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6春秋争霸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犬戎之乱后的镐京残破狼藉,而且靠近西戎,于是新继位的周平王决定迁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开始了,春秋时期开始于( )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771年 D.公元前770年
2.《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3.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社会面貌用下列哪个词汇来概括最为恰当( )
A.争霸 B.伐虐 C.分封 D.变法
4.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楚庄王
5.年轻时因国内混乱,遭人谋杀,便出逃在外流亡长达19年,曾得到楚国国君的礼遇。后与楚国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为报知遇之恩而退避三舍。这位国君是
(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6.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的历史有关的是( )
A.退避三舍 B.卧薪尝胆 C.一鸣惊人 D.反戈一击
7.春秋末期,吴王阖闾称霸中原,这得益于他重用了著名军事家( )
A.管仲 B.孙武 C.孙膑 D.伍子胥
8.从吴王阖闾和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条件来看,决定性的因素是( )
A.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 B.统治者的个人能力
C.改革促进国家发展 D.战争确立霸业
9.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 )
A.吴王夫差 B.齐桓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10.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中你认为表述错误的是
( )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非选择题
1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诸侯国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诸侯国
B.城濮之战的战胜国
C.城濮之战的战败国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
——孔子
请回答:
(1)“管仲相桓公”发生在什么时候?这一时期为什么能出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现象?
(2)材料一中的“管仲相桓公”是如何“相”桓公的?
(3)材料二中“桓公九合诸侯”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不以兵车”应得益于管仲的什么策略?
(4)通过齐桓公称霸的事件,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D。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2.【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D。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所以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现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辨别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A。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社会面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归纳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5.【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B。只要抓住关键信息“流亡”“退避三舍”便可推知答案。晋文公曾常年在外流亡,做国君后,进行改革,成为北方大国。由于曾受到过楚王礼遇,在城濮大战时,晋军退避三舍作为报答。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C。退避三舍——晋文公,卧薪尝胆——越王勾践,一鸣惊人——楚庄王。而反戈一击反映商朝灭亡的历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了解历史故事的能力。
7.【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B。回顾所学可知:吴王阖闾任用孙武为将军,势力更加强大,进攻楚国五战五胜,直捣其都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8.【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C。齐桓公和吴王阖闾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为称霸奠定基础。齐桓公通过政治优势,吴王阖闾通过大战楚国,各自确立起霸业。故D项叙述错误。A、B两项不是决定性因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9.【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D。本材料中关键之处是:悬挂苦胆,时时视之尝之,为的是激励自己,以报前仇。依此可知是越王勾践。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选择题,通过读材料,分析提炼有效信息得出答案。
10.【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B。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对四个选项分析可知:A、C、D三项关于春秋争霸的说法是符合史实的,B项说法不正确,因为各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争夺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能够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11.【答案】如图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再现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齐国,B项是晋国,C项是楚国,在此基础上,即可正确填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12.【答案】(1)春秋时期。因为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2)管仲辅佐齐桓公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
(3)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送去礼物表示慰问,齐桓公成为霸主。得益于“尊王攘夷”的策略。
(4)启示:一个国家要利用其有利的地理条件并抓住机遇,实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改革是强大的根本,而尊重知识和人才是强盛的必要条件。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的背景及齐桓公之所以成为首霸的原因及启示。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可解答第(1)、(2)、(3)题,第(4)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6春秋争霸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犬戎之乱后的镐京残破狼藉,而且靠近西戎,于是新继位的周平王决定迁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开始了,春秋时期开始于( )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771年 D.公元前770年
【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D。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2.《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D。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所以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现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辨别能力。
3.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社会面貌用下列哪个词汇来概括最为恰当( )
A.争霸 B.伐虐 C.分封 D.变法
【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A。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社会面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归纳能力。
4.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楚庄王
【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5.年轻时因国内混乱,遭人谋杀,便出逃在外流亡长达19年,曾得到楚国国君的礼遇。后与楚国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为报知遇之恩而退避三舍。这位国君是
(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B。只要抓住关键信息“流亡”“退避三舍”便可推知答案。晋文公曾常年在外流亡,做国君后,进行改革,成为北方大国。由于曾受到过楚王礼遇,在城濮大战时,晋军退避三舍作为报答。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6.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的历史有关的是( )
A.退避三舍 B.卧薪尝胆 C.一鸣惊人 D.反戈一击
【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C。退避三舍——晋文公,卧薪尝胆——越王勾践,一鸣惊人——楚庄王。而反戈一击反映商朝灭亡的历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了解历史故事的能力。
7.春秋末期,吴王阖闾称霸中原,这得益于他重用了著名军事家( )
A.管仲 B.孙武 C.孙膑 D.伍子胥
【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B。回顾所学可知:吴王阖闾任用孙武为将军,势力更加强大,进攻楚国五战五胜,直捣其都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8.从吴王阖闾和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条件来看,决定性的因素是( )
A.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 B.统治者的个人能力
C.改革促进国家发展 D.战争确立霸业
【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C。齐桓公和吴王阖闾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为称霸奠定基础。齐桓公通过政治优势,吴王阖闾通过大战楚国,各自确立起霸业。故D项叙述错误。A、B两项不是决定性因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9.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 )
A.吴王夫差 B.齐桓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D。本材料中关键之处是:悬挂苦胆,时时视之尝之,为的是激励自己,以报前仇。依此可知是越王勾践。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选择题,通过读材料,分析提炼有效信息得出答案。
10.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中你认为表述错误的是
( )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答案】B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选B。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对四个选项分析可知:A、C、D三项关于春秋争霸的说法是符合史实的,B项说法不正确,因为各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争夺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能够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非选择题
1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诸侯国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诸侯国
B.城濮之战的战胜国
C.城濮之战的战败国
【答案】如图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再现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齐国,B项是晋国,C项是楚国,在此基础上,即可正确填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
——孔子
请回答:
(1)“管仲相桓公”发生在什么时候?这一时期为什么能出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现象?
(2)材料一中的“管仲相桓公”是如何“相”桓公的?
(3)材料二中“桓公九合诸侯”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不以兵车”应得益于管仲的什么策略?
(4)通过齐桓公称霸的事件,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春秋时期。因为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2)管仲辅佐齐桓公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
(3)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送去礼物表示慰问,齐桓公成为霸主。得益于“尊王攘夷”的策略。
(4)启示:一个国家要利用其有利的地理条件并抓住机遇,实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改革是强大的根本,而尊重知识和人才是强盛的必要条件。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争霸的背景及齐桓公之所以成为首霸的原因及启示。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可解答第(1)、(2)、(3)题,第(4)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