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化学能的利用
一、单选题。
1.“世界末日”论已离我们远去,为了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下列能源不应大力开发的是( )
A.
太阳能
B.
风能发电
C.
水能发电
D.
火力发电
2.当前科学家正在大力开发各种新型电池,干电池在逐步被取代,其主要原因是( )
A.干电池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
B.干电池容易造成重金属污染
C.干电池是一次电池,不能循环使用
D.干电池不安全,较容易发生爆炸事故
3.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汽车排出的尾气
B.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煤、石油等)
D.城市污水大量排放
4.教材中的插图不仅使教材美观,还能图文并茂地提供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海水制碱流程--直观呈现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
②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地壳中各元素的地理分布
③健康饮食金字塔--指导人们科学膳食、合理营养
④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污染指数越小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5.学习化学的目是学会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底蕴藏着大量“可燃冰”,以它为燃料不会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产生影响
B.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应立即开灯并开窗通风
C.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
D.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 D.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7.“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B.“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C.“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D.“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霉变大米不可食用
B.“XX矿泉水纯天然,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煤、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D.棉花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B.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C.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以生产白糖
D.可燃冰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一样,都是甲烷,均属于新能源
10.如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炭、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B.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比例63%
C.应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应适度发展水电、核能和其他非化石能源等
1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是通过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给电褽斗通电产生的热量
B.水电站利用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
C.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D.给电动车充电,储存在电瓶内的能量
12.瓦斯是一种清洁能源,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带来危险.下列关于瓦斯(主要成分为CH4)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瓦斯属于化石燃料
B.瓦斯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产物为H2O和CO2
C.瓦斯的主要成分与沼气的主要成分相同
D.瓦斯属于可再生能源
1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流水漂洗衣物 B.在实验中,按任意量取用药品
C.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14.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
D.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二、填空题。
15.填空。
(1)世博园区内使用的电动车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这些物质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_____(写化学式,下同),会造成酸雨的是______;
(2)能源问题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等。
16.pH小于7的雨水,呈酸性,是酸雨______.(判断对错)
17.海洋开发水平是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首次试开采可燃成功。“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
(1)可燃冰降压可分离出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可燃冰作为未来一种潜力巨大的能源,其突出的优点为
(任写一条);
(3)可燃冰若开采不慎,会导致甲烷气体大量泄露,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
18.能够重复产生、永续利用的天然能源称为______在短期内不能重复产生的天然能源称为
19.在自然界中______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人工方法转换来的能源称为______能源。
20.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______、天然气,它们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写出天然气中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近年来,科学家陆续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将来可能会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源,这种新能源是______。
(3)饭后用洗洁精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_功能
三、简答题。
21.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
(1)空气中能够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______。
(2)下列做法利于保护空气的是______(填序号)。
A.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B.积极植树
(3)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空气污染的重要途径。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2.列举你所知道的能源。你认为还有哪些能源值得开发和利用?
23.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页岩气是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垃圾分类从干湿分离开始”,这是北京市2019年正在大力推进的简易垃圾分类法。
资料:“湿垃圾”是指植物类和厨余类垃圾,由于含水量高、易腐坏更适于发酵制沼气和肥料等。除湿垃圾外的其他垃圾为“干垃圾”,经分拣后可分别被再利用。下列生活垃圾应投入“干垃圾”桶的是______(填序号)。
A.菜叶、果皮 B.旧纸箱、玻璃瓶 C.剩菜、剩饭
(3)氢气被认为是理想、清洁的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请再举出1种清洁能源:______。
9.3 化学能的利用
【答案】
1. D 2. C 3. C 4. A 5. D
6. A 7. B 8. A 9. C 10. D
11. C 12. D 13. D 14. A
15. CO2 SO2 太阳能 风能
16. 错误
17. CH4+2O2=CO2+2H2O 低污染(或热值大) 引起“温室效应”
18. 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19. 取得 二次
20. 石油 不可再生 CH4+2O2=CO2+2H2O 可燃冰 乳化
21. 氧气 AB AB
22. 解: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值得开发和利用的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故答案为: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
23. CH4+2O2=CO2+2H2O B 2H2+O2=2H2O 太阳能
【解析】
1. 解:A、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应大力开发,故选项错误。
B、风能发电是清洁、无污染的发电方式,应大力开发,故选项错误。
C、水能发电是清洁、无污染的发电方式,应大力开发,故选项错误。
D、火力发电时煤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会造成温室效应、空气污染等,不应大力开发,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空气污染物的能源不应大力开发,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新能源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常见的新能源范畴、常见能源对环境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 解:科学家正在大力开发各种新型电池,干电池在逐步被取代的主要原因是干电池是一次电池,不能循环使用;
故选:C。
根据电池的性能与作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 解:A、汽车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合物,可以形成酸雨,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
B、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能形成温室效应,不是形成酸雨的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煤、石油等)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形成了酸雨,故C符合题意;
D、城市污水大量排放,能造成水体污染,不能形成酸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或石油等排放的,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酸雨的形成原因,难度不大,注意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能形成温室效应,不能形成酸雨。
4. 解:①海水制碱流程--直观呈现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正确;
②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布,错误;
③健康饮食金字塔--指导人们科学膳食、合理营养,正确;
④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污染指数越大,错误。
故选:A。
根据海水制碱流程--直观呈现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布,健康饮食金字塔--指导人们科学膳食、合理营养,
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污染指数越大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课本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5. 解:
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会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产生影响,故A错;
B、液化气是可燃性物质,使用不当会发生爆炸,夜间泄漏应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不应开灯;故B错;
C、化工企业有污染,但不能关停,采取合理的措施消除污染,故C错;
D、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火灾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由于①泡沫灭火器和②于粉灭火器中都含有水分,所以电器着火不能用它们灭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
故选:D。
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
B、液化气是可燃性物质,使用不当会发生爆炸,夜间泄漏应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C、化工企业有污染,但不能关停,采取合理的措施消除污染;
D、一般灭火器中含有水分,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中没有水分,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时要求对物品未烧着的部分不留下任何痕迹,也不会使物品损坏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
此题关于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的问题,解答时,必须熟知化学知识的应用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6. 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元素是氧元素,故A正确;
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故B错误;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故C错误;
D.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
B.根据海洋中含量进行分析;
C.根据空气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
D.根据生物细胞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之最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常见的化学之最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 解: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可利用的清洁能源,适合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而“可燃冰”不可能变成油,
故选:B。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成分为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是人类的一种重要能源;
本题考查可燃冰的成分、性质、能源的利用与开发,明确物质的组成及性质即可解答,较简单。
8. 解:A、霉变的大米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洗不掉的,故A正确;
B、任何物质都由化学元素组成,是化学物质,故B错误;
C、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C错误;
D、棉花属于天然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错误;
故选:A。
A、从霉变的大米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洗不掉去分析解答;
B、根据任何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来回答;
C、从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分析解答;
D、根据有机合成材料包含的内容分析。
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 解:A、CO2的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二氧化硫等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以生产白糖,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可燃冰是天然气的一种存在形式,均属于常规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分析;
C、根据活性炭的性质分析;
D、根据可燃冰的成分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 解:A、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由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可知,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63%.故B错误;
C、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会引起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应减少使用。故C错误;
D、为了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应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煤、石油形成特点分析;
B、根据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分析;
C、根据燃烧煤炭会引起温室效应;大气污染分析;
D、根据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应发展的新能源的种类分析回答。
此题考查了同学们对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理解,同时也检测了同学们对核能的认识,是一道基础题。
11. 解:A、电熨斗通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产生的热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故选项错误;
B、利用水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产生的电能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故选项错误;
C、液化石油气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放出的热量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故选项正确;
D、给电动车充电,储存在电瓶内的能量,该过程无及化学变化产生,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同时产生能量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12. 解:A、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化石燃料。故选项正确;
B、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正确;
C、瓦斯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故选项正确;
D、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D。
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沼气、天然气和瓦斯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
本考点属于有关能源的问题,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
13. 解;A、用流水漂洗衣物会污染水源。故A不适合;
B、在实验中,按任意量取用药品,会造成浪费。故B不适合;
C、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故C不适合;
D、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故D适合。
故选:D。
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考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4. 解:A、在此循环过程中,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了水,氢元素参与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现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故B正确;
C、水可以回收利用,故C正确;
D、水的分解需要吸收能量,故D正确;
故选:A。
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氢元素存在与单质和化合物中;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水是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水分解需要吸收能量,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15. 解:(1)二氧化碳是引起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故答案为:CO2;SO2;
(2)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故答案为:太阳能、风能等;(合理即可)
(1)空气的污染;
(2)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和有关能源的问题,要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
16. 解:pH小于7的雨水,呈酸性,不一定是酸雨;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雨水显酸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故答案为:错误.
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酸雨是工业发展出现的副产物,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 解:(1)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H4+2O2=CO2+2H2O;
(2)由题干信息可知,可燃冰的热值高、污染小、储量大,这是可燃冰作为未来一种潜力很大的能源突出优点。故填:低污染(或热值大);
(3)甲烷是形成温室气体的成分之一,所以如果开采不当而使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是引起“温室效应”。故填:引起“温室效应”。
答案为:(1)CH4+2O2=CO2+2H2O;
(2)低污染(或热值大);
(3)引起“温室效应”。
(1)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2)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分析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根据题干中对可燃冰热值与储量的描述来分析;
(4)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来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及相关信息的灵活应用。
18. 解:能够重复产生、永续利用的天然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在短期内不能重复产生的天然能源称为不可再生能源,故填: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根据能源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加强对能源类别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 解:在自然界中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人工方法转换来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故填:取得;二次。
根据能源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考查的是能源的类别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 解:
(1)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甲烷完全燃烧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近年来,科学家陆续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将来可能会代替化石燃料的新能源,这种新能源是可燃冰;
(3)饭后用洗洁精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答案:
(1)石油;不可再生;CH4+2O2= CO2+2H2O;
(2)可燃冰;
(3)乳化;
(1)根据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进行解答;根据甲烷完全燃烧二氧化碳和水进行解答。
(2)根据常见的新能源解答;
(3)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解答;本题考查了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1. 解:(1)空气中能够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2)A.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利于保护空气,故正确;
B.积极植树利于保护空气,故正确;
(3)A、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是利用了新能源,故选项正确。
B、太阳能飞机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动能等,是利用了新能源,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
(1)氧气;
(2)AB;
(3)AB。
(1)根据空气的成分和用途解答;
(2)根据利于保护空气的的做法析即可;
(3)根据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氢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对人类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如果对它不加以控制了防治,将严重地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本题贵在倡议保护空气。
22. 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合理开发新能源。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和有关能源的问题,要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
23. 解:(1)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故填:CH4+2O2=CO2+2H2O。
(2)旧纸箱、玻璃瓶等生活垃圾应投入“干垃圾”桶,故填:B。
(3)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故填:2H2+O2=2H2O;太阳能。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垃圾的类别、能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