决了,快去看看第三个任务吧,请各位小探险家们默读课文2-4段,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简单批注想法。
1.分享“海底奥秘”之光线
(1)哪位同学来分享第二自然段?请你,先读一读。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预设:感受到了海底非常宁静,很黑)
是啊,我也感受到了海底宁静、黑的特点,即使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也依然很宁静。你们见过"波涛澎湃"的海面吗?瞧!(出示课件,手指屏幕)巨浪一个接一个相互撞击着,多么气势啊!可是,瞧,(出示海底图)无论海面怎么汹涌澎湃,海底依然很宁静,多么奇异呀!
(2)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它们的截然不同。
同学们,海底和海面都很汹涌澎湃吗?应该怎么读?你说。
预设:海面读得有气势些,海底要平淡些。
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我们来试一试好吗?海底可真静啊!
(3)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奇异的景象吗?
预设: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你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出示课件: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了。)
(4)眼见为实,我们往下游去看看吧。(手指屏幕)哇!不仅风浪影响不到深海,连阳光都很难射进。小潜水员们,快跟紧我,到达水下200米了,光线暗了些,潜得越深,光线﹣-(学生:越暗),再深一点400米了,几乎看不见前面了。到500米了,环顾四周,一片漆黑。看到这景象,探险员们,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一:周围好黑;
预设二:非常恐惧。
(5)快看,在这一片黑暗中,似乎有什么不同?那是什么?它正在发着光?(预设:深水鱼)原来,海底竟生活着会发光的深水鱼,见过吗?老师带来了它们的视频资料(播放资料)。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一:像繁星点点真美丽;
预设二:海底世界真是奇妙;
预设三:你感到好意外,居然还有会发光的生物。
(6)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出示课件: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发光的深水鱼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海底的光线变化,感受了海底景色的奇异。那海底这么黑暗宁静,是不是就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呢?
2.分享“海底奥秘”之声音
(1)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海底有声音吗?
预设一: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不是的。
从设问句,你发现了海底是有声音的。你也说说
预设二: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是从“窃窃私语”发现的。
体会用词的生动
A."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你跟同桌表演一下。
像这样,只有他能听到、其他人都听不到的私下小声说话,就叫"窃窃私语"。
B.不仅人类能窃窃私语,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发出声音,也可以用上"窃窃私语"。我们一起来看这句话。
出示课件:夏夜的草丛中, 。谁能用上“窃窃私语”说说这句话?
预设:夏夜的草丛中,虫儿在窃窃私语。
(3)体会声音的多样:课文里海底动物也在窃窃私语呢,要想听到他们的悄悄话,还得用上这个秘密武器——水中听音器。(出示课件:听音器图片)瞧,海洋工作者正在倾听海底的动静,他们听了哪些声音?从第三自然段找找。(预设:嗡嗡、啾啾、汪汪、打呼噜。)
A.我也听到了这些声音,写下了这么一句话:“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嗡嗡、啾啾、汪汪、呼噜。”老师写的这句和书中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些?
预设:你觉得课文把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比喻成我们熟悉的陆地上的小动物的叫声,听起来很亲切很熟悉,更加形象,使人身临其境。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句子。读出亲切,读出喜欢。
B.我们配合着读读这四种声音,我的手势高低表示声音的大小,准备好了吗?发现了吗?
预设:你发现这些声音一个比一个响。
看来,作者的表达非常有序,把四种声音从小到大地排列出来。
(4)海底还能听到哪些声音?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你听(播放音频)
有的像 小猫 一样 喵喵 。(出示小猫的图片)
有的像 小鸭 一样 嘎嘎 。(出示鸭子的图片)
有的像 绵羊 一样 咩咩 。(出示绵羊的图片)
(5)引读感受声音的美妙
让我们再用海底听音器听一听这些美妙动听的声音
你听,不同的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男生: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
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
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
有的好像还在打鼾......
你听,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女生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
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
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6)拓展:像这样神奇有趣的海底动物你们认识吗?看,(课件出示:课外资料)石首鱼就有这样的本事。它以善叫而闻名,有时候发出碾轧声,有时候发出打鼓声,还有蜂雀的飞翔声、猫叫声和呼哨声。一种鱼就能发出这么多种的声音,多神奇呀!
(7)海底怎么会有这么多声音呢?(学生:鱼多、种类多)用上课文中的词?(学生:物产丰富)
小结:这段的前两句先介绍了海底有很多声音,后面才具体介绍有哪些声音。先概括,后具体,让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仿佛给我们展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底音乐会。
3.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奏响这奇妙的乐章。一起读二、三自然段。
总结
愉快的时间过得太快了,我们的探险之旅要暂时停一停了。这节课上,我们一起观赏了前所未见的海底世界,相信海底黑暗宁静的环境、窃窃私语的动物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还想继续探索,可以在课后查阅海底的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潜游这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