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新课标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单元古代世界的发展历程与古代文明限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新课标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单元古代世界的发展历程与古代文明限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25 11:42:49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单元古代世界的发展历程与古代文明限时练
一、选择题
1.世界各国关于人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通过下图你会得出怎样的正确结论 (  )
A.人是上帝创造的 B.人是女娲创造的
C.人类是进化而来的 D.人是猴子变来的
2.“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  )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3.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孕育这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同因素是 (  )
A.大河文明 B.海洋文明 C.高山文明 D.石器文明
4.英国近代诗人雪莱曾说:“我们都是希腊人。”他这样说是因为 (  )
A.英国人都是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人和希腊人生活习惯一样
C.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D.希腊人曾统治过欧洲
5.布匿战争中,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以少胜多取得了坎尼战役的胜利。与迦太基作战的是 (  )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希腊城邦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共和国
6.“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欧洲通过上千年探索,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才探索出来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数十年便收入囊中。”材料中日本的“革新”指的是 (  )
A.伯里克利改革 B.查理·马特改革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7.“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个“独特的民族”指的是 (  )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罗马 D.古代阿拉伯
8.右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
A.古代美洲 B.古代亚洲 C.古代欧洲 D.古代非洲
9.地跨欧亚非三洲,使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的帝国是 (  )
A. 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0.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  )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11.一部游记,内容丰富,妙趣横生,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欧洲人读了这部书,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的向往。该书是 (  )
A.《西游记》 B.《古兰经》
C.汉谟拉比法典 D.《马可·波罗行纪》
12.下列四幅图片与佛教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 耶稣受难 B. 释迦牟尼
C. 圣诞老人 D. 清真寺
13.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按其产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基督教 ②佛教 ③伊斯兰教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14.脍炙人口的名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均出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古兰经》 D.《天方夜谭》
15.辉煌灿烂的古代科技与文化,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下列有关古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
B.麦加大清真寺的中心是克尔白神庙
C.阿基米德发明的螺旋式水车,可用来排水和灌溉
D.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佛教教堂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三 他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他统治时期雅典国势如何
(2)材料二与哪次改革有关 这次改革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是哪次改革的内容 这次改革有何影响
(4)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人物或事件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有位唐朝名僧受日本僧人礼请,率弟子、工匠等,先后五次东渡,均告失败,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他到达日本后,受到日本天皇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日本政府为他在京都建了一座名为“唐招提寺”的寺院,供其讲经传道。他在日本除了传布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
材料三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被人们称为什么 开通于哪个朝代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名僧”是谁,他在日本受到尊崇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
(4)根据以上材料,说一说古代人类交往的方式有哪两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及氏族社会
【解析】【分析】南方古猿经过长期的进化和劳动,终于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人类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2.【答案】B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关键应掌握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是一个严格的等级制度,共分为四个等级,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由此判断B正确;A、C、D不符合种姓制度的规定和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古代中国发源于长江、黄河流域;古代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古代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发源于两河流域。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河流,它们都属于大河文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我们都是希腊人”的含义。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最早的一个历史阶段,它是西欧文明的发源地,由此判断C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方文明之源,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为争得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同地中海强国迦太基进行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的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大化改新是日本参照隋唐制度实行的改革;明治维新是日本为学习欧美文明实行的改革。结合题目中的“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等分析,正确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拓展延伸】大化改新的作用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在经济方面废除了部民制,建立起封建土地国有制;在政治方面,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与原先的政权形式具有本质的区别,各级国家官吏均由中央任命,且都是地主阶级。大化改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从此,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7.【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穆斯林即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结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可知这个“独特的民族”是古代阿拉伯,因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又是阿拉伯数字的传播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8.【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为皇帝加冕”即反映了这一史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再现史实的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经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后,成为地中海霸主,使地中海成为其内湖。故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10.【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阿拉伯人将古代印度人创造的数字计数法加以改造并传播到欧洲。③与印度文明有关,但种姓制度并没有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④产生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故正确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能力。
11.【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马可·波罗行纪》记述了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2.【答案】B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耶稣受难、圣诞老人均与基督教有关;释迦牟尼与佛教有关;清真寺与伊斯兰教有关。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13.【答案】B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基督教创立于公元1世纪,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7世纪。故按其产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拓展延伸】比较世界三大宗教的相似之处(1)背景:三大宗教都是在社会矛盾重重,人们渴望平等、自由、幸福的情况下产生的。(2)教义:三大宗教的教义大都宣扬忍耐、顺从、修行等主张,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并被统治者利用。(3)影响: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14.【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由题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可知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天方夜谭》,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5.【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故D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16.【答案】(1)伯里克利;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2)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度。
(3)查理·马特改革;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4)要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学习先进国家经验;注重政治制度改革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等.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封君与封臣;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改革,材料一中的图片很容易辨别出是伯里克利,他在位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极盛;通过仔细识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它们分别是日本大化改新和西欧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第(2)(3)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容易作答。第(4)题属开放性题目,可围绕“改革、创新”再结合自己的感悟组织答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归纳综合能力。
17.【答案】(1)丝绸之路。西汉。
(2)鉴真。不怕牺牲,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先进文化技术。
(3)促进东西方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4)暴力冲突、和平交往。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第(1)题观察图片,抓住其中的路线从长安出发——河西走廊——玉门关——西域——大秦,判断出是丝绸之路,这一通道是在西汉时开通的。第(2)题在阅读材料二的基础上,抓住六次东渡到达日本判断出是鉴真,他受到日本尊崇的原因可以从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和对日本的贡献方面来回答。第(3)题认真阅读材料三,理解其意思主要是从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积极影响来阐述的。第(4)题通过阅读三则材料,可以归纳出古代人类交往的两种方式是暴力冲突、和平交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和分析能力。
1 / 1人教新课标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单元古代世界的发展历程与古代文明限时练
一、选择题
1.世界各国关于人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通过下图你会得出怎样的正确结论 (  )
A.人是上帝创造的 B.人是女娲创造的
C.人类是进化而来的 D.人是猴子变来的
【答案】C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及氏族社会
【解析】【分析】南方古猿经过长期的进化和劳动,终于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人类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2.“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  )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答案】B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关键应掌握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是一个严格的等级制度,共分为四个等级,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由此判断B正确;A、C、D不符合种姓制度的规定和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3.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孕育这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同因素是 (  )
A.大河文明 B.海洋文明 C.高山文明 D.石器文明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古代中国发源于长江、黄河流域;古代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古代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发源于两河流域。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河流,它们都属于大河文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4.英国近代诗人雪莱曾说:“我们都是希腊人。”他这样说是因为 (  )
A.英国人都是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人和希腊人生活习惯一样
C.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D.希腊人曾统治过欧洲
【答案】C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我们都是希腊人”的含义。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最早的一个历史阶段,它是西欧文明的发源地,由此判断C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方文明之源,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5.布匿战争中,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以少胜多取得了坎尼战役的胜利。与迦太基作战的是 (  )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希腊城邦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共和国
【答案】D
【知识点】罗马城邦
【解析】【分析】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为争得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同地中海强国迦太基进行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史实的能力。
6.“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欧洲通过上千年探索,经历了黑暗中世纪才探索出来的政治文明,日本用短短数十年便收入囊中。”材料中日本的“革新”指的是 (  )
A.伯里克利改革 B.查理·马特改革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大化改新是日本参照隋唐制度实行的改革;明治维新是日本为学习欧美文明实行的改革。结合题目中的“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等分析,正确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拓展延伸】大化改新的作用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在经济方面废除了部民制,建立起封建土地国有制;在政治方面,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与原先的政权形式具有本质的区别,各级国家官吏均由中央任命,且都是地主阶级。大化改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从此,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7.“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个“独特的民族”指的是 (  )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罗马 D.古代阿拉伯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穆斯林即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结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可知这个“独特的民族”是古代阿拉伯,因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又是阿拉伯数字的传播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8.右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
A.古代美洲 B.古代亚洲 C.古代欧洲 D.古代非洲
【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为皇帝加冕”即反映了这一史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再现史实的能力。
9.地跨欧亚非三洲,使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的帝国是 (  )
A. 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经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后,成为地中海霸主,使地中海成为其内湖。故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10.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  )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答案】C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阿拉伯人将古代印度人创造的数字计数法加以改造并传播到欧洲。③与印度文明有关,但种姓制度并没有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④产生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故正确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能力。
11.一部游记,内容丰富,妙趣横生,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欧洲人读了这部书,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的向往。该书是 (  )
A.《西游记》 B.《古兰经》
C.汉谟拉比法典 D.《马可·波罗行纪》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
【解析】【分析】《马可·波罗行纪》记述了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2.下列四幅图片与佛教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 耶稣受难 B. 释迦牟尼
C. 圣诞老人 D. 清真寺
【答案】B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耶稣受难、圣诞老人均与基督教有关;释迦牟尼与佛教有关;清真寺与伊斯兰教有关。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13.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按其产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基督教 ②佛教 ③伊斯兰教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答案】B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基督教创立于公元1世纪,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7世纪。故按其产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拓展延伸】比较世界三大宗教的相似之处(1)背景:三大宗教都是在社会矛盾重重,人们渴望平等、自由、幸福的情况下产生的。(2)教义:三大宗教的教义大都宣扬忍耐、顺从、修行等主张,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并被统治者利用。(3)影响: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14.脍炙人口的名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均出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古兰经》 D.《天方夜谭》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由题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可知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天方夜谭》,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5.辉煌灿烂的古代科技与文化,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下列有关古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
B.麦加大清真寺的中心是克尔白神庙
C.阿基米德发明的螺旋式水车,可用来排水和灌溉
D.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佛教教堂
【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故D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三 他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他统治时期雅典国势如何
(2)材料二与哪次改革有关 这次改革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是哪次改革的内容 这次改革有何影响
(4)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人物或事件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伯里克利;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2)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度。
(3)查理·马特改革;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4)要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学习先进国家经验;注重政治制度改革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等.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封君与封臣;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改革,材料一中的图片很容易辨别出是伯里克利,他在位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极盛;通过仔细识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它们分别是日本大化改新和西欧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第(2)(3)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容易作答。第(4)题属开放性题目,可围绕“改革、创新”再结合自己的感悟组织答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归纳综合能力。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有位唐朝名僧受日本僧人礼请,率弟子、工匠等,先后五次东渡,均告失败,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他到达日本后,受到日本天皇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日本政府为他在京都建了一座名为“唐招提寺”的寺院,供其讲经传道。他在日本除了传布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
材料三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被人们称为什么 开通于哪个朝代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名僧”是谁,他在日本受到尊崇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
(4)根据以上材料,说一说古代人类交往的方式有哪两种。
【答案】(1)丝绸之路。西汉。
(2)鉴真。不怕牺牲,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先进文化技术。
(3)促进东西方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4)暴力冲突、和平交往。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第(1)题观察图片,抓住其中的路线从长安出发——河西走廊——玉门关——西域——大秦,判断出是丝绸之路,这一通道是在西汉时开通的。第(2)题在阅读材料二的基础上,抓住六次东渡到达日本判断出是鉴真,他受到日本尊崇的原因可以从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和对日本的贡献方面来回答。第(3)题认真阅读材料三,理解其意思主要是从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积极影响来阐述的。第(4)题通过阅读三则材料,可以归纳出古代人类交往的两种方式是暴力冲突、和平交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和分析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