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人教七上生物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
的基本单位
学习目标
1
新课引入
2
新知学习
3
课堂小结
4
1. 知道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 会正确操作显微镜
3. 知道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右图是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 胡克(Robert Hooke,
1635-1703 )研制出能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
(仿制品)。罗伯特 胡克用它来
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请你
从该显微镜的外形推测:观察的材
料应该放在哪里?哪些部件可以将
观察材料放大?
观察的材料放置在与物镜接近的载物台上。目镜和物镜可将观察材料放大。
新课引入
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微小的细胞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呢?这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显微镜
科学社会
普通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几十万倍)
电镜下的花粉粒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能观察活细胞)
罗伯特 胡克
光学显微镜
镜筒
镜臂
镜座
作用:
连接目镜和物镜
作用:
握持显微镜
作用:
稳定显微镜
一. 认识显微镜
新知学习
目镜
接近人眼的镜头,上面标明的数字表示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放大 倍数 镜头 长度 放大 倍数 视野
亮度
5x
16x
长
短
小
大
亮
暗
目镜有螺纹吗?
目镜无螺纹
物镜
接近玻片的镜头,上面标明的数字表示物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 倍数 镜头 长度 放大 倍数 视野
亮度
4x
40x
短
长
小
大
亮
暗
放大倍数
物镜有螺纹吗?
物镜有螺纹
原理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怎么计算?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
两个放大镜进行两次放大,放大倍数进行相乘
计算方法
160
16
10
思考
反射光线
反光镜
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种
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
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作用:
升降镜筒,
升降幅度较大。
作用:
升降镜筒,
升降幅度较小。
顺时针旋转下降镜筒
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
通光孔
压片夹
载物台
作用:
安放玻片标本
作用:
固定玻片标本
作用:
使光线通过孔进入物镜和镜筒内
转换器
遮光器
转换器
物镜
作用:安放并转换物镜
注意:转换物镜的时候,一定不能直接拨物镜,而要转动转换器。
遮光器
通过调节光圈的大小来调节进光量
圆板上的孔称为光圈。
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
外界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光圈
遮光器
转换器
注意
区分
遮光器是调整光圈的大小,调节进光量。
转换器是转换不同的物镜,调节放大倍数。
普通光学显微镜
目镜
1
2
镜筒
3
4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5
镜臂
6
镜座
7
转换器
8
物镜
11
遮光器
9
通光孔
10
载物台
12
压片夹
13
反光镜
放大物像
连接目镜和物镜
调焦距
提握镜身
稳定镜身
调换物镜
放大物像
通过光线
安放玻片
调换光圈
固定玻片
反射光线
你已经认识了光学显微镜,那么如何操作光学显微镜呢?
播放视频●
目的要求
二. 练习使用显微镜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光学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物或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材料用具
方法步骤
1. 取镜和安放
①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应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大约7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 对光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距离)不要用手拨物镜!
④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对光时“三转一看”:转动转换器,转动遮光器,转动反光镜,
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低倍物镜
较大光圈
明亮的圆形视野
对光完成的标志
目镜
镜筒
物镜
通光孔
反光镜
对光时注意四点一线
3. 观察和收放
⑤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⑥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下降镜筒时,眼睛为什么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避免损伤物镜和压碎玻片标本。
⑦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⑧实验完毕,先提升镜筒,取玻片标本。用擦镜纸将目镜和物镜擦拭干净,镜身部分用纱布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将显微镜放进镜箱,放回原处。
不能用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要使用擦镜纸。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细调找物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擦整理镜归箱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①先大后小:对光时,先用大光圈,再用小光圈。
②先低后高:观察时,先用低倍物镜,再用高倍物镜。
③先下后上:观察时,先使镜筒缓缓下降,再缓缓上升。
④先粗后细:调焦时,先用粗准焦螺旋,再用细准焦螺旋。
光线在显微镜中经过的路线
光线
反光镜
遮光器
标本
物镜
镜筒
目镜
(上有光圈)
通光孔
眼 睛
1.物镜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观察到的物像有什么变化?
思考
4
40
放大倍数 物像大小 物像数目 视野范围 视野亮度
越小 越小 越多 越大 越亮
越大 越大 越少 越小 越暗
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之分
遮光器上有大小不一的光圈
外界光线较弱时一般选择凹面镜和大光圈,增大进光量
外界光线较强时一般选择平面镜和小光圈,减小进光量
思考
2.观察物像时,视野太亮或者太暗,采用什么措施才能将视野的亮度调到合适的程度?
思考
3. 当物像有点偏右下,为了更好的观察,要将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时,玻片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
标本玻片向右下移动
F
将右下的物像移向中央
F
物像偏向哪个方向,玻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认识构造
方法步骤
练习使用
显微镜
1.镜座、镜臂、镜筒
2.目镜、物镜、反光镜
3.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4.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
5.遮光器(调节光圈)转换器(转换物镜)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四点一线)
3.观察和收放
课堂小结
1.几个同学围看一台显微镜时,视野有时会变暗,这是为什么?
周围同学遮挡了进入反光镜的光线
2.如果将写有“上”字的玻片换成写有“上”字的不透明纸,在显微镜下能看清“上”字吗?
不透明的纸很厚时看不清,纸阻挡了反光镜反射的光线,无法在显微镜中看清。必须让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才能看清物像。
随堂练习
4.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像是什么?
P
显微镜
目镜视野
载玻片
实物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即上下左右都相反(旋转180度)
P
3.观察时为什么要一只眼看着目镜?
另一只眼睁开的目的是便于画图。
5.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如何判断污点是在目镜还是玻片上?
视野中的污点
转动目镜
若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
若污点不动,则污点在玻片上
注意:若污点在反光镜或者物镜上,视野中看不到污点
6.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最多的是( )
C
显微镜 目镜 物镜
A 5× 40×
B 10× 40×
C 10× 4×
D 12.5× 10×
5×40=200
10×40=400
10×4=40
12.5×10=125
放大倍数越小,物像数目越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