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面对冰刀雪剑风雨多情的陪伴珍惜苍天赐给我的金色的华年做人一地肝胆做人何惧艰险豪情不变年复一年做人有苦有甜善恶分开两边都为梦中的明天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再活五百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者——康熙清圣祖仁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
8岁登基
14岁亲政
69岁驾崩
在位61年
年号 康熙一、少年皇帝的
烦恼自主阅读三藩叛乱台湾割据准噶尔叛乱沙俄入侵鳌拜专权◆三大矛盾:(1)中央和地方矛盾: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三藩) (2)国内民族间矛盾: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3)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者矛盾:沙俄势力正在东来。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对内:巩固统一国家①平定三藩之乱
②统一台湾地区,设台湾府
③镇压噶尔丹叛乱
④加强民族团结、崇儒、册封 对外:捍卫国家主权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抵制外来侵略(一)平定三藩之乱1、“三藩”的概念
2、控制地区:
3、撤藩之争
4、策略:
5、史学界的评价: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重用汉将,剿抚并用◆对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评价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平定三藩,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第二种观点认为:平定三藩,并非明智之举,难以为功。其依据有:第一,从原因上看,三藩之乱的发生是康熙对三藩处理政策不当造成的,汉武帝尚知以推恩令化王国为侯国,最后铲除王国势力,康熙在内地未治,人心不一的情况下,却不以政治手段徐图,贸然撤藩,指望军事手段的速效。第二,从结果来看,兴兵八年,祸及十省,使刚刚恢复的社会经济重遭破坏。第三,从性质上来看,康熙与三藩的矛盾,纯属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无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二)统一台湾地区温故知新●台湾地区何时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
●明朝台湾受到哪国侵略?
●如何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 荷兰积极: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是民族英雄,有利于台湾的早期开发;
消极:另一方面与清政府分庭抗衡,逐渐形成割据势力,使大陆与台湾形成分裂状态。
(二)统一台湾地区1、过程2、意义 (1)启用降将施琅,攻占澎湖。随即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克塽降清。 (2)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实现了统一。(1)维护国家的统一;
(2)促进台湾地区的开发。思考★如何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政府收复台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1、郑成功的复台和施琅的复台虽各有具体原因,但是都隐藏着中华民族的大义。
2、两人的处境不同,征台的出发点不同,但是他们对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则有同样的认识,都坚定地主张保卫台湾。结论:施琅不是郑成功的叛徒,而是他的继承者。郑成功收复台湾,捍卫祖国领土主权。
施琅收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三)镇压噶尔丹叛乱战役: 1690年,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采取分兵合围的战略,通过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击溃了葛尔丹势力。意义: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加强西北边疆管辖,巩固统一。(四)加强民族团结①崇儒尊孔,恢复科举,延揽汉族文士;作用: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②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多伦会盟;特封活佛)作用:既保护佛教,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巩固统治,并且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点击高考(2012浙江文综)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 ① ② ③ B. ① ③ ④ C.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④ B 《尼布楚条约》1.特点:双方平等协商下签署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第一次使用“中国”这一国号。2.内容:肯定了“两江一岛”属中国。 (即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09浙江文综)17、.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①的表述错误,因此A、B排除,③明显也不对。C高考回放 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老舍先生论及康熙。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满族进关时兵力只有5万多,加上家属也不过20万,以这样少的人口去统治那么一个大国,占领那么大领土,管理那么多人口,矛盾非常突出,康熙皇帝便发明了一个统一战线, 。。。
(1)列举康熙皇帝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突出贡献。(4分)
(2)康熙皇帝入关后是如何运用统一战线政策确立并巩固清朝在全国统治的? (6分)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团结汉族的上层人士,重用汉族官员;全面学习和继承汉文化,尊孔崇儒。(6分)三征噶尔丹,控制新疆;进兵西藏,维护西南稳定;统一台湾;反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国家主权。(4分)及时训练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清朝行政区划:包括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三、对康熙帝的评价历史纵横康熙自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人评述:一种观点是对康熙的称颂——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1、机智果敢。八岁即位,十六岁智擒螯拜,稳定了朝廷秩序。
2、维护并巩固了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和准葛尔贵族葛尔丹的叛乱,派兵攻入台湾设立台 湾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组织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签定《尼布楚条约》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3、学识渊博,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
4、重视农业发展。实行更名田制度和摊丁入亩制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拉开了长达150年的“康乾盛世”的序幕。另一种观点是对康熙的重新评价——延误了历史的进程
认为康熙帝有才无识,没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因循误国。所谓的“康乾盛世”只能说是落日的余辉。 ◆有人说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抹落日余晖。康乾盛世的繁荣是建立在什么经济基础之上的?18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发生了怎样变化?结果如何?1.经济基础:康乾盛世是建立在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想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
2.中西方经济变化:同时期西方,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并向欧美扩展,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入工业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在康乾盛世的外表下,由于传统的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
3.结果: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工业革命兴起殖民扩张加强,东方开始落后并最终从属于西方 。如何评价康熙帝:
★功绩:
①管理边疆: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五世班禅、平息“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并设台湾府
②抗击沙俄:
雅克萨反击战;划定边界
③发展经济:
治理黄河,奖励垦荒,发展农业等
④弘扬汉族文化:
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举士,延揽汉族文士
★消极:
①兴文字狱;
②对外轻视西方,错失改革和发展的机会。 总之,康熙帝是一位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和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的封建帝王。★ 评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专题小结史:统一六国、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增设四郡。
论:奠定基本疆域、开创新纪元史:开明政策、羁縻府州、安西都护府、胡汉和亲
论:进入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史:管理边疆(西北、西南、东南)、加强民族团结,抗击沙俄
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辽阔的疆域得以最终确立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封建帝王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3分) 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何新的特点?(2分)
(2) 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唐太宗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思想是什么?(1分)请列举其改善民生有利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2分)
(3) 《清史稿》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2分)
(4) 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标准?(2分)(1)贡献: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或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1分);唐太宗: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分)?; 康熙帝: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分) 特点: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2分)
(2)思想: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1分)举措: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法(2分)
(3)理解:天下太平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但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2分)
(4)标准:是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否顺应民心维护人民利益;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发展。(任两点2分)叛乱范围: 云南 贵州 福建 广东 湖南
四川 陕西 甘肃 浙江 江西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