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培优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培优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2 13:3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培优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
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
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因为东关离城远, 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yù 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 已经泊在河埠头, 船椅, 饭菜, 茶炊, 点心盒子, 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 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 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 我知道有些蹊跷, 四面一看, 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 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 ________,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 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tè 着, 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 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 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yù( ) 定 谨( ) 肃 蹊( ) 跷 忐tè( )
(2) 下列词语的词性与“知道”相同的一项是( )
A. 撬动 B. 甜蜜 C. 太空 D. 秋天
(3) 文段中提到的“船”是一种交通工具。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交通工
具的一项是( )
A. 风正一帆悬 B. 马上相逢无纸笔
C. 单车欲问边 D. 闻道龙标过五溪
(4) 以上文段节选自鲁迅先生的_______集《朝花夕拾》中的
《_______》,文段中横线处应填写的书籍是《_______》。
3.选择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做好退役军人的就业安置工作,让他们各得其所,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B. 看着撂荒多年的土地上重新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当地农户无不喜出望外,纷纷憧憬起美好的未来。
C. 约好的几位朋友不期而至,大家欢聚一堂,有说有笑。
D. 父亲一改以往的沉默寡言,絮絮叨叨地和我聊了很多往事。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校提倡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简单的家务抢着做,复杂的家务帮着做”,旨在培养他们每天劳动。(在“劳动”后加上“的观点”)
B. 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不仅关乎其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能否风清气正、和谐友爱。(在“崇德向善”前加上“能否”)
C. 随着博物馆越建越多,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把“目前的”删掉)
D. 在“新时代城市家居”研讨会上,一位年轻的设计师提出了智慧城市家居的明确设计理念。(把“明确”调到“提出”前)
(3)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________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奋斗精神?
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
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④②①③ D. ①②④③
二、综合性学习
团委组织同学们到敬老院进行“孝亲敬老,青年在行动”慰问演出。
(1)请为演出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请你根据下面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的转述。
演出过程中,张奶奶见主持人小吴长得特别像自己的孙女,就想与小吴拍张照片,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跟小吴说。小吴知道后,请你转告张奶奶,演出结束后她就去休息室找张奶奶,然后去院子里的花坛边合影。
你对张奶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与交流
(一)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李德裕, 幼神俊, 父吉甫每以敏辩夸于同列。武相元衡召之, 谓曰: “吾子在家, 所嗜何书 ”意欲探其志也。德裕不应。翌日, 元衡具告吉甫, 吉甫归以责之, 德裕曰: “武公身为帝弼, 不问理国, 而问所嗜书, 书者成均礼部之职也。其言不当, 所以不应。”吉甫复告, 元衡大惭。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意欲探其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其言不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待君久不至, 已去。
(2) 吾子在家, 所嗜何书
3.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限划两处)
父 吉 甫 每 以 敏 辩 夸 于 同 列
4.【甲】文中的友人和【乙】文中的武元衡惭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二)名著阅读
1. 下列对《朝花夕拾》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B. 《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五猖会》。
C. “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形象好看、活泼诙谐。
D. 《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迷信,不拘小节,朴实憨厚。
2. 《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3.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作品的相关内容,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三)现代文阅读
母亲的辣椒美食
吴嘉
①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如果说春天的颜色是五彩缤纷的,夏天的颜色是绿意盎然的,那么,秋天的颜色就是灿烂的金黄和火辣辣的红。我最爱儿时母亲的菜园,爱那些逐渐凋零的绿里掩映着的那一抹耀眼的辣椒红。
②母亲的菜园里总是辣椒在唱着主角。盛夏的辣椒,是青春勃发的孩子;入秋以后的辣椒,是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辣椒是耐热抗旱的作物,只需一点点雨水的滋润,就能让它们长得很好。那些挂在枝头的红红的辣椒,就是它们骄傲的果实。我最喜欢母亲在秋天的早晨,端着盆子,摘下满满一盆的红辣椒,做成各种美食。
③我家里有一个小巧的陶罐,是母亲用来腌辣椒的。每年夏天,母亲把吃不完的青辣椒摘下来,放到开水锅里焯一两分钟,捞出来沥干后,放在太阳底下晒。辣椒晒得发白后,母亲又给它们一一翻身,同样晒至发白。然后母亲把晒好的辣椒放进陶罐里密封,二十多天后,就可以吃了。
④在暑气很重的夏天,我们没胃口,吃不下饭的时候,母亲就煮一锅白米粥,将一碗酸辣椒切得很碎,加上姜、蒜和豆豉翻炒出香味,便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下饭菜了。那时,我们一边喝着白粥,一边咀嚼着酸辣的辣椒,不知不觉,好几碗粥就下了肚。
⑤酸辣椒还有一种美味的做法,就是用来煮鱼。母亲先把鱼切成小片,加盐腌十来分钟后,倒入油锅炸至两面金黄,再放入切碎的酸辣椒、姜、蒜加水煮,煮到鱼汤变成乳白色,放上盐和葱花即可装盘。加了酸辣椒的鱼肉细腻嫩滑、味美爽口。
⑥入秋后,菜园里的青辣椒变得红艳艳的,相当诱人。母亲便忙碌了起来。她把红辣椒摘下来,清洗晾干,再用锋利的刀把红辣椒剁得碎碎的,拌上姜、蒜,然后加盐并搅拌均匀,放进玻璃罐子,加稍许白酒封存一个星期即可开罐食用。
⑦母亲的剁辣椒是我最喜欢的一道美食。不仅是因为辣椒的红艳诱人,更是因为剁辣椒辛辣里的香。一个星期后,母亲终于开罐了,我们围在母亲身边,看她一层一层地打开密封罐,用长筷子伸进罐子里夹出红艳诱人的剁辣椒酱,再小心地放进碟里。那浓烈的酸辣味直扑口鼻,挑逗着我们的嗅觉和味觉。一时间,所有人口生津液,涎水直流。下一秒,我们便伸出小手捏一点儿剁辣椒丢进嘴里。
⑧混合着蒜香的剁辣椒一旦进入嘴里,味蕾瞬间被激活,随着牙齿和舌头的配合,剁辣椒直抵胃部。于是,灼热感迅速把我们的感官包围了。剁辣椒的辣实在嚣张,一旦占领了人的胃,还要控制人的嘴,即便辣得眼泪直流,依然让人欲罢不能,忍不住再次将这细碎的美味送进嘴里。看着一群像饿狼一样的孩子,母亲笑了。在渐凉的秋天,在物质匮乏的旧时光,就着一碟剁辣椒,全家人都要吃得肚子滚圆才罢休。
⑨母亲说,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够给人体补充养分。辣椒能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增进食欲,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常吃对人体有益。
⑩秋天的清晨,母亲总会端上一小碟剁辣椒,让我们就着白粥吃。母亲说,寒凉的天气吃些剁辣椒,可护住阳气,增强抵抗力。一碟剁辣椒,让我们吃得既开胃,又温暖。母亲的剁辣椒是价廉味美的美食。
一转眼,又是秋天,母亲和辣椒美食的故事开始上演了。在这平淡的日子里,我们享受着如此浓烈的母爱,真是一种火辣辣的幸福。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习作
什么时光最值得珍爱?是这可贵的中学时代。从你步入中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你的生活就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新的老师、新的课堂、新的同学,你可能会很快适应,也可能会有点儿困难。
请以《我____________的初中序曲》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
1. (1)秋风萧瑟 (2)闻道龙标过五溪
(3)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4)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2. (1) 预 jǐn qī 忑
(2) A
(3) D
(4) 散文 五猖会 鉴略
3.(1)C(2)A(3)C
二、 (1)示例: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
(2)示例:张奶奶,小吴让我转告您,她演出结束后到休息室找您,和您一起到院子里的花坛边合影
三、(一)1. (1) 同“否” (2) 舍弃 (3) 试探 (4) 合适
2. (1)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 已经离开了。
(2) 你在家喜欢读什么书
3. 父吉甫/ 每以敏辩/ 夸于同列
4. 友人是因为自己的无信无礼被小小年纪的元方指出而惭愧。武元
衡是因为被小小年纪的李德裕指出自己应该关心国家大事而惭愧。
(二)1. C 点拨:“无常”这个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公正的
裁判是在阴间”。
2. 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
开方等情况,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本质。
3. 温馨的回忆: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
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都都”,“吡吡地吹它两三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三)1.本文的线索是“母亲的辣椒美食”。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嚣张”“占领”等词语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剁辣椒的辣摄人心魄,使人欲罢不能的特点,表现出“我们”对
剁辣椒的喜爱程度之深。
3.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和题目,使文章浑然一体。
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制作的辣椒美食的喜爱,以及体会到母爱后的幸福感。
4.本文主要运用了托物抒怀的写作手法,借母亲制作辣椒美食给“我
们”带来的幸福,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四)略