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册1.3土地改革一课一练 提技能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 )
A.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
C.“大跃进”运动 D.土地改革
2.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3.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发放的土地证,而此证得以颁发的主要依据
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4.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和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分别终结于 ( )
A.鸦片战争 开国大典 B.中共成立 抗战胜利
C.辛亥革命 土地改革 D.戊戌变法 五四运动
5.图表法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下面表格中“ ”应该填写 ( )
时间 开展地区 涉及人口 主要意义
1950-1952年底 新解放区 3亿多
A.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空前解放
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6.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
D.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7.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可能集中在 ( )
A.《千年局变》 B.《峥嵘岁月》
C.《中国新生》 D.《伟大转折》
8.以下两幅宣传图片共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主题是 (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实行三大改造
C.反抗美帝国主义侵略 D.发展农业生产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占人口% 占土地%
地主、富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材料二
材料三 1952年底,近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5%,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1)上面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上述三则材料之间的联系。
(3)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宣传土地政策”、“农民分得土地”、“土地改革法”可知与土地有关,再根据“土地改革法”可知是新中国成立时进行的土地改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归纳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题干的中心意思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不合理。农民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现状,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进行土地改革。所以A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提炼表格信息可知,是对土地改革主要意义的考查,结合选项,A指的是抗日战争;C是西藏解放;D是新中国的成立,故本题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通过土地改革,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资产阶级没有关系,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
7.【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这三件大事都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8.【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的措施有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9.【答案】(1)土地改革。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材料一说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为此,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起进行了土地改革。材料二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通过分析材料可知,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这一历史事件。第(1)(3)题属识记内容,学生能轻松作答。第(2)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材料一说明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材料二反映了在土地改革中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材料三反映了土地改革的作用。三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和深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历史八年级下册1.3土地改革一课一练 提技能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利用下面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应围绕 ( )
A.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
C.“大跃进”运动 D.土地改革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宣传土地政策”、“农民分得土地”、“土地改革法”可知与土地有关,再根据“土地改革法”可知是新中国成立时进行的土地改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归纳能力。
2.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题干的中心意思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不合理。农民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现状,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进行土地改革。所以A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3.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发放的土地证,而此证得以颁发的主要依据
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4.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和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分别终结于 ( )
A.鸦片战争 开国大典 B.中共成立 抗战胜利
C.辛亥革命 土地改革 D.戊戌变法 五四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5.图表法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下面表格中“ ”应该填写 ( )
时间 开展地区 涉及人口 主要意义
1950-1952年底 新解放区 3亿多
A.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空前解放
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提炼表格信息可知,是对土地改革主要意义的考查,结合选项,A指的是抗日战争;C是西藏解放;D是新中国的成立,故本题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6.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
D.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通过土地改革,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资产阶级没有关系,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
7.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可能集中在 ( )
A.《千年局变》 B.《峥嵘岁月》
C.《中国新生》 D.《伟大转折》
【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这三件大事都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8.以下两幅宣传图片共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主题是 (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实行三大改造
C.反抗美帝国主义侵略 D.发展农业生产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的措施有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占人口% 占土地%
地主、富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材料二
材料三 1952年底,近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5%,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1)上面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上述三则材料之间的联系。
(3)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答案】(1)土地改革。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材料一说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为此,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起进行了土地改革。材料二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通过分析材料可知,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这一历史事件。第(1)(3)题属识记内容,学生能轻松作答。第(2)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材料一说明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材料二反映了在土地改革中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材料三反映了土地改革的作用。三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和深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