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学案(学生版 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学案(学生版 教师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1 22:5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的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及辩证分析等理论,评价工农武装割据。 时空观念: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借助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解读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过程、特点及影响。 历史解释: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实践、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家国情怀: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宁汉合流 东北易帜 工农武装割据 土地革命 遵义会议 长征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政治统一与专制并存
宁汉 合流 概况 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影响
北伐统一 目标 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
济南惨案 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
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
改旗易帜
思维点拨 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的不同
在目的方面,前者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倒帝国主义,统一中国;后者的目的只是单纯地打倒张作霖,统一全国,单纯为国民党的利益而战。在组织基础和性质方面,前者的组织基础是国共合作,是一场国内革命战争;后者的组织基础是不同利益集团的军阀,是一场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的战争,实现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二、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发展
有利 因素 政治保障
发展机遇
政府政策 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主要表现 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不利因素 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材料 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2·鄂州高一期中)1936年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行政首脑,行政院对总统负责,行政院下属各部首长由总统任命。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机关,但所提法律均需先经过行政会议议决,总统对立法院的决议有权提请复议。这些规定(  )
A.推动了共和制民主化进程 B.暴露了国民政府一党专政本质
C.践行了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D.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政治基础
2.1922年,中国海关进口平均税率约为5%;1930年,国民政府修订海关进口税率,大幅度提高税率;到1934年,海关进口平均税率已达31.3%。国民政府此举(  )
A.彻底实现了关税自主 B.有助于增加国货出口
C.杜绝了外国商品倾销 D.有利于保护民族工业
知识点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武装起义
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南昌 起义 爆发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并率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南昌起义爆发
概况 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广东。10月初,起义军在潮汕地区失败后,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湖南,另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
意义
八七会议 召开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
概况 总结教训
纠正错误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方针
提出思想
影响 为正处于思想紊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
秋收起义 时间 1927年9月
经过 毛泽东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1.结合教材《南昌起义》(油画),思考南昌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开辟革命新道路
根据地建立 创建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会师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意义
党的 领导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政权 建设 成立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意义
土地 革命
图解历史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2.为了能进一步深入了解“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这一主题,结合教材内容,请你推荐一个实地考察地点,并说明推荐理由。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一 曙光初现,路在脚下——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图说历史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时空分布
解读 因攻打大城市受挫,偏远农村地区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等原因,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两省或多省交界处的农村地区。
史料探究 土地革命
材料 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江西兴国《土地法》,根据中共六大的决议,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同年7月,毛泽东指导召开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在土地革命中要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区别对待大地主、小地主与富农,“集中攻击目标地主”,并提出“抽多补少”土地分配原则。1930年2月,毛泽东在江西吉安主持召开地方党和军队联席会议,推动土地革命深入发展。——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开展赣闽地区土地革命的背景,并分析开展赣闽地区土地革命的意义。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原因
①必要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农村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②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等。
(2)内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根据地建设是阵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意义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取得了最终胜利。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③“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
1.(2023·济南高一开学考试)“秋风急雨愁云乱,起义工农到三湾。暴动惊传湘赣岭,英雄直上井冈山。”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古田会议 D.北伐战争
2.1928年10-11月,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实践经验,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在1930年1月撰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要走(  )
A.城市中心道路 B.独立自主道路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人民群众道路
知识点三 红军长征
一、背景
客观 蒋介石调集重兵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多次“围剿”
主观
直接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二、过程
开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贵州遵义
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会后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意义 领导地位
挽救危机
胜利 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误区警示 遵义会议只是在军事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并没有彻底清算“左”倾错误。
三、意义
革命中心 红军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发动群众 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
思想解放 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思维点拨 长征精神
坚定革命信念,坚信正义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独立自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阅读教材,说明毛泽东《七律·长征》对于研究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料价值。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二 千军奋起,路在征途——红军长征
图说历史 遵义会议会址
解读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在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而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
史料探究 红军长征
以下是遗留到今天的长征时期的物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物1:红军长征中的皮鼓 说明: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因食物匮乏,红军将皮鼓面割下一块,经过简单处理后用来充饥
文物2:红军长征中的布告 说明:由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发布,1935年11月翻印。《红军到地约法十章》内容包括:不乱杀人,不乱没收,保护工农,取消捐款(军阀收取的苛捐杂税),发粮分田,增加工资,自由营业,反帝灭蒋,投诚不究,优待白兵
文物3:朱德在长征途中领到的“伙食尾子” 说明:长征中,红军从首长到士兵每人每天的伙食费只有5分钱,但在精打细算下,到结算时会有一些节余,红军把这种节余叫做“伙食尾子”。经过士兵委员会讨论后,这些钱一般会按照从最高首长到普通士兵一致的原则,平均分配给大家零用
(1)观察文物,阅读文物说明,谈谈你对红军长征胜利原因的认识。
(2)指出以上文物的史料类型,从史料角度,简述其价值。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
1.(2022·昆明一中高一期中)“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愁绪里格万千压在心间;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这是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十送红军》的部分歌词。歌词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南昌起义后红军进军井冈山
B.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进行长征
C.军队出征奔赴前线抗击日寇
D.军队撤出根据地同国军决战
2.(2022·德阳高一期末)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在遵义会议上,“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这一判断主要依据是,遵义会议(  )
A.完成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标志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纠正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D.确立了党中央新的领导核心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的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及辩证分析等理论,评价工农武装割据。 时空观念: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借助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解读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过程、特点及影响。 历史解释: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实践、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家国情怀: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宁汉合流 东北易帜 工农武装割据 土地革命 遵义会议 长征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政治统一与专制并存
宁汉 合流 概况 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影响 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北伐统一 目标 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
济南惨案 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
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
改旗易帜 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思维点拨 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的不同
在目的方面,前者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倒帝国主义,统一中国;后者的目的只是单纯地打倒张作霖,统一全国,单纯为国民党的利益而战。在组织基础和性质方面,前者的组织基础是国共合作,是一场国内革命战争;后者的组织基础是不同利益集团的军阀,是一场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的战争,实现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二、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发展
有利 因素 政治保障 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为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提供了政治保障
发展机遇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政府政策 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主要表现 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不利因素 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材料 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状况: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原因: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家的爱国行动。
1.(2022·鄂州高一期中)1936年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行政首脑,行政院对总统负责,行政院下属各部首长由总统任命。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机关,但所提法律均需先经过行政会议议决,总统对立法院的决议有权提请复议。这些规定(  )
A.推动了共和制民主化进程 B.暴露了国民政府一党专政本质
C.践行了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D.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政治基础
答案 B
解析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规定突出强调了总统权力,保障了总统权力的至高无上,本质上反映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企图,B项正确;这些规定违背了民主原则,排除A项;国民政府宪政的实质是一党专政,并不是对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实践,排除C项;全民族抗战的政治基础是国共合作抗日,排除D项。
2.1922年,中国海关进口平均税率约为5%;1930年,国民政府修订海关进口税率,大幅度提高税率;到1934年,海关进口平均税率已达31.3%。国民政府此举(  )
A.彻底实现了关税自主 B.有助于增加国货出口
C.杜绝了外国商品倾销 D.有利于保护民族工业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时期,进口关税税率提高,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A项错在“彻底”一词,排除;材料是进口税率,与出口无关,排除B项;“杜绝”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知识点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武装起义
背景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南昌 起义 爆发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并率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南昌起义爆发
概况 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广东。10月初,起义军在潮汕地区失败后,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湖南,另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 召开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
概况 总结教训 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纠正错误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方针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提出思想 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影响 为正处于思想紊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
秋收起义 时间 1927年9月
经过 毛泽东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1.结合教材《南昌起义》(油画),思考南昌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开辟革命新道路
根据地建立 创建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会师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意义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党的 领导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政权 建设 成立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意义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土地 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图解历史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2.为了能进一步深入了解“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这一主题,结合教材内容,请你推荐一个实地考察地点,并说明推荐理由。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地点:井冈山。
理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其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主题一 曙光初现,路在脚下——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图说历史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时空分布
解读 因攻打大城市受挫,偏远农村地区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等原因,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两省或多省交界处的农村地区。
史料探究 土地革命
材料 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江西兴国《土地法》,根据中共六大的决议,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同年7月,毛泽东指导召开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在土地革命中要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区别对待大地主、小地主与富农,“集中攻击目标地主”,并提出“抽多补少”土地分配原则。1930年2月,毛泽东在江西吉安主持召开地方党和军队联席会议,推动土地革命深入发展。——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开展赣闽地区土地革命的背景,并分析开展赣闽地区土地革命的意义。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背景:中国是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无地、少地现象严重,且受多种剥削和压迫;民主革命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国共合作破裂,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意义: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据地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高涨,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原因
①必要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农村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②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等。
(2)内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根据地建设是阵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意义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取得了最终胜利。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③“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
1.(2023·济南高一开学考试)“秋风急雨愁云乱,起义工农到三湾。暴动惊传湘赣岭,英雄直上井冈山。”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古田会议 D.北伐战争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该事件为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项正确。
2.1928年10-11月,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实践经验,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在1930年1月撰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要走(  )
A.城市中心道路 B.独立自主道路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人民群众道路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井冈山斗争的实践经验”可知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就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C项正确。
知识点三 红军长征
一、背景
客观 蒋介石调集重兵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多次“围剿”
主观 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和中共中央的“左”倾错误
直接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二、过程
开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贵州遵义
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会后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意义 领导地位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危机 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胜利 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误区警示 遵义会议只是在军事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并没有彻底清算“左”倾错误。
三、意义
革命中心 红军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发动群众 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
思想解放 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思维点拨 长征精神
坚定革命信念,坚信正义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独立自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阅读教材,说明毛泽东《七律·长征》对于研究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料价值。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诗词历数长征途中重要的战役地点和长征路径,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研究红军长征、战略转移的重要文学史料。
主题二 千军奋起,路在征途——红军长征
图说历史 遵义会议会址
解读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在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而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
史料探究 红军长征
以下是遗留到今天的长征时期的物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物1:红军长征中的皮鼓 说明: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因食物匮乏,红军将皮鼓面割下一块,经过简单处理后用来充饥
文物2:红军长征中的布告 说明:由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发布,1935年11月翻印。《红军到地约法十章》内容包括:不乱杀人,不乱没收,保护工农,取消捐款(军阀收取的苛捐杂税),发粮分田,增加工资,自由营业,反帝灭蒋,投诚不究,优待白兵
文物3:朱德在长征途中领到的“伙食尾子” 说明:长征中,红军从首长到士兵每人每天的伙食费只有5分钱,但在精打细算下,到结算时会有一些节余,红军把这种节余叫做“伙食尾子”。经过士兵委员会讨论后,这些钱一般会按照从最高首长到普通士兵一致的原则,平均分配给大家零用
(1)观察文物,阅读文物说明,谈谈你对红军长征胜利原因的认识。
(2)指出以上文物的史料类型,从史料角度,简述其价值。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红军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红军纪律严明,土地政策得到农民支持,官兵平等。
(2)以上文物属于实物史料。能够真实、形象、直观地再现长征历史,丰富对长征问题的研究,再综合其他史料进行辨析,可以形成对长征的全面认识。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
1.(2022·昆明一中高一期中)“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愁绪里格万千压在心间;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这是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十送红军》的部分歌词。歌词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南昌起义后红军进军井冈山
B.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进行长征
C.军队出征奔赴前线抗击日寇
D.军队撤出根据地同国军决战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红军即将“下山”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的背景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B项正确。
2.(2022·德阳高一期末)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在遵义会议上,“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这一判断主要依据是,遵义会议(  )
A.完成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标志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纠正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D.确立了党中央新的领导核心
答案 D
解析 遵义会议并未完成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A项;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与“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不符,排除B项;遵义会议纠正的是“左”倾错误,排除C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