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册2.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课一练 提技能
一、选择题
1.纪录片《旗帜》从“开天辟地”“浴血奋斗”“建国创业”“艰辛探索”“历史转折”“滚滚春潮”“扬帆沧海”“世纪跨越”“发展新篇”和“阔步前行”10个方面,展示了九十多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请你判断,“艰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
A.党的七大 B.党的八大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党的八大提出当前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
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重点发展重工业
C.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D.健全党外民主法制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3.“稻堆脚儿摆得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D.三大改造的完成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社员堆稻上了天”等可判断是一种浮夸风现象,与此相关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4.1958年,《红旗》杂志发表文章,号召成立大公社。不久,北戴河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这充分反映了 ( )
A.平均主义和“共产”风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共同愿望
B.国家发展经济毫无计划和目标
C.国家在发展经济时没有制定出总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D.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反映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5.阅读右侧“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中共八大的召开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从柱状图中看出1958年水稻的产量明显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浮夸风”现象,并不是真实的数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
6.下图是“大跃进”期间的宣传画和报纸。它反映了当时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的 ( )
A.高指标 B.瞎指挥 C.共产风 D.浮夸风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从宣传画和报纸上夸张的画面和语言,可判断浮夸风盛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7.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说: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道路”带给中国的是 ( )
A.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B.钢铁资源有效利用
C.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有“1958年”,因此可推断这条“更快捷的道路”是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故本题选择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8.1960年底,毛泽东针对造成当时经济困难的原因明确提到了“人祸”的问题,并明确指出:“这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人祸”指的是 ( )
A. 长期战争的破坏
B.混进党内的阶级敌人的破坏
C.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
D.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禁运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1958年,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到1960年,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因此,“人祸”指的是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9.1958年,中共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这些严重失误的原因是 ( )
①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自然灾害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人为的、主观的。③④均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无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1958年所犯“左”倾错误原因的理解和认识。
10.这个城市的许多地方以“铁人”命名:铁人中学、铁人小学、铁人广场……“铁人”的印记,已经深深地烙在这片热土。“这片热土”指的是 ( )
A.兰考 B.大庆 C.武汉 D.鞍山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王进喜率领钻井大队历经千辛万苦在大庆油田打出了原油,赢得了“铁人”的称号,因此“这片热土”指的是大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1.国家主席习近平5年内3次视察兰考,两次为焦裕禄精神落泪。焦裕禄被誉为 ( )
A.铁人 B.解放军好战士
C.党的好干部 D.两弹元勋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焦裕禄曾在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书记,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
12.下图人物是时代的楷模,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共同的时代精神 ( )
①艰苦创业②大公无私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追求民主自由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四幅图片分别是邓稼先、雷锋、焦裕禄、王进喜,他们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物,④不对,可用排除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
13.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 )
A. 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出现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著成就。这一时期,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公有经济 私有经济
工业总产值 100% 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材料三 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材料四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 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什么方针 据材料一分析制定这种方针的必要性。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何特点 这与哪一事件有关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发生的什么运动的什么现象 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4)材料四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 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答案】(1)状况: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方针:“一五”计划。必要性:①我国工业基础落后,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②严峻的国际环境也需要我国通过发展重工业来增强国防力量。
(2)特点: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事件:三大改造。
(3)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现象。危害: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4)“新乐园”是指人民公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缺少建设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第(1)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一、三问立足材料即可作答,第二问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为改变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2)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通过材料可看出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这是三大改造的结果。第(3)题考查学生的基础分析能力,由时间“1958年”及打油诗的内容可判断这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现象,这一运动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第(4)题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1958年”及“吃喝穿用不花钱”等,可联想到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第二问属于基础识记问题,立足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图片中提取信息,整合知识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册2.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课一练 提技能
一、选择题
1.纪录片《旗帜》从“开天辟地”“浴血奋斗”“建国创业”“艰辛探索”“历史转折”“滚滚春潮”“扬帆沧海”“世纪跨越”“发展新篇”和“阔步前行”10个方面,展示了九十多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请你判断,“艰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
A.党的七大 B.党的八大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党的八大提出当前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
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重点发展重工业
C.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D.健全党外民主法制
3.“稻堆脚儿摆得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D.三大改造的完成
4.1958年,《红旗》杂志发表文章,号召成立大公社。不久,北戴河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这充分反映了 ( )
A.平均主义和“共产”风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共同愿望
B.国家发展经济毫无计划和目标
C.国家在发展经济时没有制定出总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D.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5.阅读右侧“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中共八大的召开
6.下图是“大跃进”期间的宣传画和报纸。它反映了当时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的 ( )
A.高指标 B.瞎指挥 C.共产风 D.浮夸风
7.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说: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道路”带给中国的是 ( )
A.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B.钢铁资源有效利用
C.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8.1960年底,毛泽东针对造成当时经济困难的原因明确提到了“人祸”的问题,并明确指出:“这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人祸”指的是 ( )
A. 长期战争的破坏
B.混进党内的阶级敌人的破坏
C.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
D.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禁运
9.1958年,中共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这些严重失误的原因是 ( )
①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自然灾害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0.这个城市的许多地方以“铁人”命名:铁人中学、铁人小学、铁人广场……“铁人”的印记,已经深深地烙在这片热土。“这片热土”指的是 ( )
A.兰考 B.大庆 C.武汉 D.鞍山
11.国家主席习近平5年内3次视察兰考,两次为焦裕禄精神落泪。焦裕禄被誉为 ( )
A.铁人 B.解放军好战士
C.党的好干部 D.两弹元勋
12.下图人物是时代的楷模,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共同的时代精神 ( )
①艰苦创业②大公无私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追求民主自由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 )
A. 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公有经济 私有经济
工业总产值 100% 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材料三 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材料四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 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什么方针 据材料一分析制定这种方针的必要性。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何特点 这与哪一事件有关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发生的什么运动的什么现象 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4)材料四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 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3.【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社员堆稻上了天”等可判断是一种浮夸风现象,与此相关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4.【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反映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从柱状图中看出1958年水稻的产量明显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浮夸风”现象,并不是真实的数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
6.【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从宣传画和报纸上夸张的画面和语言,可判断浮夸风盛行。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7.【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有“1958年”,因此可推断这条“更快捷的道路”是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故本题选择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8.【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1958年,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到1960年,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因此,“人祸”指的是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9.【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人为的、主观的。③④均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无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1958年所犯“左”倾错误原因的理解和认识。
10.【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王进喜率领钻井大队历经千辛万苦在大庆油田打出了原油,赢得了“铁人”的称号,因此“这片热土”指的是大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1.【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焦裕禄曾在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书记,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
12.【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四幅图片分别是邓稼先、雷锋、焦裕禄、王进喜,他们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物,④不对,可用排除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
13.【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出现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著成就。这一时期,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4.【答案】(1)状况: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方针:“一五”计划。必要性:①我国工业基础落后,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②严峻的国际环境也需要我国通过发展重工业来增强国防力量。
(2)特点: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事件:三大改造。
(3)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现象。危害: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4)“新乐园”是指人民公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缺少建设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第(1)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一、三问立足材料即可作答,第二问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为改变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2)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通过材料可看出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这是三大改造的结果。第(3)题考查学生的基础分析能力,由时间“1958年”及打油诗的内容可判断这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现象,这一运动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第(4)题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1958年”及“吃喝穿用不花钱”等,可联想到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第二问属于基础识记问题,立足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图片中提取信息,整合知识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