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7辛亥革命课时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7辛亥革命课时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25 11:39:4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7辛亥革命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孙中山(1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联合反清志士,成立兴中会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武昌起义
D.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2.“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华夏民族,这一口号的提出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成立密切相关。你能判断这一口号的最早提出者是(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洪秀全 D.毛泽东
3.如果查找孙中山最早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的发表材料,应该查找(  )
A.《中国同盟会章程》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民报·发刊词》 D.《中华民国约法》
4.中华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的“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规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民本主义思想 B.民生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族主义思想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当1911年革命到来时……革命者利用了这种不满,并在学生和士兵中做了有效的工作。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革命运动仍迅速传遍全国。文中的“兵变”是指(  )
A.戊戌政变 B.武昌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火烧圆明园
6.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仔细观察下图,你认为实现了这一效果的是哪一运动(  )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8.“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你认为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面哪一个人(  )
A. B.
C. D.
9.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10.八年级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的代表约一百人,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推举……为总理。
——摘自八年级《历史》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总理”是谁?他曾领导过一场伟大的革命,被称为什么?
(2)材料中“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是什么?
12.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搜集到的几张图片。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
(2)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对材料二的内容作了怎样的阐发 这一纲领的制定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材料三
(4)对于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四和材料五的看法有何不同 对此,你有何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由题中所给信息,可知孙中山28岁那年是1894年,这一年,兴中会在夏威夷成立。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且孙中山并未直接参与;戊戌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1894年,孙中山在夏威夷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成为以后激励中国人民奋斗的响亮口号,兴中会名称由此引申而来。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最早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故选C
4.【答案】B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主要是指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A项与孙中山无关,C项是指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项民族主义是指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消除民族压迫。只有B项符合题意。
5.【答案】B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运动仍迅速传遍全国”等信息可联想到武昌起义。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中华民国;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孙中山先生并未亲自发动武昌起义,当时,他身在国外。根据所学历史事实,①②④均属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功绩。故选B
7.【答案】A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该图是一个笔画分散的“清”字,其中蕴含了大清王朝瓦解、崩溃、灭亡的深刻寓意,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故选A
8.【答案】C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与孙中山有关。A为康有为,B为梁启超,D为光绪帝。故选C
9.【答案】C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没有使旧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也就是说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故选C
10.【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二者的出发点都是探索建立一种适应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制度。B、D是辛亥革命的功绩;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不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故选A。
11.【答案】(1)孙中山;辛亥革命。
(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总理。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即可解答第(1)(2)题。
12.【答案】(1)③②①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意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四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五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4)材料四反映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积极作用,材料五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认识:辛亥革命作为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既有它成功的一面,即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也有其失败的一面,即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最终革命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所窃取,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未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评价,该题也是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学生赞同或反对题干的某一个观点,然后对这个观点进行分析评价,本题要求学生对辛亥革命开辟的发展道路不可逆转的观点进行评析,如果同意这个观点,要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如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清王朝,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方面列出史实然后评析,如果不同意,就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如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等方面论证,学生解答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7辛亥革命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孙中山(1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联合反清志士,成立兴中会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武昌起义
D.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由题中所给信息,可知孙中山28岁那年是1894年,这一年,兴中会在夏威夷成立。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且孙中山并未直接参与;戊戌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故选A
2.“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华夏民族,这一口号的提出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成立密切相关。你能判断这一口号的最早提出者是(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洪秀全 D.毛泽东
【答案】B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1894年,孙中山在夏威夷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成为以后激励中国人民奋斗的响亮口号,兴中会名称由此引申而来。故选B
3.如果查找孙中山最早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的发表材料,应该查找(  )
A.《中国同盟会章程》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民报·发刊词》 D.《中华民国约法》
【答案】C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最早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故选C
4.中华民国17年,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生前大力提倡的“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规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民本主义思想 B.民生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族主义思想
【答案】B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主要是指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A项与孙中山无关,C项是指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项民族主义是指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消除民族压迫。只有B项符合题意。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当1911年革命到来时……革命者利用了这种不满,并在学生和士兵中做了有效的工作。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革命运动仍迅速传遍全国。文中的“兵变”是指(  )
A.戊戌政变 B.武昌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火烧圆明园
【答案】B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运动仍迅速传遍全国”等信息可联想到武昌起义。故选B
6.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中华民国;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孙中山先生并未亲自发动武昌起义,当时,他身在国外。根据所学历史事实,①②④均属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功绩。故选B
7.仔细观察下图,你认为实现了这一效果的是哪一运动(  )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A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该图是一个笔画分散的“清”字,其中蕴含了大清王朝瓦解、崩溃、灭亡的深刻寓意,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故选A
8.“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你认为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面哪一个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与孙中山有关。A为康有为,B为梁启超,D为光绪帝。故选C
9.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答案】C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没有使旧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也就是说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故选C
10.八年级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二者的出发点都是探索建立一种适应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制度。B、D是辛亥革命的功绩;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不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故选A。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的代表约一百人,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推举……为总理。
——摘自八年级《历史》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总理”是谁?他曾领导过一场伟大的革命,被称为什么?
(2)材料中“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是什么?
【答案】(1)孙中山;辛亥革命。
(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总理。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即可解答第(1)(2)题。
12.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搜集到的几张图片。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
(2)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对材料二的内容作了怎样的阐发 这一纲领的制定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材料三
(4)对于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四和材料五的看法有何不同 对此,你有何认识
【答案】(1)③②①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意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四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五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4)材料四反映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积极作用,材料五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认识:辛亥革命作为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既有它成功的一面,即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也有其失败的一面,即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最终革命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所窃取,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未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
【知识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评价,该题也是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学生赞同或反对题干的某一个观点,然后对这个观点进行分析评价,本题要求学生对辛亥革命开辟的发展道路不可逆转的观点进行评析,如果同意这个观点,要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如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清王朝,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方面列出史实然后评析,如果不同意,就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如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等方面论证,学生解答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