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章名著阅读专项训练
【朝花夕拾】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猫》一文的作者是郑振铎先生,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B.《诚子书》中的“书“是信,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和劝勉。
C.《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回忆性小说集,原名《旧事重提》,共10篇。
D.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寓意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2.选出对有关名著《朝花夕拾》内容表述正确的两项( )( )
A.《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表达了对猫一类暴虐者的憎恶,对隐鼠一类弱小者的同情。
B.《藤野先生》一文中“纠正解剖图”和“看电影事件”,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C.《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回忆儿时的阅读经历,赞美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
D.《无常》一文中鲁迅夹叙夹议,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所谓“正人君子”进行辛辣的讽刺。
E.《五猖会》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西湖梦寻》里的热闹赛事,接着写自己见过的较盛的赛会,这里都是为写五猖会做铺垫。
3.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相关篇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琐记》重点回忆了鲁迅先生小时候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经过,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B.《狗·猫·鼠》一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之情。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枯燥乏味的生活。
D.《藤野先生》一文记叙了藤野先生为鲁迅修改解剖图,询问中国妇女裹脚事宜,歌颂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品格。
4.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中讲述了鲁迅先生丰富的童年爱好:百草园里捉虫子,课上偷偷描绣像,养一只隐鼠当作墨猴,去看庙会,搜集绘图的书等。
B.本书刻画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一身毛病但热心照顾“哥儿”的长妈妈,慈祥可亲深得孩子们喜爱的衍太太,正直倔强满怀爱国热忱的范爱农……
C.《<二十四孝图>》借“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不合情理,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及其对儿童内心的伤害,鲜明地表达了鲁迅先生的儿童教育观念。
D.书中始终并存着两个世界:一个是回忆中的往日世界,一个是写作当下的现实世界。正是这种“双重性”使得本书中的文章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5.阅读《朝花夕拾》选段,相应的篇名正确的一项是 ( )
选段①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② 哦,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 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
选段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A.①《阿长与<山海经》》 ②《琐记》 ③《藤野先生》
B.①《阿长与〈山海经〉》 ②《范爱农》 ③《无常》
C.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琐记》 ③《五猖会》
D.①《五猖会》 ②《无常》 ③《藤野先生》
二、填空题
6.《朝花夕拾》又名《 》,鲁迅撰写了十篇 (类型)散文。说说你在阅读《二十四孝图》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名称: 。
7.《朝花夕拾》是一本 散文集。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 。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
8.填空题。
鲁迅在《朝花夕拾》这部作品中,曾经提到过自己读过的多部书籍,如:长妈妈虽然唠叨,但她却为“我”买来 ,这是“我”所收到的最先的画图本子。如:“我”本兴高采烈等着去看迎神赛会,但父亲非要“我”先背熟 再去看会,一盆冷水把“我”的兴致全浇灭了。如: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自己如饥似渴阅读地阅读 。
9.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
选文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其中“他”是指庸医 。
10.闻语猜人:下面的话都是谁说的?请写出人物的名字。
(1)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2)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1)
(2)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来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1.请简要概括导致“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两件事。
1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既然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为什么“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14.“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5.“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当时身为弱国国民的鲁迅先生靠实力靠诚信维护了尊严,“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你写出两条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二十四孝图
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叶,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太平御览》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何况现在早长大了,看过几部古书,买过几本新书,什么《太平御览》咧,《古孝子传》咧,《人口问题》咧,《节制生育》咧,《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的理由多得很。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16.下列对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通过批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来揭露封建卫道士的丑恶行径和险恶用心。
B.“老莱娱亲”之所以让作者不想看第二回,是因为编者让“老莱”变得扭捏作态,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很虚假。
C.《二十四孝图》让作者倍觉行“孝”之难,产生了心理阴影,可见不要提倡“孝”。
D.《二十四孝图》让不识字的阿长可以滔滔不绝的讲述其中故事,可见影响之深,封建遗毒之重。
17.如何理解“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18.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你对“孝”的认识。并结合现实谈谈在生活中应如何践行“孝”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5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C
2.AD
3.D
4.B
5.A
6. 旧事重提 回忆性 略
7. 回忆性(叙事) 《狗 猫 鼠》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8. 《山海经》 《鉴略》 《天演论》
9. 父亲的病 陈莲河
10. 阿长/长妈妈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11.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12.议论;表达了作者的愤慨。 13.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强烈的伤害。 14.反问,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极其沉痛和愤慨的情感。 15.示例一: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示例二: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6.C 17.①没想到《二十四孝图》让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②《二十四孝图》让我心里有阴影,适得其反: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③时过境迁,“二十四孝图”中倡导的本来谁也不实行。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们身体力行。 18.①认识:封建社会的愚孝不可取,新时代的孝亲不可废。②结合文本进行阐发。③结合具体现象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