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二、旷日持久的战争
三、同盟国集团的瓦解1914年,差不多每个人都预期会有一场短暂的战争,而国际危机将迅速得以解决。这些在柏林火车站的德国军人正准备乘坐火车开赴前线。他们携带着鲜花,由妻子或女友陪伴到车站,在大战初期蔓延整个欧洲的那种大张声势的乐观情绪中告别柏林……这会是一场短暂的战争吗?
迎接这些军人的将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进程欧洲三条战线及对峙形势核心战场开始最早德军总参谋长 施里芬“施里芬计划”“速战速决”
避免两线作战法军总司令 霞飞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首次大规模战役——马恩河战役1914.9.5 ~ 9.12,比法边境英法联军VS德军德国速战速决的战略目标失败。东线:8月俄国派出两支军队进入德国(东普鲁士)小毛奇修改了施里芬计划,调兵东线,西线兵力对比由7:1变成3:1。德军失败。英法联军在200公里的战线上推进60公里,伤亡25万人,德军损失30万人。“施里芬计划”破产,西线进入相持阶段。1914,德国在西线速战速决战略受挫,在东线被迫分兵两路。
1915,因双方在西线陷入僵局,战争重心转移到东线。(1915.5,意大利对奥匈宣战)
1916,双方力图在西线(法国北部)打破僵局,进行决战。是消耗战最突出的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进程一战转折点——凡尔登战役1916.2 – 1916.12,凡尔登要塞法军VS德军凡尔登要塞司令贝当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德军目标:占领凡尔登,打通前往巴黎的通道。
德军计划:消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军投降法军总司令 霞飞双方投入了近200万兵力,伤亡人数共计达七十多万(35万对33万)“凡尔登绞肉机”轰炸机?德军元气大伤协约国的反攻——索姆河战役法军总司令 霞飞德军总参谋长兴登堡1916.6-1916.11,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英法联军vs德军英法联军目标:突破德军防御,减轻凡尔登方向德军对法军的压力。战争结果:英、法军未能突破德军防线的,但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进一步削弱了德军实力。“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伤亡约134万人,其中英军45万余人,法军34万余人,德军53.8万人。战局向有利于协约国方向进一步转变使步兵的进攻速度有所增加,但当时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可靠性不强;未能集中使用。德军目标:冲破英国海上封锁;掳取制海权。英军海军上将约翰·杰利科冲破“海上封锁”的挣扎——日德兰海战资料卡片:海上封锁
协约国宣布一种新的国际法,规定:英国海军将阻拦预定运往德国或其盟国的不论何种性质的一切货物;中立国家均不允许给德国人提供任何港口。使敌人困于饥饿和经济崩溃Battle of Jutland1916.5.31-6.1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英军VS德军德军海军上将赖因哈德·舍尔德国公海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
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其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仍然掌握制海权。两国海军主力部队的唯一一次交战,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1914,德国在西线速战速决战略受挫,在东线被迫分兵两路。
1915,因双方在西线陷入僵局,战争重心转移到东线。(1915.5,意大利对奥匈宣战)
1916,双方力图在西线(法国北部)打破僵局,进行决战。是消耗战最突出的一年。
1917,美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进程战局发生绝对性转折的一年“商人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美国1914年到1916年
美国对协约国出口增长了4倍(8.24亿美元到32.14亿美元),协约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债务国。
物资、武器都有出口,大量生产兵器和粮食,失业率不到百分之五,大批小康、中等水平农民产生。《战时日记》,1916年9月:
“美国人卖给协约国价值两亿三千万美元的子弹,六亿七千万美元的火药,十亿一千六百万美元的其他爆炸物,一亿一千九百万美元的枪炮……美国资本家不急于结束战争,毫不为怪。”法国思想家 罗曼·罗兰德国海岸线一直被封锁,美德贸易困难,使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结果:共击沉协约国商船6000艘,注册总吨位1200万吨,军舰150艘,德军损失潜艇178艘。“参战借口: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美国凡尔登战役后,威廉二世委任兴登堡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军需总监,追求所谓“光荣的和平”,孤注一掷,动员大后方全部力量实施总体战。内容:1915年2月4日,德国宣布在英国和爱尔兰周围水域执行无限制潜艇战政策,将这些区域划为战争地带,任何进入该区域船只都将被击毁,不予警告。目的:摧毁英国经济;威胁中立国船只美国真的“中立”吗?美国参战——1917年4月;
英美建立编队护航体制;
改良水雷、建立水雷区;
1917年底基本解除了德国潜艇的威胁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美国“参战动力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威尔逊宣称的参战目的是什么? 美国的参战不是为了捍卫人类的权利,维护世界和平,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1)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的加强。由于英国的封锁,美国与同盟国的贸易猛跌,几至于无。而与
协约国的贸易量增加了三倍。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益紧密联
在一起,再也不能隔岸观火,而是伺机而动。(2)德国宣布“无限制潜水艇战”,美损失巨大。自1916年2月3日至4月6日,德国潜艇击沉了10艘美国船只。
为美国参战提供口实。(3)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归还,希望协约国取胜。美国炊事兵冲锋前的美军 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从经济、军事、政治方面大大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加速了一战中协约国的胜利。 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法国福熙元帅甚至说,”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1917 北洋政府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帝国的崩溃(一)“一战”中的俄国军队
1、兵力庞大
动员兵力达到1400万
2、装备极差
“我们除了胸膛一无所有”、三人一支枪……
3、指挥混乱
参谋人员“三人合用一个脑袋”
4、后勤腐败
军队的承包商收了钱只供应补给的一部分,而且常常是质量很差的。 腐朽落后的俄国,完全没有经济实力来进行反对第一流工业强国的现代化战争。
而对德战争的败绩激化了人民不满情绪,引起了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帝国的崩溃《布列斯特和约》
苏俄同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签订和约。(1917年12月3日谈判,1918年3月3日签订)
原因:民众呼声;社会主义国家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苏俄的代价:承认波兰、乌克兰、芬兰以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独立”,领土损失上百万平方公里,同时赔偿60亿马克。
苏俄的目标: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巩固苏维埃。1914,德国在西线速战速决战略受挫,在东线被迫分兵两路。
1915,因双方在西线陷入僵局,战争重心转移到东线。(1915.5,意大利对奥匈宣战)
1916,双方力图在西线(法国北部)打破僵局,进行决战。是消耗战最突出的一年。
1917,美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
1918,战争主要在西线,同盟国开始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进程结束两线作战的窘境:俄国中立化;东欧控制权
德国统帅部决定调兵西线、集中打击法国,在1918年结束战争。同盟国集团的崩溃1、德国的垂死挣扎------西线战斗1918年3月到7月德军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损失70万
人,元气丧尽,再也无力进攻。2、协约国的反攻-----同盟国瓦解 1918年7月,战争后期第一次大规模反攻,将战线推进到马恩
河一带…
9月底,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兴登堡防线”,德军节节败退,
西线崩溃…
随后,协约国在巴尔干开始反攻,保加利亚投降……10月土耳其士兵自动放弃阵地,土耳其投降……奥匈帝国在协约国打击下瓦解,11月投降…..
同盟国土崩瓦解…3、德帝国的崩溃同盟国集团的崩溃1918年11月3日基尔水兵起义。
11月9日,爆发总罢工;威廉二世退位,越境荷兰;德意志共和国成立。
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大战结束。德皇威廉二世既是敌人要求的结果,也是德国人民渴望和平、避免暴力革命的结果,还是旧式德国军人阶级保全面子和实力以图再战的结果。探究:结合史实,谈谈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探究:一战旷日持久的原因2、军事战略方面德国陷入两线作战和阵地战、持久战的泥潭(施里芬计划)3、同盟国的内部矛盾长期战争激化了参战各国的矛盾,而同盟国表现得更加明显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战争爆发后,日本参战,夺取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意大利背弃盟约,倒戈协约国美国参战,给协约国增加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砝码在美国带领下,一大批国家加入协约国作战,进一步增强了
协约国的力量(27国比4国,具有绝对压倒性优势)1、经济力量的对比:协约国强于同盟国美国战争后期的给协约国以巨大的经济援助工业革命的成果提供物质和技术基础
参战国家众多
欧洲实力雄厚
……探究:一战旷日持久的原因开拓视野:一战时期,陆战新变化堑壕战The trench war开拓视野:一战时期,陆战新变化化学武器与化学战坦克的发明和运用开拓视野:一战时期,陆战新变化美国骨架式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