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合花》《哦香雪》联读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百合花》《哦香雪》联读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2 06:4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百合花》《哦,香雪》
——青春中国的时代印记
《茶花女》
《长恨歌》
感受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青春形象,探究主旨,形成对青春与生命的思考。
赏析小说中的物象,探究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之美。
梳理情节,通过对比阅读,初步感悟诗化小说与传统小说情节上的差异性。
3
2
1
4
教学目标
赏析小说中的描写手法,品味诗化小说的语言美
文本探究
——小说的叙事特点
《百合花》&《哦,香雪》
提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区别:次要人物、次要事件、描写、抒情);主要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作业点评:文脉梳理
《百合花》
本文共5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第二部分: : 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
第三部分: 通讯员为救人牺牲,新媳妇怀着崇敬、歉疚的心情给他缝衣服。
第四部分 : 写新媳妇执意将自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的身上入殓。
(1~23)
(24 ~ 43)
(44~57)
(58 ~ 59)
开端 → 带路
发展 → 借被
高潮 → 牺牲
结局 → 献被
全文以时间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讲述了1946年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一起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最后新媳妇执意将新被献给为救人而牺牲的小战士。
引子(1—4)火车开进山村,惊喜地迎接火车到来
开端(5—56)姑娘们欢乐的时刻(交换物品)
发展(57—71)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高潮(72—78)香雪换铅笔盒而忘记下车
结尾(79—82)香雪深夜走回台儿沟,与寻找她的姊妹儿相遇。
《哦,香雪》情节
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
【任务指引】
梳理完两则故事的梗概后,请同学调动初中学习到的小说相关知识,将这两篇与自己读过的小说,比如《西游记》《水浒传》(《智取生辰纲》)《骆驼祥子》《三国演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或者悬疑、推理、武侠等小说进行对比,看看这两篇小说在情节上和传统小说有何差异。
品读比较
淡化矛盾、叙事节奏舒缓
《三顾茅庐》:一顾茅庐,访孔明不遇,误认崔州平——二顾茅庐,天寒地冻,误认诸葛均、孔明岳父——三顾茅庐,孔明昼寝未醒,关张质疑——详解隆中对,婉言谢绝出山——泪沾袍袖,孔明出山
《智取生辰纲》:杨扮客商,吴扮枣商,瞒天过海——酒贩挑酒上冈,吴买酒解渴,杨拒买静观——酒贩故意不卖,吴借瓢舀酒当面吃尽,军汉心痒反抗——吴伺机下药,杨无奈买酒,酒贩赌气不卖——吴假意调解,军汉如愿得酒——军汉晕倒,吴趁火打劫
用误会等手法制造紧张的矛盾冲突,使情节悬念丛生、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
偶像剧:相识便相厌——矛盾纠葛,加深误会——进一步了解,生趣——相知相恋——相疑——相信——失忆、失踪——大团圆
作家曹文轩曾说:好看的并且有意味的小说,不是一支离弦的箭,而更像一群有着好心情的鸟儿。它们在天空下盘旋,跃升,俯冲,在留下无数撩人的无形曲线之后,才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好的小说,尽量伸展读者与故事结局的距离,使得小说不再过分顺畅的前行,造成阅读期待。同时也因为平添了这些枝叶,延长了审美体验的过程。
矛盾冲突
伏笔、悬念
突转、留白
诗词——蕴藉性(意象、意境)
诗化小说:《故乡》《荷花淀》《边城》……
作为“诗化小说”,《百合花》中出现了比如“枪筒里的野菊花”、“中秋月”、“两个干硬的满头”、“衣肩上的破洞”,《哦,香雪》中出现了深山、火车、铅笔盒文具盒等物象,能不能从课文中把这些物象分别找出来,并试着说说他有什么象征义。
限时作业
品味物象,感悟形象
“枪筒的野菊花”:象征着通讯员对美的热爱和对生活中美的追求。
“中秋月”:象征团圆,而在这篇小说里,则象征着通讯员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团圆,勇于献出生命,最终永远也无法与家人团圆的舍己救人的精神。
“两个干硬的馒头”:体现了通讯员为他人着想的精神,象征着战友之间纯正的友谊。在通讯员去世后又寄托着文工团女兵深切的悲痛之情。
作为“诗化小说”,本文出现了比如“枪筒里的野菊花”、“中秋月”、“两个干硬的满头”、“衣肩上的破洞”等物象,能不能从课文中找一找这些物象找出来,并试着说说他有什么象征义。
作业点评
课文中几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说说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在“我”和通讯员从新媳妇家借了被子出门时,衣服挂在门钩上,通讯员坚决不肯缝。
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
第二次:当通讯员回部队时,“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的”。
写出了通讯员天真质朴的心理和回部队时乐观的情绪。
第三次:在通讯员临牺牲前,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写出新媳妇和“我”为此而万分痛惜的心情。
第四次:在作品的倒数第四段,新媳妇细密地缝破洞。
体现了新媳妇把通讯员当作亲人,对他无比爱护。
统编版高一语文上《百合花》《哦,香雪》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上《百合花》《哦,香雪》课件
思考讨论
百合花,色泽淡雅,香气清幽,纯洁美丽。
本文的题目“百合花”是以借代的手法指小说主人公新媳妇的嫁妆(新被子)上的图案。
百合花在小说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小通讯员有百合花一样美好的心灵,也是新媳妇纯真、高洁的优美品格的象征,更是革命战争时期军民之间、战士之间高尚、纯洁感情的象征,象征着人性美和人情美。
小说中出现频率更高的是百合花被,而文章题目却叫百合花,请思考作者的用意?
读《哦,香雪》,找找看:香雪关注的东西和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不是手表等物品呢?
凤娇等人:金圈圈、手表、“北京话”……
香雪:皮书包、铅笔盒……
统编版高一语文上《百合花》《哦,香雪》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上《百合花》《哦,香雪》课件
讨论:
四十个鸡蛋+三十里夜路
换来 值得?
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思考讨论
统编版高一语文上《百合花》《哦,香雪》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上《百合花》《哦,香雪》课件
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和其他姑娘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与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所以无法用40个鸡蛋来衡量值或不值。
类似的意象还有“火车”和“大山
“火车”在小说中象征着开放与现代,
而“大山”在某种意义上则象征着封闭与传统。
《百合花》《哦,香雪》PPT
《百合花》《哦,香雪》PPT
“枪筒里的野菊花”
“两个干硬的满头”
“衣肩上的破洞”
“中秋月”
“百合花被”
“铅笔盒”
通讯员
向美向善、乐观
为他人着想
腼腆质朴又执拗
舍己救人、英勇无畏
美丽、纯洁、善良、高尚
纯真、渴求进步
人性美人情美人格美
新媳妇
香雪
感悟形象
通过对比阅读,我们发现《百合花》《哦,香雪》虽然不像许多传统小说一样,以激烈的矛盾冲突来打动读者,但读来依然留会给人深深的感动,尤其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刻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小说,把你认为令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找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限时作业
品味语言
——风景美与人性美相得益彰
(1)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雨后初晴的清晨、庄稼青绿欲滴、空气有淡淡的香味
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与前线轰响的炮火极不协调
冲刷掉了战争的残酷,对和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环境描写:风景美
作业点评
(2)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付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的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 ……
回忆中使用了蒙太奇的方法,中秋节的传统风俗美。
场景描写:风俗美
(2) 诶,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停下了…………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进……我走快,他在前面大步向前;我走慢,他也在前面摇摇摆摆……
……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
……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儿,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
细节:拘谨腼腆、害羞、充满稚气
动作:善解人意,又单纯质朴
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孕育了小通讯员这样美丽、纯洁的心灵,人性美和环境美相得益彰
(3)……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
……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细节描写:人性美
(4)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的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的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的、密密的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
“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的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的缝。
细节描写:人情美
调动诗歌学习的经验,撰写影视插曲的歌词,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第75段)烘托出香雪心理的担忧,担忧不知如何向娘解释铅笔盒一事。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皱褶( )   嘟囔( )
阅读小说文本,感受特定情境中的青春形象,引发学生对青春与生命的思考。
重现是文学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四、叙述顺序:
一、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
引述茅盾先生对小说主题的权威结论。
”(第75段)烘托出香雪心理的担忧,担忧不知如何向娘解释铅笔盒一事。
品味鉴赏两篇小说清新细腻的语言表达,鉴赏《百合花》精巧的构思,独具匠心的细节安排,感受讲好故事的方法,获得审美体验。
A.“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第72段)
B.“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第74段)
C.“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第75段)
烘托出香雪心情的变化,引出对铅笔盒的描写。
烘托出香雪拥有铅笔盒后的满足心情。
烘托出香雪心理的担忧,担忧不知如何向娘解释铅笔盒一事。
《哦,香雪》 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思考讨论
调动诗歌学习的经验,撰写影视插曲的歌词,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第75段)烘托出香雪心理的担忧,担忧不知如何向娘解释铅笔盒一事。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皱褶( )   嘟囔( )
阅读小说文本,感受特定情境中的青春形象,引发学生对青春与生命的思考。
重现是文学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四、叙述顺序:
一、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
引述茅盾先生对小说主题的权威结论。
”(第75段)烘托出香雪心理的担忧,担忧不知如何向娘解释铅笔盒一事。
品味鉴赏两篇小说清新细腻的语言表达,鉴赏《百合花》精巧的构思,独具匠心的细节安排,感受讲好故事的方法,获得审美体验。
D.“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第76段)
E.“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 (第80段)
烘托出香雪想出了向娘解释铅笔盒一事的方法后的愉快心情。
烘托出香雪内心的感动。
《哦,香雪》 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思考讨论
对极富诗意的人性美、人格美、人情美的赞美与讴歌
淡化情节(矛盾)
叙事节奏舒缓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场景想象
细节刻画
(动作、神态
、物象)
诗化小说
《哦,香雪》:
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孙犁
《百合花》《哦,香雪》PPT
《百合花》《哦,香雪》PPT
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
——当代评论家陈思
《百合花》: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联系背景,探究主旨
读完《百合花》,你觉得小说里有爱情吗?如果有,根据是什么?如果没有,如何反驳持不同意见的同学?
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的感情?“我”和小通讯员之间的感情,是战友情?姐弟情?男女间的爱情?依照文本,各抒己见,有理据的表达,完成对小说主题的多元解读:
军民鱼水情;战争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高尚的人情美、人性美;为了正义勇敢的献身精神……
主题再认知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伴读] 唯美的自然风光,质朴却始终向美向善人性,刹那相逢便能肝胆相照的人情,纯洁、善良、质朴、高尚、无畏,这一切仿佛就是青春特有的底色,而不论在什么样的年代,似乎总能因为这美丽的心灵,而给世界一种别样的温暖。
《哦,香雪》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唯一属性,也是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渴望,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尊自爱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你认为《哦,香雪》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伴读] 如果把文革看作是一次青春期误入的歧途,那改革开放则更像是一次青春的觉醒,长期处于自我封闭中的它,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于是以一种蓬勃的力量,开启了对新的文明的追求。所以“香雪们”不仅是对知识和尊严的渴求,也是一个国家正在以青春的力量迸发向前。
(《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铁凝谈《哦,香雪》)
青春诗会,学习写诗
关于青春,我们听到了毛泽东面对壮美山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发问,也感受到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意气风发;我们听到了经五四精神洗礼后的青年对改天换地的力的赞颂与呼唤,也感受到了登山者在理想与现实碰撞中,那渺小却不屈的灵魂。青春,充满了力量,充满了豪情,可以被打倒,但是终究不能被打败。或许,当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的时候,我们会充满疑惑;当纯洁的心灵被污浊的现实重重一棒的时候,我们会迟疑,但向美向善的心灵不会因此蒙尘。我们会在一次幡然醒悟之后,向着光明与美好,重新出发。
同学们,青春就在我们脚下,花季的年龄,诗一般的理想,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光。你想好你的青春要怎样度过了吗?你是否想过你的青春和这个青春中的国家的关系?或者你是否也曾迷惘、徘徊,期待着一束光的引领?可否把你的想法,用一首现代诗表达出来。(写完后自己从内容、手法、结构等角度写三百字的短评)
审美创造
青春诗会:学习写诗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
诗歌需要形a象
诗歌富于音乐性
诗歌要有凝练、含蓄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