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册7.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一练?提技能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册7.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一练?提技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19 15:08:56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册7.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一练 提技能
一、选择题
1.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把原来“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改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示了党和政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我国人民生活从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后
C.“文化大革命”后 D.20世纪末
【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
A. 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服饰品味不断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单调的‘灰蓝黑’”到追求“多元化”“个性化”,看出中国城乡居民衣着的变化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3.活动课上,小明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和柴油供应票(见下图)。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
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这是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
C.这两张票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票证代表的历史时期和反映的内容。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从而分析C表述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4.1995年起,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这是因为我国实施了 (  )
A. “安居工程” B.养老保险制度
C.医疗保险制度 D.就业制度
【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买到合适的住房”可知本题选择A,联系教材知识,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抓住题干信息分析问题能力。
5.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列现象能体现的是 (  )
①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服饰多样化,时装流行
②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
③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④自谋职业,下海经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①②③均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④是人们就业观念的变化,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变化的了解和辨析能力。
6.《人民日报》曾报道了一系列大学毕业生的“人物志”,他们中有自愿到西藏实现军旅之梦的,有到农村公路管理处巡查道路的,还有到网络新职业中“淘金”的。这一报道反映了高校毕业生有 (  )
①多元的职业方向 ②开放的就业观念
③自主选择的权利 ④统一的分配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
【解析】【分析】解答时,可用排除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统一的分配制度已经被打破,④不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7.如图所示宣传画应该出现在(  )
A.“一五计划”时期 B.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D
【知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
【解析】【分析】题干中两幅漫画主要强调了打破“铁饭碗”,实行人才招聘,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改革开发以后,以前的“铁饭碗”被逐渐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汉族选择职业,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就业观念变化的准确认识。
8.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完善。右图反映了社会保障体系中哪一方面的内容 (  )
A.教育保险 B.养老保险
C.失业保险 D.医疗保险
【答案】D
【知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的“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手册”,可知是医疗保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9.下图是某中学一位教师的工资条。通过这张工资条能反映出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  )
姓名 年月 基本 工资 …… 医疗 保险 养老 保险 失业 保险 ……
××× ×× ×× ×× ×× …… ×× ×× × ×× ……
A.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B.教育领域的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新突破 D.注重实施素质教育
【答案】A
【知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
【解析】【分析】根据工资条中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可知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10.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包括 (  )
①养老保险制度
②医疗保险制度
③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
【解析】【分析】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在改革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全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取得初步成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材料三 (未来中国)不但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温家宝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和你的亲身感受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和“有保障”,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1)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资丰富、鼓励消费;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
(2)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3)实施“安居工程”;完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取消农业税;对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等。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反映物资的匮乏。“信用卡”鼓励消费,反映物资丰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材料二中“四大件”的变化,体现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科技含量增加。第(2)题从时间段分析,这些变化体现了改革开放使人们富起来了,同时也是科技发展的结果。第(3)题主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为改善人们生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回答,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就业制度,惠农政策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册7.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一练 提技能
一、选择题
1.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把原来“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改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示了党和政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我国人民生活从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后
C.“文化大革命”后 D.20世纪末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
A. 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服饰品味不断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3.活动课上,小明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和柴油供应票(见下图)。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
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这是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
C.这两张票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4.1995年起,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这是因为我国实施了 (  )
A. “安居工程” B.养老保险制度
C.医疗保险制度 D.就业制度
5.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列现象能体现的是 (  )
①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服饰多样化,时装流行
②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
③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④自谋职业,下海经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6.《人民日报》曾报道了一系列大学毕业生的“人物志”,他们中有自愿到西藏实现军旅之梦的,有到农村公路管理处巡查道路的,还有到网络新职业中“淘金”的。这一报道反映了高校毕业生有 (  )
①多元的职业方向 ②开放的就业观念
③自主选择的权利 ④统一的分配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如图所示宣传画应该出现在(  )
A.“一五计划”时期 B.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8.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完善。右图反映了社会保障体系中哪一方面的内容 (  )
A.教育保险 B.养老保险
C.失业保险 D.医疗保险
9.下图是某中学一位教师的工资条。通过这张工资条能反映出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  )
姓名 年月 基本 工资 …… 医疗 保险 养老 保险 失业 保险 ……
××× ×× ×× ×× ×× …… ×× ×× × ×× ……
A.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B.教育领域的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新突破 D.注重实施素质教育
10.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包括 (  )
①养老保险制度
②医疗保险制度
③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材料三 (未来中国)不但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温家宝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和你的亲身感受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和“有保障”,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单调的‘灰蓝黑’”到追求“多元化”“个性化”,看出中国城乡居民衣着的变化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3.【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票证代表的历史时期和反映的内容。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的,从而分析C表述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买到合适的住房”可知本题选择A,联系教材知识,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抓住题干信息分析问题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①②③均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④是人们就业观念的变化,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变化的了解和辨析能力。
6.【答案】A
【知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
【解析】【分析】解答时,可用排除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统一的分配制度已经被打破,④不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
【解析】【分析】题干中两幅漫画主要强调了打破“铁饭碗”,实行人才招聘,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改革开发以后,以前的“铁饭碗”被逐渐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汉族选择职业,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就业观念变化的准确认识。
8.【答案】D
【知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的“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手册”,可知是医疗保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9.【答案】A
【知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
【解析】【分析】根据工资条中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可知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10.【答案】A
【知识点】就业和社会保障
【解析】【分析】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在改革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全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取得初步成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
11.【答案】(1)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资丰富、鼓励消费;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
(2)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3)实施“安居工程”;完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取消农业税;对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等。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反映物资的匮乏。“信用卡”鼓励消费,反映物资丰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材料二中“四大件”的变化,体现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科技含量增加。第(2)题从时间段分析,这些变化体现了改革开放使人们富起来了,同时也是科技发展的结果。第(3)题主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为改善人们生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回答,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就业制度,惠农政策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