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总结提升(十)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总结提升(十)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02 15:4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总结提升(十)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政治 (1)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党和国家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宪法得到完善发展。(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是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标志;海峡两岸关系得到不断发展。(3)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构建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4)通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经济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对外开放的实践使我国逐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扩大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全国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文化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并走向完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二、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改变的是心态,不变的是姿态 1949年,新中国遭到西方各国的孤立和遏制,内外交困、举步维艰——打破外部封锁是当时国内外形势的迫切需要,获得外交承认则是开展对外交往的前提。70多年后,中国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入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友好往来
改变的是政情,不变的是政策 1949年,新中国的对外交往受到国际形势的制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外交上奉行“一边倒”,即使如此,在中苏关系最密切的时期中国也没有在国家主权独立、政策立场自主问题上向苏联让步或唯苏联马首是瞻。70多年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致力于开展全方位外交,主张“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在与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携手合作的同时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改变的是地位,不变的是定位 1949年,新中国政治上不被大多数国家承认,经济上一穷二白、千疮百孔,可谓积贫积弱、百废待兴,国际地位和影响无从谈起。70多年后,中国既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
改变的是战术,不变的是战略 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20世纪60年代“两面出击”、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方位外交”,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方针、不同的战术,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始终不变的。今天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上升,实力也极大增强,但离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的状况并没有、也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因而今日之中国只有继续韬光养晦,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三、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要调整
原因 核心内容 意义
土地改革 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
农业合作化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人民 公社化运动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 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党中央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项目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背景 20世纪80年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世纪之交,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面对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的新形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
确立为党 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中共十八大 中共十九大
解决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一系列基本问题
历史地位 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关系 (1)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经济特区的“特”与特别行政区的“特”
经济特区的“特”是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特别行政区的“特”是指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典例 (2022·承德高一期末)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2.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只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计划经济体制是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性质不是区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准。
典例 据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统计,1978年全国个体经营者只有11万人,1989年私营企业的总数也不过9.05万户。到2018年10月底,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7 137.2万户、私营企业3 067.4万户,分别增长了500多倍和338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
B.资源配置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C.工业结构日趋合理
D.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
3.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邓小平理论没有否定毛泽东思想,它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以新视角、新境界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典例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坚持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并精辟地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邓小平这一主张(  )
A.科学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B.纠正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
C.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D.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总结提升(十)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政治 (1)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党和国家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宪法得到完善发展。(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是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标志;海峡两岸关系得到不断发展。(3)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构建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4)通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经济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对外开放的实践使我国逐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扩大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全国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文化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并走向完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二、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改变的是心态,不变的是姿态 1949年,新中国遭到西方各国的孤立和遏制,内外交困、举步维艰——打破外部封锁是当时国内外形势的迫切需要,获得外交承认则是开展对外交往的前提。70多年后,中国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入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友好往来
改变的是政情,不变的是政策 1949年,新中国的对外交往受到国际形势的制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外交上奉行“一边倒”,即使如此,在中苏关系最密切的时期中国也没有在国家主权独立、政策立场自主问题上向苏联让步或唯苏联马首是瞻。70多年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致力于开展全方位外交,主张“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在与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携手合作的同时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改变的是地位,不变的是定位 1949年,新中国政治上不被大多数国家承认,经济上一穷二白、千疮百孔,可谓积贫积弱、百废待兴,国际地位和影响无从谈起。70多年后,中国既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
改变的是战术,不变的是战略 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20世纪60年代“两面出击”、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方位外交”,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方针、不同的战术,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始终不变的。今天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上升,实力也极大增强,但离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的状况并没有、也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因而今日之中国只有继续韬光养晦,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三、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要调整
原因 核心内容 意义
土地改革 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
农业合作化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 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中央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项目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背景 20世纪80年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世纪之交,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面对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的新形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中共十八大 中共十九大
解决 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一系列基本问题
历史 地位 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关系 (1)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经济特区的“特”与特别行政区的“特”
经济特区的“特”是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特别行政区的“特”是指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典例 (2022·承德高一期末)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B.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属于中国的一部分,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A项正确;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没有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民族自治区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一定的自治权,排除B、C、D三项。
2.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只是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计划经济体制是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性质不是区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准。
典例 据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统计,1978年全国个体经营者只有11万人,1989年私营企业的总数也不过9.05万户。到2018年10月底,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7 137.2万户、私营企业3 067.4万户,分别增长了500多倍和338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
B.资源配置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C.工业结构日趋合理
D.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数据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我国资源配置方式发生重大变化,B项正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工业结构日趋合理与个体商户无关,排除C项;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不符合史实,且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
3.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邓小平理论没有否定毛泽东思想,它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以新视角、新境界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典例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坚持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并精辟地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邓小平这一主张(  )
A.科学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B.纠正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
C.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D.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批评了盲目崇拜毛泽东的行为,强调实事求是,这有利于打破党内的个人崇拜,有利于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B项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