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荷塘月色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2*荷塘月色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2 17:2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宋】吴炳 《出水芙蓉图》
工笔画
巧密而精细
工整细致的画法
【明】 徐渭《荷趣图》
写意画
墨彩飞扬
多描绘景物的神韵
朱自清是用“工笔”还是“写意”的笔法来描绘荷塘月色的?
文本
印象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思考:有人认为,这段描写中只有“荷塘”,没有“月色”,你认同吗?
原文: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改文: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升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浸过一样;又像罩着轻纱的梦。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文人学者型的工笔画
其描形、摹声、敷色、设喻、拟想均面面俱到,一丝不苟。
朱自清主张“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轻放过”,“正如显微镜一样,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
(《朱自清文集》第二卷《你我·“山野掇拾”》)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您1927年所写的《荷塘月色》中有小小失实之嫌:夏天的深夜里是没有蝉声的。
陈康白
原省立衢州中学
国文教员
朱自清
1939年*月*日
1948年*月*日
过去我自己有两回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我最近又写了篇《关于“月夜蝉鸣”》的文章,特地谈起了这件旧事,烦请斧正。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小组合作探究:谈“蝉声”的作用
真实 的荷塘 想象中的荷塘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 ”



真实 的荷塘 想象中的荷塘



“ ”



思考:哪个荷塘,更贴近朱自清彼时真实的心灵状态?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 番样子吧。p109
(2)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p110
《荷塘月色》有一种“心理骚动的性质”。
——高远东
思考与表达:
朱自清,在“超出了平常”的时间,
面对“超出了平常”的荷塘,
却并没有真正找到内心宁静,
那么朱自清的短暂的出走有何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与别人交流,一种则是独处,前者一直被认为是人的生存之本,然后,后者却是立足之基。孤独,是一个人内心整合的过程,能让自己清醒的看世界,也能让人理性地看自己。(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刹那主义:从生命每一刹那均获得意趣,使得每刹那均有价值。(朱自清)
拓学
任务:谈谈你的“荷塘月色”
你有曾有不宁静的时候吗?
你有主动走入到自然中去,去寻求庇护吗?
当你沉浸在自然中的时候,有获得刹那的意趣吗?
除了意趣之外呢?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朱自清《背影》1925
家庭,潦倒
两度婚姻  
武仲谦(1898年—1929年),江苏扬州人,在扬州长大。是名医武威三的女儿。
1916年与朱自清先生结婚。她属于那种中国传统式的典型的贤妻良母型的女性,婚后与朱自清先生生活了12年。
10多年的夫妻生活中,武氏整日为丈夫与儿女们操劳,又时常拖儿带女逃避战乱,积劳成疾,于1929年因患肺病不治而去世,年仅31岁。
对于前妻武仲谦,朱自清先生一直充溢着对她真挚的情爱。在她去世三年后,朱自清先生在自己新婚三月之际所写的《给亡妇》一文,就是一曲朱自清先生与武仲谦的爱情颂歌。
家庭,潦倒
到京后的一个晚上,栗君突然来访。那是一个很好的月夜,我们沿着水塘边一条幽僻的小路,往复地走了不知几趟。我们缓缓地走着,快快地谈着。他是劝我入党来的。他说像我这样的人,应该加入他们一伙儿工作。工作的范围并不固定;政治,军事固然是的,学术,文学,艺术,也未尝不是的——尽可随其性之所近,努力做去。他末了说,将来怕离开了党,就不能有生活的发展;就是职业,怕也不容易找着的。他的话是很恳切。当时我告诉他我的踌躇,我的性格与时代的矛盾;我说要和几个熟朋友商量商量。后来萍说可以不必;郢来信说现在这时代,确是教人徘徊的;火的信也说将来必须如此时再说吧。我于是只好告诉栗君,我想还是暂时超然的好。这超然究竟能到何时,我毫无把握。
——《哪里走》1927
前途,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