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2.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3.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5.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6.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7.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唯物史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在其理论指导下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 时空观念: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史料实证:阅读史料,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进步与成就。 历史解释: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国家主人翁意识。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 创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过程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内容 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意义 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创立 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过程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
内容
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地位 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 发展观 创立 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内容
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地位 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形成 在2012年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内容
意义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地位 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载入 宪法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误区警示 邓小平理论不等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性理论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图解历史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阅读教材“历史纵横”栏目,分析中共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有何意义?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一 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名家论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清醒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把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就是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摘编自田克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
解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史料探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材料 时代是思想之母,任何思想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新时代诞生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准确把握国际发展大势、科学分析国内具体实际、深刻总结执政基本规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又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境界,实现重大理论创新而形成的新理论。这一思想,既是中国人民的行动指南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有着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编自胡志远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内涵特征、形成背景及价值意蕴论析》
根据材料,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并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意蕴。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含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两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2)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三大转变 (1)指导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新民主主义革命)。 (2)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社会主义革命)。 (3)从建设社会主义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社会主义建设)
五大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五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中国化的产物,其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实事求是
1.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 )
A.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B.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斗争很激烈
C.进一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D.推动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理论( )
A.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B.开始了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C.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
D.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遵循
知识点二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经济实力 经济总量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
国际竞争力 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 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4万千米,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5.5万千米,都居世界第一;世界港口吞吐量前10位里面中国占有7席;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科技实力 高新技术 “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C919大型客机、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等,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创造的实力
移动通信技术 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跨越的快速发展
移动支付 得益于云计算、移动通信和卫星精准定位系统,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全球将近40%的网上交易发生在中国
人工智能 以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物流全自动分拣流水线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化教育实力 指导思想 习近平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上的指示
前提条件
教育发展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文化发展 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获得感
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文化创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视剧数量和图书出版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影票房连创新高
文学艺术唱响主旋律,媒体融合深度发展
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声音
军事实力 国防军队改革 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军队实力 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
军队使命任务 解放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执行钓鱼岛维权斗争、南海常态化战斗巡航,有效进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
思维点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特别是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
拓展提升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实现的四个伟大转变
(1)从经济发展看,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弱国向开放型全球经济大国的转变。
(2)从治国理政看,实现了从单一化传统管理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治理的转变。
(3)从城乡结构看,实现了从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富足的城乡融合型社会转变。
(4)从社会民生看,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整体性转变。
阅读教材“2011至2019年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分析造成图中现象的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表现 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大国关系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周边国家
非洲国家 对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欧洲、拉美 国家 同欧洲、拉美之间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积极发挥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国际金融
“一带一路” 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影响 (1)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综合国力 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制度保障
概念阐释 1.新型国际关系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2.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等彰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辉煌。怎样理解新型国际关系?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二 巨龙腾飞——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史料探究 科技创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论文产出实现快速增长。2016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科技论文49.4万篇,是1990年的5.5倍;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论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32.4万篇、22.7万篇和8.6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论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论文被引用情况,2017年中国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已超过德国、英国,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摘自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40年经济
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五》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科学论文产出实现快速增长”的原因,并谈谈你对科技创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关系的认识。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拓展
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现代中国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的原因
根本原因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生产力的进步
国家政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内部环境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秩序安定
外部环境 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国际环境相对稳定和谐,受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思想观念的变化、教育的发展
原有经济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经济建设的成果奠基
2.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
(1)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
(2)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3)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4)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1.如表所示是21世纪以来我国在部分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
领域 成就
经济 2006年后,我国外汇储备一直稳居世界第一
科研 2007年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交通 2015年后,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A.小康社会的建成
B.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2.(2022·南通高一期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这些都体现了中国(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主导世界发展的作用已被认可
D.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2.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3.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5.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6.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7.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唯物史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在其理论指导下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 时空观念: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史料实证:阅读史料,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进步与成就。 历史解释: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国家主人翁意识。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 理论 创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过程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内容 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意义 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地位 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创立 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过程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
内容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地位 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 展观 创立 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内容 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地位 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形成 在2012年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意义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地位 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载入 宪法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误区警示 邓小平理论不等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性理论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图解历史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阅读教材“历史纵横”栏目,分析中共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有何意义?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
主题一 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名家论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清醒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把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就是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摘编自田克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
解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史料探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材料 时代是思想之母,任何思想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新时代诞生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准确把握国际发展大势、科学分析国内具体实际、深刻总结执政基本规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又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境界,实现重大理论创新而形成的新理论。这一思想,既是中国人民的行动指南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有着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编自胡志远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内涵特征、形成背景及价值意蕴论析》
根据材料,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并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意蕴。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特点:与社会主义新时代紧密结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视野具有全新性;理念、思想、战略具有开创性。
价值意蕴:顺应时代潮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立足时代课题,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坚持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展现时代担当,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含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两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2)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三大转变 (1)指导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新民主主义革命)。 (2)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社会主义革命)。 (3)从建设社会主义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社会主义建设)
五大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五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中国化的产物,其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实事求是
1.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 )
A.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B.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斗争很激烈
C.进一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D.推动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并非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区分,这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丰富邓小平理论,C正确。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理论( )
A.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B.开始了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C.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
D.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遵循
答案 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故A项正确;开始了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是毛泽东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是毛泽东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知识点二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经济实力 经济总量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
国际竞 争力 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 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4万千米,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5.5万千米,都居世界第一;世界港口吞吐量前10位里面中国占有7席;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科技实力 高新技术 “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C919大型客机、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等,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创造的实力
移动通信技术 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跨越的快速发展
移动支付 得益于云计算、移动通信和卫星精准定位系统,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全球将近40%的网上交易发生在中国
人工智能 以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物流全自动分拣流水线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化教育实力 指导思想 习近平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上的指示
前提条件 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教育发展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文化发展 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获得感
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文化创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视剧数量和图书出版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影票房连创新高
文学艺术唱响主旋律,媒体融合深度发展
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声音
军事实力 国防军队改革 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军队实力 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
军队使命任务 解放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执行钓鱼岛维权斗争、南海常态化战斗巡航,有效进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
思维点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特别是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
拓展提升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实现的四个伟大转变
(1)从经济发展看,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弱国向开放型全球经济大国的转变。
(2)从治国理政看,实现了从单一化传统管理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治理的转变。
(3)从城乡结构看,实现了从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富足的城乡融合型社会转变。
(4)从社会民生看,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整体性转变。
阅读教材“2011至2019年中美日国内生产总值柱状图”,分析造成图中现象的原因。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中国社会稳定、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重视科教兴国。
知识点三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表现 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大国关系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周边国家 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非洲国家 对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欧洲、 拉美国家 同欧洲、拉美之间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积极发挥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 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国际金融 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一带 一路” 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影响 (1)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2)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综合国力 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概念阐释 1.新型国际关系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2.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等彰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辉煌。怎样理解新型国际关系?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主题二 巨龙腾飞——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史料探究 科技创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论文产出实现快速增长。2016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科技论文49.4万篇,是1990年的5.5倍;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论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32.4万篇、22.7万篇和8.6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论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论文被引用情况,2017年中国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已超过德国、英国,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摘自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五》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科学论文产出实现快速增长”的原因,并谈谈你对科技创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关系的认识。
提示 原因: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认识: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加强自主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化拓展
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现代中国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的原因
根本原因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生产力的进步
国家政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内部环境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秩序安定
外部环境 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国际环境相对稳定和谐,受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思想观念的变化、教育的发展
原有经济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经济建设的成果奠基
2.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
(1)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
(2)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3)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4)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1.如表所示是21世纪以来我国在部分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
领域 成就
经济 2006年后,我国外汇储备一直稳居世界第一
科研 2007年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交通 2015年后,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A.小康社会的建成
B.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表格所示21世纪以来我国在部分领域取得的成就可知,我国的经济、科研及交通都走在世界前列,这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提升,故C项正确。
2.(2022·南通高一期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这些都体现了中国(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主导世界发展的作用已被认可
D.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外交政策,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提出,排除B项;中国坚持不称霸,不结盟,因此“主导世界发展”说法有误,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