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广东省清远市博爱学校2015届高三10月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广东省清远市博爱学校2015届高三10月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15 16:1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东省清远市博爱学校2015届高三10月考试历史卷
1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A
考点:古代的监察制度。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体现了官职、部门官员间的相互牵制情况。三省六部制分割和限制了丞相权利。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因此①②符合材料意思。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没有体现“权利牵制”,清代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因此③④不符合题目引文。所以答案选A。
13、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答案】D
考点:均田制。均田制下,政府分配的是无主荒地,而不是所有土地都由国家分配,受田农民不可以买卖土地,需要承担赋税、徭役和兵役,故ABC错误,选D。
14、历(歴):“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意为经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希腊语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历史是史学记录 B.历史应“实事”而“求是”
C.历史可任意评说 D.历史必得亲身经历
【答案】B
考点:史学研究 史学的原则。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意为经过、“调查、探究”、“ 从又持中,中,正也”等等类似的字眼所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在史学研究中应该遵循的史学的原则是历史应“实事”而“求是”。
15、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答案】C
考点:小农经济。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庄园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方式,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足程度很高。草市是在乡村、城外交通便利处自发形成的商品交易场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为C项。
16、古代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特别强调华夏民族与夷狄、胡蛮的分别。与这种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A.西周的宗法制 B.秦汉的郡县制 C.隋唐的科举制 D.明清的内阁制
【答案】A
考点:宗法制。从材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以看出作者意思是同一族的即血缘关系比较近的才能够同心同德,因此体现了宗法制的思想。故选A。B项是体现地缘关系的政治制度;C项是选官制度;D项是明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
17、《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一学派应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D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从材料“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可以看出这个学派崇尚节俭,主张兼爱。因此为墨家思想。故选D。儒家主张仁政,德治;B项主张无为;C项主张变法革新,反对厚古非今。
18、李平晔教授在评价近代某事件时指出:“使基督教世俗化,或使西欧人民的世俗生活神圣化,把人们的精神和潜能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在现实的拯救和解放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重新投身于改变现实的活动中。”李平晔教授评价的近代事件是 (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答案】B
考点:宗教改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的关键信息“使基督教世俗化”、“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可以判断作者评价的是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故选B。
19.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
A.法律至上原则 B.人文主义精神 C. 自由公正意识 D.天赋人权思想
【答案】B
考点:罗马法的原则。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并未体现在国家事务中法律的地位至高无上;未强调公民在政治上是自由的,在处理国家事务上是公正的;没有说明公民天赋人权的思想。因此排除ACD三项。材料主要强调对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因此B项符合题意。
20、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 )
A.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 B.议院功能在于限制君权
C.议院是朝廷咨议机构 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
【答案】C
考点:维新变法。由材料“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可以看出,康有为并不主张以议院限制君权,故B错误;由材料“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可知,康有为认为议院应在政府控制之下,故A错误;议院是如何产生的,材料并未涉及,故D错误;材料说的是议院的建议可以为皇帝提供参考,最后决策权仍然在皇帝手中,故正确选项为C。
21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 )
A.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
C.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 D.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答案】B
考点:新文化运动思想主张。材料体现了陈独秀和其他的知识分子的争论,显示出了当时在思想界出现言论自由的情况。故选B。材料并未体现出科学是否是社会主流的内容;学术宽 容也体现不出来,陈独秀的观点显然遭到了批判;D项说法明显错误,在半殖民地的中国难以做到真正的学术自由。因此ACD错误。
22、1933年10月,罗斯福宣布政府购买黄金的计划。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
A.商品价格逐渐回落 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D.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
【答案】D
考点: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材料的意思是美国政府购买黄金使得黄金的数量增加,造成了美国的货币的贬值,从而有利于美国的商品的出口。故选D。A项说法明显相反,是价格逐渐上涨;B项显然错误,资本主义不可能克服这一矛盾;C项说法错误,罗斯福这种通过变相货币贬值的做法必然会引起其它国家的不满。
23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是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了对相对论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据此再联系材料中“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等信息,可理解到这位科学家就是爱因斯坦。“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指的是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2。“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说明时间是可变的,指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伽利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达尔文是生物学家;牛顿是近代科学的创始人,都不属于现代科学的范畴。
38.(26分)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请回答:
(l)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在经济和思想上有什么表现?(6分)
(2)16—18世纪,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1949—1956年,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型。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18分)
(3)根据上述回答概述影响社会转型的因素。(4分)
【答案】(1)经济:铁器、牛耕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4分)思想:百家争鸣(2分)
(2)欧洲:
政治:通过革命、改革或统一的王朝战争,逐步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3分)
经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具雏形;工场手工业开始向机器大生产过渡。(3分)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启蒙运动宣传理性,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及其宗教思想体系。(3分)
中国:
政治:召开“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分)
经济:三大改造;(3分)
思想文化:“双百”方针。 (3分)
(3)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革命或重大社会变革;重大思想解放运动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考点:(1)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在经济上可以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关系: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2)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欧洲和新中国社会转型期各方面表现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一方面从欧洲:政治上从方式和政体:通过革命、改革或统一的王朝战争,逐步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经济上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具雏形;工场手工业开始向机器大生产过渡;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启蒙运动宣传理性,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另一方面从中国:政治上民主与法制:召开“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思想文化:“双百”方针加以分析理解。(3)此题考查的是对社会转型的因素的理解。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生产力;政治革命后改革;思想解放等方面加以归纳概括。
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最大,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
【材料一】 “直至四、五百年前,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在欧洲仍牵起不少道德争议,就如人们今天争论应否吸烟一样!”
【材料二】 “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
【材料三】 随着糖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和人们对糖的过量食用……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越来越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既能满足自己对甜味的爱好,又不会危害健康的新型甜味剂。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糖应运而生。
——摘自“凤凰网”杨海军文章
(1)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分析四、五百年前的欧洲“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的原因?(4分) 
(2)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试列举此过程中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8分)
(3)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6分)
(4)材料三中“功能糖应运而生”的社会原因有哪些?(4分)试评价这种现象?(4分)
【答案】(1)欧洲食糖产量少,比较珍贵(物质生产的匮乏);人们处在基督教神学统治之下、禁欲主义盛行(基督教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宗教的禁锢)(4分,每点2分。如果答“社会保守”等类似而模糊的答案给1分。)
(2)政治上: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答民主制、代议制的确立;具体到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也可给1分,答齐三国可给2分)(2分);
经济上: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4分,每点2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思想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2分,每点1分。答思想解放运动得1分)
(3)观点一:同意这一观点,认为习俗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2分)
理由:它改变了人的饮食习惯;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平等观念的发展。等等。(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即给4分)
观点二: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生产力发展改变习俗。(2分)。
理由:蒸汽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改变了生产关系;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习俗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只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产力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其他言之成理可给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即给4分)
(4)原因:食糖过量产生的疾病,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社会的需要;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国的重视与政策的支持;等。(其他言之成理可给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即给4分)
评价:这种现象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糖必然会带来糖文化的全面升华;它能改变人们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让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获得健康。(其他言之成理可给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即给4分)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社会习俗的变迁。第(1)问中根据十五十六世纪的社会背景分析,抓住“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等句子考虑,可以从当时的欧洲政治、思想等方面回答。第(2)问中根据题干“英国工人”这一信息分析,材料所述的是在工业革命前后出现的变化,因此举例这一时期前后出现的政治、经济、思想等重大历史事件。第(3)问中考查对观点的评价。此文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要紧扣题目要求,答之有理论之有据。赞成这一观点的,可以从经济意义方面回答,反对的可以从蒸汽机对生产力的贡献方面回答。(4)“功能糖应运而生”的社会原因要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程度提高等角度进行回答。评价要从人们的有利于健康的角度进行回答。
PAGE
- 1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