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泽东
逻辑严谨,结构严密
1.(1-2段)介绍与会者——说明党的广泛团结
2.(3-4段)回顾历史——交代会议召开的基础,论证革命胜利历史必然性
3.(5-8段)立足当下——交代议程并阐明意义,指明当下问题及斗争策略
4.(9-11段)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5.(12-16段)表达情感——悼念庆贺
表明会议可信度
了解光荣历史
明白自身责任
增强全民信心
政论性 开幕词
厘清结构
中
国
人
民
站
起
来
了
主体
开头
结尾
宣布大会开幕,介绍会议人员
回顾历史,论证革命胜利历史必然性
立足当下,指明当下问题及斗争策略
展望未来,描绘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悼念人民英雄
庆祝伟大胜利
(与会者代表性、广泛性)
(介绍历史背景)
(总结革命意义)
(点明会议意义)
(制定基本国策)
(鼓干劲明方向)
(始终保持警惕)
(对内对外策略)
(经济)
(文化)
(国防)
(1-2)
(5-8)
(3-4)
(9-11)
(12-16)
三者关联
1.回顾过去: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立足当下,对国家的发展大计做出规划
3.展望未来,描绘了中华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因果关系:
因为有革命胜利,所以才有新中国的独立。
条件和结果关系:
只有现在做好规划,未来才可能实现壮丽蓝图。
思考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论述了哪些具体内容?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1.三方面内容:
一是回顾过去,回顾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尤其是近三年多的解放战争历程,阐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必然性;
二是立足当下,正式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对国家发展大计作出规划,阐述了“站起来”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是展望未来,描绘出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阐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后的美好前景。
2.关联: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因,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果;第二部分又是第三部分的基础和前提。
文本探究
感受朴实通俗语言之下的豪情
毛泽东主席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这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1.中国共产党 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2.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敌人 取得基本成功。
3.三年前为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最终被国民党无耻撕毁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基础上再次组织起来。
品析情感
体会”站“的豪情
老师对讲话稿的一些句子做了删改,改句与原句语义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原句: 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改句: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答案:原句“从来就是”“完全是”表示强烈的肯定。表达毛泽东主席对本民族的强烈自信与自豪。改句就没有这种强烈的肯定效果。
原句:“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改句: “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那么在胜利以后我们就能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
答案:原句“为什么不能”是一个强烈的 反问句,更能表现出在革命胜利之后我们的坚定决心。改句与“如果”组成一个表假设关系的复句,难以达到坚定的效果。
品析情感
体会”站“的豪情
关注词语与句式,感受豪情。
关注词语与句式,感受豪情。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这种豪情?
“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判断句 对会议顺利召开的成就感及展望祖国未来的自信与期待
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 转折句 突出人民斗争的力量,激励人民继续奋斗
“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排比句
集中阐明胜利必须的条件,增强语言气势
活动五
品味语言魅力
这篇讲话观点鲜明,态度坚决,表现出毛主席的豪情、自信和睿智。试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品味本文语言的表达效果。
①“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这句话在文章开头有何作用和效果。(2段)
用一个判断句,指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基础是全国人民大团结,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是依靠全国人民的大团结,这样一个判断句的使用,使语言铿锵有力,使态度鲜明。
文本鉴赏
文本鉴赏
思考1:分析下面语段的语言特点。
“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3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1.课文回顾:
明确 : 用词准确。如“大多数”“基本”等此的使用,“大多数”指的是中国在当时除了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都得到了解放,所以是“中国人民的大多数”,而我们的战争所取得的也就是“基本的胜利”。这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讲述背景的界定。
思考2:
赏析“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一句。
明确: 三个“只要……”构成排比,列出取得经济建设胜利的必要条件,理性客观,展示了强烈的自信。
问题探究
【思考1】品读语句含义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不允许”和“任何”通过坚定的语气,写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豪气与底气,以及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定决心。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3-1)
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4-5)
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6-倒2)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10-1)
判断语气坚决,铿锵有力,表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自信。
文本鉴赏
问题探究
【思考1】品读语句含义
②赏析“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的作用。
承上启下,既对上文“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的举措进行肯定,又引出对当前经济建设工作的阐述,对经济建设困难的预判,以及对解决困难抱有的信心和希望。
问题探究
【思考2】品读情感--分析句子中蕴含的情感。
①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愤怒、惋惜之情,“不可磨灭”则道出了情感之深切。
问题探究
【思考2】品读情感--分析句子中蕴含的情感。
②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写出了改变历史的骄傲、自豪之情。
问题探究
【思考2】品读情感--分析句子中蕴含的情感。
③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务必”道出了对时局的高度清醒、警惕。
问题探究
【思考2】品读情感--分析句子中蕴含的情感。
④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必将”道出了不予争辩的蔑视与坚定的自信。
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绝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4-8)
“绝无”“必”等词语语气非常肯定,不容置辩;“是……的”表示强调。这些词显示出说话者的自信和坚决,显得铿锵有力。
两个“或者”表示选择关系,是对所涉及问题的列举,在“绝对”的基础上又给人一种看问题非常全面的感觉,显得睿智,富有逻辑。
文本鉴赏
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4-2)
不可磨灭:表示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消去。
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和惋惜,正是蒋介石及其帮凶破坏了3年以前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不可磨灭”强调了对蒋介石及其帮凶破坏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愤慨。
文本鉴赏
5、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7-4)
“每日每时”说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不甘于自己的失败。
“务必”这个词是提醒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能放松警惕性,时时刻刻要提防他们破坏和捣乱,要巩固我们的胜利成果,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文本鉴赏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11-1)
“不允许”和“任何”通过坚定的语气,写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豪气与底气,以及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定决心。
文本鉴赏
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12-1)
对敌人的极大蔑视和对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自信心。
“发抖”是一个细节刻画所在,在强大、团结、英勇的人民面前,国内外的反动派也这是能够发抖而已。
“稳步”“不屈不挠”体现了人民的自信心。
文本鉴赏
问题探究
【思考2】品读情感--分析句子中蕴含的情感。
⑤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永垂不朽”写出了缅怀、敬仰之情。
(1)高考链接:
例1、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2021年新高考全国1卷《石门阵》)
【答案】 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例2、赏析小说画线的两处描写及两者对比所构成的艺术效果。(2022年浙江高考《逛》)
【答案】①第一处描写,连用三个“那么”,渲染小镇的热闹,从而写出敦厚妈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②第二处描写,连用六个“一”,写尽敦厚守卫的油井之荒凉,从而塑造出他甘守荒凉、一心奉献的品格。③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解释了敦厚在众人眼中“不孝”的原因,也彰显了他为国守油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品格。
2. 知识点深化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籍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粥,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新高考1卷)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新高考1卷)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倒装】
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