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2 15:2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认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 时空观念:知道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人民解放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演变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史料实证:运用各种历史图表、反映解放战争的影视作品,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历史解释:理解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家国情怀: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福祉、为民族前途、为国家命运奋斗不息的精神。 重庆谈判 国民党专制独裁 解放区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渡江战役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背 景 人民主要愿望 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两种建国方针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表现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底到10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双十协定》 1945年10月10日,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主要内容为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政治协商会议 召开 1946年1月10日
结果 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最终被国民党否决
图解历史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
阅读教材《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分析毛泽东为什么要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一 人民的心愿: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图说历史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图(见教材)
解读 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积极调兵到内战前线;共产党坚持和平民主建国方针,作出一定的让步,主动撤出一些解放区。
史料探究 中间路线
材料 1946年6月出版的《再生》第118期上,发表了张东荪的《一个中间性的政治路线》一文。文章说:“中国必须于内政上建立一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中间的政治制度。”这个中间性的政治制度就是调和美苏二者。“亦就是:在政治方面上比较多地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上比较多地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从消极方面来说,即采取民主主义而不要资本主义,同时采取社会主义而不要无产专政的革命。我们要自由而不要放任,要合作而不要斗争。不要放任故不要资本家垄断,不要斗争故不要阶级斗争。”——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依据材料概括“中间路线”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间路线”的主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待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
(2)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要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3)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切斗争必须服从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
(4)国共双方都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5)虽有和平谈判,但国民党方面是“假和平、真内战”;共产党方面抱着和谈诚意,同时也没有放松战争的准备。
(6)二战后的国际大环境。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政府发动内战。
知识点二 全面内战的爆发
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粉碎 全面进攻 方针 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
时间 1946年7至10月
结果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粉碎 重点进攻 背景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结果 陕北地区 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
山东地区 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孟良崮战役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原因。
蒋介石宣称“我们有空军、有海军,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种兵”“如果能配合得法,运用灵活……就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宣称,六个月就可以解决共产党问题。6月底,一颗颗炮弹飞向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2·嘉兴市高一期末)国民党政府在完成内战准备后,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于1946年6月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其起点是围攻(  )
A.中原解放区 B.陕北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2.(2022·青岛高一阶段练习)1946年7月,中共中央起草的《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等指示中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在作战中应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法”。根据以上指示,解放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粉碎全面进攻
B.进行外线作战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C.发起战略决战取得三大战役胜利
D.发动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知识点三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表现 原因 结果
经济危机 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滥发纸币
社会危机 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政治危机 内战独裁,美军暴行 爱国民主运动迅速兴起,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
国民党包办“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
阅读教材“历史纵横”栏目,分析第二条战线的作用。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2·喀什高一期中)下表是1948年上半年国民政府财政状况简表。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预算收入 预算支出 实际收入 实际支出
58万亿元 96万亿元 80万亿元 340万亿元
A.国统区经济根本好转 B.国民政府被迫实行通货紧缩
C.抗战导致了财政亏空 D.内战引发国民政府财政危机
2.(2022·莱西高一阶段练习)1947年5月,国民政府紧急颁布《裁乱期间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禁止10人以上的请愿、罢课、罢工和示威游行,并授权各地政府可采取“必要措施”和“紧急处置”办法。这些措施折射出(  )
A.战略进攻对国统区的冲击
B.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加深
C.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
D.蒋介石对战场指挥的失控
知识点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经济、军事与思想、政治
经济 土地改革 内容 1947年夏,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目的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剥削制度
影响
军事 战略进攻 概况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1948年9月) 作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
歼敌数 47万余人
结果 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初) 作战部队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歼敌数 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
结果 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被消灭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下旬) 作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
歼敌数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结果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意义
渡江战役 概况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结果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思想 七届二中全会 召开 1949年春,河北平山西柏坡
内容 方针 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工作重心
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意义 为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政治 北平和谈 背景 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全线崩溃;蒋介石宣告引退,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
概况 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结果 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拓展提升 战略决战的有利条件
(1)土地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使解放区更加巩固。
(2)人民解放军已具备攻打大城市的作战能力。
(3)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对于是否进行战略收缩,蒋介石举棋不定。
思维点拨 人民解放战争的特点
(1)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再到最后主力决战,军事上逐渐由被动转向主动。
(2)由战争初期积极防御的运动战到孟良崮战役的阵地战,再到三大战役的有机配合,军事指挥技术不断提高。
(3)人民军队始终掌握着政治主动权,时时体现民心所向,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
阅读教材“史料阅读”,分析此时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土地改革有何特点。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原因与意义
胜利 原因 国民党 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中国共产党
胜利意义
主题二 人民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图说历史 国统区恶性通货膨胀
解读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国民党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史料探究 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
材料 在重庆谈判和后来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间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疯狂地进攻解放区并抢占一些大城市和重要交通线。对于蒋介石所采取的这些行动,中共以自卫战争抵制国民党的进攻并且建立广大的革命根据地……在战争进行的时候,中共十分重视人民军队的兵源补给问题。在广大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促使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军,以保证人民军队的兵力之源,为以后的战略决战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摘编自王金领《试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展的原因并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1)原因
客观 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主观 核心 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灵魂 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方向 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中坚 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保障 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基础 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2)意义
近代中国革命角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现代化发展角度 实现了民族独立,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建设、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世界政 治影响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对国际格局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久远的影响
社会主 义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1.(2022·乳山市高一期末)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二中全会是一次城市工作会议,是历史转变点”。林伯渠也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是历史上转变点,也可以说是‘城市工作会议’。”“历史转变点”是指(  )
A.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C.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已经覆灭
D.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准备工作
2.竺可桢在日记里写道,“五月廿六日星期四。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上海全部解放……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该日记可用于研究(  )
A.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的恢复情况
B.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C.新生政权如何得以巩固
D.党的工作重心转变的问题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认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 时空观念:知道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人民解放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演变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史料实证:运用各种历史图表、反映解放战争的影视作品,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历史解释:理解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家国情怀: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福祉、为民族前途、为国家命运奋斗不息的精神。 重庆谈判 国民党专制独裁 解放区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渡江战役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背 景 人民主要愿望 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两种建国方针 中国共产党 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国民党 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表现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底到10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双十协定》 1945年10月10日,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主要内容为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政治协商会议 召开 1946年1月10日
结果 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最终被国民党否决
图解历史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
阅读教材《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分析毛泽东为什么要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教育和团结广大人民,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决定派毛泽东等人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举行和平谈判。
主题一 人民的心愿: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图说历史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图(见教材)
解读 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积极调兵到内战前线;共产党坚持和平民主建国方针,作出一定的让步,主动撤出一些解放区。
史料探究 中间路线
材料 1946年6月出版的《再生》第118期上,发表了张东荪的《一个中间性的政治路线》一文。文章说:“中国必须于内政上建立一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中间的政治制度。”这个中间性的政治制度就是调和美苏二者。“亦就是:在政治方面上比较多地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上比较多地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从消极方面来说,即采取民主主义而不要资本主义,同时采取社会主义而不要无产专政的革命。我们要自由而不要放任,要合作而不要斗争。不要放任故不要资本家垄断,不要斗争故不要阶级斗争。”——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依据材料概括“中间路线”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间路线”的主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主张:政治上采用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经济上采取计划经济,限制资本主义;主张改良反对斗争。
评价:中间路线表达了中间派对中国道路的思考,为国家治理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中间路线无法适应当时中国国情,难以实现。
深化拓展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待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
(2)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要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3)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切斗争必须服从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
(4)国共双方都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5)虽有和平谈判,但国民党方面是“假和平、真内战”;共产党方面抱着和谈诚意,同时也没有放松战争的准备。
(6)二战后的国际大环境。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政府发动内战。
知识点二 全面内战的爆发
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粉碎 全面进攻 方针 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
时间 1946年7至10月
结果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粉碎 重点进攻 背景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结果 陕北地区 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
山东地区 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孟良崮战役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原因。
蒋介石宣称“我们有空军、有海军,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种兵”“如果能配合得法,运用灵活……就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宣称,六个月就可以解决共产党问题。6月底,一颗颗炮弹飞向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美国对蒋介石的支持和援助;蒋介石拥有优势兵力;认为能快速消灭共产党;国民党及其政权的阶级性质。
1.(2022·嘉兴市高一期末)国民党政府在完成内战准备后,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于1946年6月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其起点是围攻(  )
A.中原解放区 B.陕北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答案 A
解析 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故A项正确;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排除B、C项;东北解放区不属于国民党全面进攻的起点,排除D项。
2.(2022·青岛高一阶段练习)1946年7月,中共中央起草的《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等指示中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在作战中应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法”。根据以上指示,解放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粉碎全面进攻
B.进行外线作战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C.发起战略决战取得三大战役胜利
D.发动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答案 A
解析 根据“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法”可得出解放战争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粉碎全面进攻,A项正确;B项是在1947年,排除;三大战役是在1948年,排除C项;渡江战役是在1949年,排除D项。
知识点三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表现 原因 结果
经济危机 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滥发纸币 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社会危机 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排挤和打击,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政治危机 内战独裁,美军暴行 爱国民主运动迅速兴起,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
国民党包办“国民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 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阅读教材“历史纵横”栏目,分析第二条战线的作用。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反映出国民党失去民心,中国共产党深得人民拥护;并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军事战场的斗争,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1.(2022·喀什高一期中)下表是1948年上半年国民政府财政状况简表。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预算收入 预算支出 实际收入 实际支出
58万亿元 96万亿元 80万亿元 340万亿元
A.国统区经济根本好转 B.国民政府被迫实行通货紧缩
C.抗战导致了财政亏空 D.内战引发国民政府财政危机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是国共内战后期,国民政府财政支出与收入差距过大,反映内战引发国民政府财政危机加剧,D项正确;国统区经济趋向恶化,排除A项;国民政府当时推行通货膨胀政策,排除B项;这一时期是内战,排除C项。
2.(2022·莱西高一阶段练习)1947年5月,国民政府紧急颁布《裁乱期间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禁止10人以上的请愿、罢课、罢工和示威游行,并授权各地政府可采取“必要措施”和“紧急处置”办法。这些措施折射出(  )
A.战略进攻对国统区的冲击
B.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加深
C.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
D.蒋介石对战场指挥的失控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采取非常措施维系国统区秩序,这折射出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加深,B项正确;A项所述“战略进攻”当时尚未开始,排除;C项说法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D项“失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知识点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经济、军事与思想、政治
经济 土地改革 内容 1947年夏,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目的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剥削制度
影响 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军事 战略进攻 概况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1948年9月) 作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
歼敌数 47万余人
结果 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初) 作战部队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歼敌数 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
结果 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被消灭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下旬) 作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
歼敌数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结果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意义 基本摧毁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渡江战役 概况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结果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思想 七届二中全会 召开 1949年春,河北平山西柏坡
内容 方针 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工作重心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意义 为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政治 北平和谈 背景 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全线崩溃;蒋介石宣告引退,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
概况 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结果 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拓展提升 战略决战的有利条件
(1)土地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使解放区更加巩固。
(2)人民解放军已具备攻打大城市的作战能力。
(3)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对于是否进行战略收缩,蒋介石举棋不定。
思维点拨 人民解放战争的特点
(1)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再到最后主力决战,军事上逐渐由被动转向主动。
(2)由战争初期积极防御的运动战到孟良崮战役的阵地战,再到三大战役的有机配合,军事指挥技术不断提高。
(3)人民军队始终掌握着政治主动权,时时体现民心所向,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
阅读教材“史料阅读”,分析此时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土地改革有何特点。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党的领导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彻底平分土地,体现公平原则。重要生产资源与生产资料都参与分配改革。出台法令以保障土地改革的成果与农民的利益。
二、原因与意义
胜利 原因 国民党 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中国共产党 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胜利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主题二 人民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图说历史 国统区恶性通货膨胀
解读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国民党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史料探究 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
材料 在重庆谈判和后来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间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疯狂地进攻解放区并抢占一些大城市和重要交通线。对于蒋介石所采取的这些行动,中共以自卫战争抵制国民党的进攻并且建立广大的革命根据地……在战争进行的时候,中共十分重视人民军队的兵源补给问题。在广大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促使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军,以保证人民军队的兵力之源,为以后的战略决战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摘编自王金领《试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展的原因并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原因:土地改革;人民群众的支持;国民党倒行逆施,腐败无能;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
意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1)原因
客观 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主观 核心 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灵魂 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方向 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中坚 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保障 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基础 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2)意义
近代中国革命角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现代化发展角度 实现了民族独立,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建设、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世界政 治影响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对国际格局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久远的影响
社会主 义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1.(2022·乳山市高一期末)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二中全会是一次城市工作会议,是历史转变点”。林伯渠也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是历史上转变点,也可以说是‘城市工作会议’。”“历史转变点”是指(  )
A.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C.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已经覆灭
D.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准备工作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A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覆灭的标志是渡江战役攻克南京,排除C项;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准备工作是新政协的召开确立的,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
2.竺可桢在日记里写道,“五月廿六日星期四。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上海全部解放……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该日记可用于研究(  )
A.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的恢复情况
B.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C.新生政权如何得以巩固
D.党的工作重心转变的问题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解放军纪律严明,深得民心,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故该日记可用于研究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B项正确;1949年5月新中国尚未成立,排除A、C项;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