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内容主旨】
1919年,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爆发了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也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
【教学目标】
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知道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初步掌握从口号、标语、宣言、对联等宣传方式中认识五四运动的方法;认同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感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从口号、标语、宣言、对联中认识五四运动。
难点:凝炼五四精神。
【教学过程】
环节1:讲述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因散发传单而被捕的史事,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借由学生熟悉的历史人物,构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联。
环节2:结合教材与所学,引导学生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径,简述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设计意图:复习所学,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
环节3:以“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北京学生率先行动起来”为过渡,讲述谢绍敏血书事件,教师示范从“还我青岛”的宣传标语中认识五四运动的方法。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行为渲染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教师示范初步梳理从宣传标语中认识历史事件的基本路径。
环节4:以“然而学生们要的不仅是‘还我青岛’”为过渡,简介学生运动领袖罗家伦,引导学生模仿从《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认识五四运动。
设计意图:学生尝试通过模仿从宣言和宣传口号中认识五四运动。
环节5:出示《五四运动》油画、1919年上海产业工人比重图,讲述学生运动的大致经过和中心的转移,简介蔡元培、许德珩的事迹。引导学生尝试从对联的分析中认识五四运动的发展。
设计意图:复习艺术作品证史的方法,通过叙事见人的方式弘扬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爱国奉献精神。学生尝试在模仿的基础上将标语、口号、宣言的分析方法迁移至对联的分析。
环节6:以“虽然斗争的成果非常显著,但此时有一个人,他已经在思考近代中国遭遇的耻辱仅仅是因为曹、陆、章这三个人吗?”为过渡,从《北京市民宣言》中认识并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陈独秀的事迹理解工人阶级力量的展现对先进知识分子思想认识的推动作用,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中的作用。
环节7:结合所学,通过小组讨论,为五四运动确定关键词,并作简要说明。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活动凝炼五四精神,引导学生认同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感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结构板书】
【教学策略】
环节4中,需要学生模仿“还我青岛”的分析方式,从《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认识五四运动。如果学生对模仿有困难,教师则再次耐心示范,设置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加以引导。
【作业设计】
五四时期出现了很多漫画。请查找相关资料,挑选你认为具有代表性的漫画,运用本节课对口号、标语、宣言、对联等宣传方式的分析方法说说其历史意义与作用。
【资料附录】
1.
1919年上海产业工人比重图
——据熊月之《上海城市与红色革命——一个城市社会史的考察(1921-1949)》整理
2. 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霜。
——上海南市区某罢市商店门联
哪有心思看跑马,还应筹策补亡羊。 ——上海跑马厅门联
三鸟害人鸦鸮鸨,一群卖国鹿獐螬。 ——上海闸北某花鸟店门联
——《五四运动画传》丁晓平,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