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7-18 09:38:1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4章《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2、能用尺规进行一些基本作图.
3、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热情,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三角形全等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有关问题
难点: 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精炼准确表达推理过程
【师生合作】
(一)知识点复习
1.什么是全等形,全等图形有何特点?
2.什么是全等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经过哪些变化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3.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4.全等三角形有哪些判定方法?
(二)方法指引
1.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ASA、SSS、AAS、HL
2.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1)已知两边
(2)已知一边一角
(3)已知两角:任意地找一条边.
3.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4.要特别注意: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一定全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在用证明方法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你所采用的判定定理.
(三)提示证明思路
1、 如图,已知△ABC和△DAB中,AD=BC,请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____,使△ABC≌ △DCB.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找夹角∠ ABC=∠DAB (SAS)
已知两边: AD=BC,BA=A B 找第三边 AC=DB (SSS)
找直角 ∠C=∠D=90°(HL)
2、如图,已知∠1= ∠2,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ABD≌ △ACE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生小组讨论
(四)练一练
(一)挖掘“隐含条件”判全等
1.如图1,AB=CD,AC=BD,则△ABC≌△DCB吗 说说理由
2.如图2,点D在AB上,点E在AC上, CD与BE相交于点O,且AD=AE,AB=AC.若
∠B=20°,CD=5cm,则∠C= , BE= .说说理由.
3.如图3,若OB=OD,∠A=∠C,若AB=3cm,则CD= . 说说理由
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评价
(二)转化“间接条件”判全等【见课件】
线段中的公共部分,角中的公共部分.
(五)例题精练
1.如图AE=DF,∠CFD=∠AEB,BF=CE,△AFD与△ CEB全等吗?为什么?
2.如图∠CAE=∠BAD,∠B=∠D,AC=AE,△ABC与△ADE全等吗?为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已知,△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BE=AD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变式:以上条件不变,将△ABC绕点C旋转一定角度(大于零度而小于六十度),以上的结论成立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求证: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两倍小于其他两边之和。
提示:1.命题证明的步骤
2.如何得到线段不等式
已知:如图,AC是△ABD 的中线,
求证:2AC﹤AB+AD
3.如图,D是△ABC的边上的点,且CD=AB,∠ADB=∠BAD,AE是△ABD的中线.
求证: AC=2AE.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6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
一、知识点复习
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经过哪些变化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一般三角形:SAS ,ASA ,AAS, SSS,
直角三角形:HL
3:全等三角形有哪些判定方法?
二、方法指引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1):已知两边----
找第三边
(SSS)
找夹角
(SAS)
(2):已知一边一角---
已知一边和它的邻角
找是否有直角
(HL)
已知一边和它的对角
找这边的另一个邻角(ASA)
找这个角的另一个边(SAS)
找这边的对角 (AAS)
找一角(AAS)
已知角是直角,找一边(HL)
(3):已知两角---
找两角的夹边(ASA)
找夹边外的任意边(AAS)
三、证明思路
1、 如图,已知△ABC和△DCB中,AB=DC,请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____,使△ABC≌ △DCB。
找夹角
找第三边
找直角
已知两边:
AB=DC,BC=CB
∠ ABC=∠DCB (SAS)
AC=DB (SSS)
∠ A=∠D=90°(HL)
A
B
C
D
2、如图,已知∠1= ∠2,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ABC≌ △CDA,
已知一边一角(边与角相邻):
∠1= ∠2,AC=CA
2
A
B
C
D
1
找夹此角的另一边
找夹此边的另一角
找此边的对角
AD=CB
∠ACD=∠CAB
∠D=∠B
(SAS)
(ASA)
(AAS)
(一)挖掘“隐含条件”判全等
1.如图(1),AB=CD,AC=BD,则△ABC≌△DCB吗 说说理由
A
D
B
C
图(1)
2.如图(2),点D在AB上,点E在AC上,
CD与BE相交于点O,且AD=AE,AB=AC.若∠B=20°,CD=5cm,则∠C= ,
BE= .说说理由.
B
C
O
D
E
A
图(2)
3.如图(3),若OB=OD,∠A=∠C,若AB=3cm,则CD= . 说说理由.
20°
5cm
3cm
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
A
D
B
C
O
图(3)
(二)转化“间接条件”判全等
4.如图,AE=CF,∠AFD=∠CEB,DF=BE,△AFD与△ CEB全等吗?为什么?
A
D
B
C
F
E
6.如图(6)是某同学自己做的风筝,他根据AB=AD,BC=DC,不用度量,就知道∠ABC=∠ADC。请用所学的知识给予说明。
5.如图(5)∠CAE=∠BAD,∠B=∠D,AC=AE,△ABC与△ADE全等吗?
为什么?
A
C
E
B
D
1、如图(4)AE=CF,∠AFD=∠CEB,DF=BE,△AFD与△ CEB全等吗?为什么?
解:∵AE=CF
A
D
B
C
F
E
∴AE-FE=CF-EF
即AF=CE
又∵ ∠AFD=∠CEB,
DF=BE
根据“SAS”,可以得到
△AFD≌△CEB
五、例题精练
2、如图(5)∠CAE=∠BAD,∠B=∠D,AC=AE,△ABC与△ADE全等吗?为什么?
A
C
E
B
D
解: ∵ ∠CAE=∠BAD
∴∠CAE+∠BAE=∠BAD+∠BAE
即∠BAC=∠DAE
又∵∠B=∠D
AC=AE
∴ △ABC≌ △ADE
根据“AAS”,就可以得到
3、已知,△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BE=AD
E
D
C
A
B
变式:以上条件不变,将△ABC绕点C旋转一定角度(大于零度而小于六十度),以上的结论海成立吗?
证明:
∵ △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
∴ AC=BC DC=EC ∠BCA=∠DCE=60°
∴ ∠BCA+∠ACE=∠DCE+ ∠ACE
即∠BCE=∠DCA
在△ACD和△BCE中
AC=BC
∠BCE=∠DCA
DC=EC
∴ △ACD≌△BCE (SAS)
∴ BE=AD
拓展题
1、如图,在△ABC中,∠B=2∠C,AD是△ABC的角平分线,∠1=∠C,求证AC=AB+CE
可提示。
要证明两条线段的和与一条线段相等时常用的两种方法:
1、可在长线段上截取与两条线段中一条相等的一段,然后证明剩余的线段与另一条线段相等。(割)
2、把一个三角形移到另一位置,使两线段补成一条线段,再证明它与长线段相等。(补)
2、求证: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的2倍小于其他两边之和。
已知:如图,AC是△ABD的中线
求证:2AC﹤AB+AD
提示:1.命题证明的步骤
2.如何得到线段不等式
A
B
D
C
E
证明:
延长AD到E,使DE=AD,连结BE
∵ AD是△ABC 的中线
∴ BD=CD
又 ∵ DE=AD
∴ △ADC ≌ △EDB
∴ AC = EB
在△ABE中,AE < AB+BE=AB+AC
即 2AD < AB+AC

3、如图,D是△ABC的边上的点,且CD=AB,∠ADB=∠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 AC=2AE
总结提高
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 “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要记住“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 “公共角” 、“公共边”、“对顶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