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49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A)
印度是世界上第三大碳排放国,太阳能开发起步晚、潜力大,政策支持力度大。莫德赫拉成为印度第一个通过太阳能发电实现电力自给自足的村镇,多,余的电可以并网向外输送赚取利润。下图示意印度到达地表的太阳能资源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印度太阳能资源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
③地形分布
④大气环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莫德赫拉通过向外输电赚取的利润有限,主要受制于( )
A.太阳能资源禀赋 B.太阳能发电量
C.自身电能需求量 D.设施管理水平
点轴理论模型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读我国“T”字形点轴开发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沿江产业带”与“南北开发轴”相交的“点”是( )
A.郑州 B.武汉 C.南京 D.长沙
4.以下属于“西北开发轴”的“基础设施束”是( )
A.南水北调工程 B.青藏铁路工程
C.西气东输工程 D.西电东送工程
川气东送工程西起四川达州普光气田,东至上海,管道总长2170km,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图为川气东送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川气东送工程武汉到上海段建设中最大的自然障碍是( )
A.地壳活跃 B.经济发达 C.地形陡峭 D.河湖众多
6.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工程的输入地都有上海,主要原因是( )
①上海常规能源短缺
②增大上海港天然气的出口量
③保障上海能源安全
④上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青豫直流”工程是世界首个以服务光伏发电为主、全清洁能源打捆外送的特高压输电工程,起于青海省共和县,止于河南省驻马店市。工程投入运营后,每年可向河南省输送清洁电能,超过该省用电量的八分之一。完成问题。
7.“青豫直流”工程的实施得益于( )
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能丰富
②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③地质条件复杂,天然气资源丰富
④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为保障该工程外送电能的稳定,需要发展( )
A.集热导热技术 B.节能降耗技术
C.电能储存技术 D.特高压输电技术
塔霍河—塞古拉河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用于供应西班牙东南部塞古拉河流域的农业灌溉用水、饮用水等。下图示意塔霍河—塞古拉河跨流域调水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西班牙实施塔霍河—塞古拉河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地理背景是( )
A.塔霍河洪水频发,径流丰富
B.西班牙人口和城市分布不均
C.塞古拉河流域径流少,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D.塔霍和塞古拉两河流域有天然河道相通
10.塔霍河—塞古拉河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对塞古拉河流域环境的影响有( )
A.缓解城市地面沉降 B.有效防止洪涝灾害
C.减少污染物排放 D.遏制土地荒漠化
塔霍河调水工程是西班牙将塔霍河的水调往塞古拉河流域的一项调水工程。塔霍河流经西班牙腹地,经葡萄牙注入大西洋,全长约1000千米。水量丰沛,源头70%的水量都被调往塞古拉河流域。塞古拉河是西班牙东南部注入地中海的一条河流,流域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增产潜力大。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西班牙塔霍河调水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程难度小,穿过一座分水岭和一些河谷
B.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塞古拉河流域的灌溉用水
C.河水输入塞纳霍水库后,还要逐级提水
D.彻底改变了塞古拉河流域的水热组合状况
12.西班牙塔霍河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 )
A.塔霍河源头生态状况良好,不会影响塔霍河沿岸的植被
B.加剧了塔霍河流域的大气污染程度
C.塞古拉河流域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D.塞古拉河流域的城市地面下沉程度加剧
读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3.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东线工程全部调水线路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C.西线工程的调水线路与西气东输线路大致相同
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
14.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长江至淮河段运河的航运条件
③全程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天津的用水紧张状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酒泉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如图)是全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清洁电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工程主要由送端酒泉桥湾换流站、受端湘潭换流站和长达230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组成。
(1)指出图示输电通道输送的电力类型,并简述判断依据。
(2)简述与湘潭换流站相比,酒泉桥湾换流站设施易老化的原因。
(3)分析该输电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印度太阳能资源的空间分布并没有呈现沿着纬度和海陆分布变化的格局。在德干高原(西南季风背风坡)太阳能资源充足,在印度西北部西南季风影响较弱的地区太阳能资源充足,因此影响印度太阳能资源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地形分布和大气环流,③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莫德赫拉成为印度第一座通过太阳能发电实现电力自给自足的村镇,多余的电可以并网向外输送赚取利润”可知,莫德赫拉为村镇,太阳能发电起步晚,太阳能发电量有限,B正确;当地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A错误;自身为村镇,用电需求有限,C错误;太阳能发电有较好的政策支持,设施管理水平较高,D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沿江产业带”与“南北开发轴”相交的“点”位于京广铁路线和长江交汇处,该城市是武汉,B正确;郑州不位于“沿江产业带”,南京不位于“南北开发轴”,长沙并不是交点处的城市,A、C、D错误。故选B。
4.答案:C
解析:“西北开发轴”走向大致和西气东输工程线路接近,是“西北开发轴”的“基础设施束”,C正确;南水北调工程、青藏铁路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均距离西北轴较远,A、B、D错误。故选C。
5.答案:D
解析:武汉到上海段基本属于板块内部第三阶梯,地壳不活跃,A错误;经济发达不是自然障碍,B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相对平坦多平原,C错误;武汉到上海段地形平坦,气候湿润,河湖众多,建设成本大,D正确。故选D。
6.答案:A
解析: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人口密集,生产、生活耗能大,但常规能源短缺。“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的目标市场都有上海,可保证上海的能源消费,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①③④正确;上海港是为了进口更多的海外天然气来满足上海地区能源需求,②错误。A正确,故选A。
7.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青豫直流”工程起点是青海省,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青海为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①②符合题意;“青豫直流”工程输送的电力来自于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与天然气资源无关,③不符合题意;青海并不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不丰富,③④错误,A正确。故选A。
8.答案:C
解析:集热导热技术,可以提高电力利用率,不能保障外送电能的稳定,A错误;节能降耗可以节约资源,不能保障外送电能的稳定,B错误;电能储存技术可以将储存的电提供给需求量大的时候使用,保证供电稳定,C正确;特高压输电技术能够保障远距离的输电以及降低输电损耗,不能保障外送电能的稳定,D错误,故选C。
9.答案:C
解析:西班牙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较多,洪水频发的概率小,且若洪水频发,可修建水库水电站等加以调节,无需跨流域将水调出,A错误;由材料可知,调水主要用于塞古拉河流域的农业灌溉用水、饮用水等,说明塞古拉流域以农业生产为主,城市分布少,B错误;西班牙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但塞古拉河流域地处西风背风坡,水分条件较差,而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灌溉水源,跨流域调水可缓解该区水资源短缺状况,C正确;由图可知,塔霍河和塞古拉河之间的调水工程多以人工河道为主,D错误。故选C。
10.答案:A
解析:跨流域调水缓解了塞古拉河流域缺水状况,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增加了下渗,可缓解城市地面沉降,A正确;塞古拉河流域位于冬季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洪涝灾害少,B错误;流域水量增加与减少污染物排放没有关系,C错误;塞古拉河流域水量增加,农业灌溉面积增加,会加剧土地盐碱化(荒漠化),D错误。故选A。
11.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该工程至少要穿过两座分水岭,工程难度大,A错误;调水工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塞古拉河流域的灌溉用水,B正确;河水输入塞纳霍水库后,不需要逐级提水,就可以利用塞古拉河自流,C错误;塞古拉河流域为地中海气候,调水可以有效缓解塞古拉河流域水热组合差的状况,但没有彻底改变这种状况,D错误。故选B。
12.答案:C
解析:塔霍河源头70%的水量都被调往塞古拉河流域,会导致塔霍河源头生态状况变差,影响了塔霍河沿岸的植被,A错误;流域水量减小与大气污染程度没有明显的联系,B错误;塞古拉河流域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增产潜力大,调水工程会导致流域灌溉面积不断扩大,C正确;由于塞古拉河流域的城市减少对地下水的开发,地面下沉程度减轻,D错误。故选C。
13.答案:B
解析: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不仅经过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还经过温带季风气候区和高原山地气候区,A错误;东线工程全部调水线路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B正确;西线工程调水线路将长江上游的水调入黄河上游,C错误;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D错误。故选B。
14.答案:D
解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长江的水调入华北地区,会导致华北地区及调水沿线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盐碱化,①错误;南水北调工程增加了长江至淮河段的水量,并且水量更加稳定,改善了航运条件,更有利于通航,②正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长江至黄河段,地势北高南低,需要逐级提水,③错误;天津等地缺水问题较为严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以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④正确,D正确。故选D。
15.答案:D
解析:南水北调工程使华北地区的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抬升,将土壤中的盐分带到地表,会加剧土壤的盐碱化问题,排除①;丙段至戊段经过山东丘陵,在丁以南不能自流引水,排除③,A、B、C错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输送到北方地区,可以增加丙地大运河段的水量,改善航运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D正确。故选D。
16.答案:A
解析: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调往北方,使长江的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B错误;由于河流水量减少,河口附近水位降低,会使海水侵入河道的频率增加,C错误;海洋潮汐现象与日、地、月的运动有关,D错误。南水北调东线流经经济发达的我国东部地区,水污染较严重。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A正确。故选A。
17.(1)答案:风电和光伏电。该输电工程输送的是清洁能源;酒泉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有大规模开发风电和光伏电的条件。
解析:由图示可知,送端为酒泉,位于甘肃,气候干旱,排除水电的可能,核电在我国一般多靠近东部能源消费市场,火电不是清洁能源。结合该地区自然条件,甘肃地区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大风天气多,风力强劲,且人口密度低,给大规模的风电和光伏发电提供了足够的场地,可推断其适合发展风电和光伏电,输电通道输送的电力类型为风电和光伏电。
(2)答案:大风和沙尘天气多,风沙吹蚀作用大;昼夜温差大,受热胀冷缩的破坏作用大;冬季寒冷,冻害影响大。
解析:由图可知,湘潭位于湖南,气温较高,风力较小。而酒泉桥湾换流站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且大风天气多,风沙侵蚀强,引起设备老化;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导致设备更容易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而产生老化;酒泉桥湾换流站纬度位置更高,冬季距离冬季风源地近,气温耕地,设备受低温影响大。
(3)答案:推进酒泉风电、太阳能光伏电的规模化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甘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解湖南地区电力不足,促进其经济发展;实现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带动输电相关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输电网络;增加就业岗位。
解析:对于输出地甘肃酒泉而言,酒泉经济发展相对较差,对能源需求较少,其本身又拥有较多的风能和太阳能,输电工程可以把其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推进酒泉的风电、太阳能光伏电的规模化开发,增加产业数量和规模,进一步带动甘肃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输入地湖南而言,湖南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人口数量大,对能源需求较高,而湖南能源供给相对缺乏,该输电工程,能缓解湖南的电力不足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可以减少该区域火电的使用量,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该输电工程带动了相关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电网的进一步完善,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社会就业岗位。
2考点49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B)
近年来,内蒙古乌兰察布大力发展绿氢(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来电解水制备的氢气)产业。规划中的首条“西氢东送”工程西起乌兰察布,东到北京燕山石化,管道全长400多千米,建成后,将主要供给京津冀地区交通用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乌兰察布发展绿氢产业的优势在于当地的( )
A.煤炭资源丰富 B.油气资源丰富
C.“风、光”资源丰富 D.土地资源丰富
2.建设“西氢东送”工程有助于京津冀地区( )
A.优化产业结构 B.促进产业一体化 C.保证能源供给 D.实现减排目标
“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和技术最先进的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特高压建设的里程碑项目。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线路输送的主要是( )
A.黄河上游的水电 B.红水河流域的水电
C.长江中上游的水电 D.我国西南地区的火电
4.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意义是( )
A.有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输电,同时保护了土地资源
B.缓解我国长三角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
C.解决沿线广大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减轻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冲击
D.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解决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
中俄两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正向纵深发展。随着中国国内天然气消费量的快速增长,俄罗斯天然气在中国进口天然气中的比重将越来越高。从2018年起,俄罗斯将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下图)向中国供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天然气管道通过大庆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A.油气资源丰富 B.基础设施完善
C.位于东北的中心位置 D.油气资源消耗量最大
6.中俄输气管道的开通对我国的影响是( )
A.解决了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
B.促进了我国能源供应的多元化
C.彻底改变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D.促进了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彭水水电站位于乌江干流下游,不仅是重庆市不可多得的水电电源点,而且是重庆电力系统中最大的调峰、调频骨干电站,但在电站调峰过程中发电流量随负荷逐时变化引起下游河道水流不稳定,对航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下图示意乌江梯级电站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彭水水电站电能输送对重庆的影响是( )
A.向东部输送的电能增加 B.产业格局向“二、一、三”演变
C.单位GDP能耗降低 D.能源利用结构趋于简化
8.减轻彭水水电站调峰对航运负面影响的有效措施是( )
A.在电站下游建反调节水库
B.加强与乌江渡、构皮滩等水库的协调
C.减少电站的工作容量
D.提高全流域植被覆盖率
“引额济鸟”就是引额尔齐斯河的水到乌鲁木齐等地,其采用明渠输水,但输水能力较差。下图为“”工程线路示意图和明渠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工程输水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输送的水分易蒸发 B.易受风沙掩埋
C.额尔齐斯河水量小 D.明渠冬季会结冰
10.“”工程对乌鲁木齐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经济发展 B.解决水源短缺问题
C.改善生态环境 D.吸引大量企业入驻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从越南中部进口的煤炭数量超过了从山西调入的优质煤数量。读珠三角地区能源调配图,回答下面小题。
11.关于图中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气东输一、二线的能源输入地均为广东
B.②线路比③线路运输距离长、成本高
C.③线路的煤全部采用河运
D.④线路以输送火电为主
12.下列关于四条调配线路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条线路的输送方式相同
B.四条线路输送的能源都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来的
C.对输入地来说,①④线路比②③线路产生的环境问题更严重
D.③线路运输的能源对珠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
2020年7月20日,TBM1标隧洞的全线贯通,标志着大水网中部黄工程201km的总干线全线贯通。中部引黄工程99%为地下工程,其中隧洞建设总长度501.5km。下图为引黄入晋调水工程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中部引黄调水工程采用隧洞调水的目的是( )
①减少蒸发
②增加下渗,回补地下水
③改善沿线生态环境
④保障水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沿线所建的多个水库对引黄入晋调水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使调水总量增加 B.增加落差,自流输水
C.维持生物多样性 D.调节输水量的变化
“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
A.缓解了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 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16.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
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C.冬季汉江无结冰现象,渭河有结冰现象
D.渭河含沙量小,汉江含沙量大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蕴含丰富的水资源。近年来,我国许多专家提出的引雅鲁藏布江入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跨区域调水输水工程(简称“引雅入疆调水工程”)各个方案中,明确放弃高原明渠方式,而是采用真空隧道整流(零碳)高速输水系统。“真空流”隧道输水系统将传统输水模式的弊端化为最小,全程靠大气压力作用自动引水,解决了取水头部能源消耗的巨大问题,下图示意引雅入疆真空隧道整流(零碳)高速输水系统工程。
(1)从资源调出地的角度,说明实施引雅入疆调水工程的原因。
(2)分析引雅入疆调水工程放弃高原明渠方式的主要原因。
(3)简述引雅入疆调水工程采用真空隧道整流(零碳)高速输水系统的优点。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绿氢产业是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来电解水制备氢气的产业,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A、B错误:乌兰察布位于内蒙古,气候较为干旱,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属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后可电解水制备氢气,C正确;风能发电和光伏发电虽占地面积较大,但需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丰富,才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且电解水主要在工厂内进行,占用土地面积较小,因此土地资源丰富不是乌兰察布市发展绿氢产业的主要优势,D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西氢东送”的绿氢主要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交通用氢,可知建设“西氢东送”工程对于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业一体化作用不大,A、B错误;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的国内跨区域调配和国外进口下,京津冀地区的能源供给充足,C错误;“西氢东送”可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当地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D正确。故选D。
3.答案:C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看出,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线路输送的主要是长江中上游的水电,C正确。故选C。
4.答案:B
解析:向家坝—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建成,输送的是水电,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无关,A错误;可缓解我国长三角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水电为清洁能源,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B正确;工程建设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但不能解决沿线地区的就业问题,C错误;可将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入长三角地区,缓解其能源紧张状况,但不能彻底解决其能源短缺的问题,D错误。故选B。
5.答案:B
解析:大庆虽然油气资源丰富,但不是供气源地,所以油气资源丰富不是通过该地的主要原因,A错误;大庆工业基础设施完善,便于管道建设和天然气的开发利用,B正确;从简图中可以看出大庆位于东北偏北的位置,C错误;大庆油气资源消耗量较大不是最大,管道终点油气的消耗量最大,D错误。故选B。
6.答案:B
解析:中俄输气管道的开通增加了我国能源资源进口的通道,促进了我国能源供应的多元化,能够缓解但不能解决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A错误,B正确;中俄输气管道的开通增加了天然气的使用占比,但无法彻底改变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C错误;能源资源的供应无法促进了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D错误。故选B。
7.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得,彭水水电站是重庆市不可多得的水电电源点,还是重庆电力系统中最大的调峰、调频骨干电站,说明彭水水电站作为清洁能源为重庆提供大量的能源,缓解用电高峰期的压力。因此降低了重庆单位CDP能耗,C正确;向东部输送的电能增加不是对重庆的影响,A错误;产业格局向“二、一、三”演变,材料无法体现,B错误;彭水水电站是重庆市不可多得的水电电源点说明水电站的出现使得重庆能源结构变得多样化,D错误。故选C。
8.答案:A
解析:电站调峰会引起下游河道水流不稳定,对水电站上游影响不大,且上游水库距离重庆远,响应不及时,B错误;减少电站的工作容量,会减少发电量,C错误;提高全流域植被覆盖率,对水电站下游河段影响不大,D错误。反调节水库可以有效解决电站因发电导致泄洪量变化巨大造成的河流水位变化大的不利影响,A正确。故选A。
9.答案:C
解析:该输水工程位于新疆地区,该地区蒸发量大,输送的水分易蒸发,A正确,与题意不符:该工程经过了沙漠,易受到风沙掩埋,B正确,与题意不符;额尔齐斯河是北疆地区水量最大的河流,C错误,符合题意;该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明渠冬季易结冰,D正确,与题意不符。故选C。
10.答案:A
解析:乌鲁木齐是新疆的行政中心,经济较为发达,但是其发展受水资源不足限制较大,“”工程能够极大的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和助力当地经济发展,A正确;该工程不能彻底解决该地水资源短缺问题,只能缓解水资源短缺,B错误;引入水资源有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也有利于吸引企业入驻乌鲁木齐,但都不是主要的影响,C、D错误。故选A。
11.答案:B
解析:西气东输一线的能源输入地是长三角地区,A错误;山西比越南距离珠三角地区远,煤炭的运输成本高,B正确;越南煤炭运输到珠三角地区主要靠海运,C错误;④线路输送的主要是水电,D错误。故选B。
12.答案:B
解析:输煤采用的主要是水路运输,输气采用的是管道运输,输电采用的是高压输电线路,A错误;煤炭、天然气、水电都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来的,B正确;②③输煤会加重输入地的环境污染,而①④线路输送的能源对输入地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小,C错误;③线路输入煤炭对珠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不利,D错误。故选B。
13.答案:B
解析:中部引黄调水工程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引水工程采用隧洞调水方式,减少与外界接触,受天气与人类活动影响小,有利于减少水量蒸发,保障水质,①④正确。调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水资源调到需水地,下渗增加会减少到达调入区的水量,不是主要目的,②错误。开挖隧洞对沿线补给少,不利于改善改善沿线生态环境,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答案:D
解析:水库主要作用可以调蓄水量,但调水总量不变,A错误;落差主要受到地形影响,修建水库无法增大落差,B错误;修建水库与维持生物多样性关系不大,C错误;黄河水量相对较小,流量不稳定,沿途修建水库可以调节输水量的变化,稳定缺水地区的供水量,D正确。故选D。
15.答案:C
解析:引水工程中间经过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故水文特征一含沙量由小到大;作物熟制——一年二熟到二年三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到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故选C。
16.答案:C
解析:注意设问是“对调出区的影响”,A、B、D选项都是对调入区和沿线地区的影响。引汉济渭工程造成汉江流城水量减少,可能会产生干旱,C正确。故选C。
17.(1)答案:自然原因:雅鲁藏布江位于高海拔地区流域内,冰雪覆盖面积广,冰雪消融量大;雅鲁藏布江流域受南亚夏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降水较多,年径流量大。社会经济原因:沿岸人口和城市稀少,水资源消耗较少等。
解析:根据材料,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蕴含丰富的水资源。雅鲁藏布江位于高海拔地区流域内,冰雪覆盖面积广,冰雪消融量大;雅鲁藏布江流域受南亚夏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降水较多,年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雅鲁藏布江沿岸人口和城市稀少,水资源消耗较少等,水资源的赋存量远远大于需求量。
(2)答案:高原明渠冬季结冰,不能通水;夏季雪崩和洪水较多,崖坠石,渠道垮塌堵漏频繁;流程长,蒸发损耗量大等。
解析:青藏海拔高,气温低,高原明渠冬季结冰,不能通水;夏季为青藏高原的暖季,气温较高,雪崩易发生冰雪,夏季融水量大,受南亚夏季风影响,洪水较多,同时,崖坠石,渠道垮塌堵漏频繁;整个引水线路流程长,蒸发损耗量大等。
(3)答案:常年输水无需动力,全自动运行,实现零碳绿色输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小;能延长输水距离;工程建设运营成本低;输水工程建设无需移民;在相同管径、相同落差的输水工程中,工程输水量大、流速快;(提高输水效率)保障西北地区用水需要,提高工农业生产力,确保区域水资源安全。
解析:根据材料,全程靠大气压力作用自动引水,解决了取水头部能源消耗的巨大问题。因此,常年输水无需动力,全自动运行,实现零碳绿色输水;采用真空隧道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小;工程完成后运营成本低;采用真空隧道方式,输水工程建设无需移民;根据材料,真空隧道方式,高速输水。在相同管径、相同落差的输水工程中,工程输水量大、流速快;高速输水,提高输水效率,保障西北地区用水需要,提高工农业生产力,确保区域水资源安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