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14 11:26:4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它诞生于白色恐怖中,如同一粒革命的火种,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开始点燃,并将书写中国革命的伟大篇章”,“它”指的是 (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五四运动 D.长征胜利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它诞生于白色恐怖中,如同一粒革命的火种,在沉沉共夜的中国开始点燃,并将书写。国革命的伟在篇章”,“它”国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党的诞生。
2.董必武于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董老诗中写的“四十年前会上逢”是指哪一次会议?(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共一大。
3.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它的谜底应是(  )
A.北伐胜利进军 B.五四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反动派的破坏,大会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一新了。
C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与题干中的“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的相关知识。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007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____周年。(  )
A.80 B.82 C.84 D.86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与1921年,2007-1921=86
【点评】考查周年的计算。
5.(2016八上·宿州期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哪儿?(  )
A.上海 B.北京 C.海南 D.武昌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故答案为A。
【点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6.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这里”指的是我国的(  )
A.重庆市 B.北京市
C.天津市 D.上海市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北京学生运动。反帝爱国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共产党的诞生。故选D。
7.(2016八上·揭西期末)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这就是历史上的(  )
A.新文化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时期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给出了“民主”和“科学”和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可知这是历史上的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的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
8.(2016八上·纳雍期中)“有北京大学等十三校,学生三千余名,手持白旗,陆续到天安门前齐聚,议定列队游行。先至东交民巷西口,经使馆巡捕拦阻,遂至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持砖乱掷,执木殴人,兵警拦阻,均置不理……经当场拿获滋事学生多名送交法庭讯办……”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西安事变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史实,并结合材料中出现的“北京大学”“学生”“天安门”“游行”“曹汝霖”等词语,可以得知这一历史事件是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爱国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集会游行,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游行活动遭到北洋政府的武力镇压。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相关知识。
9.(2016八上·宜兴期中)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20年和白话文,可知这主要是因为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中的白话文,大胆想象。
10.(2017·襄城模拟)《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帝国主义国家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给了日本,这一事件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五四运动后期,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举行罢市,有力支援了北京的学生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背景。
11.在某课本剧中,出现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条幅和口号。你认为该剧的名字最有可能是(  )
A.武昌起义 B.洋务运动 C.五四先锋 D.北伐凯歌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919 年1月,首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首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 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归还山东主权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 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激起五四运动,学生首先提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因此选C.
【点评】考查五四运动的口号
12.(2018八上·濮阳开学考)下列四个人物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毛泽东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因此,D项毛泽东不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3.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 (  )
A.近代史的开端 B.近代化的起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近代化的起步始于洋务运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影响的认识。
14.(2017八下·苏州期中)人民英雄纪念碑文:“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文中的 ”人民革命“是指(  )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辛亥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国民大革命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国无视中国主权,把中国的领土从德国手里转给日本,中国人民愤怒了,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打着“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标语,高喊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建成,距离五四爱国运动是30年,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
15.(2016九上·兴化期末)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斗争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D.运动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A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B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划时代的作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这是斗争主力的变化,正确。D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不是从上海转移到北京。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本题把五四运动中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要注意区分五四运动的过程。
16.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选B。
【点评】考查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17.(2017·醴陵模拟)从如图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五四精神”是(  )
①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
②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③坚信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④无私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高呼着外抗强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青岛”、“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口号举行了游行示威,五四运动由此爆发,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是五四运动的内涵,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因此③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本题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精神相关知识的认识。
18.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扬“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是(  )
A.李大钊 B.鲁迅 C.毛泽东 D.陈独秀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A项李大钊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扬“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李大钊的识记能力。
19.(2018九下·南通月考)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  )
①组织工会 ②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③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④领导工人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纲领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室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共一大的有关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20.民族觉醒激发出强大的民族力量。1919年,这股“民族力量”汇聚成(  )
A.虎门销烟 B.五四运动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的学生集会演讲,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准确识记。本题难度适中。
二、材料分析题
21.“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引文摘自谁写的什么作品?
(2)作者当时在参与什么运动?与他同时参与运动主要还有哪些人?
(3)简要说出这场运动的性质?
【答案】(1)鲁迅的《狂人日记》。
(2)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3)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据材料“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可知是鲁迅的《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2)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其领导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
(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性质。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故答案为:(1)鲁迅的《狂人日记》。
(2)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3)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内容和意义及学生综合分析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22.在图文中捕捉历史:
(1)上面两幅图片与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有关。请问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指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几月?图(1)、图(2)的地点分别在什么地方?
(2)与“开天辟地”的大事有关的重要人物是“南陈北李”。请问“南陈北李”指的是谁?他们与“开天辟地”的大事有什么关系?
(3)“开天辟地”的大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1)“开天辟地”的大事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几月1921年7月;图(1)、图(2)的地点分别在上海、嘉兴南湖;
(2)“南陈北李”指的是陈独秀、李大钊;他们与“开天辟地”的大事有什么关系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因有法国搜查人员介入,会议被迫终止,转至嘉兴南湖一艘船上进行,最终圆满落幕。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图(1)图(2)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即上海、嘉兴南湖。
(2)陈独秀既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又在党的成立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李大钊曾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二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创始人。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故答案为:(1)“开天辟地”的大事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几月1921年7月;图(1)、图(2)的地点分别在上海、嘉兴南湖;
(2)“南陈北李”指的是陈独秀、李大钊;他们与“开天辟地”的大事有什么关系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的相关知识。
23.阅读有关五四运动的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下图为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的情景。
材料二:1919年6月5日某地的工人举行罢工,商人也举行了罢市……
材料三:青春作伴,激情飞扬,今天是五四青年节。青年们放歌四海,奉献爱心,播洒希望,用青春的活力,蓬勃的朝气来纪念五四运动诞生85周年。
——ctv.tom消息(新闻联播,2004年5月4日)
请回答: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出1919年6月3日前后,五四运动的重心城市和斗争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3)五四运动有怎样的历史影响?
(4)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你打算怎样去唱好这首“青春之歌”。
【答案】(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移为工人。
(3)中国近代史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要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1919年1月至6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在法国巴黎召开了著名的巴黎和会,这是一次分赃会议。一战时,中国也参加对德作战,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巴黎和会,但中国代表提出的一系列合理要求却遭到拒绝,从而引发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
(2)五四爱国运动以1919年6月3日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在北京,青年学生是其主力;后期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其主力军,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移为工人。
(3)中国近代史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要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学生既要认真看图,又要细心阅读材料。
24.“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思想上、学术上、道德上的黑暗”。——《独秀文存》
(1)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次运动?
(2)“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上是指什么?
(3)这场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4)这场运动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答案】(1)新文化运动。
(2)民主、科学。
(3)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根据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等信息可知,材料说的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上分别指民主和科学。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
(4)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故答案为:(1)新文化运动。
(2)民主、科学。
(3)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代表人物以及意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它诞生于白色恐怖中,如同一粒革命的火种,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开始点燃,并将书写中国革命的伟大篇章”,“它”指的是 (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五四运动 D.长征胜利
2.董必武于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董老诗中写的“四十年前会上逢”是指哪一次会议?(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它的谜底应是(  )
A.北伐胜利进军 B.五四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007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____周年。(  )
A.80 B.82 C.84 D.86
5.(2016八上·宿州期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哪儿?(  )
A.上海 B.北京 C.海南 D.武昌
6.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这里”指的是我国的(  )
A.重庆市 B.北京市
C.天津市 D.上海市
7.(2016八上·揭西期末)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这就是历史上的(  )
A.新文化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时期
8.(2016八上·纳雍期中)“有北京大学等十三校,学生三千余名,手持白旗,陆续到天安门前齐聚,议定列队游行。先至东交民巷西口,经使馆巡捕拦阻,遂至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持砖乱掷,执木殴人,兵警拦阻,均置不理……经当场拿获滋事学生多名送交法庭讯办……”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西安事变
9.(2016八上·宜兴期中)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2017·襄城模拟)《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1.在某课本剧中,出现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条幅和口号。你认为该剧的名字最有可能是(  )
A.武昌起义 B.洋务运动 C.五四先锋 D.北伐凯歌
12.(2018八上·濮阳开学考)下列四个人物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毛泽东
13.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 (  )
A.近代史的开端 B.近代化的起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2017八下·苏州期中)人民英雄纪念碑文:“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文中的 ”人民革命“是指(  )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辛亥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国民大革命
15.(2016九上·兴化期末)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斗争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D.运动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16.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7.(2017·醴陵模拟)从如图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五四精神”是(  )
①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
②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③坚信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④无私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8.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扬“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是(  )
A.李大钊 B.鲁迅 C.毛泽东 D.陈独秀
19.(2018九下·南通月考)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  )
①组织工会 ②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③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④领导工人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0.民族觉醒激发出强大的民族力量。1919年,这股“民族力量”汇聚成(  )
A.虎门销烟 B.五四运动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二、材料分析题
21.“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引文摘自谁写的什么作品?
(2)作者当时在参与什么运动?与他同时参与运动主要还有哪些人?
(3)简要说出这场运动的性质?
22.在图文中捕捉历史:
(1)上面两幅图片与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有关。请问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指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几月?图(1)、图(2)的地点分别在什么地方?
(2)与“开天辟地”的大事有关的重要人物是“南陈北李”。请问“南陈北李”指的是谁?他们与“开天辟地”的大事有什么关系?
(3)“开天辟地”的大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3.阅读有关五四运动的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下图为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的情景。
材料二:1919年6月5日某地的工人举行罢工,商人也举行了罢市……
材料三:青春作伴,激情飞扬,今天是五四青年节。青年们放歌四海,奉献爱心,播洒希望,用青春的活力,蓬勃的朝气来纪念五四运动诞生85周年。
——ctv.tom消息(新闻联播,2004年5月4日)
请回答: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出1919年6月3日前后,五四运动的重心城市和斗争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3)五四运动有怎样的历史影响?
(4)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你打算怎样去唱好这首“青春之歌”。
24.“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思想上、学术上、道德上的黑暗”。——《独秀文存》
(1)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次运动?
(2)“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上是指什么?
(3)这场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4)这场运动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它诞生于白色恐怖中,如同一粒革命的火种,在沉沉共夜的中国开始点燃,并将书写。国革命的伟在篇章”,“它”国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党的诞生。
2.【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共一大。
3.【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由于反动派的破坏,大会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一新了。
C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与题干中的“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的相关知识。
4.【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与1921年,2007-1921=86
【点评】考查周年的计算。
5.【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故答案为A。
【点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6.【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北京学生运动。反帝爱国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共产党的诞生。故选D。
7.【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给出了“民主”和“科学”和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可知这是历史上的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的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
8.【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史实,并结合材料中出现的“北京大学”“学生”“天安门”“游行”“曹汝霖”等词语,可以得知这一历史事件是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爱国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集会游行,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游行活动遭到北洋政府的武力镇压。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相关知识。
9.【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20年和白话文,可知这主要是因为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中的白话文,大胆想象。
10.【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帝国主义国家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给了日本,这一事件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五四运动后期,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举行罢市,有力支援了北京的学生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背景。
11.【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919 年1月,首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首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 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归还山东主权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 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激起五四运动,学生首先提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因此选C.
【点评】考查五四运动的口号
12.【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因此,D项毛泽东不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3.【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近代化的起步始于洋务运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影响的认识。
14.【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国无视中国主权,把中国的领土从德国手里转给日本,中国人民愤怒了,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打着“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标语,高喊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建成,距离五四爱国运动是30年,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
15.【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A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B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划时代的作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这是斗争主力的变化,正确。D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不是从上海转移到北京。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本题把五四运动中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要注意区分五四运动的过程。
16.【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选B。
【点评】考查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17.【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高呼着外抗强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青岛”、“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口号举行了游行示威,五四运动由此爆发,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是五四运动的内涵,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因此③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本题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精神相关知识的认识。
18.【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A项李大钊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扬“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李大钊的识记能力。
19.【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纲领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室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共一大的有关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20.【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的学生集会演讲,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准确识记。本题难度适中。
21.【答案】(1)鲁迅的《狂人日记》。
(2)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3)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据材料“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可知是鲁迅的《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2)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及其领导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
(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性质。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故答案为:(1)鲁迅的《狂人日记》。
(2)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3)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内容和意义及学生综合分析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22.【答案】(1)“开天辟地”的大事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几月1921年7月;图(1)、图(2)的地点分别在上海、嘉兴南湖;
(2)“南陈北李”指的是陈独秀、李大钊;他们与“开天辟地”的大事有什么关系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因有法国搜查人员介入,会议被迫终止,转至嘉兴南湖一艘船上进行,最终圆满落幕。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图(1)图(2)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即上海、嘉兴南湖。
(2)陈独秀既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又在党的成立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李大钊曾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二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创始人。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故答案为:(1)“开天辟地”的大事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几月1921年7月;图(1)、图(2)的地点分别在上海、嘉兴南湖;
(2)“南陈北李”指的是陈独秀、李大钊;他们与“开天辟地”的大事有什么关系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的相关知识。
23.【答案】(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移为工人。
(3)中国近代史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要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1919年1月至6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在法国巴黎召开了著名的巴黎和会,这是一次分赃会议。一战时,中国也参加对德作战,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巴黎和会,但中国代表提出的一系列合理要求却遭到拒绝,从而引发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
(2)五四爱国运动以1919年6月3日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在北京,青年学生是其主力;后期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其主力军,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移为工人。
(3)中国近代史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4)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要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学生既要认真看图,又要细心阅读材料。
24.【答案】(1)新文化运动。
(2)民主、科学。
(3)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根据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等信息可知,材料说的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上分别指民主和科学。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
(4)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故答案为:(1)新文化运动。
(2)民主、科学。
(3)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代表人物以及意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