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前的历史,先后叙述了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4—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全民族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927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以及1934-1936年红军长征等史实,重点突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历程。
1.时代开创: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开创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时代。
2.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3.携手奋进:面对共同的敌人,国共两党选择了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高潮,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勇闯新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道路。
5.伟大壮举: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国民革命,认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趋势。 时空观念:结合地图和大事年表,了解五四运动、国民革命的基本过程。 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培养学生“史从证出,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 历史解释:探究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的历史价值。 家国情怀:认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的曲折历程,感悟中国近代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担当精神。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革命统一战线 三大政策 北伐战争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
1.原因
阶级矛盾 北洋军阀的黑暗、独裁统治
民族矛盾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导火索
2.经过
前期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但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后期 1919年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释放了被捕学生。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3.意义
爱国运动
社会运动 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思想运动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政党建设
指导思想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革命阶段
里程碑 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概念阐释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其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
思维点拨 五四运动的特点
(1)五四运动具有革命性: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2)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3)五四运动具有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等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4)五四运动具有彻底性:斗争的目的基本实现。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原因 俄国十月革命的启发;五四运动的实践;一战和巴黎和会使民众对西方资本主义失去信心
时间 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
中心 北京与上海
方式 著书立说 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组织团体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翻译书籍 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翻译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阅读教材“问题探究”栏目,分析以蔡和森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2·北京高一期中)下图是1919年5月《新申报》的“号外”,有“今日各校学生游街”“声明不认二十一款,撤回赴欧和会专使”等内容。这张“号外”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北伐战争开始 D.东北改旗易帜
2.(2023·大同高一阶段练习)1919年10月,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都作出阐述;这期间,李达也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三部著作。这表明当时(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方向转变
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入创造社会环境
C.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条件已经成熟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1)国内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
组织基础 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国际: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 游船上。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及共产国际代表。
(4)内容
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 推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领导机构 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意义
(1)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图解历史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根据教材“学思之窗”及“历史纵横”,指出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对象认识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对中国革命的意义。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一 新的领导阶级与领导核心——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图解历史 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的地理分布
——摘编自应星、荣思恒
《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解读 中国共产党的部分重要活动地点先由北京、上海转移广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实际出发。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这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1920年8月,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史料探究 五四运动开启中华民族觉醒
材料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4)新的意识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1.(2022·濮阳高一阶段练习)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奋斗目标
2.(2023·重庆高一阶段练习)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的“群众党”“不是少数人空想的革命团体”“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这一《决议案》( )
A.提出了国共合作方针
B.促进了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总结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深刻教训
知识点三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背景 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孙中山 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同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标志 国民党一大召开 时间 1924年1月
地点 广州
内容
影响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二、国民革命
口号 “打倒列强,除军阀”
发展 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高潮 革命势力 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英租界 1927年2月,武汉革命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失败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表现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分共”
结果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
教训 工人阶级必须掌握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思维点拨 认识国共合作下的国民革命
(1)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国民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2)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民革命的旗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
误区警示 国民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因而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阅读教材《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为此次北伐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解说词表述完整清晰。)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二 新的救国作为——国民革命
名家论史 国民革命的经验教训
材料 这时的中国共产党尚处在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都缺少足够的认识。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懂得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的重要性,“自愿地放弃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于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党在国民革命的危急时刻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能够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导致革命失败。——摘编自张海鹏等《中国近代史》
史料探究 国民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北伐战争进展顺利,到1927年4月,北伐军在10个月内攻占了近半个中国,取得了巨大胜利。北伐战争基本上实现了国民革命运动所要完成的直接目标,由此国家统一进程的步伐大大加快,初步地重新奠定了国家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也为南京政府裁撤遍布各地的厘捐、统一币制和度量衡提供了前提。革命的指导思想在革命的过程中得到了实践和传播,对民众进行了政治启蒙,扩大了民众参政的广泛性……思想文化进步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指导中国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广泛传播。
——摘编自曲延春《国民革命的社会现代化价值分析》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的领导作用
政治 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组织 积极帮助和促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并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群众运动 国民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发动工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军事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1.下面为1927年创作的漫画《革命歌声》。该漫画反映了( )
A.北伐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B.列强支持下的军阀割据混战
C.农民运动配合革命军北伐
D.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2.(2022·日照高二期中)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会议通过的《组织问题议决案》指出,“党内纪律非常重要”,特意强调党员要“重视政治纪律”,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问题上都必须严格服从党的领导。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B.努力应对党面临的内外危机
C.着手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
D.为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做准备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前的历史,先后叙述了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4—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全民族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927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以及1934-1936年红军长征等史实,重点突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历程。
1.时代开创: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开创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时代。
2.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3.携手奋进:面对共同的敌人,国共两党选择了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高潮,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勇闯新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道路。
5.伟大壮举: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国民革命,认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趋势。 时空观念:结合地图和大事年表,了解五四运动、国民革命的基本过程。 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培养学生“史从证出,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 历史解释:探究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的历史价值。 家国情怀:认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的曲折历程,感悟中国近代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担当精神。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革命统一战线 三大政策 北伐战争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
1.原因
阶级矛盾 北洋军阀的黑暗、独裁统治
民族矛盾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导火索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
前期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但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后期 1919年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释放了被捕学生。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3.意义
爱国运动 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社会运动 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思想运动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政党建设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指导思想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革命阶段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里程碑 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概念阐释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其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
思维点拨 五四运动的特点
(1)五四运动具有革命性: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2)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3)五四运动具有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等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4)五四运动具有彻底性:斗争的目的基本实现。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原因 俄国十月革命的启发;五四运动的实践;一战和巴黎和会使民众对西方资本主义失去信心
时间 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
中心 北京与上海
方式 著书立说 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组织团体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翻译书籍 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翻译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阅读教材“问题探究”栏目,分析以蔡和森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十月革命的影响;苏俄放弃在华特权及废除不平等条约;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资产阶级的救国实践失败,民族危机下的中国人急切地寻找新的救国道路;一战及巴黎和会,使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资本主义失望。
1.(2022·北京高一期中)下图是1919年5月《新申报》的“号外”,有“今日各校学生游街”“声明不认二十一款,撤回赴欧和会专使”等内容。这张“号外”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北伐战争开始 D.东北改旗易帜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1919年5月”“不认二十一款”可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A项正确。
2.(2023·大同高一阶段练习)1919年10月,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专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都作出阐述;这期间,李达也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三部著作。这表明当时(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方向转变
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入创造社会环境
C.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条件已经成熟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李大钊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而李达翻译的内容也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意味着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D项正确。
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1)国内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组织基础 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国际: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及共产国际代表。
(4)内容
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领导机构 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意义
(1)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图解历史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根据教材“学思之窗”及“历史纵横”,指出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对象认识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对中国革命的意义。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变化: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实现民族独立。
意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主题一 新的领导阶级与领导核心——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图解历史 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的地理分布
——摘编自应星、荣思恒
《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解读 中国共产党的部分重要活动地点先由北京、上海转移广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实际出发。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这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1920年8月,上海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史料探究 五四运动开启中华民族觉醒
材料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表现: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十月革命的影响。
深化拓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4)新的意识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1.(2022·濮阳高一阶段练习)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奋斗目标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次大会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D项正确;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排除A项;国民革命失败后才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排除B项;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排除C项。
2.(2023·重庆高一阶段练习)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的“群众党”“不是少数人空想的革命团体”“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这一《决议案》( )
A.提出了国共合作方针
B.促进了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总结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深刻教训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掀起了第一次高潮,中国共产党强调与群众的联系,促进了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B项正确;国共合作是在中共三大提出的,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排除C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是在中共二大之后,排除D项。
知识点三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背景 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孙中山 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同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标志 国民党一大召开 时间 1924年1月
地点 广州
内容 提出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实际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影响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二、国民革命
口号 “打倒列强,除军阀”
发展 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高潮 革命势力 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英租界 1927年2月,武汉革命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失败 原因 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表现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分共”
结果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
教训 工人阶级必须掌握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思维点拨 认识国共合作下的国民革命
(1)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国民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2)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民革命的旗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
误区警示 国民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因而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阅读教材《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为此次北伐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解说词表述完整清晰。)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解说词: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政权,全国革命运动空前高涨。1926年,为打倒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到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便从广州打到武汉、南京和上海,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一直推进到长江流域。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战争中途夭折,国民革命失败。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彰显了国共合作形成的巨大合力。
主题二 新的救国作为——国民革命
名家论史 国民革命的经验教训
材料 这时的中国共产党尚处在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都缺少足够的认识。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懂得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的重要性,“自愿地放弃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于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党在国民革命的危急时刻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能够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导致革命失败。——摘编自张海鹏等《中国近代史》
史料探究 国民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北伐战争进展顺利,到1927年4月,北伐军在10个月内攻占了近半个中国,取得了巨大胜利。北伐战争基本上实现了国民革命运动所要完成的直接目标,由此国家统一进程的步伐大大加快,初步地重新奠定了国家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也为南京政府裁撤遍布各地的厘捐、统一币制和度量衡提供了前提。革命的指导思想在革命的过程中得到了实践和传播,对民众进行了政治启蒙,扩大了民众参政的广泛性……思想文化进步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指导中国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广泛传播。
——摘编自曲延春《国民革命的社会现代化价值分析》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国民革命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政治上,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扩大了民主范围;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经济上,加快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思想上,传播了新三民主义;进一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的领导作用
政治 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组织 积极帮助和促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并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群众运动 国民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发动工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
军事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1.下面为1927年创作的漫画《革命歌声》。该漫画反映了( )
A.北伐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B.列强支持下的军阀割据混战
C.农民运动配合革命军北伐
D.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漫画信息可知,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C项正确;北伐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军阀割据混战,排除B项;此时正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与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无关,排除D项。
2.(2022·日照高二期中)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会议通过的《组织问题议决案》指出,“党内纪律非常重要”,特意强调党员要“重视政治纪律”,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问题上都必须严格服从党的领导。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B.努力应对党面临的内外危机
C.着手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
D.为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做准备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党内也出现了意见分歧,因此,中共五大强调党员要“重视政治纪律”是在努力应对党面临的内外危机,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