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5.21活跃的学术思想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在联合国大厅里,赫然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格言,并被世界确认为人类社会应该确保的道德底线。这句2 000多年前的中国格言出于《论语·颜渊篇》,它属于哪一家言论(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只要抓住关键信息“论语”,便可推知答案为A。
2.儒家学派对我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始人是( )
A.孟子 B.庄子 C.孔子 D.墨子
【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这类选择题,要抓住关键词“儒家”、“创始人”,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故选C
3.《论语》是大思想家孔子的语录,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
A.“仁”和“礼” B.“因材施教”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B、D两项是他的教育思想,C项只是政治上的主张,不能涵盖他的核心主张。
4.下图是某电视剧中出现的一块匾额。匾额题字中“仁”的思想源自哪一学派(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仁”的学说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的。故选A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孔子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故C项体现了“均衡教育”思想。
6.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论语》
【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仁”,“仁”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A项与韩非有关,B项与孙武有关,C项与老子有关。
7.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判读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认识是( )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③他认为人才应有多种优良素质,主张“兼爱”、“非攻”
④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倡法治和改革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仁”,“仁”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A项与韩非有关,B项与孙武有关,C项与老子有关。
8.“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
【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体现了法的执行与国家强弱的关系,即提倡法治,这一观点是由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提出的,故选D。
9.右图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其喻意是“上善若水”。(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是哪家的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道家思想消极,认为“治”不如“不治”,所以“海宝”的喻意与道家思想符合。
10.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损害学校公共财产,应属于道德问题,算不上犯罪,故B不对;这种行为是有意识的破坏,C也不正确;这种行为和奢侈浪费没有关系,故D也是错误的。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回答:
(1)材料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2)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针对这种情况,孔子采取什么措施突破了这种限制?
(3)结合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请对孔子作一简要评价。
【答案】(1)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习要经常复习和巩固。
(2)孔子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3)评价: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在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及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等综合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内容稍加总结即可。孔子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第(2)题可从材料中直接得出。第(3)题根据孔子的教育贡献来考虑、回答。
12.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主讲历史讲座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3)春秋战国是一段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频仍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浅谈墨家的看法。
(4)有人认为,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应该完全抛弃孔子的思想,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答案】(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认为统治者要做到体贴人民,人们敬重和服从统治者,天下就会太平;他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进行启发诱导,因材施教。韩非认为应加强国君的权力,用法律统治人民。
(2)孟子将孔子“仁”的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仁政”。
(3)墨子反对大国侵略小国的战争。
(4)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是对我们今天来说,其中很多方面,比如他“仁”的学说及教育思想等并没有过时,所以,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中的有用成分,而不是将它完全抛弃。(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第(1)、(2)、(3)题只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需要学生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地分析问题,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三、活动探究
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孔子的主要思想。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派 主要思想 原因
(2)图一为冉子像(冉子,春秋末鲁国人,即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有,亦称冉有、冉求。孔子得意学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相传冉子死后葬于定陶县冉固镇,冉固因此而得名。如果果真如此,你认为冉固镇政府应该怎样对待这一文化遗产?
(3)图二内容是“程门立雪”的故事,北宋时杨时、游酢两个年轻人大雪天去拜见老师程颢,老师正午睡,二人就在门外等候,等程颢醒来,雪已一尺深了。对二人的做法,谈谈你的观点。(要说明理由)
【答案】(1)学派:儒家学派;主要思想:仁和礼;原因: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开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被尊为“万世师表”,影响深远。
材料二 与孔子影响有关的图片
(2)重修冉子墓;组织专家学者对冉子进行研究;把冉子作为名牌,发展经济、旅游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应该:老师很辛苦,不要打扰老师休息;不应该:天下大雪,太冷了,冻病了不值得。(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第(1)题在学生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属于基础层面的知识;第(2)、(3)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5.21活跃的学术思想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在联合国大厅里,赫然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格言,并被世界确认为人类社会应该确保的道德底线。这句2 000多年前的中国格言出于《论语·颜渊篇》,它属于哪一家言论(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儒家学派对我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始人是( )
A.孟子 B.庄子 C.孔子 D.墨子
3.《论语》是大思想家孔子的语录,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
A.“仁”和“礼” B.“因材施教”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4.下图是某电视剧中出现的一块匾额。匾额题字中“仁”的思想源自哪一学派(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6.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论语》
7.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判读下面三张关于孔子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认识是( )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③他认为人才应有多种优良素质,主张“兼爱”、“非攻”
④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倡法治和改革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8.“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
9.右图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其喻意是“上善若水”。(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是哪家的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0.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回答:
(1)材料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2)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针对这种情况,孔子采取什么措施突破了这种限制?
(3)结合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请对孔子作一简要评价。
12.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主讲历史讲座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3)春秋战国是一段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频仍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浅谈墨家的看法。
(4)有人认为,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应该完全抛弃孔子的思想,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三、活动探究
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孔子的主要思想。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派 主要思想 原因
(2)图一为冉子像(冉子,春秋末鲁国人,即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有,亦称冉有、冉求。孔子得意学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相传冉子死后葬于定陶县冉固镇,冉固因此而得名。如果果真如此,你认为冉固镇政府应该怎样对待这一文化遗产?
(3)图二内容是“程门立雪”的故事,北宋时杨时、游酢两个年轻人大雪天去拜见老师程颢,老师正午睡,二人就在门外等候,等程颢醒来,雪已一尺深了。对二人的做法,谈谈你的观点。(要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只要抓住关键信息“论语”,便可推知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这类选择题,要抓住关键词“儒家”、“创始人”,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B、D两项是他的教育思想,C项只是政治上的主张,不能涵盖他的核心主张。
4.【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仁”的学说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的。故选A
5.【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孔子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故C项体现了“均衡教育”思想。
6.【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仁”,“仁”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A项与韩非有关,B项与孙武有关,C项与老子有关。
7.【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仁”,“仁”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A项与韩非有关,B项与孙武有关,C项与老子有关。
8.【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体现了法的执行与国家强弱的关系,即提倡法治,这一观点是由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提出的,故选D。
9.【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道家思想消极,认为“治”不如“不治”,所以“海宝”的喻意与道家思想符合。
10.【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损害学校公共财产,应属于道德问题,算不上犯罪,故B不对;这种行为是有意识的破坏,C也不正确;这种行为和奢侈浪费没有关系,故D也是错误的。
11.【答案】(1)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习要经常复习和巩固。
(2)孔子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3)评价: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在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及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等综合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内容稍加总结即可。孔子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第(2)题可从材料中直接得出。第(3)题根据孔子的教育贡献来考虑、回答。
12.【答案】(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认为统治者要做到体贴人民,人们敬重和服从统治者,天下就会太平;他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进行启发诱导,因材施教。韩非认为应加强国君的权力,用法律统治人民。
(2)孟子将孔子“仁”的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仁政”。
(3)墨子反对大国侵略小国的战争。
(4)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是对我们今天来说,其中很多方面,比如他“仁”的学说及教育思想等并没有过时,所以,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中的有用成分,而不是将它完全抛弃。(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第(1)、(2)、(3)题只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需要学生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地分析问题,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13.【答案】(1)学派:儒家学派;主要思想:仁和礼;原因: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开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被尊为“万世师表”,影响深远。
材料二 与孔子影响有关的图片
(2)重修冉子墓;组织专家学者对冉子进行研究;把冉子作为名牌,发展经济、旅游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应该:老师很辛苦,不要打扰老师休息;不应该:天下大雪,太冷了,冻病了不值得。(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第(1)题在学生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属于基础层面的知识;第(2)、(3)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