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小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小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7 11:00:4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小练习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拥有丰富的人文积淀、孕育了儒家思想文化,“圣人”孔子的故乡在(  )
A.鲁国 B.宋国 C.赵国 D.楚国
【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故乡位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A正确;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2.(2019·安徽)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一,A选项符合题意。
道家强调的是无为而治,B选项排除。
墨家强调的是兼爱和非攻,C选项排除。
法家强调的是法治,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儒家思想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以德治国
【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才使平民子弟有机会上学。故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有教无类。C符合题意;
仁者爱人不能体现平等,排除A;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排除B;
以德治国是孔子的政治思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有教无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淮南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塞翁,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那里。人们都来宽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 ”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塞翁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 ”不久,他的儿子因骑马摔断了腿。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和哪位思想家观点一致(  )
A.孔子 B.孙武 C.老子 D.孟子
【答案】C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题干中的故事说明的道理和老子的观点一致。C符合题意;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排除A;
孙武是兵家的代表人物,排除B;
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5.有人认为:“人类今天须回到2 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  )
A.“无为而治” B.“尚贤”与“节俭”
C.“依法治国” D.“仁”
【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思想中影响深远的智慧思想就是“仁”和“礼”,D符合题意;
“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观点,排除A;
“尚贤”与“节俭”是墨家墨子的观点,排除B;
“依法治国”是法家的观点,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考查孔子的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6.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关于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B.他编订《诗》《书》和《春秋》等,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
C.他坚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
D.他晚年编订的《论语》为后人研究儒家思想提供了宝贵资料
【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在政治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在教育思想上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学生谦虚好学,温故知新。晚年编订了《诗》、《书》和《春秋》;《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整理成的,记载了孔子的言论。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思想观点以及教育贡献,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7.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乙 B.丙 C.甲、乙 D.甲、丙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主张,不能代表百家争鸣的思想,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急剧变化,许多学派纷纷发表意见,形成互相辩论的学术繁荣的局面。所以甲和丙都是错误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能力。
8.(2022·茂南一模)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 A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度的崩溃”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
B .“商鞅变法的作用”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
C .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兼并战争的后果”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D .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9.(2017七上·漳州期中)在治理国家方面,道家的主张是(  )
A.以“礼”治国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答案】D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礼”治国是儒家的治国主张,以“法”治国属于法家的治国主张,“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张。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老子的思想主张。学生还要掌握道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是《道德经》。
10.(2022七上·海林期中)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严刑峻法、依法治国”,故D符合题意;
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故A不符合题意;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故B不符合题意;
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1.(2019七上·惠民期末)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秦朝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春秋战国那种自由思索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打击,故答案选B。
二、判断题
12.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春秋》一书。
(3)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答案】(1)正确
(2)错误;“《春秋》”改为“《论语》”
(3)错误;“墨子”改为“庄子”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他学识渊博,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故题干表述正确。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春秋》改为《论语》。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故题干表述错误,墨子改为庄子。
故答案为:
(1)正确。
(2)错误;“《春秋》”改为“《论语》”。
(3)错误;“墨子”改为“庄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老子、孔子、庄子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三、简答题
13.某实验中学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名人就在身边图片展”“先人思想伴我行”等。以下是广播站的小记者在活动中的剪影展示,请你参与。
剪影一:儒家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儒家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逐渐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剪影二:与孔子有关的图片
周游列国
杏坛讲学
请回答:
(1)剪影一中“仁”的含义是什么 儒家所强调的“和”指的是哪两种“和谐”
(2)结合剪影二中三幅关于孔子的图片,请你谈谈从中获取的历史认识。
(3)结合背景材料,请你谈谈儒家思想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1)一切美德。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2)孔子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与图片相关即可)
(3)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剪影一中“仁”的含义是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鲁国,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后由孔子的弟子整理成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孔子的思想还包括“礼”。据“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可知,儒家所强调的“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2)据剪影二中三幅关于孔子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寒,广收门徒,“有教无类”,推行平民化教育,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积极倡导儒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思想,儒家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
(1)一切美德。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2)孔子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与图片相关即可)
(3)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孔子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4.某校七年级同学开展题为“先秦诸子百家”的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图说历史】
(1)图中以这几个人物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中国古代思想界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风潮,它是什么 这一局面的出现有什么影响
(2)【理解学习】
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B.“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3)【学以致用】
在班上,有些同学乱丢垃圾,造成班级卫生状况糟糕。面对这种情况,你会运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来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 请说说你的具体做法。
【答案】(1)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孟子;老子;墨子;韩非
(3)儒家的思想教化:先制定一套班级卫生的礼仪规范,加强对同学们的思想教育。道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应顺应自然,让环境改变同学们的行为。法家的“用刑罚加强统治”的思想:用适当的手段对乱丢垃圾的同学进行惩罚,如罚款等方式,并督促其改正错误。墨家的“兼爱”思想:自己把纸屑捡入垃圾桶中,尽力维持教室的整洁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据所学知,民贵君轻,仁政于民是儒家孟子的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是道家庄子的主张;爱人如己,崇尚和平是墨家墨子的主张;以法治国,中央集权是法家韩非的主张。
(3)儒家的思想教化法,先制定一套班级卫生的礼仪规范,加强对该同学的思想教育。道家的顺应自然法,让该同学在闭门思过或自我觉悟中改正错误的行为。法家的严格规章制度法,依照严格规章制度对该同学进行处罚,强制其改正错误。
故答案为:
(1)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孟子、老子、墨子、韩非。
(3)儒家的思想教化:先制定一套班级卫生的礼仪规范,加强对该同学的思想教育。道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应顺应自然,让环境改变该同学的行为。法家的“用刑罚加强统治”的思想:用适当的手段对该同学进行惩罚,如罚款等方式,并督促其改正错误。墨家的“兼爱”思想:自己把纸屑捡入垃圾桶中,尽力维持教室的整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等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小练习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拥有丰富的人文积淀、孕育了儒家思想文化,“圣人”孔子的故乡在(  )
A.鲁国 B.宋国 C.赵国 D.楚国
2.(2019·安徽)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
A.仁者爱人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以德治国
4.《淮南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塞翁,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那里。人们都来宽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 ”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塞翁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 ”不久,他的儿子因骑马摔断了腿。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和哪位思想家观点一致(  )
A.孔子 B.孙武 C.老子 D.孟子
5.有人认为:“人类今天须回到2 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  )
A.“无为而治” B.“尚贤”与“节俭”
C.“依法治国” D.“仁”
6.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关于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B.他编订《诗》《书》和《春秋》等,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
C.他坚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
D.他晚年编订的《论语》为后人研究儒家思想提供了宝贵资料
7.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乙 B.丙 C.甲、乙 D.甲、丙
8.(2022·茂南一模)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9.(2017七上·漳州期中)在治理国家方面,道家的主张是(  )
A.以“礼”治国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10.(2022七上·海林期中)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11.(2019七上·惠民期末)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二、判断题
12.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春秋》一书。
(3)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墨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三、简答题
13.某实验中学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名人就在身边图片展”“先人思想伴我行”等。以下是广播站的小记者在活动中的剪影展示,请你参与。
剪影一:儒家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儒家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逐渐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剪影二:与孔子有关的图片
周游列国
杏坛讲学
请回答:
(1)剪影一中“仁”的含义是什么 儒家所强调的“和”指的是哪两种“和谐”
(2)结合剪影二中三幅关于孔子的图片,请你谈谈从中获取的历史认识。
(3)结合背景材料,请你谈谈儒家思想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14.某校七年级同学开展题为“先秦诸子百家”的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图说历史】
(1)图中以这几个人物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中国古代思想界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风潮,它是什么 这一局面的出现有什么影响
(2)【理解学习】
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B.“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3)【学以致用】
在班上,有些同学乱丢垃圾,造成班级卫生状况糟糕。面对这种情况,你会运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来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 请说说你的具体做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故乡位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A正确;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2.【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一,A选项符合题意。
道家强调的是无为而治,B选项排除。
墨家强调的是兼爱和非攻,C选项排除。
法家强调的是法治,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儒家思想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才使平民子弟有机会上学。故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有教无类。C符合题意;
仁者爱人不能体现平等,排除A;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排除B;
以德治国是孔子的政治思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有教无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C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题干中的故事说明的道理和老子的观点一致。C符合题意;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排除A;
孙武是兵家的代表人物,排除B;
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思想中影响深远的智慧思想就是“仁”和“礼”,D符合题意;
“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观点,排除A;
“尚贤”与“节俭”是墨家墨子的观点,排除B;
“依法治国”是法家的观点,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考查孔子的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在政治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在教育思想上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学生谦虚好学,温故知新。晚年编订了《诗》、《书》和《春秋》;《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整理成的,记载了孔子的言论。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思想观点以及教育贡献,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7.【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主张,不能代表百家争鸣的思想,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急剧变化,许多学派纷纷发表意见,形成互相辩论的学术繁荣的局面。所以甲和丙都是错误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 A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度的崩溃”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
B .“商鞅变法的作用”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
C .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兼并战争的后果”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D .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9.【答案】D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礼”治国是儒家的治国主张,以“法”治国属于法家的治国主张,“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张。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老子的思想主张。学生还要掌握道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是《道德经》。
10.【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严刑峻法、依法治国”,故D符合题意;
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故A不符合题意;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故B不符合题意;
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1.【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秦朝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春秋战国那种自由思索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打击,故答案选B。
12.【答案】(1)正确
(2)错误;“《春秋》”改为“《论语》”
(3)错误;“墨子”改为“庄子”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他学识渊博,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故题干表述正确。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春秋》改为《论语》。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故题干表述错误,墨子改为庄子。
故答案为:
(1)正确。
(2)错误;“《春秋》”改为“《论语》”。
(3)错误;“墨子”改为“庄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老子、孔子、庄子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13.【答案】(1)一切美德。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2)孔子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与图片相关即可)
(3)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剪影一中“仁”的含义是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鲁国,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后由孔子的弟子整理成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孔子的思想还包括“礼”。据“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可知,儒家所强调的“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2)据剪影二中三幅关于孔子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寒,广收门徒,“有教无类”,推行平民化教育,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积极倡导儒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思想,儒家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
(1)一切美德。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2)孔子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与图片相关即可)
(3)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孔子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4.【答案】(1)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孟子;老子;墨子;韩非
(3)儒家的思想教化:先制定一套班级卫生的礼仪规范,加强对同学们的思想教育。道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应顺应自然,让环境改变同学们的行为。法家的“用刑罚加强统治”的思想:用适当的手段对乱丢垃圾的同学进行惩罚,如罚款等方式,并督促其改正错误。墨家的“兼爱”思想:自己把纸屑捡入垃圾桶中,尽力维持教室的整洁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据所学知,民贵君轻,仁政于民是儒家孟子的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是道家庄子的主张;爱人如己,崇尚和平是墨家墨子的主张;以法治国,中央集权是法家韩非的主张。
(3)儒家的思想教化法,先制定一套班级卫生的礼仪规范,加强对该同学的思想教育。道家的顺应自然法,让该同学在闭门思过或自我觉悟中改正错误的行为。法家的严格规章制度法,依照严格规章制度对该同学进行处罚,强制其改正错误。
故答案为:
(1)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孟子、老子、墨子、韩非。
(3)儒家的思想教化:先制定一套班级卫生的礼仪规范,加强对该同学的思想教育。道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应顺应自然,让环境改变该同学的行为。法家的“用刑罚加强统治”的思想:用适当的手段对该同学进行惩罚,如罚款等方式,并督促其改正错误。墨家的“兼爱”思想:自己把纸屑捡入垃圾桶中,尽力维持教室的整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等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