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唯物史观:形成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的全面、客观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对社会变化的复杂性的认识。 时空观念:了解袁世凯专权复辟、军阀割据混战的政治形势以及当时革命党人捍卫民主共和的努力和斗争。 史料实证: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历史解释:解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等现象。 家国情怀:形成家国命运相连的认同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复辟帝制 护法运动 北洋军阀 护国运动 近代民族工业 新文化运动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
大权独揽活动 就任总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取缔政党 1913年,刺杀宋教仁,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改变政体 1914年5月,公布《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法律 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出卖国权
走上帝制之路 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 ”,1915年12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阅读教材图片《由袁世凯签字的“中日民四条约”》,指出条约中的“民四”的含义,并分析该条约的核心内容以及袁世凯签订这一条约的目的。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反袁斗争
二次革命 1913年,“宋教仁案”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但很快失败
政党改组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护国战争 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取消帝制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思维点拨 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失败的原因
(1)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号召人民采用武力行动反对复辟帝制。
(3)复辟帝制违背民意,激起各阶级人民的强烈反对,形成大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
(4)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袁世凯众叛亲离。
1.中华民国第一面法定国旗五色旗,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启用于1912年1月10日。1912年4月,临时政府北迁。5月,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袁世凯废止中华民国临时法后,制定《袁氏记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而后随即称帝,但保留了沿袭北洋的五色旗为中华帝国国旗。这表明( )
A.政治朝近代化方向发展 B.辛亥革命实现国家统一
C.北洋政府维护共和体制 D.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扩张
2.(2022·青岛高一期末)据罗家伦《革命文献》记载:“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袁氏心腹联名致电袁氏:变更国体,民信不孚,干戈四起,大局之危,可翘足而待,惟有速下罪己令,去奸谀之徒,收已去之人心,复共和之旧制,国势可定。”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
A.护国运动取胜的原因
B.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
C.护法运动取胜的原因
D.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知识点二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军阀 混战 原因 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
表现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_______________各省
奉系 张作霖
影响 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争夺统治权 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张勋复辟 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段祺瑞重新掌权 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态,回到北京就任国务总理
护法 运动 原因
概况 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结果
中国参加一战 目的 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概况 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
影响 (1)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解历史 专制与共和之争
阅读教材图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的华工》,指出该图片的史料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贡献。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一、经济新气象——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原因 内因 政治因素 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经济因素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反帝爱 国斗争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外因
特点 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表现 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影响
阅读教材“学思之窗”栏目,分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社会生活新气象
原因
表现 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思维点拨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发展特征
(1)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
(2)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3)地域之间严重的不平衡。
(4)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中西结合、土洋并存)。
主题一 曙光在黑暗中孕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的变化
图说历史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1917—1918)
解读 北洋时期,军阀矛盾错综复杂,混战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长期的战争给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掠夺与蹂躏,广大人民群众苦不堪言。
史料探究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材料 民国初期上海民族工业品牌
纺织品 食品 日用化学品 药品 五金电器产品 文体用品
“人钟” 牌棉纱 “福字”牌罐头 “雅霜” 牌雪花膏 “地球” 牌药品 “美华利” 牌时钟 “中华”牌书籍用品
“孔雀图” 牌印染布 “生字”牌糕点 “金钟”牌香亚玉兰霜 “唐拾义”牌药品 “华生” 牌电扇 “雄鸡” 牌唱片
“华字” 牌丝绸 “双龙”牌茶叶 “双斧” 牌油漆 “龙虎” 牌人丹 “三胜” 牌搪瓷制品 “胜利” 牌球类产品
“孔雀” 牌丝织品 “长城”牌卷烟 “飞虎” 牌油漆 — — —
“鹿头” 牌针织内衣 — “宝塔” 牌火柴 — — —
“鸿翔” 牌时装 — — — — —
——摘编自左旭初《百年上海民族工业品牌》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当时我国民族工业有何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社会因素是什么,并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认识?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产生与发展 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缺乏),后天畸形
诞生环境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地域分布 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经济结构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发展历程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1.(2023·南通高一期末)商会是近代工商业者自发建立的联合组织,积极活跃在近代舞台上,下表是1915年部分商会的活动。这些活动表明( )
3月中旬 上海总商会议董虞洽卿发起成立“劝用国货会”
3月中下旬 上海商界首先集会讨论抵制日货之事
4月初 上海总商会开始筹议发起“救国储金”活动
5月12日 北京总商会向全国各商会发出通电:“政府让步讲和,权利丧失,国几不国”
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商界积极参与反帝爱国斗争
C.北洋军阀统治腐败导致民心尽失
D.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兴起
2.(2023·成都高二期末)辛亥革命后,“大量的市民不再像从前那样顾忌自己的生活是否与传统伦理秩序的要求相吻合,男人剪长辫,女人放小脚,青年离家出走,男女自由恋爱,忠孝礼仪被视为违背人性”。这反映了( )
A.市民生活方式的严重西化
B.城市社会观念的重构转型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反封建的彻底性
知识点四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背景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促使人们思想解放
客观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根本原因
概况 开始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阵地
代表 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内容 民主与科学 ①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②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文学革命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影响 新闻出版 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社会习俗 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思想解放
阅读教材“史料阅读”栏目,指出如何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儒学的态度?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阐释 民主和科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个性解放、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共和、宪政等,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反对迷信武断、愚昧盲从、偶像崇拜等封建落后思想。
主题二 革故立新的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
名家论史 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
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别分析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因此,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转折》
解读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对孔子本人和孔教价值的评判大多采取辩证的态度。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是崇敬的。
史料探究 中华文化转型
材料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新文化运动
1.特点
(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
(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营造新文化氛围。
(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基础(最大功绩),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②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⑤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消极影响
①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
②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③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④从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来看,新文化运动并未根除中国根深蒂固的专制集权制度。
1.(2023·合肥高一期末)辛亥革命势如暴风骤雨,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尊孔读经,褒奖贞洁烈妇,公开祭天祀孔,皇权思想阴魂不散,国人迫切需要补上“思想启蒙”一课。为“补”上这一课,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
A.掀起尊孔复古思潮 B.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C.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D.继续宣扬维新思想
2.(2022·邵东市第一中学阶段练习)鲁迅在《无声的中国》中说:“中国人的性格总是喜欢调和的、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必须在这里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但如果你主张将屋子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在此鲁迅( )
A.将新文化运动的激进主张解释为一种策略和手段
B.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全盘西化
C.认为只有否定中庸之道才能完成新文化运动的任务
D.主张采用折中的方法来达到否定传统文化的目的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唯物史观:形成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的全面、客观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对社会变化的复杂性的认识。 时空观念:了解袁世凯专权复辟、军阀割据混战的政治形势以及当时革命党人捍卫民主共和的努力和斗争。 史料实证: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历史解释:解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等现象。 家国情怀:形成家国命运相连的认同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复辟帝制 护法运动 北洋军阀 护国运动 近代民族工业 新文化运动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
大权独揽活动 就任总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取缔政党 1913年,刺杀宋教仁,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改变政体 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法律 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出卖国权 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走上帝制之路 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1915年12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阅读教材图片《由袁世凯签字的“中日民四条约”》,指出条约中的“民四”的含义,并分析该条约的核心内容以及袁世凯签订这一条约的目的。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含义:“民四”指民国四年。
核心内容: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
目的: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
二、反袁斗争
二次革命 1913年,“宋教仁案”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但很快失败
政党改组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护国战争 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取消帝制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思维点拨 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失败的原因
(1)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2)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号召人民采用武力行动反对复辟帝制。
(3)复辟帝制违背民意,激起各阶级人民的强烈反对,形成大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
(4)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袁世凯众叛亲离。
1.中华民国第一面法定国旗五色旗,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启用于1912年1月10日。1912年4月,临时政府北迁。5月,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袁世凯废止中华民国临时法后,制定《袁氏记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而后随即称帝,但保留了沿袭北洋的五色旗为中华帝国国旗。这表明( )
A.政治朝近代化方向发展 B.辛亥革命实现国家统一
C.北洋政府维护共和体制 D.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扩张
答案 A
解析 中华民国五色旗,先后被临时政府、北洋政府、中华帝国沿用,这说明当时中国各民族、各阶层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共和意识普遍增强,中国政治朝近代化方向发展,A项正确;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排除B项;北洋政府不维护共和体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扩张情况,排除D项。
2.(2022·青岛高一期末)据罗家伦《革命文献》记载:“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袁氏心腹联名致电袁氏:变更国体,民信不孚,干戈四起,大局之危,可翘足而待,惟有速下罪己令,去奸谀之徒,收已去之人心,复共和之旧制,国势可定。”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
A.护国运动取胜的原因
B.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
C.护法运动取胜的原因
D.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袁世凯的心腹将领也多不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由此可以用来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护国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故选A;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领导的武装反抗袁世凯专制独裁的斗争,排除B;护法运动是反对段祺瑞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斗争,排除C;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排除D。
知识点二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军阀 混战 原因 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
表现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各省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影响 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争夺统治权 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张勋复辟 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段祺瑞重新掌权 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态,回到北京就任国务总理
护法 运动 原因 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概况 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结果 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护法运动失败
中国参加一战 目的 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概况 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
影响 (1)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2)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图解历史 专制与共和之争
阅读教材图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的华工》,指出该图片的史料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贡献。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史料价值:该图片属于一手史料,展示了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的中国劳工,他们承担了最艰苦的战勤任务,这对于研究中国对一战的贡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贡献:缓解了协约国的人力资源危机,支援了协约国后方的工业生产;为协约国前线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援;为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作出巨大贡献。
知识点三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一、经济新气象——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原因 内因 政治因素 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经济因素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反帝爱国斗争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特点 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表现 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影响 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阅读教材“学思之窗”栏目,分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二、社会生活新气象
原因 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律法令
表现 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思维点拨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发展特征
(1)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
(2)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3)地域之间严重的不平衡。
(4)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中西结合、土洋并存)。
主题一 曙光在黑暗中孕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的变化
图说历史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1917—1918)
解读 北洋时期,军阀矛盾错综复杂,混战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长期的战争给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掠夺与蹂躏,广大人民群众苦不堪言。
史料探究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材料 民国初期上海民族工业品牌
纺织品 食品 日用化学品 药品 五金电器产品 文体用品
“人钟” 牌棉纱 “福字”牌罐头 “雅霜” 牌雪花膏 “地球” 牌药品 “美华利” 牌时钟 “中华”牌书籍用品
“孔雀图” 牌印染布 “生字”牌糕点 “金钟”牌香亚玉兰霜 “唐拾义”牌药品 “华生” 牌电扇 “雄鸡” 牌唱片
“华字” 牌丝绸 “双龙”牌茶叶 “双斧” 牌油漆 “龙虎” 牌人丹 “三胜” 牌搪瓷制品 “胜利” 牌球类产品
“孔雀” 牌丝织品 “长城”牌卷烟 “飞虎” 牌油漆 — — —
“鹿头” 牌针织内衣 — “宝塔” 牌火柴 — — —
“鸿翔” 牌时装 — — — — —
——摘编自左旭初《百年上海民族工业品牌》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当时我国民族工业有何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社会因素是什么,并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认识?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特点: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几乎没有。
社会因素:我国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发展,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剥削,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
认识:民族工业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产生与发展 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缺乏),后天畸形
诞生环境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地域分布 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经济结构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发展历程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1.(2023·南通高一期末)商会是近代工商业者自发建立的联合组织,积极活跃在近代舞台上,下表是1915年部分商会的活动。这些活动表明( )
3月中旬 上海总商会议董虞洽卿发起成立“劝用国货会”
3月中下旬 上海商界首先集会讨论抵制日货之事
4月初 上海总商会开始筹议发起“救国储金”活动
5月12日 北京总商会向全国各商会发出通电:“政府让步讲和,权利丧失,国几不国”
A.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商界积极参与反帝爱国斗争
C.北洋军阀统治腐败导致民心尽失
D.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兴起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商界积极通过各种措施参与反帝爱国斗争,B项正确;“公车上书”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北洋军阀统治腐败的内容,排除C项;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D项。
2.(2023·成都高二期末)辛亥革命后,“大量的市民不再像从前那样顾忌自己的生活是否与传统伦理秩序的要求相吻合,男人剪长辫,女人放小脚,青年离家出走,男女自由恋爱,忠孝礼仪被视为违背人性”。这反映了( )
A.市民生活方式的严重西化
B.城市社会观念的重构转型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反封建的彻底性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传统观念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新思想观念占据一席之地。由此可见,城市社会观念出现重构转型,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西方的生活方式,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排除C项;辛亥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反封建不彻底,排除D项。
知识点四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背景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促使人们思想解放
客观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根本原因 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
概况 开始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阵地 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
代表 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内容 民主与科学 ①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②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文学革命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影响 新闻出版 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社会习俗 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阅读教材“史料阅读”栏目,指出如何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儒学的态度?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陈独秀等人从袁世凯、张勋两次复辟帝制都提倡儒学的事实中断定: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在旧伦理、旧教育、旧思想、旧文学充斥的国度里是难以建立共和政体的。故中国问题之根本解决必须从思想入手,进行思想启蒙,唤醒被儒家伦理禁锢的民众。
概念阐释 民主和科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个性解放、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共和、宪政等,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反对迷信武断、愚昧盲从、偶像崇拜等封建落后思想。
主题二 革故立新的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
名家论史 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
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别分析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因此,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转折》
解读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对孔子本人和孔教价值的评判大多采取辩证的态度。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是崇敬的。
史料探究 中华文化转型
材料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表现: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
原因:民族危机的严重;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黑暗;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国人的思想。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新文化运动
1.特点
(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
(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营造新文化氛围。
(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基础(最大功绩),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②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⑤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消极影响
①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
②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③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④从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来看,新文化运动并未根除中国根深蒂固的专制集权制度。
1.(2023·合肥高一期末)辛亥革命势如暴风骤雨,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尊孔读经,褒奖贞洁烈妇,公开祭天祀孔,皇权思想阴魂不散,国人迫切需要补上“思想启蒙”一课。为“补”上这一课,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
A.掀起尊孔复古思潮 B.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C.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D.继续宣扬维新思想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袁世凯尊孔复古,引发了知识分子的不满,掀起了新文化运动,C项正确;A项是背景,是袁世凯掀起的,排除;B项发生在五四运动后,排除;D项发生在19世纪末,排除。
2.(2022·邵东市第一中学阶段练习)鲁迅在《无声的中国》中说:“中国人的性格总是喜欢调和的、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必须在这里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但如果你主张将屋子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在此鲁迅( )
A.将新文化运动的激进主张解释为一种策略和手段
B.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全盘西化
C.认为只有否定中庸之道才能完成新文化运动的任务
D.主张采用折中的方法来达到否定传统文化的目的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鲁迅认为,只有激进的举措才能换来国人的调和折中,即唤醒国人,说明其将新文化运动的激进主张解释为一种策略和手段,A正确;全盘西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新文化运动的最终目的是救亡图存,排除B;否定中庸之道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C;鲁迅认为折中的办法并不能达到目的,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