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归去来兮辞
【不为五斗米折腰】
隐
归
陶渊明
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题
目
讲
解
归 去 来 兮 辞
{回}
{去}
{助词}
{语气助词}
{文体}
辞是一种介于散文与诗歌间的文体。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两句为一组,四句为一小节;以四言、六言为主,兼有长短句,整齐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灵活而富于变化。因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亦叫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文
体
知
识
课文P77注释①:……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终于在东晋义熙元年(405)十一月辞去彭泽令。这篇文章就是其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本文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陶渊明41岁那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多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隐逸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陶渊明整冠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便解印绶去职。
既然陶渊明一直厌恶官场,
那么他为何会接受官职?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
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
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
便求之。
生1:名作动,维持。
因为
被动句
害怕
翻
译
序
言
离开
“
贫
”
与
“
穷
”
“
贫
”
与
“
穷
”
既然陶渊明一直厌恶官场,那么他为何会接受官职?
维持生计:“家贫”“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亲故劝说:“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有施展抱负之可能:“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
嗜好的满足:“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五柳先生传》:“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然就职有那么多现实的好处,
那么陶渊明又为何会辞官?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
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
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急需解决的问题
失意
不久
农历八月
翻
译
序
言
宾前句
年
状后句
既然就职有那么多现实的好处,那么陶渊明又为何会辞官?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不愿折节为吏,那比冻饿更难以忍受。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志不在此
“程氏妹丧于武昌”
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出仕原因
辞官原因
交代写作时间和背景
家贫子多 养家无术
亲故劝告 诸侯惠爱
彭泽不远 公田有利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程氏妹丧于武昌
质性自然
任性随情
序
言
小
结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回
顾
旧
知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为什么
被动句
确实
大概,或许
正确
错误
连词,表修饰
怨恨
微明,天未大亮
翻
译
第
一
连词,表修饰
段
表并列
从本段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解
读
第
一
段
从本段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自责自悔
自醒自恕
保洁守志的倔强
对官场的厌恶
轻松愉快
归心似箭
解
读
第
一
段
文本解读
“问征夫”(欲知归途尚有多远)、“恨晨光”(时间为何过得如此之慢——比如心中盘算中午可到家,时间快点到中午,也就能早点到家了)的行为心理,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还有归途中的愉悦,轻飏的“遥遥”之舟,吹衣的“飘飘”之风,感觉真的好极了。这些,也都可见出他回家时的欢快,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现出归家的迫切。
解
读
第
一
段
开篇连用两个反问句,有何作用?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以喟叹开篇,直抒胸臆,仿佛久受拘束之后忽得解脱,一声长叹,似乎是舒缓的自问,其实是峻峭的决绝,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感到痛苦悲哀,反问句表达痛苦之强烈。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满
端起
酒杯
翻
译
第
二
段
连词,来
表承接
表转折
省略句、状后句
解
读
第
二
段
初入家门时的场面
归家后的日常生活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从内容上看,本段写了什么?
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欣喜若狂、安乐闲适、洁身自好
解
读
第
二
段
找出表现作者高尚情操或洁身自好的语句,并加以品味。
“松菊”是作者淡泊而又孤傲的人格的象征。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仍有傲霜独立的青松,历寒而愈秀的秋菊,顿感无限欣慰:世事变迁,世态炎凉,唯我不变。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虽是陋室,却怡然自得,有淡泊明志之意。
用典,“审容膝之易安”用典。北郭先生辞楚王聘,其妻表示支持,“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后以“容膝”言居室之狭小。
对比,即“寄傲”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审容膝之易安”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鲜明的对比中,突出傲世的情怀。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托物言志,喻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拟人、借景抒情。用“无心”形容流云,用“知还”形容倦鸟,把“云”“鸟”都人格化了,“无心出岫”象征自己无意求富贵而出来做官;鸟倦飞还巢,象征自己厌倦官场的污浊和黑暗,急于辞官归田。含蓄地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厌倦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
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停止
疑问词,什么
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名作动,用桨划
连词,表修饰
取独
翻
译
第
三
段
宾前句
连词,来
状后句
取独
状后句
1. 作者先说“请息交以绝游”,而后又说“悦亲戚之情话”,是否矛盾?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否。前者是断绝与官场的往来,后者是写回归田园后生活的惬意。
解
读
第
三
段
2. 有人认为,“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二句表现了作者乐尽哀来之悲。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春来万物复苏,体会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由物联想到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暂之伤感。这两句虽有些沉郁,但基调是愉悦的。
解
读
第
三
段
本段中哪些语句表现出作者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
乡邻和谐的交往之乐
巾车孤舟的出游之乐
在陶渊明之前,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而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渊明却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表露。
乐事感物 归来之乐,不一而足。先访山水,“寻壑”“经丘”;再抒心志,在息交游。而所息绝的并非所有人,与亲友、琴、书为侣,乐以去忧。春回大地,农人告之春耕;秋天金动,农田盼来收获。忙后闲暇,乘兴出游,乐以忘忧。这节颇带诗意的描绘文字,既是写景,又是抒情,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的诸多感慨。春来秋去,大自然生生不息,触景生情,从中可窥人生的短暂与匆促,所谓及时行乐,乐以无忧。
解
读
第
三
段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
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随从
什么
到、往
什么
翻
译
第
四
段
宾前句
宾前句
1.“曷不委心任去留”包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叹
为什么不随心所欲、生与死都随心所欲。作者感叹人生苦短,余日不多,强调顺其自然,这是作者率性洒脱的人生观的体现,也是对社会另外一种形式的反抗。
解
读
第
四
段
2. 如何理解“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面对短暂的余生,作者决定悠游山水、躬耕田园、独抒性灵、寄情诗赋。劳动、自然、人文构成了作者田园生活的全部元素。既有生活追求,又有精神追求,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质朴的情怀。
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请谈谈你的看法。
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乐天安命”的思想,即在有限的生命里,要顺应自然地生活下去,直至生命终结。它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体现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以此二句作结,卒章显志,这是作者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
解
读
第
四
段
“据我的意思,即使是从前的人,那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间世的,也是没有的。既然是超出于世,则当然连诗文也没有。诗文也是人事,既有诗,就可以知道于世事未能忘情。譬如墨子兼爱,杨子为我。墨子当然要著书;杨子就一定不著,这才是“为我”。因为若做出书来给别人看,便变成“为人”了。由此可知陶潜总不能超于尘世,而且,于朝政还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这是他诗文中时时提起的。用别一种看法研究起来,恐怕也会成一个和旧说不同的人物罢。”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本文的叙事思路和情感线索是什么?
叙事
思路
情感
线索
脉
梳
理
文
归隐原因和过程
归家后的日常生活
抒发情怀
自责自悔:悟已往之不谏
自恕自慰:知来者之可追
抵家:欣喜若狂
居室:舒适安逸
涉园:流连忘返
亲友往还,互诉衷肠
琴书为伴,消除忧伤
春天来临,耕种西畴
驾车乘舟,恣意遨游
随遇而安,乐天安命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艺术手法
质朴凝练
音韵和谐
语言特色
正
文
小
结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写辞官归隐的原因,以及归途中的心情
写定居农村后的生活乐趣
写初进家门,举家欢乐,其乐融融的场景
写归家之后的居家之乐和庭院之乐
正
文
小
结
第四段:
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表明乐天安命的思想
语言特色
本文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匠心独运而不见斧凿之痕,语言流畅清新,音节铿锵,自然成韵。多双声词、叠韵词,骈句和散句的结合非常自然。文中所用词语并不华丽,却能贴切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营造诗一般的意境,“其妙处乃在无一语非真境,而语却无一字不琢炼”(孙月峰评、闵齐华注《文选》卷十三)。刘勰说:“必使理圆事密,联璧其章。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文心雕龙·丽辞》)本文就具备这样的特点。
本文是作者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出仕和辞官的原因,以及弃官归隐后一路上的心情回家后的生活情趣和感受,表达了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乡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显示了归隐的决心以及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本
文
主
旨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欧阳修)
陶渊明的诗,陶渊明的菊花,陶渊明的酒,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使人天天在脑子里浮现着,我们甚至于会无意地冲口而出。(李长之《陶渊明传》)
如果陶渊明来到2023年,他还会说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