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部编版巢湖市巢扬学校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检测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部编版巢湖市巢扬学校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检测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3 13:51:5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7年部编版巢湖市巢扬学校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检测卷
一、选择题
1.曾国藩等人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为此,我们把他们称为(  )
A.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 B.启动中国近代化的洋务派
C.兴办企业的民族资本家 D.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派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自强”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CD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
2.据《李鸿章传》记载,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世俗功利之人崇拜。下列企业中,与李鸿章被崇拜有关的是 (  )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汉阳铁厂 ④轮船招商局
⑤湖北织布局
A. 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③⑤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安庆内军械所是曾国藩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是张之洞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所以题干选项中与李鸿章有关的是②④,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3.(2016八上·射阳期中)洋务运动被看作是中国近代化实践的起点,这个观点成立的最主要理由是(  )
A.它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B.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它创办了一批机器大生产的工业
D.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B项是辛亥革命成就;D项是新文化运动影响;C项是洋务运动的内容;A项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虽然没有成功,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4.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而是开启了现代化的这辆车。”可知这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BCD与题干信息不符合。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5.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创立《万国公报》
C.强学会成立 D.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公车上书”。
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
A.学习西方的技术 B.西方的学校教育
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立宪法”“改良政治”,可判断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7.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思想启蒙
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17九下·深圳月考)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规定:教育方面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ABD与题意无关。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
9.“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结合右图判断这位是维新志士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维新志士谭嗣同在就义前的豪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志士谭嗣同。
10.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所以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11.“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句话中反应的事件(  )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①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
12.在中华民族深陷泥潭无法自拔时,那些敢于担当、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们,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转而在思想领域寻找挽救危亡的良药。他们领导发起(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文的“敢于担当、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们”指的是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ABC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
13.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进步的知识分子,从1915年起,通过对辛亥革命的思考,认定要建立共和国,必须从根本是改造国民。他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内容。
14.(2016八上·临河期中)新文化运动的几个基本主张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一批热血沸腾、志存高远的优秀马克思主义新青年。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维护了民族尊严 D.挽救了民族危亡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新文化运动的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因而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和影响。
15.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写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侵略与抗争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答案】B
【知识点】四次探索运动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要求答出他学习的主题,根据所学知识,题中四大运动属于近代化的探索这一主题,选项中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二、非选择题
16.请根据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或事件。
(1)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   ”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1895年春,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应试的举人,联名上书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答案】(1)自强
(2)光绪帝
(3)南京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
⑵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揭开了维新变法运的动的序幕,史称“公车上书”。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故答案为:(1)自强;(2)光绪帝;(3)南京。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2)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
17.判断下列历史叙述的正误,并改正。
(1)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2)《马关条约》签订后,洋务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3)1918年,陈独秀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答案】(1)正确
(2)错误;洋务派改为维新派。
(3)错误;陈独秀改为李大钊。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兴办了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故本题说法正确。
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因此,本题说法错误,应将洋务派改为维新派。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因此,本题说法错误,应将陈独秀改为李大钊。
【点评】(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2)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
18.观察人物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中的四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谈谈他们对中国近代化所做的贡献。
(3)你知道图片C中人物创办的宣传新思想的刊物吗?
【答案】(1)A康有为;B孙中山;C陈独秀;D李大钊。
(2)A领导戊戌变法;B领导辛亥革命;C和D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3)创办《新青年》。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是康有为,图B是孙中山,图C是陈独秀,图D是李大钊。
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等领导了戊戌变法;孙中山等领导辛亥革命;陈独秀和李大钊等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宣传民主和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2)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
19.下列是一组反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图片,请仔细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   ;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   ;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④属于新文化时期的是   ;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3)根据以上分析,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1)B;D;A;C
(2)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变法图强);民主、科学
(3)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⑴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故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B。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故D属于辛亥革命时期。图D人物是谭嗣同,他是戊戌变法中流血牺牲的历史人物。故D属于戊戌变法时期。属于新文化时期的是C,因此《青年杂志》是《新青年》的前身,《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故本题依次填入B、D、A、C
⑵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师夷长技”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维新变法是维新派的思想主张,三民主义是革命派的思想主张,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⑶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呈现出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一个过程。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2)本题考查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的有关知识。(3)本题考查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20.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材料一: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C、D四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在近代化探索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和D:新文化运动。
(2)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3)要根据国情来确定自己的近代化之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防止环境污染;在近代化过程中应当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在近代化建设中要注意道德建设,防止道德沦丧(盲目追求财富、侵略掠夺、管理腐败等)。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⑴依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C、D四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和D: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⑵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层层递进,逐渐深入,不断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我们在近代化探索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要根据国情来确定自己的近代化之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防止环境污染;在近代化过程中应当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在近代化建设中要注意道德建设,防止道德沦丧(盲目追求财富、侵略掠夺、管理腐败等)。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事件。(2)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将中国向西方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阶段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从技艺的学习转向制度的学习;第三阶段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中西之间的冲突聚集到了文化和心理的层面。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第一阶段所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制枪制炮等技术,是背离历史发展趋势的,注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与前两个事件相比主要“新”在哪里?
(3)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的探索都取得过一系列成就,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你认为近代中国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为什么会充满艰难与曲折?
(4)上述探索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对此你有何认识?
【答案】(1)因为洋务运动希望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维护落后、腐朽的清王朝封建统治,所以说这是背离历史发展趋势的。
(2)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3)因为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不断地侵略、掠夺中国,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4)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知识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是希望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维护落后、腐朽的清王朝封建统治,主观目的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所以说这是背离历史发展趋势的,注定了失败。
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反对封建正统思想,后期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这是和以前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因此,新文化运动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不断地侵略、掠夺中国,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因此,近代中国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会充满艰难与曲折。
⑷。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这些探索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我们得到的认识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点评】(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2)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3)本题考查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4)本题考查对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的认识
22.材料一: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 京师同文馆 1862年;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 安庆军械所 1861年;中国第一个近代交通企业 轮船招商局 1872年;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汉阳铁厂1890年
材料二:中央设立铁路矿物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材料四:从1919年起,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
(2)材料二是中国发生的哪个事件中颁布的法令?这个法令的颁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是谁颁布的什么法律?其思想主张是什么?
(4)材料四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何重要意义?
(5)前三大事件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答案】(1)洋务派;代表人物: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戊戌变法中颁布的法令,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3)是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思想主张是:三民主义。
(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5)洋务运动最后破产,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失败了,主要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同文馆、安庆军械所、轮船招商局和汉阳铁厂都出现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诉,地方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的“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都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因此材料二是戊戌变法中颁布的法令。戊戌变法中颁布的法令,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的内容出自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因此,思想主张是:三民主义。
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最后破产,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失败了,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点评】(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2)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3)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4)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5)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7年部编版巢湖市巢扬学校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检测卷
一、选择题
1.曾国藩等人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为此,我们把他们称为(  )
A.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 B.启动中国近代化的洋务派
C.兴办企业的民族资本家 D.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派
2.据《李鸿章传》记载,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世俗功利之人崇拜。下列企业中,与李鸿章被崇拜有关的是 (  )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汉阳铁厂 ④轮船招商局
⑤湖北织布局
A. 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③⑤
3.(2016八上·射阳期中)洋务运动被看作是中国近代化实践的起点,这个观点成立的最主要理由是(  )
A.它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B.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它创办了一批机器大生产的工业
D.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4.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创立《万国公报》
C.强学会成立 D.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
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
A.学习西方的技术 B.西方的学校教育
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7.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思想启蒙
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8.(2017九下·深圳月考)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9.“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结合右图判断这位是维新志士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10.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11.“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句话中反应的事件(  )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在中华民族深陷泥潭无法自拔时,那些敢于担当、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们,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转而在思想领域寻找挽救危亡的良药。他们领导发起(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3.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14.(2016八上·临河期中)新文化运动的几个基本主张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一批热血沸腾、志存高远的优秀马克思主义新青年。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维护了民族尊严 D.挽救了民族危亡
15.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写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侵略与抗争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非选择题
16.请根据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或事件。
(1)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   ”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1895年春,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应试的举人,联名上书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7.判断下列历史叙述的正误,并改正。
(1)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2)《马关条约》签订后,洋务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3)1918年,陈独秀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18.观察人物图片,回答问题
(1)图片中的四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别谈谈他们对中国近代化所做的贡献。
(3)你知道图片C中人物创办的宣传新思想的刊物吗?
19.下列是一组反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图片,请仔细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   ;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   ;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④属于新文化时期的是   ;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3)根据以上分析,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20.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材料一:
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C、D四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在近代化探索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21.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将中国向西方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阶段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从技艺的学习转向制度的学习;第三阶段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中西之间的冲突聚集到了文化和心理的层面。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第一阶段所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制枪制炮等技术,是背离历史发展趋势的,注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与前两个事件相比主要“新”在哪里?
(3)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的探索都取得过一系列成就,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你认为近代中国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为什么会充满艰难与曲折?
(4)上述探索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对此你有何认识?
22.材料一: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 京师同文馆 1862年;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 安庆军械所 1861年;中国第一个近代交通企业 轮船招商局 1872年;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汉阳铁厂1890年
材料二:中央设立铁路矿物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材料四:从1919年起,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
(2)材料二是中国发生的哪个事件中颁布的法令?这个法令的颁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是谁颁布的什么法律?其思想主张是什么?
(4)材料四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何重要意义?
(5)前三大事件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自强”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CD理解不准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
2.【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安庆内军械所是曾国藩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是张之洞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所以题干选项中与李鸿章有关的是②④,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B项是辛亥革命成就;D项是新文化运动影响;C项是洋务运动的内容;A项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虽然没有成功,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4.【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而是开启了现代化的这辆车。”可知这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BCD与题干信息不符合。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公车上书”。
6.【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立宪法”“改良政治”,可判断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7.【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规定:教育方面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ABD与题意无关。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
9.【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维新志士谭嗣同在就义前的豪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志士谭嗣同。
10.【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所以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11.【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①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
12.【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文的“敢于担当、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们”指的是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ABC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
13.【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进步的知识分子,从1915年起,通过对辛亥革命的思考,认定要建立共和国,必须从根本是改造国民。他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内容。
14.【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新文化运动的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因而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和影响。
15.【答案】B
【知识点】四次探索运动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要求答出他学习的主题,根据所学知识,题中四大运动属于近代化的探索这一主题,选项中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16.【答案】(1)自强
(2)光绪帝
(3)南京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
⑵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揭开了维新变法运的动的序幕,史称“公车上书”。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故答案为:(1)自强;(2)光绪帝;(3)南京。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2)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
17.【答案】(1)正确
(2)错误;洋务派改为维新派。
(3)错误;陈独秀改为李大钊。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兴办了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故本题说法正确。
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因此,本题说法错误,应将洋务派改为维新派。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因此,本题说法错误,应将陈独秀改为李大钊。
【点评】(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2)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
18.【答案】(1)A康有为;B孙中山;C陈独秀;D李大钊。
(2)A领导戊戌变法;B领导辛亥革命;C和D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3)创办《新青年》。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是康有为,图B是孙中山,图C是陈独秀,图D是李大钊。
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等领导了戊戌变法;孙中山等领导辛亥革命;陈独秀和李大钊等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宣传民主和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2)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3)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
19.【答案】(1)B;D;A;C
(2)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变法图强);民主、科学
(3)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⑴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故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B。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故D属于辛亥革命时期。图D人物是谭嗣同,他是戊戌变法中流血牺牲的历史人物。故D属于戊戌变法时期。属于新文化时期的是C,因此《青年杂志》是《新青年》的前身,《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故本题依次填入B、D、A、C
⑵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师夷长技”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维新变法是维新派的思想主张,三民主义是革命派的思想主张,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⑶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呈现出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一个过程。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2)本题考查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的有关知识。(3)本题考查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20.【答案】(1)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和D:新文化运动。
(2)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3)要根据国情来确定自己的近代化之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防止环境污染;在近代化过程中应当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在近代化建设中要注意道德建设,防止道德沦丧(盲目追求财富、侵略掠夺、管理腐败等)。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⑴依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C、D四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和D: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⑵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层层递进,逐渐深入,不断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我们在近代化探索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要根据国情来确定自己的近代化之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防止环境污染;在近代化过程中应当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在近代化建设中要注意道德建设,防止道德沦丧(盲目追求财富、侵略掠夺、管理腐败等)。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事件。(2)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答案】(1)因为洋务运动希望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维护落后、腐朽的清王朝封建统治,所以说这是背离历史发展趋势的。
(2)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3)因为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不断地侵略、掠夺中国,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4)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知识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是希望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维护落后、腐朽的清王朝封建统治,主观目的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所以说这是背离历史发展趋势的,注定了失败。
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反对封建正统思想,后期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这是和以前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因此,新文化运动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不断地侵略、掠夺中国,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因此,近代中国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会充满艰难与曲折。
⑷。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这些探索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我们得到的认识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点评】(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2)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3)本题考查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4)本题考查对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的认识
22.【答案】(1)洋务派;代表人物: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戊戌变法中颁布的法令,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3)是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思想主张是:三民主义。
(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5)洋务运动最后破产,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失败了,主要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同文馆、安庆军械所、轮船招商局和汉阳铁厂都出现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诉,地方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的“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都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因此材料二是戊戌变法中颁布的法令。戊戌变法中颁布的法令,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的内容出自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因此,思想主张是:三民主义。
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最后破产,主要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失败了,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点评】(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2)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3)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4)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5)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