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2 18:2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
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学习过程:
一、借助课题,整体观照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下。
师:在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他曾被誉为“万园之园”,那就是“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师:这座寄语了圆满、光明之美好寓意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浩劫中化为一片灰烬,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写完整。(板书:14.圆明园的毁灭)
师:“毁”是我们这节课要会写的生字注意笔顺。
师:一起读题。
师:毁灭是什么意思?请你说。
生:毁灭的意思是毁坏、消灭。
师:对。
师:通过课前的预习我们了解到课文除了写圆明园的毁灭,还介绍了什么?请你说。
生:课文除了写圆明园的毁灭,还写了圆明园的辉煌。
师:是的,还写了圆明园的辉煌。(板书:辉煌。)
师:看看课题,再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请你说。
师:我看到很多孩子都点头了,看来大家都有相同的疑问,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聚焦“辉煌”,朗读品味
师:打开书,自由的朗读第2~4自然段,想一想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圆明园的辉煌,用短语概括,开始。(课件呈现自读要求。)
师:读好了,咱们来交流。文中介绍了圆明园的哪些方面的辉煌?请你说。
师:你一下子抓住了关键词“布局”。(板书:布局。)
师:布局有什么特点,谁能说得更完整些?请你来补充。
师:“巧妙”,概括的好。(板书:巧妙。)
师:就用这样的方法继续概括。请你说。
师:建筑宏伟。(板书:建筑宏伟。)
师:还有请你说。
师:对,文物珍贵。(板书:文物珍贵。)
师:孩子们,作者从布局巧妙、建筑宏伟、文物珍贵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当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圆明园的辉煌,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开始。
课件呈现:快速浏览课文,画记最能体现圆明园辉煌的句子。
师:谁来说说你画记了哪些体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句子?请你说。
(课件呈现第二自然段内容。)
师:你关注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这里有一个词最能体现圆明园布局的巧妙是?
生:众星拱月。
师:“众星拱月”的意思是指许多星星围绕环绕着月亮,那在此处是指?
师:对。你看,这是圆明园的布局示意图,大大小小的园林环绕在圆明三园的周围,这就叫众星拱月。(课件呈现圆明园的布局示示意图)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读。
师:大大小小的园林占地约5200余亩,相当于8000多个教室那么大。难怪文中说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继续交流,你还关注到了哪些体现辉煌的词句?好,最后那个男生请你说。
师:看来你对历史文物颇有研究,你能说一说这段文字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辉煌吗?(课件呈现第四自然段。)
师:上自、下至和历代让你读出了圆明园内文物众多,历史悠久,还有吗?请你说。
师:真厉害!你还从“各种”读出了圆明园当中的文物非常丰富。难怪文中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带上这样的体会,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读。
师:继续交流。你还从哪些语段中关注到了圆明园的辉煌?请你说。
(课件呈现第三自然段文字)
师:这段文字有点长,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聚焦到他所读的这一段。拿出笔来圈画出这一段文字当中介绍的圆明园的景观。
师:看来你已经圈画好了,来读读你圈画的景观。还有补充吗?请你说。
师:请坐。孩子们,这么多的景观,作者是怎么做到有序的把它展现出来的呢?来,请你说。
师:作者运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让你感受到介绍的景观非常的有序,是吗?
生:是的。
师:嗯,还有不同的发现吗?请你说。
师:你关注到这段文字中还有“有......也有......不仅有.....还有......”这样的关联词,咱们一起配合着读一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 )、苏州的( )、杭州西湖的(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 )。园中不仅有( ),还有( )。(括号里停顿,是学生读的部分。)
师:看来用上关联词确实能让文章表达得更加有序,还有发现吗?请你说。
师:你发现这里的每一组景观都是两两相对的,你看,这是金碧辉煌的殿堂和( ),这是热闹的“买卖街”和( ),像这种并列的两个事物互相衬托的表达方式称之为“对举”。
师:再读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还有哪些语句也运用了对举的表达方式?
师:你发现了。嗯,这是一组现实和想象的互为映衬。蓬莱阳台是一种怎样的景观?请你说。
师: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也让我们了解到蓬莱瑶台是古代画家笔下的仙山楼阁。武林春色呢?请你说。
师:是啊,它是陶渊明梦想中的世外桃源,在画家和诗人笔下那仙境般的美景在圆明园中全都成为了现实。女生我们一起来读,园中许多景物,起。
师:还有发现吗?请你说。
师:你发现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也是一组对举。
(课件呈现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对比图。)
师:你看,这是课文当中的一片断壁残垣,它曾经是西方极具特色的大型喷泉,圆明园中中外建筑互相映衬,男生读。
师:无论是宏伟的还是玲珑的,安静的还是热闹的,来源于现实还是取材于想象的,西洋的还是民族的,在圆明园内一应俱全。身处圆明园中,即使足不出户,我们也能领略到世界各地的美景。
课件呈现: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漫步园内有如......流连其间,仿佛......
师:在作者笔下这座园林如此之美。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先生曾这样赞美他,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件呈现雨果的评价。)
师:好,请你来。
师:谢谢你的朗读。尽管雨果极尽赞美之词,但他仍说这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孩子们带上你的体会,我们再来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你们的骄傲和自豪。
(视频播放圆明园昔日辉煌。)
师:孩子们,刚刚你们看到的是我们用现代科学技术复原的圆明园远景,相信看了刚刚的景观之后,你对圆明园的辉煌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置身园中一步一景,结合你们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你觉得圆明园中还会看到哪些景观?请你仿照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一写。开始。
师:写好了,咱们一起来交流。请你先来说一说。
生:圆明园中不仅有西湖的断桥残雪,还有洞庭湖的上下偏光,不仅有九州清晏,还有方壶圣境。
师:这样的美景,在你的笔下已经让我有画面感了。
师:请你说。
生:圆明园中,不仅有一年四季鲜花轮绽的皇家植物园,还有对珍稀动物随处可见的动物园。
师:是的。这座园林如此之美,让人赞不绝口!难怪文中说“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漫步园内,有如......流连其间,仿佛......”昔日的圆明园如此之美,让人赞不绝口。
三、聚焦“毁灭”,前后对比
师:可就是这样一座文化历史的瑰宝,却被英法联军的一场大火付之一炬。
师:一场大火之后,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园中没有了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西湖的......园中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园中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也没有了西洋景观。众星拱月般的巧妙布局没有了;一应俱全的宏伟建筑没有了;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也被洗劫一空。(擦掉对应得板书。)
师:昔日的辉煌,毁灭。(课件出示放大效果并随即消失的“毁灭”。)
师:孩子们,现在你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
师:来说说你的思考。
生:美好的东西被毁灭了,越发叫人心痛。
师:圆明园毁灭的是什么?(回归开课内容))
圆明园永远不能毁灭的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小组交流)
师:爱之越深,失之越痛,价值越大,毁灭越痛。作者想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更能凸显出其被毁灭的彻骨之痛。所以文中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板书:不可估量。)
师:我们无法忘却,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更不能忘却它被毁灭的彻骨之痛。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作业推荐
1.阅读雨果的《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
2.观看圆明园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