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5.5唐代的中外交流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5.5唐代的中外交流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3 11:15:2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5.5唐代的中外交流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唐朝陆路交通的中心、国际性的大都市是(  )
A.长安 B.广州 C.登州 D.扬州
【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唐朝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国际性大都市。故选A
2.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惟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是(  )
A.尚书省 B.安西都护府 C.市舶司 D.遣唐使
【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故选C
3.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2010年6月12日,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游去印度求取佛经 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日本倭寇骚扰东南沿海主要是在明朝时期,故根据关键词“唐朝”可排除D。B是唐朝的鉴真乘船去日本,C是唐朝的玄奘西游天竺,故B、C也可排除。故选A
4.“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
A.朝鲜 B.日本 C.越南 D.天竺
【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词“鉴真”“六渡出海”可看出材料歌颂了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故选B。
5.名著《西游记》(如图)家喻户晓,书中的故事情节我们耳熟能详,其中的故事取材于(  )
A.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C.郑和七次下西洋 D.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它取材于玄奘西游取经的故事。故选B
6.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来
【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鉴真东渡是去日本传播唐朝的文化,文成公主入藏不属于中外之间的交往,遣唐使来中国是吸取唐朝的文化,B、C、D都与题意不符,而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符合题意。故选A
7.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物是(  )
A.李冰 B.李春 C.鉴真 D.玄奘
【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玄奘归国后由其口述,其弟子整理了《大唐西域记》一书,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情况。故选D
8.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遣唐使来华
【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和辨析能力。A项是唐朝民族关系的内容,不属于中外交往。故选A
9.下列内容属于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辨别、判断及综合分析能力。鉴真和玄奘都是唐朝的高僧,一个东渡日本,一个西行天竺,途中都历尽千辛万苦,饱受磨难,但都凭借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鉴真终于到达日本,玄奘也从印度取回真经。故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故选A
10.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题干中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可看出与唐朝有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反映的是唐朝的繁荣,“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反映的是唐朝的开放,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首都侨居有大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
(1)写出材料一图中地点A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对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长安。
(2)交往国家众多,往来人数众多,交往频繁,人员身份多样,水路、陆路并进。
(3)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统治者重视。
(4)丰富了唐朝文化。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第(1)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由地图可知A处为唐朝都城,即长安。第(2)题考查学生从图中和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可从交往国家、交往人员身份、规模、频次、方式等角度思考。第(3)题实际考查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可从政治、经济、交通等角度思考。第(4)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唐朝对外交往兼收并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唐朝自身文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5.5唐代的中外交流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唐朝陆路交通的中心、国际性的大都市是(  )
A.长安 B.广州 C.登州 D.扬州
2.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惟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是(  )
A.尚书省 B.安西都护府 C.市舶司 D.遣唐使
3.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2010年6月12日,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  )
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游去印度求取佛经 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4.“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
A.朝鲜 B.日本 C.越南 D.天竺
5.名著《西游记》(如图)家喻户晓,书中的故事情节我们耳熟能详,其中的故事取材于(  )
A.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C.郑和七次下西洋 D.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6.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来
7.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物是(  )
A.李冰 B.李春 C.鉴真 D.玄奘
8.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遣唐使来华
9.下列内容属于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首都侨居有大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
(1)写出材料一图中地点A的名称。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对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唐朝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国际性大都市。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日本倭寇骚扰东南沿海主要是在明朝时期,故根据关键词“唐朝”可排除D。B是唐朝的鉴真乘船去日本,C是唐朝的玄奘西游天竺,故B、C也可排除。故选A
4.【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词“鉴真”“六渡出海”可看出材料歌颂了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它取材于玄奘西游取经的故事。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鉴真东渡是去日本传播唐朝的文化,文成公主入藏不属于中外之间的交往,遣唐使来中国是吸取唐朝的文化,B、C、D都与题意不符,而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符合题意。故选A
7.【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玄奘归国后由其口述,其弟子整理了《大唐西域记》一书,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情况。故选D
8.【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和辨析能力。A项是唐朝民族关系的内容,不属于中外交往。故选A
9.【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辨别、判断及综合分析能力。鉴真和玄奘都是唐朝的高僧,一个东渡日本,一个西行天竺,途中都历尽千辛万苦,饱受磨难,但都凭借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鉴真终于到达日本,玄奘也从印度取回真经。故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故选A
10.【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题干中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可看出与唐朝有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反映的是唐朝的繁荣,“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反映的是唐朝的开放,故选D。
11.【答案】(1)长安。
(2)交往国家众多,往来人数众多,交往频繁,人员身份多样,水路、陆路并进。
(3)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统治者重视。
(4)丰富了唐朝文化。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第(1)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由地图可知A处为唐朝都城,即长安。第(2)题考查学生从图中和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可从交往国家、交往人员身份、规模、频次、方式等角度思考。第(3)题实际考查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可从政治、经济、交通等角度思考。第(4)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唐朝对外交往兼收并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唐朝自身文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