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本单元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统治的斗争,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种民主力量反对专制独裁,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1.全民族团结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沦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海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充分体现了从局部抗战走向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特点。
2.历史征程:抗战胜利对中华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成为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命运的转折点,对外洗雪了国耻,提高了国际地位。对内推动了人民的觉醒,锤炼了民主的力量,开启了民主、独立的光明前景——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人民力量: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国民党违背人民和平意愿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经过艰苦奋斗,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是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唯物史观:分析抗战必须民族团结的原因以及走向团结抗战的基本过程。 时空观念: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脉络和空间格局。 史料实证:从“抗战背景”的相关图片、文字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认识日本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历史解释:探究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家国情怀:牢记历史,不忘国难,认识中国人民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合作,获得14年抗战的伟大胜利。 九一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南京大屠杀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局部抗战
一、日本局部侵华
背景 历史原因 灭亡中国、称霸亚太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根本原因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直接原因 为摆脱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的困境
有利时机 国共内战给日本造成可乘之机
战争准备 1931年上半年,日本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国际因素 西方列强忙于解决经济危机,无暇干预
表现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标志着________
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
扶植傀儡政权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进犯长城 1933年,日军向长城沿线进犯
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在华北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概念阐释 华北事变
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虽一时得逞,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二、各界应对举措
国民政府 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
国联 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牺牲中国换取英、美、法、日等国共同控制中国东北
东北军民 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代表人物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
中国 共产党 八一 宣言 1935年8月1日,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瓦窑 堡会议 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爱国学生 一二· 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___________________
国民党爱国军队及将领 中国 军队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西安 事变 背景 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实行联共抗日
经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
结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
1.阅读教材,说明《西北文化日报》对研究西安事变的史料价值。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教材“东北人民革命军同日军作战”图,思考东北人民革命军是自发的抵抗还是政府组织的抵抗?东北军民的抗战有何意义?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之后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不断策划占领东北。由此可知(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B.经济危机促使日本侵华
C.中国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机会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豪杰举义丛林坡,驱逐倭寇挥金戈;浴血鏖战十四载,驰骋雪地苦作乐”。该诗歌颂的是( )
A.十九路军 B.东北抗日联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知识点二 全面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 概况 1937年7月7日,日军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日军向宛平城射击,炮轰城外的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即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影响 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原因 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过程 通电全国 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庐山会议 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
洛川会议 1937年8月下旬,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递交宣言 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抗日的基本主张
改编红军 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确立 标志
影响 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作用
思维点拨 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1)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3)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妥协。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图解历史 十四年抗战
阅读教材“学思之窗”,结合中间党派的主张,联系时代背景,谈谈你的认识。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一 生机和希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图说历史 抗日救亡运动示意图
——摘编自《高中历史图文详解地图册》
解读 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东北的爱国军民自发抗击日军侵略。1935年华北事变,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学生掀起了一二·九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国共两党达成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实现了全民族的伟大抗战。
史料探究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征
材料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广大民众抗日呼声的推动下,由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国民党最终顺应,从而形成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相对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范围更加广泛。由于历史原因,各党派各阶级政治力量不平衡,同时在地域分布上也表现出这种不平衡;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共两党之间的性质是根本相悖的,这使得统一战线内部的分散性在国共两党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民党内部的部分反动分子还是一味地否认统一战线,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对国民党的策略后,国民党的政策明显发生改变。
——摘编自谷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征探析》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全面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背景
中日 矛盾 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国情的需要 日本的全面侵华使中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了民族独立,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势在必行
共产党的努力 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国民党联合抗日,先后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各界共同努力 全国各种抗日力量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和推动。当时国共两党是中国的两大武装力量,摒弃前嫌,联合抗日,共同面对民族危亡,是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期待
(2)特点
广泛性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除极少数汉奸和卖国贼以外,各阶级阶层都包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
复杂性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国民党政策的变化,使统一战线内存在严重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情况下,坚持了正确的策略
长期性 中日民族矛盾以及中日两国的特点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长期存在
有利的国际环境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线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3)意义
抗战胜利保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两个战场在客观上互相配合,全民族以抗日为目标,形成统一战线,最终取得胜利
壮大人民力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有利于人民力量的壮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抗日力量发展壮大,坚持以斗争求团结,抗日爱国人士的要求和中国共产党合作
提供借鉴经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和政权建设提供了经验
1.下图是冯玉祥的漫画《播种图》“妈妈在前,爸爸在后,弟弟播种,哥哥打寇,男女老少齐报国仇,多产粮米,把倭打走”。该漫画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1928年冯玉祥就有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B.七七事变后冯玉祥号召老百姓起来抗日
C.冯玉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积极宣传抗日
D.日本加紧侵华,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2.(2022·杭州高一期中)国共两党在如何抗日问题上,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同主张。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则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洛川会议上哪两个文件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正式形成( )
①《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②《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③《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④《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三 日军的侵华暴行
侵华方式 侵华暴行
南京大屠杀 日军攻陷南京后,在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劫掠,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
殖民统治 与掠夺 以华制华 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1940年3月,在日本扶植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以战养战
三光政策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1941-1942年,在华北连续五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重庆大轰炸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死者超过1万人
实施细菌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组建了细菌部队。1938至1945年,731部队曾以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灭绝人性的手段杀害中国人、朝鲜人及盟军战俘超过1万人
强征慰安妇 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
思维点拨 对待日本侵华罪行的正确态度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的侵华罪行不可饶恕,中日两国人民遭受巨大苦难的悲惨历史绝不能重演。
(2)战后,日本少数人一直在进行篡改日军侵华史的活动,我们不能不提高警惕,及时予以揭露并用史实进行必要的驳斥,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责任。
(3)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理性地分析日本侵华史,才能牢记历史教训,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教材“史料阅读”中引用了《拉贝日记》的相关内容,请你提取有关信息,并说明《拉贝日记》的史料价值。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二 暴虐与危亡:日本侵华及罪行
名家论史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动因
材料 日本当局的侵华计划与侵略行动,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与反抗,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化为泡影后,日本当局认为攻占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此举必将在中国国内与国际上产生极大的震撼力与极大的政治、军事影响,对中国广大军民与中国政府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与压力,使中国放弃抗战,向日本求和乞降。但事实上,占领南京不但没有挫伤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日军的这种暴行反而更加坚定了中国民众的抗日决心。——摘编自经盛鸿《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动因》
史料探究 日军的侵华罪行
材料 1937年12月24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的《处理中国事变纲要》说道,对于“(占领区)官方机关和土地、建筑物等,全部由我方接收并加以适当利用”。日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将所有与中国政府有关的资产予以查封、冻结,当作战利品没收。1939年8月,日本正式设立了由日本驻华中军、政、财三方参加的主要由军方控制的“军配组合”,控制华中地区的物资和流通,其分支机构遍布华中十多个城市,涉及行业有棉花、棉纱、棉布、人造丝、毛丝及毛丝制品、工业药品、染料、纸张、谷肥、砂糖等,并直接控制这些行业的原料和产品。1940年11月,日本又成立“输配联合会”,对“军配组合”控制之外的物资进行统制,低价收购粮食、棉花及其他农副产品,同时又向农村高价销售工业品。
——摘编自梁发芾《日本侵华的“以战养战”》
根据材料,指出日本在中国战场“以战养战”的表现。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史料实证”角度看待日军对华殖民统治的特点及危害
特点 政治:日军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对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实行所谓的“以华制华”政策。对沦陷区人民实行疯狂迫害;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在华中,日伪政权发动“清乡运动”;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
经济:日本侵略者在农业、工矿运输业、金融业等方面,大肆榨取中国的资财
思想文化:日本侵略者从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蒙蔽、麻醉和腐蚀中国人民的抵抗意识,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践踏国际公法,实施违反人性的细菌战和推行“慰安妇”制度
危害 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攫取了沦陷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特权
剥夺了中国许多无辜百姓的生存权,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违反人道主义,践踏了国际公法
1.(2022·大理高一期中)(日本)以包头为中心的西北贸易的登场,七七事变后作为日、中经济圈的一环不可轻视,不能从地方经济角度来观察西北贸易。日本发展西北贸易体现了( )
A.“华北自治”运动 B.“征购配给”制度
C.“治安强化”运动 D.“以战养战”策略
2.(2022·天津红桥高一学业考试)日军侵华期间,践踏国际法,实施细菌战。下列反映侵华日军细菌战的证据中,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
A.受害幸存者的口述材料
B.日军细菌部队的遗址
C.亲历者记录的影像资料
D.侵华日军老兵回忆录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本单元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统治的斗争,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种民主力量反对专制独裁,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1.全民族团结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沦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海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充分体现了从局部抗战走向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特点。
2.历史征程:抗战胜利对中华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成为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命运的转折点,对外洗雪了国耻,提高了国际地位。对内推动了人民的觉醒,锤炼了民主的力量,开启了民主、独立的光明前景——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人民力量: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国民党违背人民和平意愿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经过艰苦奋斗,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是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唯物史观:分析抗战必须民族团结的原因以及走向团结抗战的基本过程。 时空观念: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脉络和空间格局。 史料实证:从“抗战背景”的相关图片、文字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认识日本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历史解释:探究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家国情怀:牢记历史,不忘国难,认识中国人民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合作,获得14年抗战的伟大胜利。 九一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南京大屠杀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局部抗战
一、日本局部侵华
背景 历史原因 灭亡中国、称霸亚太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根本原因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直接原因 为摆脱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的困境
有利时机 国共内战给日本造成可乘之机
战争准备 1931年上半年,日本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国际因素 西方列强忙于解决经济危机,无暇干预
表现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
扶植傀儡政权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进犯长城 1933年,日军向长城沿线进犯
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在华北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概念阐释 华北事变
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虽一时得逞,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二、各界应对举措
国民政府 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
国联 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牺牲中国换取英、美、法、日等国共同控制中国东北
东北军民 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代表人物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
中国 共产党 八一 宣言 1935年8月1日,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瓦窑 堡会议 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爱国学生 一二· 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国民党爱国军队及将领 中国 军队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西安 事变 背景 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实行联共抗日
经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
结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 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1.阅读教材,说明《西北文化日报》对研究西安事变的史料价值。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西北文化日报》是当时关于西安事变的新闻报道,属于一手史料。该报道对研究西安事变发动者的动机和主张,民众抗日救国的愿望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结合教材“东北人民革命军同日军作战”图,思考东北人民革命军是自发的抵抗还是政府组织的抵抗?东北军民的抗战有何意义?
提示 当时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人民革命军属于自发的抵抗行为。东北军民的抗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其他地区的抗日斗争。
1.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之后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不断策划占领东北。由此可知(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B.经济危机促使日本侵华
C.中国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机会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日本侵略东北是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具有必然性,A项正确;经济危机、中国内战均是日本侵华的影响因素,但材料未提及,排除B、C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排除D项。
2.“豪杰举义丛林坡,驱逐倭寇挥金戈;浴血鏖战十四载,驰骋雪地苦作乐”。该诗歌颂的是( )
A.十九路军 B.东北抗日联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答案 B
解析 据所学,十九路军是中华民国正规军,与材料“豪杰举义丛林坡”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八路军是由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与材料“驰骋雪地苦作乐”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华中敌后坚持抗战的人民军队,与材料“驰骋雪地苦作乐”不符,排除D项。
知识点二 全面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 概况 1937年7月7日,日军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日军向宛平城射击,炮轰城外的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即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影响 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原因 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过程 通电全国 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庐山会议 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
洛川会议 1937年8月下旬,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递交宣言 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抗日的基本主张
改编红军 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确立 标志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影响 国共合作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思维点拨 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1)日本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3)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妥协。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图解历史 十四年抗战
阅读教材“学思之窗”,结合中间党派的主张,联系时代背景,谈谈你的认识。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材料反映了面对民族危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热烈拥护国共合作,积极参加抗战,表现了各党派求同存异,团结抗战的民族凝聚力。
主题一 生机和希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图说历史 抗日救亡运动示意图
——摘编自《高中历史图文详解地图册》
解读 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东北的爱国军民自发抗击日军侵略。1935年华北事变,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学生掀起了一二·九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国共两党达成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实现了全民族的伟大抗战。
史料探究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征
材料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广大民众抗日呼声的推动下,由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国民党最终顺应,从而形成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相对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范围更加广泛。由于历史原因,各党派各阶级政治力量不平衡,同时在地域分布上也表现出这种不平衡;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共两党之间的性质是根本相悖的,这使得统一战线内部的分散性在国共两党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民党内部的部分反动分子还是一味地否认统一战线,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对国民党的策略后,国民党的政策明显发生改变。
——摘编自谷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征探析》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特点:成员具有广泛性;成员之间力量具有不平衡性;由中国共产党倡导,以国共合作为基础而建立;具有分散性;发展过程比较艰难。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全面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背景
中日矛盾 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国情的需要 日本的全面侵华使中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了民族独立,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势在必行
共产党的努力 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国民党联合抗日,先后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各界共同努力 全国各种抗日力量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和推动。当时国共两党是中国的两大武装力量,摒弃前嫌,联合抗日,共同面对民族危亡,是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期待
(2)特点
广泛性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除极少数汉奸和卖国贼以外,各阶级阶层都包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
复杂性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国民党政策的变化,使统一战线内存在严重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情况下,坚持了正确的策略
长期性 中日民族矛盾以及中日两国的特点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长期存在
有利的国际环境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线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3)意义
抗战胜利保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两个战场在客观上互相配合,全民族以抗日为目标,形成统一战线,最终取得胜利
壮大人民力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有利于人民力量的壮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抗日力量发展壮大,坚持以斗争求团结,抗日爱国人士的要求和中国共产党合作
提供借鉴经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和政权建设提供了经验
1.下图是冯玉祥的漫画《播种图》“妈妈在前,爸爸在后,弟弟播种,哥哥打寇,男女老少齐报国仇,多产粮米,把倭打走”。该漫画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1928年冯玉祥就有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B.七七事变后冯玉祥号召老百姓起来抗日
C.冯玉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积极宣传抗日
D.日本加紧侵华,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得出当时正处于抗战期间,并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这是冯玉祥号召老百姓起来抗日,B项正确;结合题干及漫画落款处的时间可知A项错误,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积极宣传抗日,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的是号召人民共同抗日,不是“日本加紧侵华,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排除D项。
2.(2022·杭州高一期中)国共两党在如何抗日问题上,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同主张。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则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洛川会议上哪两个文件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正式形成( )
①《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②《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③《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④《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红军在长征途中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①错误,1935年,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会议上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②错误;1937年召开的洛川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正式形成,③④正确,D项正确。
知识点三 日军的侵华暴行
侵华方式 侵华暴行
南京大屠杀 日军攻陷南京后,在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劫掠,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
殖民统治 与掠夺 以华制华 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1940年3月,在日本扶植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以战养战 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
三光政策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1941-1942年,在华北连续五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重庆大轰炸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死者超过1万人
实施细菌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组建了细菌部队。1938至1945年,731部队曾以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灭绝人性的手段杀害中国人、朝鲜人及盟军战俘超过1万人
强征慰安妇 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
思维点拨 对待日本侵华罪行的正确态度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的侵华罪行不可饶恕,中日两国人民遭受巨大苦难的悲惨历史绝不能重演。
(2)战后,日本少数人一直在进行篡改日军侵华史的活动,我们不能不提高警惕,及时予以揭露并用史实进行必要的驳斥,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责任。
(3)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理性地分析日本侵华史,才能牢记历史教训,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教材“史料阅读”中引用了《拉贝日记》的相关内容,请你提取有关信息,并说明《拉贝日记》的史料价值。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材料内容:日本屠杀大量中国平民,违背国际公德枪杀被俘中国士兵,可用于研究1937年12月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反映出法西斯反人类、反和平的反动本质。
史料价值:材料选自拉贝在南京的生活日记,属于文献史料。拉贝是20世纪30年代日军侵略中国,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他的日记是研究侵华日军罪行的一手史料。
主题二 暴虐与危亡:日本侵华及罪行
名家论史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动因
材料 日本当局的侵华计划与侵略行动,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与反抗,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化为泡影后,日本当局认为攻占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此举必将在中国国内与国际上产生极大的震撼力与极大的政治、军事影响,对中国广大军民与中国政府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与压力,使中国放弃抗战,向日本求和乞降。但事实上,占领南京不但没有挫伤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日军的这种暴行反而更加坚定了中国民众的抗日决心。——摘编自经盛鸿《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动因》
史料探究 日军的侵华罪行
材料 1937年12月24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的《处理中国事变纲要》说道,对于“(占领区)官方机关和土地、建筑物等,全部由我方接收并加以适当利用”。日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将所有与中国政府有关的资产予以查封、冻结,当作战利品没收。1939年8月,日本正式设立了由日本驻华中军、政、财三方参加的主要由军方控制的“军配组合”,控制华中地区的物资和流通,其分支机构遍布华中十多个城市,涉及行业有棉花、棉纱、棉布、人造丝、毛丝及毛丝制品、工业药品、染料、纸张、谷肥、砂糖等,并直接控制这些行业的原料和产品。1940年11月,日本又成立“输配联合会”,对“军配组合”控制之外的物资进行统制,低价收购粮食、棉花及其他农副产品,同时又向农村高价销售工业品。
——摘编自梁发芾《日本侵华的“以战养战”》
根据材料,指出日本在中国战场“以战养战”的表现。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表现:没收国民政府财产;成立经济实体,控制物资和物流;对占领区工农业生产实行军管和统制;运用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牟取暴利。
深化拓展 从“史料实证”角度看待日军对华殖民统治的特点及危害
特点 政治:日军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对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实行所谓的“以华制华”政策。对沦陷区人民实行疯狂迫害;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在华中,日伪政权发动“清乡运动”;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
经济:日本侵略者在农业、工矿运输业、金融业等方面,大肆榨取中国的资财
思想文化:日本侵略者从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蒙蔽、麻醉和腐蚀中国人民的抵抗意识,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践踏国际公法,实施违反人性的细菌战和推行“慰安妇”制度
危害 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攫取了沦陷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特权
剥夺了中国许多无辜百姓的生存权,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违反人道主义,践踏了国际公法
1.(2022·大理高一期中)(日本)以包头为中心的西北贸易的登场,七七事变后作为日、中经济圈的一环不可轻视,不能从地方经济角度来观察西北贸易。日本发展西北贸易体现了( )
A.“华北自治”运动 B.“征购配给”制度
C.“治安强化”运动 D.“以战养战”策略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日本发展以包头为中心的西北贸易,其主要目的是利用西北贸易为侵略战争提供资金,体现了“以战养战”策略,D项正确;“华北自治”运动是指1935年日本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征购配给”制度,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治安强化”运动不符,排除C项。
2.(2022·天津红桥高一学业考试)日军侵华期间,践踏国际法,实施细菌战。下列反映侵华日军细菌战的证据中,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
A.受害幸存者的口述材料
B.日军细菌部队的遗址
C.亲历者记录的影像资料
D.侵华日军老兵回忆录
答案 B
解析 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能够反映侵华日军细菌战的实物史料是日军细菌部队的遗址,B项正确;受害幸存者的口述材料、亲历者记录的影像资料、侵华日军老兵回忆录都不属于实物史料,排除A、C、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