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册3.9改革开放一课一练 提技能
一、选择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
2.右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们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D.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3.2014年3月4日,李克强总理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委员时,用自己在安徽凤阳“插队”(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劳动)的经历来解释“改革红利”(收益),最先获得本次“改革红利”的是农民,其得益于 (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国有企业改革
C.实行对外开放 D.市场经济的推行
4.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
A.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 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5.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英国媒体说,全世界现有大约4 300个经济特区,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香港附近的那一个,后来被称为“深圳奇迹”。“深圳奇迹”始
于 ( )
A.1978年 B.1980年 C.1984年 D.1990年
7.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确定海南全岛为经济特区
8.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9.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相关成果表述正确的是 ( )
A.197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1981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5颁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D.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二、非选择题
11.图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与图二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在农村推行的哪一政策 两幅图片所示建筑应该建在何处
(2)从图三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信息 除了图三提到的“深圳特区”外,还有哪几个城市被设为经济特区 后来,党中央又把哪一个省设为经济特区
(3)图四中的地区具有怎样的地位 它的设立说明了什么
(4)如果用上面四幅图片做一次展览,该展览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5)30多年来,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更加文明进步,请举出一个发生在你身边的事例予以说明,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和政社合一的体制弊端,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支配权的同时,也失去了劳动积极性,所以A叙述不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取得了大发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因而A符合题意,B国企改革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C对外开放与题意无关,D市场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国企改革,故正确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把握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主要的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分户经营,在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4.【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题干中给出的时间是1980年,歌曲名称是《在希望的田野上》,说明与农村问题有关,这个时间安徽、四川等地已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从题干中“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的信息可知,“拢合”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散伙”即改革开放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故D正确;A、B、C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识记,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应记住深圳经济特区设置的时间,“深圳奇迹”是由于1980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而发生的,由此判断B正确;A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因此A与题意不符;C是我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时间,因此C与题意不符;D是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时间,因此D与题意不符。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深圳经济特区,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7.【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通过“35年”等信息可判断这一事件发生于1984年,由此可判断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
8.【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是:
1980年 1984年 1985年起 1992年
4个经济 特区 14个沿海 港口城市 4个沿海 经济开放区 内地边境城市
所以C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抓住题干中的“海尔集团”、“发行股票”等可判断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1979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时间是198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颁布的时间是1986年。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成果。
11.【答案】(1)本题借助图片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2)本题借助图片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3)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4)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5)围绕自身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列举事例即可。例如:在家通过上网查阅学习资料;开私家车旅游;周末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等。感受: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解答第(1)题,可通过图中的有效信息判断出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在农村推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该政策是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的;解答第(2)题,可从图片信息得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特区发展的重视,其他问题依据所学内容作答即可;第(3)题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较易作出回答;第(4)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图意即可;第(5)题是开放性问题,结合自身实际组织答案,旨在领悟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借助图片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1 / 1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册3.9改革开放一课一练 提技能
一、选择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
2.右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们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D.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和政社合一的体制弊端,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支配权的同时,也失去了劳动积极性,所以A叙述不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3.2014年3月4日,李克强总理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委员时,用自己在安徽凤阳“插队”(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劳动)的经历来解释“改革红利”(收益),最先获得本次“改革红利”的是农民,其得益于 (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国有企业改革
C.实行对外开放 D.市场经济的推行
【答案】A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取得了大发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因而A符合题意,B国企改革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C对外开放与题意无关,D市场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国企改革,故正确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把握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主要的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分户经营,在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4.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
A.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 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题干中给出的时间是1980年,歌曲名称是《在希望的田野上》,说明与农村问题有关,这个时间安徽、四川等地已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5.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从题干中“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的信息可知,“拢合”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散伙”即改革开放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故D正确;A、B、C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识记,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6.英国媒体说,全世界现有大约4 300个经济特区,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香港附近的那一个,后来被称为“深圳奇迹”。“深圳奇迹”始
于 ( )
A.1978年 B.1980年 C.1984年 D.1990年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应记住深圳经济特区设置的时间,“深圳奇迹”是由于1980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而发生的,由此判断B正确;A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因此A与题意不符;C是我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时间,因此C与题意不符;D是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时间,因此D与题意不符。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深圳经济特区,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7.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确定海南全岛为经济特区
【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通过“35年”等信息可判断这一事件发生于1984年,由此可判断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
8.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是:
1980年 1984年 1985年起 1992年
4个经济 特区 14个沿海 港口城市 4个沿海 经济开放区 内地边境城市
所以C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9.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抓住题干中的“海尔集团”、“发行股票”等可判断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相关成果表述正确的是 ( )
A.197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1981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5颁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D.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1979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时间是198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颁布的时间是1986年。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成果。
二、非选择题
11.图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与图二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在农村推行的哪一政策 两幅图片所示建筑应该建在何处
(2)从图三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信息 除了图三提到的“深圳特区”外,还有哪几个城市被设为经济特区 后来,党中央又把哪一个省设为经济特区
(3)图四中的地区具有怎样的地位 它的设立说明了什么
(4)如果用上面四幅图片做一次展览,该展览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5)30多年来,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更加文明进步,请举出一个发生在你身边的事例予以说明,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案】(1)本题借助图片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2)本题借助图片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3)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4)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5)围绕自身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列举事例即可。例如:在家通过上网查阅学习资料;开私家车旅游;周末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等。感受: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解答第(1)题,可通过图中的有效信息判断出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在农村推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该政策是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的;解答第(2)题,可从图片信息得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特区发展的重视,其他问题依据所学内容作答即可;第(3)题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较易作出回答;第(4)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图意即可;第(5)题是开放性问题,结合自身实际组织答案,旨在领悟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借助图片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