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8新文化运动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些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民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等,可知议论的内容与新文化运动有关,文中的“清道夫”指的就是新文化运动中那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四个选项中,唯有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故选D。
2.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进步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向尊孔复古逆流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故选D。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一战期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陈独秀等人针锋相对,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发起新文化运动,用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来彻底否定和批判传统儒家思想。故选A。
4.下表中的“运动名称”一栏应该填写( )
运动名称
口号 “民主”“科学”
人物 陈独秀、胡适等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胡适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故选B。
5.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以原北京大学红楼(如下图)为基址。这主要是考虑到( )
A.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B.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C.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全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
D.《青年杂志》创刊于北京大学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6.1916年,酷爱文学、思想进步的刘奇想在下图杂志上发表文章。你若是当时杂志的编辑,会建议他选择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 )
A.社会需要儒家思想 B.君主立宪是时代的潮流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立足国情,反对全盘西化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6年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此时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正发起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作为《新青年》杂志的编辑,会建议思想进步的刘奇适应时代潮流,创作出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的作品。故选C。
7.下面是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一幅宣传图画,该图画实际上是针对( )
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B.封建专制思想
C.民众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
D.阻碍西方思想文化传播的反动势力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发展过程中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自西汉起,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重视,成为封建的正统思想。因此,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束缚人们的封建专制思想。
8.“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这种语体和风格的诗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新中国建立初期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中所用文体是白话文。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命的内容之一。故选C。
9.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故选C。
10.不懈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之一。下列探索中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主”和“科学” ②“自强”与“求富”
③“民族”“民权”“民生”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①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②是洋务运动的口号;③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由此可判定本题应选C。
11.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 )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解放了人们思想
C.维护了民族尊严 D.挽救了民族危亡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作为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因此,新文化运动最突出的贡献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二、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杂志
材料二 李大钊和《庶民的胜利》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产生于中国近代史上哪个历史时期。《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谁?《新青年》杂志的主要宣传内容有哪些?
(2)李大钊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庶民的胜利》的发表说明当时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出现了什么新内容?
【答案】(1)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民主、科学。(如答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亦可)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回答出“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巨大影响”亦可)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是识图材料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材料一中《新青年》杂志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题;第(2)题材料二中《庶民的胜利》,主要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因此《庶民的胜利》的发表背景应与俄国十月革命有关,从此,新文化运动增加了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内容。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化是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走自强、变法和革命的道路,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一系列变革。
材料二
(1)根据材料回答,中国1919年以前经历了哪几次近代化的探索?
(2)图一最能体现的洋务派的口号是什么?简述在图二人物推动下的变法对中国社会的积极作用。
(3)图三人物领导的革命终结了中国的什么政治制度?图四人物1915年9月主持创办什么杂志进行思想文化运动?
【答案】(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自强。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3)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青年杂志》。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图文结合的材料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识图的能力。材料一从整体上对中国近代化进行了阐释,材料二四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正好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再联系相关史实,便可完成本题的解答。
14.阅读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他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并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孙中山将它阐发为什么?
(2)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在20世纪初他领导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什么革命斗争?此次斗争有什么重要意义?
(3)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材料中的口号及观点是总结哪次中国革命斗争经验教训而提出的?
(4)材料二中“他”等由此而掀起了一次著名的什么运动?有何重要作用?
(5)结合材料二中“他”等掀起的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1)同盟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陈独秀。辛亥革命。
(4)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5)启示: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通过回忆所学知识,知道材料一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并且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而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样,便完成了对第(1)、(2)题的解答。由材料二中“民主、科学”切入,与教材知识完成链接,便知道材料二中的“他”是陈独秀,以他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于是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儒教。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第(3)、(4)题可迎刃而解。第(5)题,启示应建立在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全面分析基础之上,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分析归纳,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8新文化运动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些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2.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 )
A.
B.
C. D.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4.下表中的“运动名称”一栏应该填写( )
运动名称
口号 “民主”“科学”
人物 陈独秀、胡适等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5.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以原北京大学红楼(如下图)为基址。这主要是考虑到( )
A.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B.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C.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全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
D.《青年杂志》创刊于北京大学
6.1916年,酷爱文学、思想进步的刘奇想在下图杂志上发表文章。你若是当时杂志的编辑,会建议他选择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 )
A.社会需要儒家思想 B.君主立宪是时代的潮流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立足国情,反对全盘西化
7.下面是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一幅宣传图画,该图画实际上是针对( )
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B.封建专制思想
C.民众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
D.阻碍西方思想文化传播的反动势力
8.“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这种语体和风格的诗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新中国建立初期
9.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社会主义时代
10.不懈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之一。下列探索中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主”和“科学” ②“自强”与“求富”
③“民族”“民权”“民生”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11.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 )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解放了人们思想
C.维护了民族尊严 D.挽救了民族危亡
二、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杂志
材料二 李大钊和《庶民的胜利》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产生于中国近代史上哪个历史时期。《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谁?《新青年》杂志的主要宣传内容有哪些?
(2)李大钊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庶民的胜利》的发表说明当时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出现了什么新内容?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化是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走自强、变法和革命的道路,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一系列变革。
材料二
(1)根据材料回答,中国1919年以前经历了哪几次近代化的探索?
(2)图一最能体现的洋务派的口号是什么?简述在图二人物推动下的变法对中国社会的积极作用。
(3)图三人物领导的革命终结了中国的什么政治制度?图四人物1915年9月主持创办什么杂志进行思想文化运动?
14.阅读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他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并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孙中山将它阐发为什么?
(2)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在20世纪初他领导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什么革命斗争?此次斗争有什么重要意义?
(3)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材料中的口号及观点是总结哪次中国革命斗争经验教训而提出的?
(4)材料二中“他”等由此而掀起了一次著名的什么运动?有何重要作用?
(5)结合材料二中“他”等掀起的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民国时期”“中国思想界”“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等,可知议论的内容与新文化运动有关,文中的“清道夫”指的就是新文化运动中那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四个选项中,唯有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故选D。
2.【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进步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向尊孔复古逆流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一战期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陈独秀等人针锋相对,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发起新文化运动,用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来彻底否定和批判传统儒家思想。故选A。
4.【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胡适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6.【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6年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此时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正发起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作为《新青年》杂志的编辑,会建议思想进步的刘奇适应时代潮流,创作出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的作品。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发展过程中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自西汉起,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重视,成为封建的正统思想。因此,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束缚人们的封建专制思想。
8.【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中所用文体是白话文。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命的内容之一。故选C。
9.【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①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②是洋务运动的口号;③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由此可判定本题应选C。
11.【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新文化运动作为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因此,新文化运动最突出的贡献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2.【答案】(1)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民主、科学。(如答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亦可)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回答出“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巨大影响”亦可)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是识图材料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材料一中《新青年》杂志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题;第(2)题材料二中《庶民的胜利》,主要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因此《庶民的胜利》的发表背景应与俄国十月革命有关,从此,新文化运动增加了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内容。
13.【答案】(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自强。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3)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青年杂志》。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图文结合的材料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识图的能力。材料一从整体上对中国近代化进行了阐释,材料二四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正好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再联系相关史实,便可完成本题的解答。
14.【答案】(1)同盟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陈独秀。辛亥革命。
(4)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5)启示: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通过回忆所学知识,知道材料一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并且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而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样,便完成了对第(1)、(2)题的解答。由材料二中“民主、科学”切入,与教材知识完成链接,便知道材料二中的“他”是陈独秀,以他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于是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儒教。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相关知识进行解答,第(3)、(4)题可迎刃而解。第(5)题,启示应建立在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全面分析基础之上,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分析归纳,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